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238章

辽东钉子户-第238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路?”邓文通眉头拧成了大疙瘩儿。
    张恪没有说话,而是用手沾着酒水,写下了两个字:火耗!
    邓文通先是一皱眉,随即猛地惊醒过来,喝进去的酒水瞬间变成汗液,流淌了出来……
    正如前面所说,银子成色不一,因此官府收了银子之后,要重新铸造元宝,上缴朝廷。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损失,也就是所谓的火耗,落在了百姓的头上。
    有的地方征收两三成的火耗,甚至到了四五成,大大超出了重铸的损耗,简言之,多出来的就被地方政府贪墨了。
    一旦废两改元,货币统一由朝廷铸造,地上政府的火耗收入就被彻底拿走了,动了人家的奶酪,岂能不拼命……
    经过张恪的点播,邓文通瞬间惊醒了,他一直以为的两全其美的好事,竟然不知不觉得罪了天下大半的官僚!
    邓文通不由得在心中掠过几个人的名字,王莽、王安石、张居正!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邓文通瞬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他是想做事情,可是他还有老婆孩子,找死的事情他不能干啊!
    邓文通痴呆半晌,急忙整衣站起,冲着张恪深深一躬。
    “二弟,救命之恩,没齿难忘。等我此番回京,保证绝口不提废两改元的事情。”
    “一家人不必如此!”张恪笑着搀起了邓文通,安慰道:“姐夫放心,没有那么严重。”
    “还不严重?我不是小孩子了,不用安慰我。”
    “哈哈哈。”张恪不由得大笑起来:“姐夫,大势在手,西夷尚且懂得铸造银元,天朝岂能不明白,更何况废两改元对商业发展有莫大好处,依我看晋商,徽商,东南的海商都会支持,有他们撑着,就算文官反对,大不了不执行而已,也不会抄家灭门。相反,姐夫还能名声大噪,受天下敬仰。”
    “我情愿不要!”邓文通依旧愁眉苦脸,说道:“永贞,你不知道,天子对废两改元异乎寻常的热情,他还让我亲自上书,详细拟定方略,交给户部立刻去办!”
    “这也是被钱逼的吗!”张恪笑道,他可深知天启的难处。
    “没错,朝廷用度的确艰难,可是按照你这么说,官吏都会反对,万无成功之理,我该怎么交代啊!”
    不用问,邓文通在天启面前一定大肆鼓吹废两改元的好处,谁知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要是办不好,肯定惹得小皇帝失望,搞不好仕途刚开始就要结束了,这不要命吗!
    “二弟,你赶快给我出个主意吧!”
    “这个好办……”张恪突然顿了一下,笑道:“姐夫,你还是先出使林丹汗吧,我再好好筹划一下,保证帮你把难题给解了。”
    “永贞,你可不能骗我啊!”
    “放心吧,我可不想吃大姐的擀面杖。”
    ……
    邓文通带着满腹的疑惑,动身去见林丹汗,另一面,张恪让杜擎亲自去归化城,面见鄂木布楚琥儿!
    没错,就是噶尔图的弟弟,营州之战的漏网之鱼。
    他逃出之后,一路跑到了归化城,五万多人马出去,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五千人,简直欲哭无泪,差点昏死过去。立刻就向其他各部请求援兵,要报一箭之仇。
    张恪仔细揣摩鄂木的心思,这家伙未必想要和大明不死不休,只是怕大明不放过他而已!
    因此张恪授意杜擎,答应鄂木绝不放回噶尔图,同时准许互市,帮着他渡过难关,不过要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许引狼入室……
    张恪在亲笔信中以炒花部为例,和我合作,还有活的希望,若是引进其他部族,只有死路一条!
    终于,草原的枭雄低下了高昂的头,与此同时,邓文通也从林丹汗处返回,收获大大出乎预料。
    林丹汗不光答应不进犯大明,还同意和明军联手,共同对付鞑子,当然前提是互市要扩大到五十万两每年。
    邓文通满脸风霜,有些忐忑不安。
    “永贞,朝廷原本和林丹汗的贸易只有十二万两,骤然提到五十万两,我怕朝廷不会答应。”
    “那为何姐夫还许诺了呢?”
    “我还不是担心林丹汗会攻击咱们吗!”
    张恪满脸笑容,比过年都喜庆,从袖口里倒出一堆闪光发亮的银元。
    “姐夫,你看看咱们的银元如何?”(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币
    春风拂过,残雪尽去,辽东大地生机勃勃,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去年下半年,张恪一番折腾,辽东九成的土地到了他的手中。
    这个年代的法则就是有土有民,张恪把田地全都分给了百姓,而且规定每亩的田赋只有一成。
    光是一条,辽东纷乱的民心就安定下来,三四十岁的壮汉子整天在自家的田地里来回转悠,琢磨着怎么能种好田地。
    二十来岁的少年,不是被送到了军队,就是参加了民兵,一个个苦练本事。用手里的武器,保护自家的土地。别管是什么人,就像少保大人交代的那样,做一个钉子户,牢牢扎根,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当然光分地还是不够的,很多难民佃户一无所有,就连最基本的铁锹锄头都没有,更别说牛马牲畜。
    王化贞主管屯田的事宜,他经过一番苦心焦思之后,下令每个田庄自救互助。共同劳动,共同使用工具,互通有无,互相帮助。
    其实原始的互助社在中华大地上早就存在,只不过王化贞把互助社具体化,而且作为地方的基本行政单位,原本的里甲制度完全被架空了。
    一无所有的百姓,只剩下一双勤劳的手,他们很快接受了集体劳动的模式,在去年秋天,他们就一起整地,一起盖房子,靠着互相帮助,渡过了寒冷的冬天。更令人振奋的是虽然大家过的都紧巴巴的,但是鲜有人冻死。
    百姓们把一切归功于互助社的制度,今年开春都准备着大干一场……
    范荣庆从小就记得父亲和爷爷都向地主租地耕种,到了他也是如此,如今已经四十出头,多少个夜里,他都梦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那个梦太好了。太美了,以至于他不得不狠狠抽自己两个嘴巴,才能醒过来。
    而就在去年,他的梦终于变成真的了,一份田契,全家四口人,一共分到了一百二十亩土地,三成是水田,七成是旱田!
    拿到田契的一刹那,范荣庆光着脚跑出去十几里。趴在祖坟上嚎啕大哭,状如疯癫。
    夜里,范荣庆彻底失眠了,上半夜他把田契贴身带着,到了三更天之后,他担心身上出汗,会污染了田契,就放在家里仅有的木箱之中。
    可是躺下没有半个时辰,他又跳了起来。万一让耗子咬了怎么办!
    他有起来,把田契放在布袋里,用绳子拴在房梁上,一整夜他都紧紧盯着。生怕像以往那样,一场梦醒来,什么都没了。
    足足过了半个多月,范荣庆才适应了现实。他,还有他的乡亲邻居都成了有田一族。
    “有了自己的田,就要好好耕种。”
    范荣庆和百姓们都是这个心思。这一天整个田庄,两三百口子都聚集在一起。
    里长手里捧着个破木盒子,里面放着一摞整整齐齐的纸条。
    “范大侄子,咱们这些人,大半年汗水都在这了!”
    按照张恪制定的规矩,所有田庄百姓都要给朝廷服劳役,不过不白干,每个壮劳力一天一个工分呢,女人减半,一百个工分可以抵一两银子,不过只能用在向衙门购买农具和种子上面。
    张恪这么干是因为兜里银子不够,而且他深知升米恩斗米仇,对老百姓施恩,也要一步一步来。
    不过他这个举动在普通百姓看来,就是打白条,就是骗人的鬼把戏。想到了分到的田地,憨厚的百姓没有什么抱怨,默默收下了这些“白条”。
    “范大侄子,还有一个月,就要种地了。咱们村里头你也知道,锄头三十九把,铁锹二十多把,还,还有十头比我都老的牛!能干什么啊!”
    范荣庆点头说道:“二叔,我都明白,您放心吧,我去县衙门看看,把工分换了,能换多少锄头铁锹,就买多少。”
    他很明智的放弃了耕牛选项,那么贵的东西不是他们这些人能享受的,没有牛不还有人吗!大不了肩膀掉层皮。
    范荣庆把木箱接在了手中,里长又哆里哆嗦,从怀里掏出一个口袋。
    “这,这是大家伙凑得银子,差不多有十几两吧!咱们村子再,再也找不出一个铜板了!”
    说到这里,全村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上面,饱含着殷切的希望。
    “要,要是工分换,换不了银子,就拿这个看着买吧!”老里长不由得眼圈发红:“这些都是乡亲们凑的,你,你要是花差一分钱,我,我就打死你!”
    范荣庆一听,扑通跪在了地上,眼中泪水也涌了出来。
    “二叔,你放心吧,要是银子出了错,我找块砖头撞死!”
    交代完毕,范荣庆带着两个年轻人,离开了田庄,向着县城奔去。
    他们背着干粮,饿了啃两块,渴了就在路边找个水洼,从天不亮就出发,一直走到太阳偏西,才进了县城。
    踏在青石街道上,两个年轻人眼睛都不够用的,四处乱瞧。而范荣庆则是惴惴不安,他清楚以往衙门都是上午办公,这个时候早都散了。
    今天要是没法换银子,就要住一宿,可是住店要多贵啊!他真舍不得,实在不行,就去城墙根眯一宿,反正春天冻不死人!
    他默默叨念,惴惴不安地往前走。
    县衙并不难找,只要顺着最宽阔的大路走,到了尽头就是了。
    范荣庆举目看去,朱红的大门敞开着,两旁有一对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呲牙咧嘴,好不吓人。有几个穿着官衣的皂隶拿着腰刀,在门前站岗。
    范荣庆正在犹豫不敢上前的时候,一个皂隶主动走了过来。
    “是想告状,还是干别的?”
    “小的不告状,小的是想换农具。”
    皂隶上下打量几眼,看了看怀里的盒子,笑道:“工分挣得不少啊,跟我走吧!”
    皂隶没有为难他,直接带到了县衙的东跨院,所幸前面的人不多,范荣庆没等多久,就轮到了他。
    “坐吧!”
    办事的小吏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出头,十分客气。范荣庆心安了不少,他只坐了半个屁股,随时准备站起来回话,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小吏看着他的模样,忍不住笑道:“第一次来衙门办事吧?不用怕的,其实我不是当官的。”
    范荣庆一听顿时感到不妙了,听这话怕是更没希望换到啥了!
    他的脸比苦瓜还难看,仗着胆子问道:“那,那个工分还不能不能换农具?”
    “能,怎么不能?你有多少?”
    范荣庆把箱子打开,说道:“我们全村都在这了,一共二百六十五张,我数了好多次。”
    小吏接过来,仔细检查一遍,每张一百个工分,真真切切。他很快笑道:“没错,按照规矩能换265两银子,不过眼下有个别的选择,你想不想听?”
    “我不想听。”范荣庆张了张嘴,没敢说出来,不过他的心里已经越来越失望了,别说二百多两,能换一百两就烧高香了。
    “请看,这是朝廷最新铸造的银元,一块银元一两银子!”小吏说着拿出了一把闪光发亮的银元放在了范荣庆的面前。
    范荣庆发誓,他这辈子没有看到这么漂亮的钱币,银光闪闪,上面的图画精美无比,碰触的时候,传出清脆的声响,比起他怀里的拿一包黑乎乎的东西,不知道好看多少。
    “这,这个能换多少?”范荣庆探着身体,激动问道。
    小吏笑道:“算你便宜,少保大人洪恩,你们给朝廷办事不容易,银元按九折兑换,你的那些工分,差不多能换三百块银元,比起银子可多了不少。你不是想要农具吗,衙门里没有几样,你不如拿着银元,到市面去买,想要什么都行!”
    也不知是小吏的话打动了范荣庆,还是银元太漂亮了,他鬼使神差抱着一大箱银元离开了衙门。
    可是走出来的一刹那,范荣庆脑袋凉快了,几乎哭道:“俺的娘啊,这玩意有人要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宰人的艺术
    “范大叔,没换锹镐啥的?是不是狗官不给换,找他们拼命去!”
    “你给我站下!”范荣庆一把拉住了少年,气呼呼说道:“石柱子,你小子还不够一碟菜呢,找谁拼命去,再说朝廷给换了。”
    杨石柱挠了挠头,憨笑道:“范大叔,给换了,你咋还跟吃了苦瓜似的。”
    “唉!我糊涂啊!”
    范荣庆蹲在地上,小心翼翼把箱子打开,一阵银光,差点晃瞎了两个少年的眼睛。
    “这,这是什么玩意啊?”
    “当时银——元,说是新铸的,一块顶一两银子,给咱们换了三百块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