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262章

大汉列侯-第262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徹荦归忧心忡忡,鲜卑与乌桓客居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久,刚经历过冬天的洗礼双方暂时相安无事,等到秋天到来牛羊肥壮准备过冬的草料时,牧草不够牛羊不足的矛盾就会凸显,扶余人对鲜卑与乌桓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忍耐力会随着食物水源牧场的冲突逐步增加,早晚有一天扶余人会驱赶他们。
    届时,只有逃走或者战争两条路可选。
    “大王在担心前路,那么您更应该听一听我们的建议,离开大鲜卑山是迫不得已,回大鲜卑山是理所应当,匈奴人在击败鲜卑匈奴两部之后就掉头离开,你们的栖息地仍然是你们的,为什么不回去继续放牧。”
    徹荦归摇头:“匈奴人的驯鹰人在我们的草场上来回巡逻,如果我们重新返回大鲜卑山和以前的草场,很快就会被匈奴人的骑兵堵住,放在以前我们并不会担心匈奴人的进攻,只要钻进大鲜卑山就会让匈奴人毫无办法,但是我们去年输在了大鲜卑山里……”
    召孟长叹一声明白他的担忧,鲜卑人最大的矛盾在于输在大鲜卑山中,原本引以为傲的终极技巧被匈奴人彻底击败,回到大鲜卑山守不住还不如干脆别回去,再来一次大鲜卑山惨败信心也受不了。
    鲜卑人动摇了。
    卫步广与陈掌对视一眼,后者起身带着几个黑衣骑士守住营帐大门,卫步广压低嗓音说道:“我们在匈奴内部的情报探听得知,匈奴大单于带着单于庭的主力前往漠南草原,联合左贤王部主力窥伺汉家边郡之地,大鲜卑山一时半会是管不来的,并且无论匈奴南下是胜是败都管不了大鲜卑山。”
    “此话当真?”
    “大王若不信可以派一队骑兵穿越大鲜卑山,到你们的草场上会发现没有匈奴部落的身影,匈奴人主力带着一半的部落去了漠南草原。”
    徹荦归先喜后愁,依然拿捏不定:“如果匈奴进军不利撤回漠北,我们鲜卑岂不是又要遭殃了。”
    “去年猝不及防被匈奴人挤压在少数冬牧场被打个措手不及,我相信吃过一次亏总不至于再犯二次错误,拿出对付山林里猛兽的狠劲对付匈奴入侵者,难道这些陷入丛林中的匈奴人比豺狼虎豹更可怕吗?依靠地利之便与匈奴人周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赤部鲜卑首领哈苏克拍案而起:“说的太好了!我一直就不服气匈奴人凭什么骑在咱们头上撒野,凭真刀真枪打一场匈奴人绝不是我们的对手,只会搞阴谋诡计的卑鄙偷袭不算英雄,再来一次我们一定会赢,匈奴人一定会输!”
    青部鲜卑的头领,失力兀的从兄巴亚林冷笑几声:“匈奴人比我们矮半个头,下马步战就像一只孱弱的小鸡仔子,这是我亲手撕碎五十个匈奴人总结出的经验,相信我匈奴人并没有传言的可怕。”
    “匈奴男人的肉很臭,据说匈奴女人的肉不错……”
    年轻的汉军骑士脸色大变,很多人的胃在翻江倒海的抽搐,鲜卑吃人的传统只有少部分人知道一二,突然听到鲜卑的贵族笑嘻嘻的讨论匈奴人哪个更好吃,瞬间头顶皮层炸了。
    徹荦归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愤怒的喝斥道:“我说过不要再谈禁忌,我们曾经迫不得已做过错误的事不值得炫耀,不要忘记我们的荣光。”
    “是。”
    鲜卑诸部首领很听话的闭上嘴巴。
    召孟面无表情的扫过在场的鲜卑贵族,他可以确定他们是故意提吃人这一茬话,就像丛林里的霸主鲜卑虎(东北虎)碰到一只体格庞大的棕熊,它的第一反应是磨爪子发出威慑性的吼声,吓唬陌生的敌人要小心他的爪牙锋利。
    鲜卑人的目的就是要吓唬汉人,用吃人来吓唬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只可惜久经沙场的黑衣骑士并不怕他们,年轻人出现短暂的反胃也很快调整过来,见惯血腥残忍的杀戮场面对耸人听闻的事件有极强的抵抗力。
    短暂的沉默是视线在交锋,卫步广忽然大笑道:“我们将军杀死几万匈奴人,俘虏白羊王与楼烦王在内的数十个裨小王,我们的黑旗在草原上令匈奴人闻风丧胆,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匈奴人绝望时的样子,然后就像这样把他们的脑袋割下来。”
    刹那间,黑衣骑士同时比划一个割喉的动作,胆大的人还敢做个伸出舌头的鬼脸。
    鲜卑贵族的脸色一青,瞬间有几个人站起来发出怒吼,汉人的黑衣骑士也毫不示弱的站起来针锋相对,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大有死拼一场的架势。
    “相信我,坐下来对你们有好处,我们有很多机会让鲜卑人见识到匈奴人被杀时候的样子,那会比吃人更正当,也更有趣。”召孟举起马奶酒微笑着说道:“鲜卑人需要渡过眼前的难关,而不是展示獠牙,难道不是吗?伟大的鲜卑王。”(未完待续。。)

第314章 你看他如何?
    “匈奴人不敢南下。”
    郤山折起报纸笃定地说道:“这张报纸写的非常好,匈奴人在边境盘桓月余毫无动作,右贤王所部被陇西边军压在边郡不能动弹,匈奴人的潜力都被消耗掉了。”
    “书生意气罢了,相信他们的话不如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淳于敫淡淡的说道。
    郤山立刻提出反对意见:“你别这么说,这个人的理论虽然很简陋,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道理的。”
    淳于敫反驳道:“那他有没有说过三十万匈奴骑兵盘踞边郡,给边境带来多大的骚动,给各地的交通带来多少麻烦,边郡一直处在战备的状态会影响到农耕、畜牧,汉民不敢出去放牧,不敢放心耕作土地,战备持续半年对匈奴人损失寥寥无几,我们的边郡受到多大的影响?”
    “这是有必要的损失,抵抗匈奴就必须承受一些损失。”
    “说的好轻巧啊!几百万人衣食无着的损失你负担的起,一年不放牧不耕作就吃不上饭,两年不耕作不放牧就全要跑到大漠里当匈奴人,三年不要关东失守关中告急,天下烽烟四起你负担的起!”
    郤山被反驳的哑口无言,半晌喃喃自语道:“应该没有这么严重……”
    “不严重?之前大半年的时间,我就驻扎在云中郡辅佐郡都尉处理军务,每天受到边郡受到的大小袭击数十次甚至更多,你要知道去年匈奴主力受到重创就在那前后之间,我去的时候恰好赶上雁门之战开战前。那整整大半年云中郡几乎没什么可做的,边民必须小心谨慎的放牧。谨小慎微的耕作,一有风吹草动就钻回闾里躲起来。那日子你过几天试试就知道了。”
    淳于敫讲述自己在外见习锻炼的历程,原本每个人的见习经历都属于学校机密,但是凡是总有个例外情况出现,同个学院里交流也不是不可以说。
    “那也过了吧!一年没吃的,不是还有内郡的粮草支援吗?再说真到那一步,相比汉军主力也出塞决战了。”剧信当个和事老把争吵的两个人回转过来。
    “那你说我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了?”
    “不是,有还是有的,只要车骑将军统领汉军,匈奴人不战自退。”
    “说的有理。但是车骑将军会统领汉军吗?”
    “不知道,或许会……”
    剧信疑惑地说道:“不是还有长平侯卫青在,汉军大将不少。”
    “你和卫青很熟是不是?我建议你尽量少提卫青,此人主动和你们平阳侯府划清界限,不知道外边多少人在议论呢。”
    “啊?还有这一说啊!”剧信悚然一惊。
    “你回去问问大家都知道有这话,据说是几天前的廷议,卫青主动和车骑将军的座位拉的很远,他给出的理由是车骑将军声势太大,他只是一介小将不敢沾光。”
    “这台过分了!他怎么会说这么过分的话。他明明应该知道君侯的处境不妙……”
    “你还看不出来吗?这是在躲灾呀!”
    类似的争吵发生在太学的每个角落,很多人坚信汉军必将胜利,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最有力的反驳是汉军无大将无精兵。支持者则会提出长平侯卫青,于是双方就从正常的用兵大将吵到私人品德上。
    激进的学生指责卫青私德有亏,车骑将军大力栽培他。把他的姊姊送到未央宫当上夫人,事到如今车骑将军有难不救到也罢了。竟然像躲灾祸似得跑的远远的不敢碰一下,这样的行为简直是身为将领的耻辱。特别是车骑将军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特别高的今天。
    卫青突然变节带来的冲击还远未消散,有人因此伤心失望,有人在愤怒的斥责,也有人为此大惑不解,当然也有人欣喜不已。
    时隔多年,再次造访改造一新的未央宫。
    未央宫树立起一座三十丈高的观景台,建章宫四十丈高台的仿制品,天子似乎很喜欢居高临下俯瞰长安的感觉。
    “每次我站在这里,都会感受到天下的力量,掌握四千多万子民的神奇力量。”
    刘彻神采飞扬,这是他执政的第七个年头,建元新政随着那个旧年号一起随风飘逝了,天子用新年号元光,六年一轮转符合汉家年号更迭的习惯,新的年号恰好赶上太皇太后的离世为一个时代划上完满的句号。
    曹时说道:“陛下千古明君,开万世之基业,臣能辅佐在陛下身侧是无上的荣幸。”
    天子哈哈大笑道:“车骑将军说话越来越有趣了,朕很喜欢,非常喜欢!”
    笑过一场氛围又突然变的很压抑,君臣二人静静的欣赏着长安的街景默不作声,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不知从何处说起。
    “子夫怀孕了,太医令说极有可能是皇子,朕要有后了。”
    曹时躬身行下一礼:“臣先恭祝陛下喜得麟儿。”
    “朕打算封这个未出世的孩子为太子,你有什么看法?”
    “臣的二位夫人也怀有身孕,如果有其一能生个女儿到是可以做未出世的小皇子夫人。”
    刘彻大笑道:“好你个平阳侯,还不忘朕当年给你的承诺,也罢!你若得个女儿就做吾儿的太子妃,你可满意了?”
    曹时施礼回应:“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一番轻松对话把压抑的气氛消解个七七八八,君臣二人不复刚才紧张敏感的样子轻松的聊起天南地北的趣事,曹时博闻强记风趣幽默,善于把所见所闻描绘成极富个人色彩的有趣故事,不知不觉间竟能让天子听的出神。
    “有时候想起来,朕还是很佩服你的能力。”刘彻出神的望着出游踏青的长安百姓,恍然说道:“有时朕会想起建元初年的旧事,毫无疑问你的能力要比当今朝廷里的三公九卿更强,你有没有想过要回来当个上卿,朕不介意为你设一个全新的上卿官职。”
    曹时言辞恳切地说道:“今时今日与建元初年大为不同,匈奴大患盘踞边郡,臣岂敢回京为上卿,一想到边郡百姓生活在战火与边患的折磨下,臣的心就无法平静,身为镇守一方的将领,臣有义务守土保乡安抚受难的边境百姓。”
    “嗯,说的好。”
    刘彻双目微微眯起,不知是在看远处的渭河,还是在想着不可知的心思,半晌才说道:“你的要求朕可以答应,但是朕想知道你要那些人到底有什么作用?难道真的要用他们打仗?”
    “是的,臣曾经有幸当过几年少府,斗胆说句对少府的制度深有了解,那些人的作用臣是了解一二,再者还有章邯的前车之鉴。”
    “章邯给予自由,你能给予什么?”
    “荣誉和尊重。”
    天子皱眉:“确定有用?”
    “臣可以担保绝对不会出差错。”
    刘彻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转而指着北面的方向:“你对那边的敌人怎么看待。”
    “陛下胸中已有良策,臣实在不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朕想听你的看法。”
    曹时低头似乎在组织语言,过了会儿慢慢说道:“臣以为匈奴人作战的意志不坚决,只需遣十五万车骑出塞匈奴人不战自退。”
    “噢?原来就这么容易。”刘彻一脸意外。
    “是的,自去岁以来,匈奴人征战年余不得片刻休息,此刻相比是人困马乏兵士怠倦,纸面上三十万骑兵连一半的战力都难以发挥,只要汉军出塞匈奴自会撤退,若不走可痛击之,匈奴必会溃走。”
    天子忽然道:“要是这么说来,今年五路伐匈奴的侧路没有错,只是指挥不得当造成失败了。”
    曹时何等的机灵,顺势言道:“陛下所言极是,五路伐匈奴绝对没有错误,如果陛下委任几名能征善战的大将旗开得胜不是难事。”
    “那朕再来一次你以为会如何呢?”
    “北军新败士气受损一时半刻难以恢复,郡国兵松散欠缺训练配合北军效果难以发挥好,一时半刻再起五路伐匈奴怕是难以起到奇效,再者陛下何必以五路讨伐匈奴,只以一路大将辅以及位老将居中协力也是良策。”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