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325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25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泉州市舶的税银全都给郑氏。但是郑氏得保证福建、广东一带不能有走私发生,否则这市舶司开了,也只是徒有虚名。”
    郑成功又疑惑,杨潮要开市舶,但是却把税银留给郑氏,这到底是何意,是有意于福建还是无意,他有些拿不准了。
    “不知道伯爷打算将税银交给郑氏多久?”
    郑成功问道,他不知道杨潮只是权宜之计,还是有其他打算。
    “郑氏拱卫大明海疆一日,福建市舶税银就供养郑氏一日。”
    杨潮道。
    郑成功听着一喜,这说明杨潮还是支持他们的,不能亲自主掌市舶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如此,在下待郑家二十万海上兄弟谢过杨伯爷!”
    郑成功立刻站起来躬身拜谢。
    杨潮扶他坐下:“郑氏的力量,就是我大明的力量,无郑氏则无海防。本督希望郑氏不但要雄霸南海,还要冲出南海去,凡是有海路相通的地方,就该有郑氏的大旗!”
    郑成功手突然一抖,那种画面太美了,他有些激动起来。
    杨潮拍拍他:“忠孝伯,你还年轻,当有大志。看看那些荷兰红毛,全世界就没他们不去的地方,荷兰人吃得,郑氏也吃得!”
    杨潮继续鼓动郑氏发展海上力量。
    两人结束谈话之后,郑成功就告辞了,他这次来除了道喜,就是辞行来的,在南京已经待了三个多月,他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没有得到的也没有希望了,他得回去重整力量了。
    郑家的势力在杨潮的斡旋下,加上郑鸿逵的影响力,已经又一次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接受郑成功出来领导他们,虽然有不服气的,但是在杨潮背书下,又有郑鸿逵辅助,也都接受郑成功为首领。
    保护郑氏这只水上力量,杨潮毫不犹豫,说句不好听的,不是郑氏以海贼身份转化为官方身份,大明朝的海疆早不知道被多少人蹂躏了,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都虎视眈眈的呢。
    郑氏崛起之前,西班牙人敢在菲律宾屠杀华人,郑氏崛起之后,这种事情就没有发生了,老实说因为郑氏称霸南洋,南洋一带的华商才有机会跟洋人平等的贸易,否则他们只会遭到劫掠。
    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曾经支持过海盗,尤其是英国人,要不是德雷克等海盗,他们早就被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打败了,然后同样无敌的西班牙方阵登陆英伦三岛,以常备军几乎为零的英国,除了换上一副西班牙帝国的国旗外,似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而同时代,大明朝也收复了海上势力郑氏集团,从而成为唯一一个在西方海盗集团打击之下,能够保证自己海防不受欺凌的国家,而不像印度那样,被各个国家强行在沿海构建堡垒,最终一口一口蚕食殆尽。
    整个正月里,都在跟家人温存,当然杨潮按照规矩申请了休假,这是正常假期。(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节 天下局势
    过年的鞭炮一响,隆武二年(1647年)终于来了。
    隆武元年的后半年,隆武皇帝朱慈焕难得的安稳了几个月。
    湖广、江南、两广都难得的没有发生战事。
    清廷和明军势力,都非常默契的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
    多尔衮派来的谈判使者就在南京,但是一连三次杨潮都没有跟他们谈判,借口是他们的品级太低,杨潮是伯爵,对方至少也得派一个贝勒来。
    但是八旗的贝勒谁愿意冒这个险?
    而多尔衮也乐意一次一次的来回折腾,反而杨潮告诉他们,谈判期间大家可以挺火,那么将时间浪费在路上也不错。
    杨潮知道多尔衮正在重整八旗实力,不但在关外抽调了十万汉兵新丁,全都编入了汉八旗,又联合蒙古,顺治福临的几个弟弟统统娶了各部蒙古大汗的女儿,尤其是科尔沁蒙古,更是派出了三个女儿跟满清权贵结亲。
    联合蒙古的同时,从蒙古征调了十万丁壮,同样编入蒙八旗序列,段时间内多尔衮组建了二十万蒙汉八旗新丁,紧锣密鼓的训练起来。
    对于满清重组八旗,杨潮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在杨潮看来,满清缺的不是兵力,而是内部的团结,南四旗和北四旗分裂态势一直得不到缓和,就无法凝聚成一股绳。
    至于兵力到底是汉八旗还是绿营兵,基本上没有区别,论真实战力。山陕一带的边兵。未必就比汉八旗差了。甚至这些辽东种地的汉民,还比不上那些边兵精锐呢。
    八旗以前之所以厉害,那是因为一个个满人不事生产,从小只练习武艺,从小就吊膀子练射箭,练习骑马,种地有包衣奴才们管,他们完全可以成为脱产的职业士兵。可是现在这些汉兵,虽然名义上也是八旗了,但是从小是种地的,没有什么武艺底子,就算组建起来,也不可能是杨潮军队的对手。
    而多尔衮需要时间编练士兵,杨潮其实也需要时间练兵,老兵继续训练,从山东收降的绿营精锐需要重新训练,从北直隶逃来的包衣们。也愿意当兵,杨潮也扩充了二十万人。加上原本的老兵,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就算多尔衮玩暴兵战术,也根本没有资本跟占据了江南、浙江、江西、山东等省,治下人口大概八千万的杨潮玩。
    所以在双方的默契下,都停止了军事行动。
    此时的战略形式是,杨潮占领山东、江南、浙江、江西四地,清军占领北直隶、山西、河南、湖广,朝廷名义上拥有两广和福建。
    四川此时成了一个无人区,成都平原上竟然有老虎出没,到处都是荒草,百里内找不到人烟,只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军阀存在,这些军阀有的是明军残余,有的是农民军余部,还有的是各种土匪。
    贵州则被张献忠余部占领,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个张献忠义子为首,他们四人联合起来兼并了张献忠的宰相汪兆龄,杀了汪兆龄和张献忠的皇后。
    四人精诚团结,收集溃散,重整队伍,整肃军纪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军队军纪焕然一新,“秋毫无犯”。很轻易就占领了明军掌控的贵州,但是贵州地狭民贫,而张献忠余部有三十万众,根本无法供养,于是四人决议,又杀进了云南,正好云南土司作乱,他们冒充世守云南的沐王府娘家人,打着为沐王府报仇的旗号,竟然没有遭到其他土司的攻击,顺利的攻入了昆明,将土司叛乱镇压后,整个云南也就收进了大西军的囊中。
    这就是杨潮年后开始处理政务时,面对的情况,天下乱糟糟一片,想收拾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去年的财政情况都整理出来了,分发下去让大家看看。”
    开年军政大会上,黄凤府、黄元、许多男、李五六等军政大员悉数参加。
    杨潮说完,黄凤府拿出一叠文件开始分发。
    这份财政报告十分漂亮,去年总共征收夏秋粮共五百万担,税银四百万两,钞关收银三百万两,海关银两百余万,商税银乃是最大的大头,竟然有八百万两,扣除军粮食用三百万担,粮食还有两百万单剩余,足够支持到夏粮,而银子去年支出两千万两,其中一千万两是军饷和各种物资消耗,剩余是官员的俸禄,以及修建架桥整修水利的行政支出。
    “大人这亏空太大了吧?”
    分发完财政报告黄凤府才忧虑的叹道。
    总收税银一千七百万两,可是花出去了两千万两,亏空三百万两。
    “大?哪里大了,亏空还不到税收的两成,这也叫大?”
    相比后世的政府欠债比税收低的,那就算是运行良好的情况,大明朝的官府简直太良好了。
    “可是亏空总得补上啊。”
    “怕什么。今年再发两千万债券。去年发了一千万,竟然没有用完!真是太浪费了。让各地官府做一份财政申请,把改修的运河修一修,水利设施修一修,道路也修一修,学校修一修,不要怕花钱,咱江南富庶,有的是钱。”
    黄凤府一愣:“这,这怕是一千万两都不够用啊。”
    杨潮叹道:“今年预计收入该有两千万两吧,能收到的粮食也应该有一千万担吧。”
    黄凤府点点头。
    杨潮道:“那还担心什么,我们兵精粮足的很呐。”
    一听兵精粮足,许多男和李五六就颇有些兴奋起来,这两人代表南方和北方的军队回来开会,就是希望知道今年能不能打仗,去年下半年闲了好几个月,大家都有些着急了,这么下去何时才能夺取天下。
    果然不负众望,杨潮接下来就道:“所以今年我军完全有能力两线同时向清廷发动攻势,如果我军愿意,今年就可以强攻北京!”
    这话一下子就让李五六燃烧了,但是许多男却有些低沉,虽然现在一个个身居高位,但是依然没少当年的争功心态,不过此争功非彼争功,过去争的是功劳,图的是升官发财,现在争的则是功业,求的是公侯爵位,求的青史留名。
    人的需求是有阶段,最低级的是温饱,高一级的是安全,最高级的则是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功业,谁不想建功立业,谁不想青史留名。
    没人说话都盯着杨潮,杨潮继续道:“不过两线作战的目的达不到,我需要的是一战灭清,延宕下去,打来打去没有意义。李五六你在北方又新编了军阵,谏言用全鸟铳战术,我觉得很好,你可以先试行一下。如果成功,可以在全军推广。江南现在能造精良鸟铳的工匠不下五万人,每月可打造鸟铳十万,一年一百万鸟铳足可支持三十万鸟铳部队。而且鸟铳上新加了刺刀,长枪都可以省了,鸟铳兵既可以远攻,又可以近战,突击起来更犀利。”
    刺刀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有了刺刀都知道可以省却长枪,可是将刺刀装在枪管上是一个精密的技术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手工打造倒是可以,可是大规模制造不可能。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一个工匠的发散思维,既然铁质的枪管不容易加工,为什么不加工木质的呢,相比木头就容易多了,传言是这个工匠偶然将断掉的长枪绑在鸟铳上受到的启发,他随后将枪管下的铳床加长,露出枪管三寸,既不影响装填,木头相比又更容易加工。
    在这三寸长的木柄上直接安装刺刀就轻而易举了,找根长枪头套进去,拧紧就行,而且工匠们做的更好,将枪套塞进去后,插一根木销子,完美解决问题。
    杨潮奖励了这个工匠一万两银子,后立刻将这项技术推广,新式的鸟铳现在都佩戴刺刀,都是长两尺的刺刀,拿下来可以当劈刀使用的钢刀。
    “启禀大都督,如果要实验军阵,势必要跟清军交手,那我军是不是可以向北直隶推进了?”
    李五六一听让他实验新式军阵,不由的高兴问道。
    杨潮道:“谁说朝北直隶推进,你可以打一打河南吗。南四旗一直表现的那么配合,打他们等于是帮多尔衮的忙。让他们内斗去。”
    能打河南也不错,李五六笑眯眯的坐下来。
    许多男道:“大人,那我南方军该如何?”
    如果北方有仗可打,南方没有动作的话,许多男总是不踏实。
    杨潮道:“不用着急。今年南方会新增二十万大军,都要驻扎在江西,你要好好统筹,练兵为上,占地为下。”
    许多男也坐下了,责任很重大啊。
    接着杨潮总结道:“记着,都还需要多努力,三年灭清,五年平天下!”
    杨潮最后抛出了一个大大的战略,顿时所有人都喜形于色,掩饰不住的兴奋。
    总算是有了一个目标了,他们生怕杨潮不肯平天下,那么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就很尴尬,说是大明的忠臣吧,似乎没人会听大明皇帝的话,如果杨潮却不肯做皇帝,他们算什么?
    现在杨潮说出平天下三个字,正切入了他们的心窝。(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节 反腐败
    喊这些人回来,其实是休息一下,让他们坚定一下信念,至于具体情况,他们不是很关心,只知道手里有粮有钱,今年能够打仗就行了。
    杨潮期待的大家热烈的讨论没有发生。
    唯有黄凤府忧心忡忡,认为杨潮的财政政策太过冒进了。
    “大人,今年还要发债券啊?”
    “发,至少两千万,两千万不够就发三千万。”
    黄凤府道:“去年的一千万今年就该还了,我预计了一下,今年收入最多也就两千万,浙江、江西和山东三地去年都有战事,大人您说要免税一年的。今年军政两方如果支出照旧,怕是还不上这些钱,怎么还敢借?”
    杨潮道:“正因为还不上,所以才要借啊。”
    黄凤府惊叹:“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这利滚利,什么时候能还清啊?”
    杨潮道:“谁说本督打算还清了。不还,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