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56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6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濂眼里。知州跟他才是一路人,至于杨潮和那些盐商。不过是下等人罢了。
    杨潮冷笑:“宋大人,阵前议和。你觉得国法能容吗,皇上能容吗。”
    国法和皇帝在这些文人心中还是很重要的。
    宋濂愣了愣,最后依然坚持道:“就当是为了海州十万百姓,这个干系我担了!”
    宋濂给自己找了一条理由,为了百姓,嗯,这个分量理论上比皇帝更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吗。
    可是只有找理由的时候,他们才会想到孟子这句话,平时他们眼里,恐怕只有皇帝,因为皇帝能赐予他们权力。
    只是讽刺的是,宋濂口口声声说为了百姓,最后却要搜刮百姓的财富交给敌人。
    也不是宋濂一个人如此,整个大明文官集团都是如此,这已经是制度化、理论化的虚伪了。
    两人说话间,虏兵又砍了一个人的脑袋,宋濂顿时心痛。
    对杨潮已经不耐烦了:“你到底放人不放?”
    杨潮却继续询问:“如果我放人了,虏兵不肯退走怎么办?”
    宋濂哼道:“到时自有本官负责!”
    杨潮道:“怕你付不起这个责。”
    宋濂突然怒指杨潮,他没想到杨潮这么不给他面子,虽然杨潮一直不像海州卫所武官那样对他们毕恭毕敬,但是也没有如此出言不逊过。
    但是宋濂却还真的拿杨潮没办法,收回手指,咬牙道:“你到底怎样才肯放人?”
    杨潮心里也郁闷,知道这时候跟宋濂不和,对守城没有好处。
    于是煞有介事的说理由道:“虏兵真能退兵,宋大人真肯负责的话,放人我是无所谓的。但是鞑虏狡诈不可轻信!我得看到鞑虏先退兵才会放人。”
    宋濂哼了一声:“这怎么可能?”
    杨潮道:“没让他们全部退走啊,只是先撤围而已,以示诚信!”
    宋濂沉思了片刻,恨恨道:“既然杨大人需要诚信,那好我会让虏兵给你诚信的。”
    说完,他突然对刚才那个书生道:“继文兄,劳烦你回去一趟,告诉鞑虏让他们撤兵。”
    书生顿时脸色一变:“宋大人万万不可啊,我们不先放人,鞑虏是不会撤兵的。”
    宋濂道:“继文兄放心,你回去告诉鞑虏,我们可以先给他们十万两银子,然后他们在撤兵。”
    书生道:“我们可以喊话啊,给他们十万两银子,他们肯定愿意先撤兵的,我不用回去的。”
    宋濂道:“你得回去哪里,我们得先展示诚信,否则虏兵不会信的。”
    书生脸色已经煞白苦求道:“我不能回去,他们会杀了我的,他们会杀了我的。”
    书生好不容易脱险,好像一个快死的人,突然生还了,但是又一次让他死,他会比第一次更恐惧。
    宋濂冷冷道:“必须回去,否则虏兵不会信的,你回去才能保住高大人。”
    说完不等书生的反应,立刻命令道:“来人,送他下去!”
    书生立刻就跪下了,抱着宋濂的腿:“求求宋大人了,我不能回去啊。宋大人,你忘了我前些天还送了你一张董其昌的画,还有年前那一千两银子!”
    宋濂脸色已经乌黑,但是杨潮的兵却没有动,他立刻找旁边的民壮:“还不动手!”
    杨潮的兵不把宋濂的命令当回事,但是那些民壮可不敢不听典史的话,立刻动手,将哭的没有人形,腿软的站不起来的书生硬生生塞进一个吊篮,推下了城墙。
    然后宋濂就要下城,杨潮却笑道:“宋大人,其实你去,更能展示诚信!”
    宋濂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被送下城墙的书生瘫软在地,趴在城墙上哭丧,最后被一个虏兵骑马抓了回去。
    不知道是不是起了作用,虏兵停止了杀人。
    “大人,宋大人真要给鞑虏十万两银子吗?”
    李五六有些不能理解宋濂的做法。
    杨潮苦笑道:“那还能怎么样,他都下去筹钱去了。”
    李五六叹道:“要是给我十万两银子,我就下去帮他们把那知州抢回来了。”
    其他士兵纷纷起哄:“那你去啊!”
    图尔格面色冷清,他没想到明军竟然天才的提出来要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先撤军。
    这让图尔格都不得不勉强的表态同意了。
    因为十万两银子勾着,别说蒙古人了,就是他镶白旗的亲信们,也都倾向于拿钱撤军了。
    这十万两银子的承诺,竟然一时间让图尔格调动不起来士气了。
    图尔格眼前是一个瘫软在地的书生。
    图尔格冷冷对那书生道:“给你们一个时辰,要是一个时辰后不把钱送下来,我就先杀了你。”
    看到图尔格的眼神,书生打了一个冷颤,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不需要一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杨潮就看到宋濂带着衙役,挑着一个个箱子蹬上了城墙。
    看来海州真的很有钱,十万两银子,宋濂不用半个时辰就筹集到了。
    但是真的要把这些钱给虏兵吗?
    杨潮很不甘心。
    尽最后一次努力劝道:“宋大人,我手里真没有人,即便你送钱下去了,虏兵得不到人还是不会退的。而且就算有人,我断定虏兵也是不会退的。”
    宋濂冷哼一声,不理会杨潮,只是让人将银子装进吊篮去。
    杨潮摇了摇头,也不理会宋濂了,直接对李五六下令道:“开炮吧!”
    其实城上的大炮早就瞄准好了,只是虏兵不攻城,杨潮也犯不着招惹他们,时间对自己有利。
    一开炮就等于向虏兵发出一个信号:老子根本不想谈老子只想打。
    一开炮谈判就破裂了,杀不死几个人,反而会让虏兵再次攻城的。
    宋濂也明白这个道理,顿时一愣:“你,你敢!”
    可他的话音刚落,李五六的大炮已经响了,而且正中虏兵营帐!
    这一炮意味着这一场谈判闹剧结束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节 夜战
    虏兵的临时营帐并不是山腰的主营,而是位于距离海州城更近的山脚下,弗郎机炮是打不到这里的,因此虏兵认为这个距离是安全的。
    可是对于大将军炮就不够安全了,那一晚杨潮用来炮击他们的,正是大将军炮。
    这几天杨潮从没用过,让虏兵产生了误判,将前进营帐放在了过近的位置,结果遭到了炮击。
    但是显然他们没有损失多少人,这种大将军炮装填缓慢,用来守城是没有多少密度的,杨潮认为还不如鸟铳呢。
    但是这一炮也让虏兵坚定了决心,那就是打!
    图尔格不知道是该感谢这一炮还是该咒骂了,这一炮虽然没有打到他,却让他很狼狈,在护卫的簇拥下,朝着山上的大营跑去。
    “杀了书生,统统都杀了,杀光!”
    一边逃,一边还给手下下令道。
    宋濂失落的趴在垛口,看着虏兵一阵慌乱,营帐撤走了,但是有一些虏兵压着几个文人到了河边,然后手起刀落,人头滚到了一边,身子摔倒了地上,他没来由一阵恐惧,似乎那些人中也有他一样。
    宋濂感觉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但是又不合时宜的生出一种庆幸,幸亏自己没有跟着高知州逃跑,逃走求生的死了,留下求死的反而活了。
    爬了好久,宋濂才感觉自己有了些力气,晃悠悠失魂落魄的往城下走,理都没理杨潮。
    杨潮却还不能放下城头防御,反而无奈的紧急部署起来。
    本来是不需要如此的,本来是打算拖延一天时间,明天在跟虏兵激战的。
    可是开炮打了虏兵,他们不怒才怪。虏兵很有可能很快就来攻城了,而天色已经不早,虏兵的怒气也许会让他们连夜攻打的。
    图尔格确实统一了思想。在大营中,他找到了发火的理由。大发雷霆,手下的巴雅喇章京们,蒙古贝勒们都一句话不敢说。
    最后下令全军连夜攻城,要求蒙古人全部出动,攀爬城墙,吸引明军,然后三个巴雅喇纛章京,趁机突然蹬城。一鼓作气将海州攻破。
    杨潮在城上吃了饭都没有下城墙。
    天已经黑了,而虏兵如期而至,果然是要连夜攻城了。
    天不是个好天,已经连续阴了两天,空气中有些闷热,正在聚集着水汽,但是还没有下起雨。
    这样的晚上,显然能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夜战双方都看不清楚,只能是一场乱战了。
    乱战。对精锐的士兵来说影响显然更小,因为他们作战的主动性强,而乌合之众几乎派不上用场。因此杨潮知道,今晚作战的主力,还是只能是自己的士兵。
    就连李瑞那些家丁,恐怕都不太用的上。
    终于听到虏兵的号声,趁着有限的一点能见度,能看到虏兵一排排盾车出发,一架架梯子出发。
    最后是在城墙下占据位置,摆好梯子,没有任何犹豫。就立刻攻城。
    情况跟前两天没有不同,只是规模更疯狂了。虏兵整整架起了一百架梯子,在这些梯子后也有足足一百多个盾车阵。四五百个盾车组成,看来虏兵的木匠这几天都没有闲着。
    杨潮这边也早就习惯了,迅速的分配兵力,虏兵一百个攻击点前依然每个都分布了十个人,其中只有三个是杨潮的精兵,剩下几个则是李瑞的家丁精锐。
    “命令吕末立刻来支援!”
    哪怕有这样的布置,杨潮依然不放心,传令今天待命的吕末蹬城作战。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跟前几次一样,虏兵想要占有一个立足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打退了虏兵一次攻击之后,杨潮让人在城墙上点起火把,不过没有在正面的墙面上,而是在北面的墙上,这样不至于让虏兵的射手直接看到墙上的明军,倒是可以让明军看到蹬城的虏兵。
    民壮也在疯狂的烧水,烧好后就浇下去,也不管下面的梯子是不是有人在攀爬。
    今天虏兵全面攻城后,放弃了用棉被包裹的做法,让盐水再次起到了作用,只是烧水的速度赶不上他们爬城的速度,因此根本无法阻止他们踏上城墙。
    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城墙后待命的明军,一看到虏兵就刺过去。
    两股军队持续的绞杀在一起,尸体层层堆叠,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
    虏兵死伤惨重自不用说,明军也出现了不低的伤亡,虏兵蹬上城后,要面对同时刺过来的十杆长枪,基本是必死无疑的,躲是躲不开的,就是有重甲也顶不住,就算虏兵能批三层铁甲,十杆长枪刺不穿他们,打击的力量也会把他们推下城墙的。
    可是虏兵的悍勇也不是吹的,有的上来后,被扎穿身体后,临死前竟然硬是发出攻击,虽然不是每次都奏效,可是总有一次,他们的长刀飞到了明军身上,对杨潮的兵倒是无所谓,可是对于那些家丁就有可能受伤。
    一个时辰过去了,战斗依然在继续。
    杨潮不知道如果一直这么打下去,自己的士兵能不能坚持得住。
    身边除了亲兵,就是吕末的预备队,这两只后备就是在顶不住的时候用来替换的。
    但是杨潮还是觉得太薄弱了,这些人根本无法将前面一千人都替换下来。
    “章惇去传令,调集西墙有武器的民壮一千人过来!”
    西墙上有武器的民壮总共还不到一千五百,调集一千人过来,等于是将一大半都调过来了。
    这些民壮是没有高级军官的,是杨潮的一个个队长组建,每个队正手下带着一百人。
    不过这几天他们已经将这些民壮编组,随意的挑选出队正,每人手下都编成了十个队,并且进行了简单的队列联系。虽然不够整齐,但是勉强能看,也都联系过刺杀。虽然不够有力,但是勉强能杀。此时就只能赶鸭子上架,顾不了那么多了。
    虏兵有一万人,久经沙场,自己只有五百多的精锐,虏兵这样高密度的强攻,但靠自己的士兵,那是顶不住的,说不得得让这些民壮登场了。尽管他们可能面临更高的伤亡,却也没有选择了。
    要是换做前几天杨潮肯定会犹豫,但是现在心理关已经过了,只要是必要的伤亡,杨潮都会毫不犹豫的接受,不过杨潮还做不到无视,在真正的沙场老将眼中,生命不过是兵册上一个个名字而已。
    “吕末,你去将民壮一一编组,分成一百组。每一组塞一个我们的人。带他们去替换王璞他们。记住一个一个替换,切不可出现混乱让虏兵抓住机会。”
    吕末是个旗总,他手下只有三个队。但是还有一些独立的队暂时被他指挥,因此他的预备队有一百人,可是虏兵沿着城墙,分开了一百个攻击点,因此杨潮就得编成一百组,每一组平均下来只有一个自己的老兵而已。
    这已经是极限了,不能让王璞他们一直战斗下去,身披重甲是不可能坚持一夜的。
    只要吕末带这些民壮能支撑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