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战骑狂潮 >

第95章

汉末战骑狂潮-第95章

小说: 汉末战骑狂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亡人傅张氏,见过小叔!”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李铮连忙上前,将母子两人扶起来,面色激动道:“终归你们安然无恙到了凉州,否则我心难安啊!来,快坐下!”说着,又往门外大喝一声:“快上茶水!”
  说着,就着地面,与母子俩相对跪坐下来,面色有些踌躇,终于问道:“我兄长。。。到底如何了?”
  “家父。。。”傅干面色沉重,将当日之事,详细道了出来。
  却原来,田丰自挂印离京之后,回到巨鹿,便在城外乡下搭了间草屋,躬耕乡里。傅燮为巨鹿太守,又是田丰早年旧识,所以每每有空,就会到田丰躬耕之处与之论政。
  那日,两人论到深处,已经入夜,忽然有数百贼子自黑暗中杀出。傅燮与田丰见状紧急,准备突围。然而在突围过程中,十余个亲卫难以顾全四方,黑暗中傅燮受了重伤。
  待摆脱这些贼子追杀之后,傅燮终于坚持不住,倒下了。
  最终,傅燮没能撑下去,留下一封手书,便撒手长辞。
  傅干说着,眼眶泛红,从袖口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还带着点点血迹的布条,交给了李铮:“这是家父临终之时给叔父的一封信。”
  李铮接过来,缓缓打开,傅燮那熟悉的字体,出现在眼前。
  “贤弟亲启:傅某人终归是逃不过这一劫,但能有贤弟这一知交好友,足慰平生。此番遭袭,以为兄猜测,定是那袁绍所为。冀州牧韩馥性情柔和,没有主见,缺乏果决。只有那袁绍,野心勃勃,觊觎冀州。。。为兄遭劫,那是命中注定,只是连累了我那知交好友田元皓。田元皓性格刚烈,腹藏经史,有天下大才,为兄为之引荐,希望贤弟酌情任用。。。为兄活了四十多年,此番身死,虽是壮志未酬,但也不算夭折。只是放心不下妻儿,拜托贤弟予以照料,为兄感激不尽!最后,天下将乱,贤弟素有大志,为兄本想贤弟做个匡扶社稷的顶梁柱,但终归没有得逞。贤弟,保重,希望你能平定天下,开创一个远迈秦汉,比肩三皇的盛世!”
  看到这里,李铮眼中的泪水,逐渐汇聚起来。
  兄长在临近身死之时,还为他举荐人才,还为他考虑,这让李铮如何能自已?字里行间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李铮端端是有些无地自容。
  “兄长啊!”
  李铮仰起头长叹,不让泪水留下来。良久,才渐渐收摄心神,将书帛折叠起来,放入袖中。
  看到傅干泪流满面,看到他母亲正在低声哭泣,李铮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怪我!”
  李铮拜倒在地:“如果我能早日将兄长请到凉州,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都是我的错啊!”
  “不!”傅干抬起头,扶住李铮,道:“家父原则如此,叔父也无计可施。”
  李铮微微摇了摇头。请不来傅燮,可以绑来。但李铮总是害怕见到傅燮,不愿面对他,现在傅燮身死,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彦材、大嫂,你们不要悲伤。”李铮道:“兄长在天有灵,也不愿看到你们一直沉浸其中。先到我草场住一段时间,平复一下心神,然后彦材就来帮我吧。”
  母子俩点了点头,李铮便叫来侍从,带着母子俩休息去了。
  抹了把脸,李铮深呼吸一个,这才对一旁的田丰道:“先前失礼,让先生见笑了。”
  田丰却面露赞赏,摇头道:“此乃人之常情,何须告罪?”
  “先生豁达,李某不及。”李铮道:“此番兄长遭劫,连累了先生,李某代兄长陪个不是。”
  田丰不以为意,却叹道:“傅南容一代人杰,壮志未酬便撒手而去,端端是可惜。至于田某,倒是无妨。那躬耕之所在,仅田某一人而已,家眷尚在城中,无有损伤。。。若是在城中,也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啊。。。”
  两人很快略过此事,谈到了正事上来。
  “田某这一路走来,真真是大开眼界。”田丰看着李铮,面色很是振奋:“万里大汉,竟只有这传说中的边荒凉州,才有盛世之景。李将军外御敌寇,内修民生,所作所为,让田某佩服!”
  “先生谬赞了!”李铮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笑道:“现今凉州虽然走上正轨,但仍然缺乏人手,元皓先生可愿助我?!”
  田丰闻言哈哈一笑,躬身一礼,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言罢,面色一正:“主公在上,请受田丰一拜!”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教育分支

  田丰这般大能的利落投效,稍稍冲淡了李铮心中的感伤。
  分了主臣,两人这才坐好,田丰当即便道:“主公,丰这一路走来,看到主公将参麦和棘皮猪这等战略层面的重要物事推广至民间,似乎考虑不周!”
  还没等李铮解释,田丰便继续道:“这一类物事,关乎势力兴衰。若是流落出去,对主公大为不利,主公怎会如此糊涂?!”
  “呃。。。”
  李铮砸吧砸吧嘴,终于体会到了田丰的刚直。
  虽然心里有些郁闷,但李铮能理解田丰的好意。再则,田丰初来乍到,不明其中缘由,可以理解。于是笑道:“元皓先生所言甚是。不过其中有些缘故,且听我细细道来。”
  言罢,李铮便将凉州特产的限制,细细道了出来。说明类似如参麦、棘皮猪这一类物种,是不能够在凉州之外的地区生存的。
  田丰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说各个物种因水土的原因,对区域气候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如凉州边荒都能生存的参麦和棘皮猪,没有理由不能在中原生存!”
  李铮哈哈一笑,道:“其中缘故言之不清,等明日我带元皓先生去草场一观,到时候自然明了。”
  得了这个解释,田丰便不再多言,却道:“如果能解决流落他处的风险,主公所为,可谓大气魄,田丰拜服!”
  经过一番畅谈,李铮对田丰很是满意。这人虽说刚直了一些,有时候让人耳朵不太清净,心情不太爽利,但其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田丰也并非是不懂变通的人,他觉得李铮做得好,也会毫不犹豫的赞叹拜服。再则其人大才,并不输于荀攸等人,定然是要重用的。
  当下,李铮便任命田丰暂代刑法部部长之职,田丰正是踌躇满志,当然不会假惺惺的拒绝,立刻欣然应诺。
  晚上,李铮宴请麾下诸位重臣,为傅干母子和田丰接风洗尘。
  一场宴会过后,傅干母子二人为诸人所熟悉。至于田丰这位冀州名士,与荀爽、荀攸等人是老相识了,现在已成同僚,自然交杯换盏,气氛热烈。
  次日上午,李铮带着田丰、傅干母子,往草场而去。
  到了草场,其中的玄妙奇幻,像一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花卷,轰然展现在三人面前。
  田丰这位都已经四十多岁,沉淀了几十年阅历,经历了颇多坎坷的名士,都不由得陷入恍惚惊叹,更别说傅干母子。
  引着三人在草场中转了一圈,稍稍做了一番介绍,这才为三人安排了住处。
  次日一早,田丰精神抖擞往灵州走马上任,傅干母子则留在草场,将养一段时间,磨去心中感伤。
  。。。
  本源树下,李铮舒缓身躯,做着诸般让人目瞪口呆的动作。他的身躯,整个好似没了骨头一样,四肢似乎变成了面条,时而将自己抱成一团,就像个肉球,时而拉长扭曲,犹如一根弹簧。
  荀英在旁侧看的直吐舌头。虽然郎君做这套动作,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每次,她都忍不住捏一把汗。
  良久,李铮才停了下来。
  微眯着眼,一脸的回味。
  荀英上前,给李铮擦了汗,嗔道:“我看还是别练了,看着都让人家心惊胆战。。。”
  李铮哈哈一笑,捏了捏媳妇光滑的俏脸,道:“恐怕不是心惊胆战吧?是谁每天晚上吵着也要练习的?”
  荀英脸蛋一红,啐了一句,转身跑开了。
  荀英走后,李铮这便沉下心来,细细体味。
  体质强化技能的这一套动作,总共有八十一式。李铮经过这一段时间以来坚持不懈的锻炼,终于在这几天将第一个层次的九个动作勉强施展了出来。
  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他身躯的综合素质,再次提升了一个阶段,单就力量而言,达到了三千斤!
  而且他发现,自己的身躯,越来越有韧性。比如皮肤,李铮私下里就试过,普通的兵器根本难以造成伤害,枪扎一个点,刀砍一条印,比皮甲都要坚韧。
  这套动作效果如此突出,但可惜的是入门的门槛太高。否则将之传下去,教授给军中武将,定能成批的培养出大量猛将。
  想到这些,李铮就起了心思。
  兴许可以将之简化一番,降低难度。
  不过暂时李铮还做不到,他也只是刚刚将第一层九个动勉强施展,尚未熟悉,更别谈体悟深刻。待到以后熟悉了,再来考虑简化之事也不迟。
  通过此事,李铮又联系到了领地的教育。
  现今领地的教育,完全以习文为主。当初草草建立教育系统,因由就在于人手不够用,缺乏很多中基层官吏。
  而现在教育系统走上正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开始为官方提供人才。
  不过李铮觉得,只习文,那是蹩脚。文风鼎盛是好事,但若是缺了血性,早晚会走上不归路。
  所以李铮觉得,是时候建立军事一类的教育体系了。不可能军中的将领,永远要从死人堆里选拔!建立系统的培养制度,才是王道。
  想到这里,李铮立刻传讯荀爽,请他到草场来一趟。
  这段时间正是教育系统下辖各大书院的考核时期,所以荀爽并没有呆在草场,而是在灵州。
  接到李铮的传讯,荀爽给下面的人嘱咐了一番,便只身往灵州而来。
  “伯父!”
  李铮见荀爽到来,不敢怠慢,连忙行礼。荀爽虽然任了教育部部长,但并未认主,在李铮麾下地位特殊,是李铮的长辈,类似于客卿之类的存在。
  荀爽还了一礼,抚须笑道:“急匆匆的把老夫召来,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李铮请荀爽坐下,奉上了茶水,这才道:“我欲再增加一个教育分支!”
  “哦?”荀爽闻言,不由一愣,道:“且直言。”
  李铮斟酌了片刻,道:“正所谓文武并重,该是时候开设武科,从小开始培养一批军事人才,为完善军事体系做准备了。伯父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荀爽沉吟道:“那么你可有具体想法?”
  “嗯。。。”李铮想了想,道:“既然要开武科,那么着重方向自然是军略。譬如武艺、韬略、地理等等方面。。。”
  两人商讨了一两个时辰,最后终于做了决定。
  首先,完善书院体系,对书院划分等级。
  亭级为启蒙书院,其中不分文武,所有启蒙者都要习文识字、锻炼身体。
  乡级为初级书院。从亭级启蒙书院毕业之后,进入乡级初级书院,就有了文武类别划分。任何学子,自愿选择主修科目,或文或武。
  文类学科再增一个分支,为研究类学科,专修研究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一类物事,类似于工商部之下的研究院。
  而武科则增加武艺、韬略、地理、战例等几个科目。
  当然,并非完全将文武两科隔绝开来。
  文类学子可以仍然可以选修武艺,强身健体,也可选修韬略、地理、战例,成为军师参谋。研究类学子同样可以选修武类学科。而武科学子,也同样可以兼修其他两科,并不强制限定,任凭学子自身天赋和兴趣。
  可以说,李铮领地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开放的,着重于天赋、兴趣方面的发掘,并非填鸭式教育。
  亭级初级书院之上,就是县级中级书院,到了这一级,基本上每个学子的学习方向都已经定型了。
  通过中级书院的毕业考核,过关之后,进入郡级高级书院。这一级书院的毕业学子,就有资格成为官吏。当然,只是基层官吏。
  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可以选择进入灵州太学院进行深造。
  将这一切理清之后,教育系统就需要进行一个较大的改造。涉及到师资、建筑乃至于各种相关教科书的编纂和印刷等等。
  比如武科类的教授,可以让退伍的士兵担任启蒙书院教授职位。其余三级书院,可以让退伍的军官、或者从现今各大书院的毕业学子中选拔。这时代的教育,虽然科目划分不够详细,但正因如此,习文者学习的知识非常宽泛,各有擅长。自然能挑选出一些合适的。
  至于研究类科目,可以在学业将成的学子中挑选教授,还可以在民间招募
  另外,灵州太学院这座最高等级的学府,尚未见踪影,还需的立刻进行建造。地点选择在灵州城外两大祭坛旁侧,立刻就会招募工人,进行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