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上海1909 >

第94章

大上海1909-第94章

小说: 大上海190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对铁血救国社这个名称都很满意,既然为组织取了名字,那么接下来势必要组建和确定组织机构。
  经过众人协商和共同选举,决定铁血救国社的最高领导人为秘书长,萧震雷为第一任秘书长,会议章程规定:“本社秘书长对于社外,有代表本社之权,对于社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行政、军事、司法、监察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在秘书长之下设行政部、军务部、司法部、监察部等,行政部部长由宋世杰当任。在行政部下设秘书科、综合科、会计科、内务科、外务科、安全调查科、铁血行动科等。其中马汉龙当人安全调查科科长,王亚乔当任铁血行动科科长。
  军务部部长由萧震雷亲自任部长。蔡国栋任副部长,在军务部下设军官管理科、士兵管理科、训练科、装备科、后勤管理科、军情科等等。
  司法部部长人选暂时空缺。司法部主要负责制定组织章程、包括制定宣言、总章,制定社员规章制度、纪律等。
  监察部部长由范之庸担任,下设若干科室。整个铁血救国社的组织机构看上有点向四权分立的样子。
  连续两天时间,众人都在萧震雷的带领下完善组织机构、确立组织章程,在宣言中,众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协商,决定提出如下宣言:第一、推翻满清王朝,第二、创立新政权,第三、驱逐列强。第四、建设国家,这四条既是宣言,也是铁血救国社的革命目标。以上四条按照实施之顺序则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军法时期,第二,为约法时期,第三是宪法时期。
  接下来,众人又共同制定了社员章程,这是所有入社社员都必须要遵守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
  在第三天下午,当所有章程都制定完成,所有人都同意之后,办公室里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当掌声停下来之后。萧震雷说道:“现如今我们所有的实力都在租界以北、宝山境内,虽然距离租界很近,但是我们在租界和上海滩却并没有势力。接下来组织有两件事情,第一。搞好工厂生产,努力赚钱。为我们组织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为武装力量提供财政支持;第二,把我们的势力向南扩充,我的计划是在公共租界和上海县同时进行,在租界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底下势力,现如今不能在租界明面上活动,那就只能建立地下势力,为什么范高头等人为首的青帮可以在法租界搞,而我们就不能在公共租界搞呢?我还是青帮扬州帮的老大呢!我想派吴世荣去做这件事情,让他带一些人和枪,在公共租界上收拢一些街面上的地痞混混,同时结交一些江湖好汉,组成一个帮会,只要初期扛过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打击,基本上就可以站稳脚跟,当然我们组织也要给予扶持,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要钱给钱。同时我们也将在上海县建立一支武装,如何建立?当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来,因为官府不会允许,不过我们可以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
  众人闻言均是疑惑,建立武装还能够借鸡生蛋?谁会这么傻把母鸡借给你?老鹰问道:“这个借鸡生蛋是什么意思?如何借?找谁借?”
  萧震雷点燃一支烟抽了几口笑道:“诸位知道上海滩上的各个体育会吧?最早的体育会是由朱保三、虞恰卿等人组织的华商体育会,主要建立华人商团以资自卫。这个什么体育会实际上就相当于给自己建立一个保镖队,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这个举动推动了租界以外的绅商们争相效仿。于是陆续有按照行业、区域和宗教等组成的二十余个商团出现。我的计划就是首先去说服上海城厢自治公所总董李平书老先生,让他同意我组建一个商团,保护我的利益,然后我再去找道台蔡乃煌,以前几日劫法场之事为由称上海滩市面不安全,必须要组建一支武装商团保护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再联合李平书、朱保三、虞恰卿等人联合向蔡乃煌进言,我想蔡乃煌应该不会拒绝”。
  宋世杰疑惑道:“可是先生在上海滩的华界并无产业和生意啊,李平书和蔡乃煌能同意你建立一个商团吗?”
  萧震雷笑道:“我很快就去南市开一些店铺,还顺便开一家银行!”

 
  


第143章 拜会

  
  过了两天,萧震雷就在派人在南市给自己买了一套院子作为在南市的住所,同时又在县城内买下几家店铺专门营销振华公司生产出来的飞马牌自行车和黄包车,振华公司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和黄包车一经面世,立即受到上海滩市民们的追捧,原因有四:其一,美观大方、造型好;第二、骑乘舒适,省力,现如今从洋人或东洋买来的自行车骑乘时不赶路,所谓不赶路就是用尽力气踩踏板自行车速度始终不快,可振华公司的自行车骑乘时不仅舒适轻松而且速度很快,就如同后世的许多自行车的作用大多已经由交通工具改变为体育锻炼的工具了;其三、价格便宜,振华公司生产的自行车和黄包车在价格上比从西洋和东洋进口的要便宜一成左右;其四、飞马牌自行车和黄包车是国货,这个时期很多人都支持国货的,在价格和性能上相同的情况下,上海滩的市民当然支持国货。
  除了自己开的几家专营自行车店铺之外,振华公司的自行车和黄包车还向国内外诚招经销商或代理商,加上宣传到位和营销策略实施得当,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首先就在上海滩一炮二红,随后产品远销海内外。
  萧震雷在县城有了店铺,在南市又了宅院,这也就是说他在上海滩有了产业。而且产业还不小,当然有理由为自己建立一支商谈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他准备前往求见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总董李平书,希望李平书同意自己组建的商团加入南市商团公会。
  自从清廷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机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为整个华界由官府授权建立的地方自治总机关,李平书也由总工程局总董变成了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总董,《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乡的地方自治执行机关很简单,只有乡董、乡佐各1名。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
  城厢内外自治公所就其权力行使而言。具有清政府让渡给它的一部分权力,比如民政管理权、财政税收权、公用事业管理权、工商管理权、文化教育事业管理权以及警务权、司法权等。
  李平书的职位可不仅仅只是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总董,他还在江南制造局挂名提调职,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他曾经先后署广?东陵?丰、新?宁、遂?溪知县,后因为支持民众反对法帝国主义侵占广州湾的斗争而被清廷革职,城厢自治公所总董的职务并非是清廷的朝廷命官,只是上海滩工商界人士选举出来的相当于镇长的职务,没有清朝官员的编制。
  李书平的住宅也在南市,他在租界也有公馆。只不过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南市,这年头上海滩的有钱人没有谁在租界是没有别墅的,李平书也是如此,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可以随时躲进租界。而清廷方面如果要逮人还必须与租界方面沟通,可租界当局不一定买清廷的面子,毕竟巡捕房不可能抓一个在租界没有犯案的知名人士。不过现在的李平书还没有转向革命,因此也不需要担心清廷对他不利。
  马车很快到了李平书的住宅院子门口。典型的中国园林式的宅院,有假山有小水塘。有亭台阁楼,虽然不大,但在这上海滩也算是上等豪宅了。
  “劳驾这位小哥通报一声,就说振华公司萧震雷求见李老先生!”萧震雷说着将自己的名帖递过去。
  振华公司这几个月在上海滩的名头极为响亮,没有听过的人极少,李家这等大户人家对外界的消息自然是极为灵通的,那看门的小厮接过名帖极为恭敬道:“原来是萧先生,请您稍等片刻,小的这就去向老爷通报!”
  没过多久,那小厮就去而复返将萧震雷引进了李宅,进门之后,那小厮接过萧震雷将手上的礼品在前面引路很快就到了客厅。
  一个苍老浑厚的声音传来:“哈哈哈,这不是上海滩最近风头正盛的年轻俊杰萧总裁吗?老夫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萧震雷抬头一看,站在客厅门口的不正式李平书吗?当即拱手作揖下拜:“老先生太抬举我萧震雷了,区区小打小闹,与李老先生这些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相比就差得太远了,今日冒昧上门打扰,还望老先生海涵!”
  李平书笑着一摆手:“得,咱们一老一少就不在这门口互相谦虚吹捧了,如不嫌弃,老夫托大,叫你一声萧贤侄如何?”
  萧震雷一听,还有这等好事?这是求知不得啊,当即欣然应下:“那小子就高攀了,世伯在上,受小侄一拜!”
  “哈哈哈,好好好,贤侄随老夫进来喝茶!”
  “世伯先请!”
  一老一少随即一前一后进了客厅就坐,两人刚刚坐下还没开口说话,一个穿着碎花布衣裳、扎着两条麻花鞭子的侍女就端着茶盘进来给两人奉上茗茶。
  李平书做了一个请萧震雷喝茶的手势后,就端着茶杯揭开盖子喝了两口,放下茶杯问道:“听闻贤侄最近在南市这边买了一栋宅子,这以后咱们就成了邻居喽!以后要多多往来才是!”
  萧震雷正喝着茶。闻言忙放下茶杯道:“世伯所言极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如有事互相照应一番也是极为方便的!”
  “这两天老夫还想着去你那边坐坐,却没想到你先上门来了。对了。听闻你的振华公司生产的脚踏车和黄包车销路很不错?连洋人都向你的振华公司下订单了?”
  萧震雷笑道:“振华公司刚刚起步,销路嘛暂时还算过得去,以后还得请像世伯这样的上海滩华商会财东们多多提携啊,大家共同发财!”
  李平书闻言眼睛一亮,高兴道:“好,贤侄你的这话说得好,年纪轻轻却不焦不燥,沉稳干练,难怪能撑起这么大一片家业。还有你刚才这句‘大家共同发财’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商业嘛,就是促进商品经济流通的行业,如果其他人都没钱,生意人怎么能从别人手里赚到钱呢?只有让大家都有钱了才能赚钱”。
  “世伯见识不凡,看来小子以后还得多向世伯学习学习!”萧震雷却没想到眼前这个旧社会的老先生竟然在经济方面有如此的见识,看来以后还真不能小看了古人,想必相比这个老先生也是想通过自身对上海滩的经济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只不过由于大环境的原因而没有什么效果。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一阵。聊得很高兴,当一杯茶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李平书问道:“贤侄此次过来老夫这里,不只是简单地来拜会一下老夫吧?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萧震雷见李书平问起。当即放下茶杯道:“世伯慧眼如炬,小子今日来确实还有另外一事,您在小子在南市这边有了地产。又在县城里买了六个铺面正在销售自行车和黄包车,另外小子还准备开几家酒楼。在南市这边开一家服装厂和一家纺织厂,这么大的产业没人护院也不行。因此我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商团,人数在一百人左右,暂时还没有武器,我想向世伯申请将我的商团加入南市商团公会,不知世伯以为如何?”
  李平书没想到萧震雷过来是说这件事情,这事对他来说其实无所谓,南市商团公会并非正式的官府武装组织,而是民间组织的自卫性质的团体,不过官府方面也是承认的,而且商团的武器弹药大多数还是官府拨付的。
  之前清廷华界禁绝烟馆,官府深恐烟民暴动,于是商请五体育会派人员维持地方秩序,因此五团体乃组织临时商团,设司令部,分段出防,历三昼夜,得庆无事。时主其事者就是城自治公所总董李平书、商界领袖曾少卿等人。未几,五团体复组合而成商团公会,以求事权集中,指挥裕如。不久沪南区每至黄昏,辄有暴徒在街上杀人越货,名曰“采灯花”,过路的商旅少有戒心,常常被抢,人员也损失惨重,于是官府复商请商团团员武装出防,且揭示通衢,如有悍匪敢抗商团者,准予格杀勿论。商团一再不辞劳瘁为地方服务,因以益获官府信任。于是上海道台请两江总督拨发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七九步枪120枝、子弹5000发,以供商团出防之用,商团的基础就这么定了,不过这两年上海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