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末生涯 >

第347章

我的明末生涯-第347章

小说: 我的明末生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你猜对了,今天的会考中,没有一道题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好多只会四书五经的穷酸秀才。看了考题以后,直接在考场上谩骂虎豹军,而后,被虎豹军给赶出考场……”
    “不考四书五经,那虎豹军考什么?”一脸震惊的李鑫文,继续开口追问道。
    “考政务,考算术,还有就是考律法……幸亏我们兄弟平时什么书都读,要不然,绝对不会考得那么顺利。而且每道考题都做了……”
    “好,虎豹军不愧是虎豹军。就是和朝廷不一样……虽然我没有当过官,但是,我却知道,算术,律法,政务,这些都是当官必须要掌握的。朝廷还在考没有太多作用的四书五经时,虎豹军已经冒着天下之大不违,改变科举,考这些东西。现在看来,虎豹军已经走到朝廷前面了……”
    老大一脸赞同的接口道:“父亲,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三份考卷中,特别是考政务的,竟然直接在考卷中问我们,当官以后,面对各种问题,怎么进行处理……”
    “只要不出意外,没有内定,通过这场会考,虎豹军一定能找到很多人才……”
    这个时候,李鑫文脸上,竟然露出一副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
    而后,对着两个儿子,一脸慎重的交待道……
    “根据你们说得这些情况,再加上我的商人眼光,我可以肯定的说,虎豹军崛起指日可待。如果这次会考,你们通过并且当官了,一定要记住,好好做官,为王爷效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李家跟着王爷,一定会向大同府的周家一样,被王爷器重,成为真正的官宦之家,光宗耀祖……”
    又是十天时间过去了,在北方数省数千万百姓的注视下,十天前的会考成绩,终于出来了。
    李鑫文李家的两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上榜。
    学识渊博,并且拥有一定从商经验的老大,直接考出综合第二的好成绩。如果是科举,老大就是名副其实的探花……
    老二的综合成绩虽然没有拍上号,但是,算术这一门,凭借其管理李家账房的经验,直接考出第一的好成绩……
    面对这个好消息,在北京城低调了上百年的李家,第一次张灯结彩,没有丝毫顾及的显示出李府的强悍实力。为了庆祝,直接财大气粗的花费十万两白银,在李府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宴席……
    当然,同样高兴的,还有北京城超过三成的商人。
    要知道,在通过考核的两千人中间,差不多一千两百人都是这些商人的后代。
    再除去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军户子弟,最后通过考核的读书人和原朝廷官员,竟然只有六百人不到,直接出乎卫征意料……
    看着手中的会考结果,一脸笑容的卫征,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现在看来,朝廷的科举考试是真得不行了。一千多官员,通过考核的竟然连一半都不到。真不知道,朝廷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官员,是怎么当官的……”
    “还有那些读书人,简直太让本王失望了。读那么多的四书五经,难道能当饭吃……”
    卫征感慨之余,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已经在北直隶迅速蔓延开来。 

第五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喜
    士农工商……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在所有阶层中,都是最低的。
    在这其中,大明朝廷则表现得特别明显。
    只要你入了商人这一行,整个家族的世世代代,就只能做商人,连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在大明朝,商人虽然很富有,但是,却被人瞧不起……一个小小的秀才,甚至于普通百姓,都可以羞辱他们。而作为商人,在身份和地位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他们能做的就是拿钱消灾。
    而现在,时代变了。
    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他们,不仅可以参加虎豹军组织的会考,而且还通过会考。只要北王王府下发任命,这些通过会考的商人后代,就可以进去官府为官,光宗耀祖……
    所以,此时此刻沸腾的不仅仅是北京城李鑫文一家……
    整个北直隶地区,凡事有家人通过会考的商人,无一例外,都在自己家里大肆进行庆祝。
    不仅如此,平时看不起这些商人的秀才,甚至于官府中人,此时此刻,我不得不带着满脸的谄媚笑容,到这些商人家里去表示祝贺。
    毕竟,这些通过会考的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
    搞不好,平时自己瞧不起,甚至于被自己欺辱过的商人后代,摇身一变,就会成为自己顶头上司。如此情况下,如果自己现在不来巴结和讨好,难道等对方上任以后欺负自己……
    北京城李鑫文府邸大堂。看着以往连自己家门都不进。从不正眼看自己。一天到晚只知道从李家明目张胆敲诈银子的官员。此时此刻,就好像见到猫的老鼠,带着满脸恭维,不断给自己两个儿子敬酒。李鑫文心里,忍不住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于此同时,内心中也做出一个决定。从此以后,李家一定要仅仅跟着虎豹军,跟着北王。因为。是虎豹军和北王卫征,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地位和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荣耀。至于远在南京的朝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李鑫文给忽视……
    酒宴结束,看着眼前有着丝丝醉意的两个儿子,李鑫文直接开口决定道:“既然你们已经被北王选中,即将为北王办事,那我们李家,也就成了官宦人家……”
    “为父非常清楚,咱们李家之所以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商人。变成现在连知府看到我,都要客气问一声好的李老……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虎豹军和北王给我们带来的。所以,对于北王王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我们李府,一定要无条件支持,以报答北王……”
    老大带着丝丝醉意回答:“父亲,我们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北王给的。如果没有北王,我们什么都不是。所以,儿子我完全同意你刚刚说得,你有什么决定,尽管说,我绝对支持。”
    李鑫文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回答:“很好……据我所知,王府现在准备对整个北直隶的土地进行改革。咱们李府虽然是商人,但是,在城外也有差不多一万五千亩良田。为了支持王府进行土地改革,为父决定将这一万五千亩良田,无偿交给王府……”
    一万多亩良田,按照王府定下的良田回收价格,就是整整十五万两银子。
    李府虽然家大业大,在北直隶拥有大量商铺。但是,一年的总收入,也才二十万两上下。而这,就意味着李鑫文一送,就送出了李府差不多一年的收入。
    所以,即使两个儿子已经有了心里准备,还是被父亲李鑫文的大手笔给吓了一大跳。
    就在老大准备开口问一问具体原因的时候,一脸平静的李鑫文 ,直接抢先一步开口道。
    “你们一定是认为为父的手笔太大了。但是,为父要跟你们说的是,送出去这些良田,对我李府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稳赚不陪……”
    看到两人脸上迅速流露出来的不解表情,李鑫文继续解释道:“表面上看,咱们李府每年从各个商铺获得的收益为二十万两上下。但是,你们知道,为了维持这些商铺,我们李家光上下打点那些官员和衙役,一年要花费多少银子吗?十万两,整整十万两,而且只多不少……”
    “但是,你们当了官以后,你们认为,还会有人赶来我们李府的各个商铺来敲诈吗?如此情况下,我们李府每年的收入,就会多出至少十万两白银……”
    “所以,对于为父来说,一万多亩良田和你们的前程和地位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另外,为父还要提醒你们两个,当了官以后,就要好好当官,千万不要违法乱纪,特别是贪污……咱们李家有的是银子,不需要你们贪污的来的那些银子。要知道,你们官做的越大,李家的生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收入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因此,咱们李家人当官并不是为了银子,而是为了身份和地位,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名声……如果是为了钱,那这个官趁早不要当,回家帮助为父做生意……都清楚了吗……”
    李鑫文的一番话说完后,两个儿子直接就陷入沉思。
    最后的结果毫无意外,两个儿子不仅同意李鑫文无偿送给王府一万五千亩良田的决定,还在李家家训上加了当官不违法乱纪,不贪污……的家训……
    说做就做,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儿子就带着一万五千亩良田的地契,来到王府……
    一万五千亩良田,折合成白银的话,就是十五万。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王府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商人来说,十五万两银子,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银子。
    所以,这件事刚刚在王府传开,卫征就被惊动了。
    特别是当他得知李鑫文两个儿子全部通过考核,即将为官的消息后,卫征脸上,直接露出一副感兴趣的表情。想也没有想,就把两个人叫进王府,打算问一问他们一次性娟出这么多良田的原因。
    在卫征一双伶俐目光的注视下,两个人不敢有丝毫隐瞒,直接将前晚李鑫文的理由给说了出来。
    而后,就带着怀揣不安和满头大汗,静静站在王府大堂。
    通过他们的表情,卫征肯定,他们说得都是真话。所以,没过多久,一声畅快的笑容,就从卫征嘴里发出。而后,对着两人说道:“很好,非常高,你们李家果然是世世代代的商人,果然会做生意。听了你们回答,本王倒是有了一丝想要见一见你们父亲的想法……”
    面对卫征的表扬,两人怀揣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最先恢复冷静的大儿子!直接一脸感激的说道:“王爷,如果家父能见到王爷您,家父一定会非常高兴……”
    “本王一定会找机会,见一见你们父亲。因为,你们父亲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商人,给本王培养了两个人才,更是帮了本王一个大忙……”在两双充满激动目光的注视下,卫征意有所指的说道。完了以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据本王所知,你们两个在此次的会考中,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一个综合第二名,一个算术第二名。既然你们今天来了,那本王就顺道把你们的官位告诉你们,回去后,让你们父亲也高兴高兴……”
    说到这里,卫征脸色直接就被严肃给覆盖,一脸威严的宣布道。
    “李鑫中,会考综合排名第二,本王决定,由你担任保定府知府,正五品……本王给你五天时间进行准备,五天以后,马上赶往保定府上任……”
    “李鑫光,会考算术第二名,本王决定给你正六品官衔,于北王王府任职。具体职务,由总理大臣周大人和副总理大臣周老共同决定,同样是五天以后,到王府报告……“
    包括李鑫文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北王王府竟然真得不拘一格用人才。两个完全没有当过官的商人后代,仅仅凭借会考成绩,就当上了正五品,正六品这样的大官。不仅如此,其中还有一个手握重权的正五品知府。
    所以,两人任职的消息刚刚传开,北京城 乃至于整个北直隶,再次变得轰动起来。
    于此同时,一个消息,也迅速在北直隶境内蔓延开来。
    李家两个公子,之所以会如此受到王府重用,受到北王信任。除了他们在会考中取得的好成绩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李家将手里的一万多亩良田,无偿送给王府,支持王府在北直隶进行土地改革。
    就是因为这些土地,王府才破格使用李家两位公子。
    面对这些留言,有人相信,也有人不相信。
    但是,不管他们相信于否,他们的心思都动了。
    特别是那些有家人通过考核的商人,为了避免万一,直接有样学样,将家里的良田给娟了出去。
    在他们眼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些流言是真得,但是他们又没有把手里的良田娟出去,那他们通过考核的家人,不是吃亏了吗……
    而这,就导致北王府在短短五天时间,不花费一两白银,就得到整整三百九十五万多亩良田。
    面对这个结果,周书源才清楚,卫征为什么会心血来潮,忽然给李家两个儿子任命官职。
    于是,一丝感慨 直接从周书源嘴里发出……
    “姜还是老的辣呀……”(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派分立
    王府议事堂,周书源正带着满脸激动,向卫征汇报王府几天来的收获。
    完了后,直接就将话题转移到这些已经通过考核的商人后代身上。
    在满脸笑容的卫征注视下,周书源的脸色,迅速被严肃给覆盖。而后,对着卫征问道:“王爷,现在整个北直隶和山东的各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