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末生涯 >

第342章

我的明末生涯-第342章

小说: 我的明末生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崇祯皇帝面前。就是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把这个猜想说出来。
    就在大殿气氛再次变得越来越凝重时,内阁首辅钱宗述不得不站出来,对着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您是想?”
    “无论如何,卫征都不能自立为王,和朝廷分裂。就算虎豹军已经占据了大明朝的半壁江山,虎豹军仍然要承认朝廷和朕对整个大明朝的统治地位和身份……”虽然这个目的有那么一点自欺欺人。但是,性格自负的崇祯皇帝,仍然带着满脸坚定说道。
    说完后,一双眼睛就盯着钱宗述,希望钱宗述能给自己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眉头紧锁的钱宗述没有让崇祯失望,仅仅一眨眼功夫就开口道:“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个想法……既然卫征已经手握数十万大军,占据了大明朝差不多半壁江山,如果朝廷继续称他为山陕总督,掌管这么多省份的府衙为山陕总督府。那就是逼着卫征自立门户,同朝廷进行决裂。”
    “所以。老臣建议,继续给卫征封官封爵,让他没有自立门户,同朝廷进行决裂的理由……”
    崇祯皇帝的眼睛一亮,一副若有所思的反问道……
    “加官进爵,的确是一个堵人口实的好办法。但是,朕担心,这个卫征进驻北京以后,会受不了紫禁城和龙椅的诱惑,直接……朕不管,即使朕放弃北京城,朕也不允许卫征进入皇宫,住进皇宫。因为,朕脚额这片皇宫,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整个大明江山……朕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内看到大明江山出现两个皇帝,两个朝廷,甚至于出现改朝换代的局面。”
    说到最后几句话的时候,崇祯皇帝几乎是用尽自己最大力气,大声吼出来的。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这件事,有着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被崇祯皇帝紧紧盯着的钱宗述赶紧回答:“陛下,您多虑了。不要忘了,这个卫征,除了是大明重臣,更是大明驸马,陛下您的妹夫。老臣相信,只要朝廷继续给他加官进爵,卫征就不会做出对陛下而言太过分的事情……”
    在钱宗述的提醒下,崇祯皇帝马上想到自己好久都没有联系的乐安公主和懿安皇后。
    特别是懿安皇后出现在自己脑海后 ,崇祯心中的担忧,直接消散不少。因为,崇祯皇帝非常相信懿安皇后对大明的忠诚,只要有懿安皇后在卫征身边一天时间,懿安皇后就会阻饶卫征称帝。
    再说了,就算懿安皇后和乐安公主两人起不了作用,驸马的身份,也会给卫征带来很多顾及。
    如果卫征以驸马的身份称帝,那卫征在整个大明朝一定会名声扫地,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唾弃……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直接心安不少,并且对着钱宗述继续问道:“可是,卫征如今的官位,已经到了朝廷顶峰,该怎么给他加官进爵。难道你要让朕开创大明朝的先例,给卫征这个异姓人封王。”
    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的这句话刚刚说出口,钱宗述就接口道:“对,就是封王……而且还要允许卫征自己开府建衙……”
    “只要朝廷做了,那就是向全天下表明,朝廷已经给了虎豹军能给的所有东西,已经仁至义尽。如此情况下,如果虎豹军还要自立门户,甚至于造反。那整个大明朝的大部分民心,一定会在陛下身上。而卫征,折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在自己没有实力同虎豹军进行对抗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收买民心,并且稳住卫征,逼着卫征不敢有非分之想的最好办法。
    所以,崇祯皇帝的心中虽然很为难,但是,仍然同意这个办法。
    救灾钱宗述快马加鞭,匆匆赶往大同,准备和卫征商定朝廷迁都,虎豹军接收北直隶的具体事宜时。来自京城的情报,已经提前一步,传到卫征手中。
    看到卫征平静的脸上,并没有因为情报内容而发生丝毫变化后。周书源一脸不解的反问道:“大帅,不,从今以后。应该叫您王爷了。王爷。您被朝廷封为北王。难道就不高兴吗。早知道,这个北王可是除了大明建国几个王爷外,大明朝庭数百年时间的第一个异姓王爷。”
    “高兴,当然高兴……当了王爷,有了开府建衙的权利以后,我们就能正大光明的任免官员,训练军队,招揽人才。这么多的好处,本帅……不,现在应该自称本王了,本王当然很高兴。”卫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后,赶紧回答。
    “不过,让本王没有想到的是,朝廷给本王加官进爵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防备本王自立门户,和朝廷决裂,甚至于进入北京城后直接称帝当皇上。”
    “但是。朝廷的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有了北王的爵位和官位后,至少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本王没有了自立的想法。因为,头上罩着北王这个称号,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本王做很多事情……”
    “至于他崇祯皇帝担心的紫禁城,本王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本王绝对不会住进去。”
    “但是,那么大的紫禁城,本王也不可能让它就这么一直空在那里。除了留下一部分宫室给本王居住和开府建衙外,剩余宫室全部用来建立学堂。”
    “至于正在赶来的钱宗述,本王就不了他了。军师你可以明确的告诉他,朝廷和崇祯皇帝所担心的那些事情,本王在几年时间内,都不会去做。至于以后会不会,那就要看朝廷的表现了……”
    面对卫征一系列的决定,军师虽然觉得有点不妥。但是,卫征脸上流露出来的坚定表情,还是让它毫不犹豫的表示服从。
    给了卫征一个肯定回答后,周书源下意识开口追问道。
    “王爷,事情都交给我们了,你是要……”
    在周书源注视下,一抹冷笑,迅速浮现到卫征脸上。而后,没有丝毫隐瞒的回答:“既然朝廷封我为北王,那整个大明朝的北方,就是本王说了算……这么好的机会,本王当然不会放过。”
    看到周书源脸上迅速露出来的疑惑表情,卫征赶紧开口解释道:“北京城当了大明朝数百年国都,经过大明朝数百年发展和积累。再加上北京城遍地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朝廷重臣……那北京城所拥有的各种财富,绝对超乎我们想象。”
    “别的不说,三四千万两白银,总是有的。这么多的银子,本王也不说多了,从中拿走两千万两,总是可以的吧。要不然,诺大的北京城,还不因为朝廷迁都而变成一座空城……”
    这个时候,周书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卫征同钱宗述谈判中,最后加上去的一个要求。
    朝廷和所有文武官员离开京城时,只能根据品级高低,带走一定数量的财物。
    想到这里,周书源赶紧开口追问道:“王爷,你是想带兵进京……不行,太危险了,朝廷在北京城,至少还有五万大军。而按照约定,我们先期只能抽调一个师进入北直隶,一旦遇到危险,一个师根本挡不住朝廷数万军队的围攻……”
    卫征想也没有想就开口拒绝道……
    “无论如何,这趟北京城之行,本王都要去……”
    “保证北京城的稳定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本王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招兵。将朝廷布置在边关的数万精锐,尽可能全部留下来。”
    “如果能留下这些边军,我们至少可以多出两个军的兵力不仅如此,这两个军的将士,还都是不需要怎么进行训练的老兵。如此一来,我虎豹军至少可以少发展一年时间……”
    “至于安全,你不用担心……本王是秘密前往,绝对不会让朝廷察觉。就算朝廷知道了,想要杀了我。一个师的兵力,也可以保护我坚持到增援部队的到来……”
    “好了,这件事本王就这么定了……两天以后,本王亲自带领一个骑兵师,进入北直隶,接收北直隶。”(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我的地盘听我的
    卫征的保证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所以,当钱宗述将最后谈判结果送到京城后,朝廷迁都南京的圣旨,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传遍整个京城。而后,这道圣旨就好像瘟疫一样,迅速在大明朝蔓延开来。
    虽然朝廷下发的圣旨中,将卫征提出来的几个条件清清楚楚写了出来。但是,京城之中,那些自诩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根本没有把这些条件看在眼里。
    得到迁都圣旨后,这些只有跟着朝廷才能拥有地位和财富的皇亲国戚,就好像大搬家一样,将家中能够带走的财富,全部撞车,准备跟着自己一起前往南京。
    至于他们在北直隶拥有的房屋和土地,则在他们离开北直隶以后,全部收归北王王府所有。
    有人要说,既然如此,那就在北京城的家里留下一个家人,继续占着房屋和土地。毕竟,接收整个北直隶的北王王府,不可能明着从他们手中,将这些房屋和土地直接抢回去。
    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是给自己找麻烦。
    因为,跟随朝廷迁都圣旨一起下发的,还有北王王府针对这些土地和房屋的一系列税收和政策。
    北王王府接收整个北直隶以后,北直隶的税收比例,全部按照山陕两省收取。人均二十亩以下土地,每年只要上缴两成收入作为粮税。
    人均二十到五十亩土地者,多出部分每年需上缴四成收入作为粮税。
    人均五十到一百亩土地者,多出部分每年须上缴六成收入为粮税。
    至于人均一百亩以上者。多出部分的粮税直接达到收成的八成。
    可以这么说。北王王府主政北直隶以后。这些皇亲国戚握在手里的大量土地,已经不再是可以给他们下金蛋的母鸡,而是一个吞金兽,将自己财产吞得一干二净的吞金兽。
    再加上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愿意出钱购买这些田产。这些皇亲国戚处理这些田产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将他们放弃……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们,直接将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撞车。做好彻底离开北京城的准备。
    当卫征跟着骑兵师匆匆赶到北京城后,朝廷迁都正式开始。
    崇祯皇帝,带着一众后宫嫔妃,皇子,无数的宫女太监……在一万禁军的护卫下,第一个离开北京城。
    对于崇祯皇帝的庞大车队,卫征并没有进行太过严呵的检查。毕竟,崇祯是大明朝的皇帝,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再说了,就算给崇祯皇帝再多的大车。崇祯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带走。谁让他是整个大明朝历史上最没有钱的皇帝呢?
    崇祯皇帝轻松防火,掌握北京城超过八成财富的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卫征就不打算放过了。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皇亲国戚所拥有的庞大财富,都是他们数百年收刮剥削老百姓得到的。既然这些财富都是北直隶老百姓的,卫征当然不会允许他们带走。
    此时此刻,北京城东门门口,一支庞大的车队,就被虎豹军一个骑兵营堵在瓮城内。车队的主人,也是大明朝的侯爷,正带着上百号家丁,同骑兵营进行对峙,叫嚣着想要离开北京城……
    “混帐,你们知道我是什么人吗?我可是大明朝的侯爷,就是皇上见了我,也是客客气气的,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挡我的路。你就不怕我让皇上杀了你,诛你的九族……”
    站在这个侯爷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副骑兵营营长打扮的卫征。
    对方叫嚣的时候,卫征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一动不动的看着对方。当这个所谓的侯爷说完后,一丝浓烈的杀气,直接从卫征身上散发出来。
    在身边所有人的同时注视下,大声命令道:“还楞着干什么,忘记我们出发前大帅下达的军令了吗,忘记自己虎豹军的身份了吗?马上举枪,我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守规矩,再往前走一步,马上开枪,将其击毙……”
    “哗啦啦……”一阵火枪碰撞声响起后,站在卫征身后的火枪手,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举起火枪。不仅如此,守在城墙上的数百火枪手,也居高临下的举着火枪。
    面对身边瞄向自己的黑洞洞枪口,护卫在侯爷身边的家丁脸上,直接露出一副副充满惊恐的表情。更有甚者,握着武器的双手,已经因为紧张而开始颤抖起来。
    但是,被大家包围的侯爷,并没有感觉到危险已经降临到自己身上。
    从未遭到过死亡威胁的他,自我认为对方一定不敢开枪。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想吓一吓自己。
    所以,当身边家丁开始胆怯的时候,侯爷脸上的嚣张表情,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越来越盛。指着卫征,继续叫嚣道……
    “不就是火枪吗,本侯爷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被火枪指过。本侯爷就不相信,你们真敢冒着被灭九族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