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378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378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王莽打击的范围之内,而后在爆发的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的造反浪潮中,刘焉、刘表的祖先都积极的加入了这次反抗的浪潮,并且成为了刘秀的开国功臣,受封为侯。到了东汉章帝时期,又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刘焉、刘表的祖先失去了侯爵,而且被分别迁徙到了江夏竟陵。和山阳高平。从此有了两个分支。
    刘焉的祖先正好被迁徙到了江夏竟陵,刘表的祖先则被迁到了山阳高平,而刘焉的祖先是刘表的祖先的哥哥,是长子嫡孙。而刘表的祖先是庶出。两个分支都在当地传承了下去。
    不过。到刘表的爷爷时,刘表的爷爷无法生育,则把老婆的侄子给过继了过来。这就是刘表的爹。所以,刘表这一分支,到刘表的爷爷时,就已经绝后了。而刘焉这一脉,则一直延续了下来。
    也正是如此,在记载这一时期的两本重要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关于刘焉的记载都是一致的,都写着汉鲁恭王的后裔,但在刘表的记载中,《三国志》里只字未提刘表的血统,而在《后汉书》当中,却记载了刘表是汉鲁恭王的后裔。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是三国时期到西晋的人物,距离那个时代更加贴近,所以记录的也应该更加详实一些。而《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人,所以《后汉书》的成书较晚,在《三国志》之后。其中关于刘表的血统部分,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了严格的考察,所以根本无法察觉出来刘表是不是真正的汉室血统。
    但在当时,刘表的血统并不纯正,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毕竟他的爹确实不是刘姓的后代。但好在刘表足够努力,其名声甚至比刘焉更大,而且光明正大的说,我就是汉鲁恭王的后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刘表当上荆州牧后,眼睛也一直在向西看,因为西边有个同为鲁恭王后代的益州牧刘焉,本来两家人应该是很和睦的,但是刘表为了让大家承认自己才是鲁恭王真正的后裔,是纯正的汉室血统,所以一直在想法设法把刘焉怎么除掉。
    所以,刘焉在益州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刘表的关注,而当刘表得知刘焉在益州有称帝之心的时候,便立刻到朝廷里去举报,刘焉这才得以制止了称帝的行为。而且刘焉一直看不起刘表冒充他的先祖后代,所以对刘表也更加不耻。
    曾几何时,刘焉更是陈兵在益州和荆州的边界上,做出随时攻打荆州的准备。但是却因为刘焉突然患病,而中止了。不然的话,那个时候的刘表,很有可能会被刘焉打败。
    刘焉死后,便嘱咐其子刘璋,开始闭关锁国,反正距离朝廷道路不通,天下动荡,就暂且先守着益州这一亩三分地,逐渐壮大自己,然后寻机角逐天下,而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荆州的刘表。
    可惜的是,刘璋暗弱,根本没有雄才大略,自守都有点困难,更何况要打出去?这些年来,汉中的张鲁不断的在壮大,更加威胁到了益州的安全,两人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但明明刘璋的军队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败多胜少,久而久之,益州甚至达到了谈鲁色变的程度,只要一听到张鲁又展开攻击了,益州内的官员、百姓都惊慌不已,纷纷做好出逃的准备。
    但事实证明,张鲁只是小打小闹,而且也没有那样的实力来灭掉刘璋。由此可见,益州内部的软弱程度。
    刘备将目光瞄准了益州,但是却苦于无人介绍他和刘璋认识,按照辈分,他应该叫刘璋兄长,而且刘璋暗弱,也正是他比较看重的,也正是因为刘璋的这种弱弱的性格,才使得益州内部可用人才都得不到重用,而重用的人才,又都是庸才,直接造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在荆南的时候,刘备就曾经打听过益州的情况,也知道了一些情况,只是当时他想以荆南四郡为根据地,慢慢发展壮大。
    但现在看来,似乎益州才是他的宿命之地。如果能够抵达益州,先给刘璋打几年工,然后一切都驾轻就熟之后,再推翻刘璋,取而代之,这样一来,益州就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刘备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却缺乏实干的精神。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如果在没有人介绍的情况下,这边离开了荆州,那边去投靠益州,但当他抵达益州时才知道,刘璋根本不收留他,那么他又将去往何处?
    天色变得越来越亮了,刘备打了一个哈欠,虽然很困,但是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刘备便掀开被褥,穿好衣服,跳下床来,准备去洗脸,洗去昨天的晦气,准备迎接阳光明媚的今天。
    刘备洗完脸后,刚一拉开房门,便见张飞穿着一身劲装站在那里,抬起一只手,做出要敲门的状态。
    当张飞看见刘备时,脸上立刻有了一丝惊讶,只一个夜晚不见,怎么刘备的头发竟然白了一半?
    “大哥,你……你的头发……”张飞吃惊的指着刘备的头发。
    “我的头发怎么了?”刘备摸了一下自己的头。
    “怎么都白了?”张飞道。
    刘备皱了一下眉头,不信张飞说的话,便转身走进了屋内,拿起一块铜镜,左照照,右照照,铜镜里面的那个人面容瘦干,眼窝深陷,眼珠布满了血丝,最为关键的是,以前一头乌黑的头发,已经变得全部花白了。
    “呀!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刘备看到铜镜里面的自己,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多岁,惊讶之余,一经失手,手中的铜镜便掉在了地上,发出了一连串脆响。
    当年伍子胥一夜白头,刘备每每读到这里时,都认为是戏说的,但当这件事真的落到自己的身上时,他才能够体会到伍子胥过昭关前的那一夜,是多么的愁心。没想到,刘备自己也步了伍子胥的后尘,竟然愁得一夜白头了。(未完待续。。)

514刘备的宿命(2)
    一大清早,张飞便带着任命书,直接去了府衙,他要去见刘琦,并且当面辞去让他去当县令的任命。
    但是,当张飞来到府衙门口的时候,却也吃了一个闭门羹。不同的是,张飞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既然刘琦不见他,他索性便将任命书以及印绶全部丢给了守门的门卫,连同关羽的任命书和印绶也一起丢了过去,然后拍拍屁股,扬长而去。
    守门的卫士急忙将这个消息告知在府衙里面的刘琦,刘琦听到张飞上交了他和关羽的印绶,辞官不做,虽然不怎么开心,但也无能为力。
    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刘琦也不准备步步紧逼,怕把张飞给逼急了,然后以张飞的武力,谁能拿得住他?
    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而且还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单从这件事来看,要想用简单的手段把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分开,似乎不太可能。
    于是,刘琦摆摆手,也就这样算了,要想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彻底分开,也只有用别的方法了。
    对于关羽、张飞去不去上任,刘琦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刘备会不会率领大军去南阳上任,如果刘备不去的话,那好办,那就是抗命,直接革职,然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这样一来,有错在先的是刘备,那么就不会有人说他实在卸磨杀驴了。
    刘琦派出了心腹,去监视刘备。看看刘备今天是否有动静。半个时辰后,心腹回来禀告,刘备点齐了所部的一万兵马。已经上路了,其余军队,全部移交给了横野将军黄忠,由黄忠带领着军队,去军营找军师将军司马懿报道去了。
    这也就是说,司马懿的计策虽然没有能够分化刘备、关羽和张飞,但是却把黄忠给重新拉了过来。成为了他直属的部下,对于刘琦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又过了半个时辰。司马懿带着黄忠、魏延、文聘、李通四位新提拔的将军,全部来到了府衙大厅里,正式来见大都督刘琦。
    刘琦自然是一番好言,不断的给新晋升的四位将军打气。并且将这四位将军作为荆州以后的依靠。
    这些天里。荆州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风云变幻之后,荆州上方的天空,也逐渐变得晴朗起来。张绣投降,蔡氏被连根拔起,刘备被调到新野,而最为关键的是,荆州牧刘表终于把所有的大权全部交给了他的长子刘琦。让刘琦来全权处理荆州的事情,在遭受失败之后。刘表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对荆州不闻不问了,安安心心的在府中颐养天年。
    两天后,刘表聚集在襄阳城里的各级文武官员,正式对外宣布,他卸任了,而他的所有职位和权力,都由他的儿子刘琦继任。
    如今的荆州官场上,没有了蔡氏,也就没有了反对,而且在刘琦对付蔡氏时所采用的手段,也显示出来了他的惊人之举,也更加让那些人保持了缄默。
    除此之外,刘表还专门写了一个檄文,让人公布到整个荆州,从此之后,自己彻底的退居幕后。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琦也不例外,按照司马懿的建议,刘琦首先提出了“我最有才”招募方针,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和有能力,你就可以来襄阳报名,通过一系列的考核之后,你就可以直接做官,然后一展你的雄才。
    不得不说,这个所谓的“我最有才”,其实是效仿张彦所举行的科举制度,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加上又是紧急时刻采用的,所以会显得有些粗糙。
    但不同的是,司马懿所倡导的“我最有才”是文武不限的,文人能来,武人也能来。而对于现在的荆州来说,所缺少的并不是文官,而恰恰是武官。由于荆州地处南方,加上这一地带水土肥沃,是浑然天成的一块宝地,而且没有发生过什么动荡,所以整个地域趋于平稳,百姓也是安居乐业,也就没有了靠近北方少数民族的那种彪悍的民风。
    汉末动荡,荆州却成为了避世之地,而且刘表又大肆为来到荆州避难的饱学之士提供必要的学馆,所以荆州也成为了天下一大学府之地。或许是受到了熏陶,各郡县也纷纷建立了学馆,每每都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
    而且刘表也比较重视文人,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所以荆州的文人较多,武人较少,再加上蔡氏一党从中无节制的压榨军队,使得参军的积极性并不怎么高,而且还吃空额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较为严重。所以荆州的军队用在保境安民上或许还行,真正用在战争上面,简直是一盘散沙。
    这次刘表发动讨伐张彦的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却都不经打,一经接战,便能立刻分出优劣来。
    司马懿正好看到了荆州的这个弊端,所以才想着要重新打造一支属于荆州的军队,而在斩杀蔡氏一党时,杀了不少军中**的宿将,致使军队的中间领导层断了,所以司马懿才会想到依靠这次“我最有才”来选拔新的、年轻的将领,给军队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希望能够使得荆州现有的军队,焕发出新的活力来。
    举办“我最有才”,是刘琦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当第一把火烧的结束之后,第二把火就会紧随其后,就是要用第一把火中的人,来取代整个荆州不合格的官吏,并且重新构建出一个军队的中间领导层来。那么,第三把火则是一边整顿吏治,一边训练军队。
    这一切,都是司马懿一早就计划好的,他要让荆州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来,等到时机成熟时,他就会让张彦率军南下,然后自己再劝刘琦向张彦投降,从而以达到兵不血刃拿下荆州的目的。
    张彦一旦南下了荆州,必然会乘胜而进,他的第一个目标,肯定是江东的孙氏,那么到时候荆州的军队就要派上用场了,或许张彦会让司马懿率领荆州的军队,顺江而下,直逼南昌,与位于南昌东面的赵云的军队,以及位于长江北岸的张辽、甘宁的军队,形成三面夹击之势,从而一举攻下江东,灭掉孙氏。
    江州、江东都被灭掉之后,那么天下就只剩下益州没有被平定了,到时候司马懿再主动请命前去平定蜀地,这样一来,天下就可以一统了。
    当然,这个计划,是司马懿想出来的,而且他也在刚刚让周云聪送出去的信里说了,只要张彦点头同意,五年之内,张彦必定能够平定天下,建立不世功勋,而他司马懿的名字,也会因为献荆州、平江东,定巴蜀的功劳而被历史铭记。
    司马懿虽然很年轻,但是他已经深刻的明白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在周云聪表明身份后,司马懿当时也是一夜未眠。
    他在选择,是选择抵抗张彦,逆天改命,还是选择顺应时势,以势造势。
    最后,司马懿做出了他的选择,他选择了后者,他不愿意逆天改命,因为那样的几率太小,而且张彦已经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