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234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234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沮授只匆匆看了一眼,便立刻认出了这枚玉佩,急忙问道:“是沮鹄让你救我们的?他人现在在哪里?”(未完待续。。)

316营救沮授
    “沮先生尽管放心,沮将军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我是奉命来救沮先生和田先生离开这里的。现在,请沮先生和田先生一起跟我走吧。”狱卒道。
    “我们若是逃走了,曹操万一发现了怎么办?你告诉沮鹄,让他尽快离开河北,我不想连累他!”沮授道。
    狱卒道:“沮先生尽管放心,沮将军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况且曹操刚刚接管邺城,人心不服,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逃出去,再晚的话,只怕想走都走不掉了。”
    沮授、田丰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这才跟着狱卒一起离开了牢房。
    狱卒带着沮授、田丰等人,顺利的离开了牢房,即便是在外面遇到了其余狱卒和士兵,那些人也都装着没有看见。
    曹操接管了邺城是不假,但邺城城内的部队,大部分都是袁绍的旧部,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纨绔子弟,恰恰沮鹄交游广阔,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当得知曹操将父亲关押在牢房里时,便连夜想出了一个营救计划,利用自己在邺城内的人脉关系,救出父亲,一起离开河北。
    事情进展的十分顺利,此时已经是深夜,昨日邺城经过一场政变后,袁氏被诛杀殆尽,河北易主,曹操也成为了邺城的新主人,但是他所带的兵少,不能看护邺城这么多的城门,只能任用收降的袁绍旧部。
    典军将军曹洪负责城门守卫,他的部下只有一千亲随,但由于人手不足。所以他只能将这一千亲随分成四队。每队二百五十人。安插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混合着袁绍的旧部进行防守城门,也起到一种监视作用。
    这一次,沮授、田丰逃走,沮鹄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好在他有几个好哥们在军中服役,而今天晚上看守南门的人正是他的好兄弟梁岐。
    所以,沮鹄便策划了一场营救父亲的行动。梁岐知道这件事后,决定要帮助沮鹄。于是事先派人准备好酒菜,灌醉了曹洪的部下,这样一来,他就好办事了。
    子时,邺城城内早已经是一片寂静,沮授、田丰二人在狱卒的带领下,很快便来到了南门附近,梁岐见到沮授、田丰二人到来,立刻让士兵打开了一个门缝,然后放沮授、田丰离去。并且告诉沮授、田丰,沮鹄在城外的树林里等候着他们。
    沮授、田丰迅速前往树林。果然见到了在那里等候的沮鹄,一行人没有时间叙旧,坐上沮鹄准备好的马车,便离开了邺城。
    直到第二天中午,负责看守牢房的狱卒才讲沮授、田丰的失踪上报,等到曹操派人去追查的时候,沮鹄早已经带着沮授、田丰远远的离开了邺城。
    曹操派人荀彧调查此次时间,荀彧则劝曹操不要再调查了,说肯定是城中官员相互串通一起,否则的话,沮授、田丰绝对不会如此顺利的逃走。
    曹操虽然有些怒气,但并未发作,毕竟自己刚刚占据邺城,而沮授、田丰又都是威望极高之人,肯定会有人舍命相救。
    于是,曹操不再追究此事,而是把城内所有官员都聚集在一起,就此事做出了一番言论,声称不再追究此事,但下不为例,否则就是和他做对。
    沮鹄带着沮授、田丰,一路逃到了黄河岸边。这里是黎阳地界,驻守黎阳的是蒋义渠,当他得知沮鹄救出了沮授、田丰后,便主动为其提供船只,顺利的渡过了黄河,抵达了黄河南岸白马境内。
    驻守白马的是李典,发现有人渡河后,便带人过来将其包围了起来,得知沮鹄身上带着张彦的令牌,带来的人是沮授、田丰后,这才放沮鹄、沮授、田丰等人离开此地。
    于是,沮鹄顺利的将沮授、田丰带到了彭城,并带去了河北易主的消息。
    张彦先是热情的接到了沮授、田丰的到来,在得知沮授、田丰无意再当官后,也没有什么怨言,便任命沮授、田丰为博士,留在太学里面教书。
    而张彦得知河北易主,曹操杀了袁氏一族,登上了主公的宝座,觉得时机来了,于是立刻调集军队,赶往濮阳,准备渡过黄河,趁着曹操人心未附之前,杀进河北。
    为此,张彦更是请沮鹄为特使,带着敕书赶赴河北,前去收买人心,而让张郃、高览二人当先锋,率领本部降兵,从白马北渡,于禁率军随后,他则统帅大军从彭城出发。
    命令下达之后,斥候将张彦的命令立刻下达到濮阳,右大将军于禁立刻开始着手布置,定远将军张郃、威远将军高览也是一阵开心,当即率领之前归降张彦的三万降兵,由白马县的黄河渡口乘船北渡,直接前往黎阳。
    不过,在他们之前,沮鹄已经带着敕书,从白马北渡了。
    张郃、高览二人当先锋,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且,对于张郃、高览二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驻守黎阳的是大将蒋义渠,河北易主,蒋义渠未必真心归附曹操,偏偏蒋义渠之前在高览军中担任过要职,说起来,高览还是蒋义渠的上司。
    有了这层关系,张郃、高览何愁不能建立功勋。
    可巧,蒋义渠派人乘船送来了书信,信中大有投降之意,并且请张郃、高览速到黎阳,然后一起举事,杀奔邺城。
    张郃、高览二人开心不已,高览特意给张郃打了一声招呼,将自己的部众交给张郃带领,他自己则先驾驶轻舟前往黎阳,准备先去会会自己的老部下。
    张郃率领着三万军队,逐渐在黎阳渡口登岸,但是却看不见任何一个袁军的将士,别说蒋义渠了,连沮鹄、高览的身影都没有看见。
    张郃有些不安,便让军队在岸边驻扎,等着高览的到来。
    可是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高览等人,而张郃部下的冀州军也都人心浮动起来,显得十分松散。
    这些士兵都是冀州人,这一次登上家乡的土地,难免会有些兴奋过头,并且疏于防范。
    一炷香后,一股身穿袁军军服的人从远处到来,为首一人,正是蒋义渠,高览则在蒋义渠的身边。
    张郃见高览、蒋义渠都出现了,这才放下心来,跃上马背,正准备前去迎接高览、蒋义渠,哪知道高览却对他挤眉弄眼的。
    张郃急忙拉住了马匹的缰绳,一双虎目警戒的扫视了一眼四周,觉得这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而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一脸为难的蒋义渠。
    “不好!”
    张郃暗叫一声,掉转马头,拔腿便跑,同时催促着大军登船。
    就在这时,成千上万的将士突然从地底下出现,持着兵器,便朝河岸边的张郃等人杀了过来。
    伏兵距离河岸边上的张郃等人近在咫尺,突然出现的伏兵让张郃等人有些措手不及,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数以万计的箭矢便密集的射了过来,射倒了大一片人。
    伏兵个个骁勇,呐喊着向前冲锋,杀的张郃军一个措手不及,将士们死伤惨重。而伏兵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少说也有五万人。
    张郃知道中计了,立刻让将士们陆续登船,然后在船上用弓箭射杀伏兵。
    但是张郃的部下已经陷入了混乱,根本不听从指挥,一番交锋之后,张郃军自然不敌那些早已经准备好的伏兵。
    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张郃部下的人都是冀州人,他们拿起手中的武器,却并不向伏兵砍杀,似乎下不去这个手。
    但伏兵却个个似猛虎,张开血盆大口,管你是谁呢,都要统统咬伤。
    而张郃的军队,吃亏就吃亏在这上面了。
    也不知道伏兵都怎么了,打起仗来竟然如此卖力。
    张郃抵挡不住,只好下令撤退,而那些留在岸上的身边,也立刻做出了两种选择,一种是投降,另外一种则是与张郃一起逃。
    战斗,很快便结束了,张郃来了三万人,经此一役,损失了近两万人,其中被敌军杀死的大约只有三四千人,其余则都是被迫投降给了敌军。
    但是,高览却再也回不来了,除此之外,敌军更是把沮鹄的人头高高的挂在了旗杆上,以做为警示。
    原来,曹操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在沮授逃跑的当天,便派遣郭淮率军来到白马,取代蒋义渠担任主将,防御黎阳。
    不巧的是,沮鹄带着敕书来到了蒋义渠的营寨,当即让郭淮给绑了,然后将其斩首示众。
    高览到来时,郭淮也把高览给抓了,高览见势不妙,又再次投降给曹操的军队,这才抱住了性命,在关键时刻向张郃提供了信息,否则的话,张郃非要全军覆没不可。
    张郃率军败走,途中遇到了于禁,将此时告知给了于禁。
    于禁让张郃率军回去,他则率领李典、毛玠前去攻打黎阳,谁知道反被驻守黎阳的郭淮严防死守,根本无法登岸。
    最后,于禁也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也未能攻下已经左右准备的黎阳。(未完待续。。)

317内忧外患
    张彦率领大军抵达濮阳时,得知沮鹄被斩,高览投降,张郃惨败,于禁未能攻下黎阳的消息,顿感错失良机。
    既然曹操已经有所准备,张彦也就不再草率进攻了,当务之急,是应该布置防御,把绝大一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黄河一线,大军随时待命。
    河北易主,曹操一跃而成为了河北之主,这让张彦有些始料不及。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袁绍死后,应该是袁谭、袁尚相互争夺才对,可是曹操的出现,却改变了一切,让他对未来的预知能力骤然下降。
    而今这种尴尬的局面,都是因为张彦的到来而一手造成的,他取代了曹操担任了中原的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又取代了袁绍,成为了河北之主。
    历史在悄然改变,河北易主之后,曹操必然会成为张彦的头号大敌,这个雄才大略的人,绝不会像袁绍那么容易对付。
    所以,既然决定要对付曹操,就必须要趁早,趁着曹操在河北还没有站稳脚跟,将其彻底消灭!
    不过,张彦刚刚和袁绍经历过一场大战,要想吞下河北,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只能步步为营。
    于是,张彦与军师贾诩商议了一番,决定发兵河北,既然不能发动全面战争,但可以发动局部战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点一点的蚕食河北。
    这次在攻打黎阳的行动中,沮授之前所指挥的那支连弩大军再次出现,一次射出三次箭矢。交相接替着射击。一万大军就相当于三万大军。这么有战斗力的军队,可以说是很少见到的。
    张彦曾经亲自看过这支连弩大军的作战方式,他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在这方面却有些不足,河北军的武器,已经强大到可以和张彦军的对抗程度了。
    为此,张彦准备研发新的武器,在他看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河北军有连弩,他必须要有比河北军更厉害的连弩。
    在他的印象中,诸葛连弩,就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支弩箭,如果一万人装备了这种连弩,那么射击出去的箭矢,就相当于十万人在同时射箭。
    但是,这种连弩的构造。十分的复杂,至少他搞不懂是怎么设计的。
    不过。好在诸葛亮本人在他的地盘内,现在正在彭城,只要把诸葛亮叫过来,那不就可以了吗?
    一想到这里,张彦立刻派人回彭城,把诸葛亮叫到濮阳来。
    除此之外,张彦更是派人去通知李财,让他再去出使一趟乌桓,让乌桓人从幽州不断的骚扰曹操,事成之后,他会给予大批金银财宝以及武器、精盐等物做为答谢。
    另外,张彦又让河东太守贾逵设法去联系匈奴人、鲜卑人,准备用同样的手段,来利用他们,对新接掌河北的曹操实行打击。
    而张彦本人,则选择留在濮阳,一面整顿兵马,一面时刻关注着河北的局势。
    ……
    河北易主,曹操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袁氏一族,尽皆被曹操屠戮,而那些袁绍的心腹,被杀的被杀,放逐的放逐,只短短三天时间,邺城内外的官员就已经被更换一新,而整个河北的兵权,也都掌握在了曹操的手里。
    但曹操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他发动政变,取得了河北之主的位置,但是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强敌张彦,内有人心不附的袁绍旧部,稍微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可以说,曹操现在所掌握的政权,只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所以无论是兵权,还是政务上权力,都必须任用他的心腹,而那些投降的将领,他并不太信任他们。
    有了沮授、田丰被救走的事情后,曹操就感到了深深的不安,这些官员都是袁绍的旧部,跟着袁绍一起出生入死多年,官官相护,其势力更是盘枝错节,不是这个人跟那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