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227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227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太史慈、徐晃正率军和袁绍的亲随骑兵厮杀,见袁绍想要逃走,都急了,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取出了弓箭,只听见两声弦响,“嗖、嗖”两支箭矢,一左一右的射向了掉转马头,正要下高坡的袁绍。
    “噗!噗!”
    毫无防备的袁绍,立刻被这两支箭矢射中,这两支箭矢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射中了袁绍的脖颈,而且都是一箭穿喉。
    袁绍连叫都没有来得及叫出来,便立刻从马背上坠落在地上,浑身抽搐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可怜一代雄主,就此殒命!
    这一幕,被袁军的不少将士看到,如果说之前军中盛传的袁绍中箭身亡是谣言的话,那么这一次,袁绍中箭身亡可是真的不能再真了,袁军的将士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后撤的更加快了。
    太史慈、徐晃射杀了袁绍,立刻振奋了全军,而袁绍的亲随们,都惊慌失措,全部没了战心,纷纷撤退,竟然把袁绍的尸体留在了那个高埂上。
    太史慈、徐晃二人也不去追逐,立刻策马飞奔,直接冲上了高埂,还没有勒住马匹,便纷纷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站在了袁绍尸体的左右两边,不约而同的抽出了腰中佩刀,挥刀便要斩下袁绍的头颅。
    哪知,双刀还没有砍中袁绍的头颅,便碰撞在了一起,发出了一声“铮”的嗡鸣。
    这时,太史慈、徐晃二人才注意到身边居然还有一个人,都瞪大了血红的眼睛,如同铜铃一般,看到对方手持钢刀,都不约而同的从嗓子眼里喊道:“你干什么?”
    两个人是一起喊的话,听到对方都在喝问自己在干什么,都有些恼怒。
    太史慈一把将徐晃推开,指着袁绍的尸体说道:“他是我先射死的,他的首级应该归我!”
    徐晃上前一步,对太史慈说道:“他的脖子里也插着我射的箭矢,明明是我先射中的他,你后射中的,这首级应该归我!”
    “归我!”
    “应该归我!”
    两个虎将互相瞋目,在袁绍的尸体傍边剑拔弩张,寸步不让,都视对方为眼中钉,眼睛里更是充满了极大的怒火,右手也都紧紧的握住了刀柄,似乎有较量一番的意思。
    就在这时,身披重铠的赵云骑马登上了高坡,见太史慈、徐晃都对对方虎视眈眈的,再一看躺在血泊中袁绍的尸体,但见袁绍的脖颈里插着两支箭矢,一左一右,都是一箭穿喉的杰作。
    不消说,赵云已经知道太史慈、徐晃二人为何如此敌视了。他翻身下马,朗声说道:“你们都不用争了,袁绍的尸体暂时由我看管,主公面前,自有公论。现在袁军大败,还要仰仗二位将军率军追击,千万不要因为这一件事而伤了两位将军的和气。”
    太史慈、徐晃听赵云这么一说,都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地上的袁绍的尸体,然后都冷哼了一声,纷纷跳上战马的马背,同时掉转马头,下了高坡,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去追击败退的袁军,想要获得更多的功劳。
    赵云见袁绍已死,大仇得报,心里终于有了一些慰藉,而且他身披重铠,率领的是铁索连环马阵,这样的重骑兵,追击敌军的话,是肯定不行的。索性他就带着士兵守在了袁绍尸体的旁边,静候其余将军的佳音吧。(未完待续。。)
    ps:  不知道为什么,点击率那么低,已经近百万字了,求各位读者来点推荐票吧,如果本书写的不好,烦请指出不足之处,笔者必定虚心纳谏,精益求精。

307铩羽而归
    袁军败了,败得一塌糊涂,甚至连袁绍也被射杀了。
    张彦驱兵掩杀,各部相互配合,一时间在这片巴掌大的地方上,血流成河,尸横遍地,西边天空中也出现了火红的云霞,与这腥红的大地形成了完美的统一,看上去甚是相得益彰。
    袁军大败,不敢回营寨,群龙无首的袁军纷纷往北击退,一路向北,便是濮阳。
    张彦连续追了一个时辰,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眼见夜幕拉下,却也不说退兵。
    很快,骑兵和步兵的差距就明显体现了出来,跟随在张彦身边的都是骑兵,许褚、太史慈、徐晃、张辽、甘宁五人各自率领着骑兵队伍,与张彦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差不多有一万骑兵。
    万马奔腾,一路掩杀,凡是掉队在后面的袁军士兵,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入夜后,张彦没有停止追赶,决定一鼓作气,能杀死袁军多少军队,就杀死多少军队。
    但张彦也没有忘记骑兵和步兵的差距,他让锦衣卫前去传令,让贾诩、赵云、鲍勋等人留下,高顺、吕蒙继续带领精锐的正规军在后面跟随,在濮阳城下回合。
    袁绍虽然死了,袁军虽然败了,但袁绍的军队还有很多,一直驻守在濮阳城下的袁军,则成为了张彦新的攻击目标。
    濮阳城,已经被围困一个多月了,右将军于禁率领陈应、李典、毛玠等人在城中坚守,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援军的到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袁军起初的凶猛攻势。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对峙。
    此时此刻。濮阳城内外静谧异常,城外的袁军大营里,沮授、审配二人白天接到了白马津传来的消息,粮草大营被烧毁,吕旷、吕翔、马延、牵招等人大败而归。
    而随后,田丰被囚,袁绍怒而攻击咸城,以全军之力。对咸城发起了猛攻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沮授、审配甚是关心咸城那里的战况,于是派出去很多斥候,前去打探消息。为此,沮授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让斥候一并带给袁绍,大致内容是求袁绍赦免田丰,而且审配也在上面签了名字,表示与沮授意见一致。
    已是深夜,但中军大帐里却灯火通明,沮授、审配静坐帐中。一人手中捧着一本书,正在观看。
    二人手中捧着的书。是他们攻打白马时缴获的,是孙子兵法,与传统的手抄书不同,这是印刷出来的书,而且纸张也比以往的纸张要好许多。
    中原一带,纸张横行,书籍成堆,这些以往只有世家贵族才拥有的东西,在中原地带竟然遍布各地,甚至还有书店专门售卖各种印刷的书籍。
    而纸张的便宜度,也超乎沮授、审配的想象,并且还被分成了好几个类别,有专门的厕纸,还有专供书写的纸张,价格都十分的低廉。
    得益于张彦改良的造纸术,以及发明的印刷术,还有大力推进学堂的建设,中原一带逐渐成为了文化圣地。
    而沮授、审配也了解了当地的一些规定,凡五岁孩童必须入学,学堂只象征性的收一些学费,贫穷的家里,可以免除一切费用,富裕的家庭也不用多花钱,教书先生享有官府补贴,每月收入可观。
    一时间,学堂建设在中原盛行,教书先生也成为了中原地带最为热门的一个职业,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进行考试,凡是进入太学,毕业后都能得到一官半职,这种姿态下,更加催生了一股学习之风,让百姓们都有了盼头,即使贫寒的人家,只要读书,也都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另外,据沮授了解,彭城还设有太学,汇聚了当今天下许多当代大儒,太学生也成为了人人向往的职业。
    以前,沮授认为张彦只是个一介武夫,直到今日,他才发现,张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帐内静谧异常,沮授、审配谁都不理谁,都专注的看着手中的书籍,他们甚至有些搞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将这些书籍印刷出来,而且字体都还是一个样子的?
    过了一会儿,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声音便在帐外响起:“启禀军师,斥候急报!”
    沮授听后,登时放下了手中的书籍,立刻冲帐外喊道:“进来说话!”
    一名亲兵带着一名失魂落魄的斥候进了大帐,直接跪在了沮授的面前开始大哭了起来。
    沮授皱了一下眉头,见斥候如此模样,当即问道:“哭什么!快说军情!”
    斥候擦拭掉脸颊上的眼泪,当即说道:“启禀军师,我军在咸城大败,文丑将军阵亡,张郃、高览二位将军被生擒,就连主公也……也……”
    “快说,主公怎么了?”沮授顿时紧张了起来,急忙问道。
    斥候急忙说道:“主公被敌将太史慈、徐晃射杀,殒命咸城,尸体也被丢在战场上。如今大军败回,正朝着濮阳而来,张彦更是率领精兵猛将一路追击,距离此地,只有三十里路了!”
    沮授听后,都是一阵惊慌失措,心中也顿时空落落的,一起痛心疾首的哭诉道:“主公!”
    审配一脸的阴沉,急忙走到沮授身边,对沮授道:“主公没了,大军还在,败军回来,驻守这里的五万将士只要听闻主公殒命的消息后,势必会影响军心,既然败局已定,要想挽回,已是万难,不如趁着现在大军尚不知情,请军师早作决定,速下令大军连夜退兵。回到河北后,便让公子继任,足可稳定大局。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退回河北后,好好的休整数年。以后再来为主公报仇不迟!”
    沮授点了点头。对审配的话深以为然。粮草大营被烈火烧毁,袁绍殒命咸城,前线大军彻底崩溃,一旦败军回来之后,这里的五万大军也会受到波及,到那时,若是张彦与于禁来了一个里应外合,那么他们就会彻底被击败。能否回到河北,还是个未知之数。
    “即可传我将令,命令全军轻装简行,带着干粮,速往白马方向前进,夜渡黄河!”
    话音一落,沮授便拿出袁绍给自己的半块兵符,直接交给了审配的手中。
    审配迷惘的望着沮授,问道:“军师,你这是何意?”
    “主公殒命咸城。尸体必定暴尸于荒野之中,我要去给主公收尸!”沮授道。
    审配听后。急忙反对道:“不行,军师如今乃我军脊梁,若无军师,我军以后将何去何从?主公殒命,田军师被囚,估计此时也已经被张彦军所俘虏,如今咸城一带全是敌军,军师若去了,就等于羊入虎口!”
    沮授道:“可是,主公的尸体……”
    不等沮授说完,审配便打断了沮授的话,朗声说道:“主公殒命,全军上下无不痛心疾首,但凡是都要有个轻重缓急,军师一向冷静,怎么今时今日倒犯起了糊涂?正南敢问军师,主公乃三军统帅,敌军知道主公殒命,会不会将其尸体置于荒野于不顾?只怕此时此刻,主公已经被敌军枭首,就算军师去了,也无法保住主公的尸体不受到损害!眼下当务之急,是应该竭尽全力保卫河北,从主公的三个公子中择一个优良的让其继任,执掌河北,才能稳定局势。我想,即便是在九泉之下的主公,也希望看到我们这样做吧?”
    沮授想了片刻,觉得审配说的很对,自己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袁绍的尸体是全尸。
    于是,沮授收回了兵符,立刻让人去传令,让大军连夜撤退,又让斥候和亲兵严加封锁消息,千万不可以泄露机密,以免引起军中恐慌。
    五万大军,甚至连白马津的粮草大营被大火烧毁都不知道,可见沮授严密控制机密的手段。
    随后,大军开始迅速集结,都轻装简从,迅速的离开了营寨。
    濮阳城的城墙上,于禁正在巡逻,忽然看见城外的袁军大营里人影晃动,军队在集结,打起的火把火光冲天,都一个二个紧张兮兮的,迅速撤出了营寨,竟然不留一个人在营寨里看守。
    于禁看见这一幕后,便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袁军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袁军封锁了这里的一切,连个蚊子都飞不过来,于禁根本无从知道外界的情况。
    此时,于禁的内心里有两种猜测,一是袁军肯定有什么大事,不然的话,不会这么急着走,而且还是深夜。
    另外一个是袁军故意做个样子给他看,是想引蛇出洞,然后伺机击败他。
    这两个猜测,于禁吃不准袁军的目的,出于谨慎的他,倒是偏向于后面一个猜测,认为这是袁军的计策,是想引诱他出兵。
    所以,于禁便按兵不动,并且传令城中将士严加防范,就此错过了攻击这支军队的最佳时间。
    一个时辰后,袁绍的败军来到了濮阳城外的袁军营寨里,当他们发现这里的营寨都空无一人之时,这才知道这些人都已经撤退了。
    绝望之下,这些败军纷纷前往白马,数万败军争先恐后的,生怕被张彦的追兵追上。
    直到张彦率军出现在濮阳城下,于禁才敢出兵相助,与张彦军队会合在一起,这才得知,袁绍被杀,袁军战败的消息,反而十分后悔之前没有追击沮授、审配的军队。
    不过,张彦率领的骑兵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的追击,已经有些疲惫了,于禁率领的都是生力军,加入追击的行列后,优势登时显现了出来,反而冲在了最前面,掩杀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