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179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79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刘表与袁术的交战中,都是败多胜少,如今张绣一战成名,在荆州名声顿时大躁了起来。
    蔡氏曾经试图派人去拉拢过张绣,谁知张绣一直在那里和稀泥,既不答应依附蔡氏,也不拒绝。
    今日是刘表的寿辰,荆州各级文武大多都来了,刘表在长子刘琦的陪同下,一一会见各级官员,单单这个微妙的举动,许多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刘表释放出来的一种信号。
    宴会正式开始后,刘备因为平定了张羡之乱,被任命为荆南都督一职,也成为了刘表的座上宾,与蒯良、蒯越、蔡瑁、张允、黄祖、张绣等人全部在大厅里坐着,其余人则都是在外面露天而坐。
    此次寿辰,刘备没有白来,在进入刘表的府邸时,伊籍就在身边一直在不停地介绍着在座的人。偏偏刘备记性非常好,只见一面,便能将人记住。
    刘表今天很开心,与去年想比,今年增加了两张生面孔,分别是张绣和刘备,起初二人的到来,刘表只是出于仁义上的收留,没想到,这两个人在今年帮助他解决了两个难题。
    张绣击败了袁术的大军,守住了南阳,而且还是主动进攻,胜利的也非常漂亮,来了两万人,几乎被张绣全歼,这是刘表镇守荆州以来,首次主动攻击还能取得胜利的一战。
    刘备帮助他平定了张羡的叛乱,不至于让刘表丢掉荆南四郡。虽然说荆南四郡多有蛮人出没,不好治理,但毕竟也是隶属于荆州的地盘,若是丢了,面子上过不去,更何况侄子刘磐也死在了张羡手里,刘备算是为刘磐报仇了。
    为此,刘表的开场白,首先是夸赞了张绣、刘备二人,并且介绍二人为诸位文武认识。
    张绣、刘备也是一番面面相觑,互相听闻了事迹后,颇有一番英雄惜英雄的感受。
    根据刘表制定的策略,刘备在南,张绣在北,黄祖在东,三面保护好襄阳、江陵一带的江汉平原,这里是荆州最为富庶的地区,也是粮食的主产区,荆州一半以上的赋税都来自这一带。
    西面的益州刘璋与刘表因为是宗亲的关系,所以互不侵犯,也不必担心。
    若是按照这样的策略一直维持下去,荆州用不了几年,便会更加的繁荣和昌盛。至于荆州之外,刘表暂时还没有想过。
    人的年岁大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也就没了,刘表现在的想法就是安享晚年,到了自己年迈之时,再让长子刘琦来继承自己的衣钵,至于以后的事情,他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管理了,荆州是继续采取他的主守策略,还是向外开疆扩土,那就是后代的事情了。
    一个时辰后,寿宴结束了,刘表心情大好,多喝了几杯,结果喝的酩酊大醉。
    寿宴散后,各级文武官员便准备踏上返程的道路了,刘备再次去了一趟伊籍家里,向伊籍告别,然后雇佣了两辆马车,载着蒋琬、潘濬、刘敏、马良四个年轻的才俊,便返回荆南。
    蒋琬、潘濬、刘敏、马良都是没有家室的人,铺盖一卷,了无牵挂,直接与刘备一起,踏上了前往荆南的道路。
    第二天,伊籍主动去见刘表,向刘表报告了这次调查的报告,说刘备是个将才,而且也懂得怎么治理地方,可以很好的治理荆南,对刘表也是忠心耿耿,一直感念刘表的收留之恩,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
    刘表听后,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伊籍又说,刘备手下缺少实干的人才,他愿意前往荆南,辅助刘备治理好荆南。
    刘表觉得伊籍留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什么事情,便同意了伊籍的意见,让伊籍为长沙太守,协助刘备治理荆南。
    之后,伊籍又表奏蒋琬为零陵太守,关羽为武陵太守,黄忠为桂阳太守,刘表也一一同意。
    伊籍带着刘表的任命书,便离开了大厅,尚未走出刘表的府邸,便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叫喊。
    “先生请留步!”
    伊籍回头看了过去,见叫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表的长子刘琦。
    “不知道大公子唤我何事?”(未完待续。。)

240开始改革
    刘琦毕恭毕敬的向着伊籍拜道:“先生,我近日读书,其中有一段话不是很理解,不知道先生可否赐教一二?”
    伊籍环视了一圈,但见周围的家丁都在盯着他看,应该是蔡瑁安排的人,于是他点点头,说道:“既然大公子需要帮助,机伯焉能不来帮忙?”
    “先生,请到我的书房吧,我的那段话记不住,都在书上写着,还希望先生能够不吝赐教。”
    “一定。”
    刘琦、伊籍二人一前一后,很快便离开府门口,前往刘琦的书房。
    回到书房后,刘琦四下里探了探头,并没有看见有人跟来,这才将书房的房门给关上了。
    “大公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伊籍急忙问道。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昨日父亲带我出席了他的寿辰,蔡瑁、张允等人便极为不悦,今日我买通的蔡瑁府中家丁传来话音,说近日蔡瑁将对我下手。先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还请先生教我!”
    其实,伊籍和刘琦早就相识了,伊籍三十多岁,又是刘表同乡,当年来投刘表时,一时间很受重用,却因为看不惯蔡氏的所作所为,常常在刘表面前说蔡氏的恶行,深得蔡氏所嫉恨。
    于是,蔡氏便一起排挤伊籍,更恶语中伤伊籍,更祈求刘表杀了伊籍。但刘表念及旧情,并未杀他,而是给了伊籍一个虚职,从此以后不再召见。
    伊籍失去了靠山,也不与蔡氏公然做对。索性闭门不出。蔡氏也拿他没辙。
    不过。刘琦却很欣赏伊籍,常常夜访伊籍,与之成为了忘年交,有什么事情,更是请教伊籍。
    蔡氏暗中拉拢文武官员的事情,伊籍早已经知晓,也知道这件事是冲着刘琦来的,刘琦与伊籍成为至交后。为抱住刘琦的地位,伊籍便屡屡为刘琦献策。
    伊籍告诉刘琦,说黄祖和蔡瑁不和,便让刘琦主动前去结交黄祖之子黄射,这样一来,蔡瑁就会有所顾虑,所以一直迟迟不肯下手。
    如今,蔡瑁又要对刘琦下手,具体如何下手,伊籍不得而知。但伊籍知道,蔡瑁一旦动手。必然会施以雷霆的手段,刘琦年纪轻轻的,又是养尊处优的主,对于蔡瑁这种老奸巨猾的人,始终是力不从心。而且,襄阳、江陵一带,都是蔡氏的势力范围,尤其是襄阳,都是蔡瑁的眼线,刘琦人单势薄,根本不足以与之对抗。
    “大公子,襄阳城里,都是蔡瑁的耳目和眼线,如果再待在襄阳城里,早晚会被蔡瑁加害。昨日主公寿辰,大公子也在场,应该见过张绣、刘备这两个人吧?”伊籍想了片刻,这才说道。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见了。”
    伊籍问道:“那大公子觉得,张绣、刘备这两个人怎么样?”
    刘琦道:“张绣威武不凡,颇有大将之风,刘备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样啊……”
    伊籍呵呵笑道:“大公子还是太年轻,看不出来刘备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也没什么。不过张绣确实如同大公子所说的那样,威武不凡,颇有大将之风。不过,张绣也只限于此,与黄祖差不多,大公子可以亲自去一趟南阳,结交张绣,若能成为至交,则以后便可成为大公子在外的依靠,这样一来,蔡瑁就更加不敢动大公子了。”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我记住先生的话了,我今天便去一趟南阳,去见张绣。先生,你刚才说我没有看准刘备,这刘备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木头一样,难道我看错了不成?”
    伊籍笑道:“大公子,刘备可是平定了张羡叛乱的人,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吗?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此人也颇有雄才大略,在我看来,远比黄祖、张绣之流要厉害的多。大公子,如果你真的要对抗蔡氏的话,就必须找到可以依靠的人,刘备也是汉室宗亲,又非常感恩于主公的收留,如果你前去荆南拜会,向其述说你的处境,他肯定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而且,主公也已经派遣我去了荆南,辅助刘备,如果大公子来到荆南,我也会从旁协助。”
    “先生要去荆南?那以后我在襄阳城里岂不是就没有人说话了吗?先生,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啊?”刘琦说着说着,眼眶便湿润了起来。
    伊籍道:“大公子不必伤心,我去荆南,也是有目的的,刘备很有雄才,我去帮他,其实就是在帮大公子,黄祖、张绣之辈,都是有勇无谋之人,只有刘备文武全才,可以托付大事。大公子,你熟读史记,应该知道重耳在外而活的道理吧?”
    刘琦想了片刻,立刻恍然大悟,向着伊籍毕恭毕敬的拜道:“多谢先生赐教,多谢先生赐教,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向父亲请命,去谋求一个太守当当……”
    “不,不要当太守,要当县令!”伊籍立刻打断了刘琦的话。
    “当县令?”
    “对,当的官职越小,蔡瑁越对你疏于防范,你明白了吗?”
    刘琦立刻点头道:“我明白了。”
    二人又商议了许久,伊籍建议刘琦申请当新野令,先于张绣搞好关系,至于刘备那边,就由伊籍代劳,以后刘琦亲自到荆南一趟便可。
    刘琦听取了伊籍的建议,便与伊籍分开,自己去找刘表,向刘表求取了新野令一职。
    起初,刘表不同意刘琦去当县令,一心想把刘琦留在身边,让刘琦以后接替自己的位置,跟着他好好的学。
    刘琦按照伊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大致意思是说,自己要从基层做起,先了解一县百姓的疾苦,才能知道百姓需要什么,然后再当太守,州牧。
    刘表听后,倒是有了一番感慨,说道:“我儿长大了!”
    于是,刘表便同意了刘琦的请求,任命刘琦为新野县的县令,并任命部将王威为新野的县尉,随从保护刘琦。除此之外,还专门派人去通知南阳太守张绣,让张绣照顾照顾自己的这个儿子。
    刘琦得到任命,便收拾细软,和王威一起前往新野赴任。而伊籍也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雇来了马车,举家迁徙到荆南。
    刘备回到荆南后,文有伊籍、蒋琬、马良、潘濬、刘敏等人相助,武有关羽、张飞、黄忠、陈到等忠勇之士,正式开始治理荆南四郡。
    荆南四郡蛮汉杂居,治理较难,蒋琬、潘濬、刘敏都是当地人,熟悉荆南的风俗民情,于是建议蛮汉分别进行治理,一方面加以安抚蛮人,并且给予蛮人官职,让蛮人来治理蛮人,并与蛮人约法三章,与汉民和平相处,且一视同仁,不受到任何歧视。
    为此,刘备亲自去了一趟武陵,在武陵太守关羽的陪同下,与五溪蛮王沙摩柯会面,任命沙摩柯为武陵郡的长史,并道明来意,一番交谈后,蛮王沙摩柯同意了刘备的征召,出任武陵郡的长史一职,并且与刘备约法三章,蛮、汉百姓互不侵犯,和平相处。
    除此之外,沙摩柯更是接受了刘备的请求,招募三千精锐蛮兵入伍,归关羽率领。
    刘备处理好和蛮人的关系后,便让陈到赶赴零陵,担任零陵长史,并嘱咐陈到在当地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马良则被派往桂阳,给桂阳太守黄忠当谋士,刘备自己与张飞、伊籍驻军长沙。
    刘备也正式开始治理荆南四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已经十月天气,一连好几天,天都是阴沉沉的,彭城的上空,始终是阴云密布,看样子,快要下雪了。
    张彦自从平定了淮南的袁术之乱后,声望高了不少,而且中原一带也没有了对手,全部被他收入囊中。
    近日,张彦收到了来自河北的消息,袁绍蠢蠢欲动,正准备对公孙瓒下手。
    公孙瓒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早晚都会被袁绍除掉。虽然这是张彦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再去支持公孙瓒,也是徒劳无功。
    没有战事的日子里,中原大地是何等的平静,但对于张彦以下的官员来说,确实最为忙碌的,文武官员都忙着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每日公文也都如约上奏,所有的文件,全部聚集在了张彦的府中,他身兼太尉、大将军两个职位,军政大权都一把抓,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但幸好他有许多幕僚,这些幕僚都是一时才俊,处理政务也都是高手,所以他根本不用发愁,幕僚们便已经将解决的方案拿出来了。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公文上进心最后一道手续,那就是审批。
    天子刘协或者是感觉到上朝乏味,每天自己都是在疲于应付张彦的意见,索性也不管了,把什么事情,都交给张彦来处理,他自己躲在后宫里享清福。
    张彦明白,这是天子刘协以退为进的方法,给他的权力越大,人越容易犯糊涂,越容易得意忘形,也就越容易败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