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隋好驸马 >

第134章

窃隋好驸马-第134章

小说: 窃隋好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荥阳郡的时候,眼看要转入通济渠,高士廉找上了萧铣,想求他暂缓行程,或是就此分道而行。萧铣诧异,忙问其故。
    “高某自问和斛斯政的交情,被贬到岭南也是罪有应得,能得萧驸马帮衬,不降品级,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萧驸马相邀一路同行,本不该推拒。只是高某在东都家中还有母亲、丧偶小妹与一对外甥、外甥女,病老妇孺都占全了,实在不能与高某同行,受这岭南瘴疠劳顿之苦。故而,不得不先回一趟东都,另外寻了宅邸,并留下拙荆奉养母、妹。”
    “高世叔当真是前辈楷模,如此至孝。岭南着实艰苦,不愿意家中老小一并受苦,也是正理。不过如今道路不靖,高世叔若是与萧某兵马同行,尚且可保道路无虞。若是独行,如今两淮杜伏威的地界,只怕便过不去了。而且天下如此骚乱,高世叔把家眷留在东都,自己却往岭南,云山相隔,往来相见的机会只怕都没有了。若是高世叔坚持,萧某也可以暂缓在荥阳郡驻留三四日,给世叔安排家务的时间,然后咱再同行。”
    高士廉心中是愿意跟着萧铣一起护送南下的,不过没好意思说出来,踌躇忸怩着说:“这个……如何使得,萧驸马身兼陛下委派的平定江南重任。多耽误三四日,也是罪过的。”
    “贼情倒不在这几日,萧某带领的兵马,也不尽都是靠如今随行这些,还有来护儿来大将军拨给的一些精兵,要走海路南下吴郡,总归比咱晚到就是了。不过萧某倒有一个提议:世叔不如把家人都接上,一并南下,只不过不必去到岭南瘴疠之地,便是打算在吴郡、会稽、丹阳,不拘哪一出,安顿下了,再自身去岭南上任,岂不是好?
    一来江南到岭南,比东都到岭南近得多,而且江南贼情平定甚易,将来也不存在道路不靖阻隔等违碍,世叔还有可能探望家小。二来此去江南,有运河水路可走,大船平稳,并无车马颠簸之苦,便是上了年纪的或是妇人,也经受得住。走运河可以往南一路到会稽郡,若是再想往南,才不得不走海路或是山路,到时候再行裁处,岂不是好?”
    高士廉听了心中意动。他姓高,其实是当年北齐亡国之君旁支后裔,他的祖父高岳,就是当初北齐开国君主高欢的堂弟。所以高士廉此前如同其他亡国宗室后裔一样,在朝中一直是最清贵闲臣,多掌礼法方面的事务。此次被流放到岭南,好歹是做了实权地方官,他心中也在忌惮万一自己被人猜忌了,留在京中的家人会不会有问题。所以历史上他带不了家小,便只好让自己的外甥结好李世民,搭上李渊这条线,好留条逃命的后路。
    现在萧铣这个建议,明显更加有诱惑力得多。
    “世叔若是南下置办府邸有什么难处,尽管向萧某开口。对京中故友,也尽管宣称是带了家眷到岭南赴任的便是,如此,也不虞有人闲话世叔攀附萧某了。”萧铣一通很是细致的安排,打消了高士廉的一切顾虑,末了,萧铣还凑过去,低声故作神秘地说,“其实萧某与世叔也算是一见如故,有些不当讲的话,也就不隐瞒了:陛下与裴总管委派萧某为扬州内外侯官总管,从江东,到荆楚、岭南,萧某不想让北人知道的事情,他们总归是知道不了的。”
    高士廉心中剧震,爽快地感恩答应了下来。萧铣让船队在荥阳休整了三天,又在洛口仓补充了军粮,等高士廉回东都洛阳安排。三天后,便看到高士廉带着家小细软,分乘两艘官船回来回合了。
    一行家眷中,有高士廉的老母,以及他的妻子鲜于氏,还有守寡了的妹妹长孙高氏,以及外甥长孙无忌、外甥女长孙无垢。长孙无忌如今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而长孙无垢更是只有十岁的小萝莉而已。(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赴任剿贼
    九月的最后一天,萧铣带着亲随与万余兵马,终于赶到了还没有被江东乱贼刘元进祸害的丹阳郡。
    他麾下的一万人马,都是从来护儿麾下原本渡海远征高句丽的海军中划拨的,也算是萧铣在高句丽的时候亲率用惯了的部队。
    按照杨广的旨意,直接拨给萧铣的军队一共有两万之数,但是另外一万人因为此前来护儿军的战船都是海船,而隋朝时经过涿郡通往渤海的海河还是一条吃水很浅的小河,没法让海船进入,所以那些兵马只能走海路南下,到长江口后在溯流而上到丹阳郡汇合。
    杨广终究是量才而用,不会给太多的兵马以免尾大不掉,形成军阀,所以给萧铣两万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此前吐万绪、鱼俱罗讨伐江南民变,也只有两万军队;同时担任江都丞的王世充,被授权允许自行募兵扩军对抗杜伏威,也是差不多有这么多实力。
    既然规模限定在两万人,而组成多不计较,来护儿便给萧铣划拨了原本被征调的江东各郡府兵,也好适合本土作战——朝廷远征高句丽的时候,是把吴地的府兵大多调走参战的,除了浙南的东阳郡府兵、永嘉郡府兵被派给东莱留守陈棱做守备部队外,浙北和丹阳等地的府兵都是直接去高句丽作战的。这些郡的府兵,原本出征时有三万多人,一年半仗打下来,生还者也不过两万。差不多如今都算是被萧铣带着还乡了。
    不过,和给王世充的条件差不多,萧铣也被允许额外自行募兵扩军。到了如今这个大乱的当口。对于有直接平贼作战任务的地方重臣、将领来说,朝廷也不会在兵源上限得太死,——毕竟打仗这玩意儿,和乱贼血战一场,官军死个万儿八千都是有可能的,要是官军将领被束缚住而不能募兵以补足战损,那就和被农民军捆住手脚吊打差不多了。
    朝廷对于地方将领的控制。更多是根据粮饷来实现。比如如果带兵的是纯武将,没有地方政权财权的,那就直接卡军饷军粮拨付数额。只给你够养两万兵的粮饷,没法变出钱来的将领多募了也养不起。
    而如果要制约的是军权政权一把抓的地方实权派——别以为这样的实权派此前不存在,其实到了大业八年这个当口,张须陀便算是这类实权派中的代表了。萧铣绝对不是最早的。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在这个待遇方面万全不起眼——那么钱粮控制上就会麻烦一些。朝廷一般使用的是减免地方钱粮税赋上缴朝廷的比例,留下养兵所需的数额。但如果地方官横征暴敛,加派超征税额来多养兵,朝廷就管不住了。
    萧铣如今算是困龙入海,多年经营终于换来了朝廷的信任,成了实打实的地方实权派,做了丹阳留守和江东六郡讨捕大使后,六郡郡守都要听从他的规划。而且他自己在吴郡就有封地产业坞堡。而且听说余杭县、钱塘县如今在萧铣嫡系沈法兴的固守下,还没有被刘元进的乱贼攻破。所以萧铣要想多筹粮,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所以,当海路军来和萧铣会和的时候,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区区一万人,而足有三万多人——另外两万多人,是从高句丽沿海的皮岛敌后基地募集而来愿意投效的人马,由冯孝慈、吕玉、独孤延寿率领。
    皮岛军中原本还有侯莫陈氏的一些将领,这大半年来已经被冯孝慈清洗了:谁让他们看不清形势,还以为今年朝廷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就能结束了呢?结果因为估计错误,侯莫陈氏下头的士兵军官发现还是不得不靠萧铣维持局面,免得被遣送回国当二茬子炮灰,也就被冯孝慈等死忠于萧铣的铁杆慢工细活分化瓦解了。独孤延寿算是识时务者,在侯莫陈氏军官们被清洗的当口见风使舵重新表态死忠,得到了留用。
    所以,汇集到丹阳郡的讨贼大军,足有四万之众,而且都是在高句丽血战余生的老兵,比此前吐万绪鱼俱罗带的国内新征府兵要精锐的多。这一局面让萧铣还没正式讨贼开打,腰杆子就硬朗了不少,两年来的布局总算是没有白费。
    至于军粮的供给,萧铣也是毫不担心——在萧铣的大军到达丹阳郡之前半个月,武士彟就已经在京口城外、长江江心的金山寺私下囤积了好几十万石的军粮,都是从萧铣和南阳公主夫妻二人在江南的封地征收的,或是提前采买的。这样一来,便足够超额的军队征战所需了。
    不了解金山洲地理情况的人,还真别奇怪区区一座金山寺,怎么可能藏得下那么多军粮。因为萧铣前世熟读明史,最崇拜的人物之一便有开拓海疆的国姓爷郑成功。历史上郑成功败走琉球之前,在人生的最巅峰期,便组织过一次围攻南明故都南京的战役。而郑成功用的战术,便是率领数万大军从海路入长江、不计下游沿海城池的得失、直接在镇江登陆后围攻南京城。郑成功的军粮来源,便是提前在镇江江心的金山寺秘密囤粮,足够数万围城大军食用半年之多。
    所以,萧铣不过是偷师了郑成功未来要发明的计略而已。
    ……
    身为南梁后裔,重新回到丹阳古城,萧铣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出生的那一年,南梁已经沦陷了二十六年,作为南梁余脉的西梁,是在荆楚之地的江陵建都的。等到他四岁的时候,西梁纳土归隋,祖父带着他逃奔陈国,才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游历丹阳,然后到他六岁那年连陈国也灭了之后,他便再也没有来过这座南朝古都。
    六岁孩童时的记忆,总归是很模糊的。如今萧铣已然二十八岁,那都是足足二十二年前的事情了。
    满怀着感慨,萧铣踏入了台城内留作丹阳留守官邸的府苑——这里,原本是南朝灭亡之前,朝廷六部办事的所在,隋朝灭陈的时候,犁平了皇宫大内,却好歹留下了部分并不逾制的朝臣官署,留给地方官改作它用,所以丹阳的各处官僚府衙总是比别处州郡的要高那么一些规格,面积也宏丽广大一些,毕竟原来都是前朝中枢衙门改过来的。
    留守府大堂上,萧铣坐定,两边分列文武,他也不多客套,直接开门见山:
    “朝廷命咱三个月之内平贼,不要耽误了来年再征高句丽的战事。诸将有什么方略,今日尽管直言——不过,可以先听一下本官今日召来的钱塘县令沈法兴陈述一下贼情,大家也好知己知彼。沈县令在吴郡各县中算是守土有方,如今其辖区正是与贼军交战的最前沿,前几日还是从天目山方向突围,来到丹阳通报贼情的。”
    众文武应诺称是,沈法兴也就直奔主题:“好教留守大人得知。如今贼情糜烂,主要限制在兰陵郡、吴郡、会稽郡三郡。其中兰陵郡是交战前沿,尚且在拉锯之中,郡城已经丢了,与丹阳接壤的溧阳等县还在坚守。吴郡情况更差一些,只有余杭、於潜、钱塘三县在最西,靠近天目山,由下官带领本乡府兵镇守得免,也就是相当于朝廷废州改郡之前,杭州的西半部分还在朝廷手中,而原杭州东部三县,以及湖州、苏州大部分县城,都落入了刘元进贼军手中。至于浙江以南的会稽郡,原本七月份时贼情还不严重,后来鱼俱罗击退管崇后,管崇率领残部亡命过江投奔刘元进,让刘元进势力大涨,后来会稽郡全境都陷落了,成了贼军的后方根据地。”
    萧铣和几个将领看了一下舆图,贼军盘踞了大约两个半郡的面积,将近二十个县、覆盖了十五万户百姓、将近一百万人口的沦陷区。
    萧铣如今带来的将领里头,最高级别的也就是几个郎将,所以便轮到秦琼质询情况:“却不知贼军如今兵马筹备几何?仍然在固守的地方各县府兵,是否还可堪一用?”
    “贼军盘踞百万人口之地,总能强行拉起十几万众兵力。至于已然固守的五六个县,府兵士气都很是低落——朝廷刚刚把此前剿贼不力的鱼俱罗、董纯二将送交朝廷斩首示众,吐万绪也下狱后拷问时气愤而死,消息传到江东,此前作战的兵马军官人人自危,怕是不能用了。”
    对于吐万绪鱼俱罗之死,萧铣当初也没打算救,毕竟如果这俩人救下来了,会不会被杨广任命给自己打下手还不好说,历史改变得太厉害保下这二人的话,对于自己割据江东也是个障碍。何况这俩是胡人,在萧铣眼中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可惜的。
    不过,士气低落的事情,还是要解决的。既然本地府兵已经不堪一战,让他们守城也就是了。
    “本地新征府兵指望不上,也就罢了。咱靠从高句丽带回来的四万精兵,足可破贼——珠诸将听令。”
    “请留守下令!”
    “来整、周绍范,你二人率领一万人马,从江南河入太湖,沿北岸而进,并分出小股兵力袭扰太湖沿岸各县,使贼军不明我军主攻方向、分其兵势。秦琼、冯孝慈,你二人率领两万人马,从溧阳陆路出发,直扑兰陵郡武进县等地。余部由本官亲自统领,随后进发——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