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撼唐 >

第731章

撼唐-第731章

小说: 撼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侑眯起眼睛,仔细地大量了一番侯君集,见他兴致勃勃,一脸兴奋。杨有摇摇头,道:“侯爱卿,朕另有任务给你。”
  侯君集闻言,眼睛暗淡了下来,但随后,随着杨侑的声音,侯君集再度兴奋起来,他没有想到,陛下给他的任务,是如此的重大。他当即抱拳,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完成任务,不然这项上人头,任由陛下来取。”
  杨侑微微一笑,继续部署,罗士信、裴行俨、高甑生等诸将纷纷领命。诗经交代完,杨侑在李建成的战书上批了一个“准”,然后派人送回霸上,同意李建成的邀战。 
  


第1021章 鏖战霸上(上)

  李建成收到书信,一颗心放下。此时的他不怕杨侑出战,就怕杨侑不出战。接下来,李建成与李秀宁、李神通等人商议军情,在霸上一带,构筑了数道防线。
  三日的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让李建成奇怪的是,杨侑的大军一直龟缩在大营内,没有任何的动作。
  三日后的清晨,露水深重,春风割脸,李建成、李秀宁等人率兵,在霸上以东五里处迎战隋军。李建成站在高台上,一览众山小,足以观察隋唐两军的战况。李秀宁在李建成的身边,娥眉微蹙,隋军看起来准备不足啊。
  杨侑所处的高台,是简单构筑而成,看起来摇摇欲坠,一点都不牢固。看隋军的布防,也并不严整。隋军前方,是裴行俨的三千步卒,然后是约莫五千人的弓弩手,最后才是裴行俨的一千骑兵。
  而在两翼,外侧是步卒,内侧是弓弩手,其间,拒马鹿角等物密布,用来防止敌军冲阵。如此阵型,摆明是要依仗中军,步步为营。
  李建成和李秀宁都是一愣,杨侑如此,摆明了是要打消耗战?不过两人也十分清楚,这一战,会异常艰苦,这片土地,不知道会流淌多少人的鲜血?
  杨侑与杨侗站在高台上,同样凝视着李建成与李秀宁,杨侑手中的望远镜,使得他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李建成与李秀宁两人的表情。“李建成有些疑惑,而李秀宁一脸坚毅,这一战,倒有些意思。”杨侑淡淡的说道。
  杨侗观察了一番了两军的局势,道:“唐军两翼全是步兵,这不科学。”
  杨侑摆摆手,道:“这没有什么奇怪。李建成决定殊死一搏,按道理骑兵必然是倾巢而出,但是实际上没有。越王你看,在李建成四周,骑兵最多有五千人。可是据朕所知,李神通南下,带来的骑兵有数万人,此时少了这么多的骑兵,绝不可能藏在大营中,因为骑兵,只有在野战之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此时李建成藏兵,便可证明他是想要以正兵吸引朕的注意力,然后寻找机会,以骑兵掩杀。最大的可能,是从两翼,当然也不排除饶后路侵袭。”杨侑语气淡淡,一副猜透的模样。
  杨侗闻言,知道陛下猜透,自然有所依仗,只是仍然有些担心:“陛下,李神通的凉州铁骑天下闻名,我军两翼兵马相对薄弱,可不能给李建成机会。”
  “不急,越王可拭目以待。”杨侑说道,吩咐一旁的独孤千山,道:“擂鼓。”
  军令传达下去,隋军鼓手开始敲打着牛皮大鼓,声音浑厚,震动在每个人的耳膜,让人心神激荡。杨侑却一点都不在意,让人搬了围棋,要与杨侗对弈。
  “竖子,士可杀不可辱!”庐江王李媛忍不住大骂,杨侑如此,显然没有将这一战放在眼中。
  此时此刻的李建成倒是十分冷静,默默注视着杨侑方向,究竟杨侑在做着怎样的打算?难道隋军已经强大到他不需要指挥的地步了吗?又还是说,隋军他已经觉察到了唐军的策略?
  李秀宁娥眉依旧紧蹙,这是一个强硬的对手,更是一个狡猾的对手。既然杨侑同意与大唐决战,为两国恩怨画上个终点,就不会没有图谋,可是,杨侑的谋划究竟是什么?霸上的唐军大营尚有五千人,而且没有得到太子的命令,绝不会开门。营寨不会有失。至于唐军后方,已经有了周密的安排,隋军如果杀来,必定有来无回。
  李建成听见隋军的鼓声,同样下令士兵敲打着大鼓。鼓声激荡,冲破云霄,太阳将光和热洒向大地,天空清淡无风,这样的天气,正适合厮杀。
  隋唐两军的鼓手,都在拼命敲打着大鼓,仿佛谁的鼓声越响,谁就会打赢这一战似的。鼓声足足持续了半柱香的时间,方才停歇。随着鼓声,两军的士气逐渐被提起。
  隋军首先发动了进攻,罗士信亲帅一千步卒,上前邀战。李建成也不肯示弱,派兵一千,接战隋军。
  这片广阔的平原上,两千士兵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开始鏖战。因为这是第一战,因此派出来的都是精锐,铠甲、兵器都十分精良,士兵的作战素质,也都很强。
  两军甫一接触,杀声震天。罗士信一马当先,与亲卫组成锋利的一把尖刀,刺向唐军的心脏。以罗士信的英勇,唐军士兵虽然强悍,却挡不住罗士信不要命的冲锋,他手中的横刀每一次挥出,敌军非死即伤。
  几名唐兵见罗士信异常骁勇,齐齐举枪来刺。罗士信夷然不惧,手中横刀一扫,只听“铛铛铛”数声,长枪头都被罗士信砍断。几名唐兵惊讶万分,此人的兵刃竟然如此锋利?一人惊讶未定,罗士信顺手一刀。
  刀锋闪亮,那人愕然偏头,左耳被齐刷刷砍下,痛得他捂住耳朵,手指间,鲜血留下。但他并不害怕,悍不畏死扑上,一名隋兵长枪刺出,正中他的心脏,另一名隋军举盾而上,挡住一名唐兵的救援,身后另一名隋兵横刀砍出,割下了唐兵的头颅。
  这几人的厮杀,只是巨大战场上的一个缩影,隋军以六花的阵型,朝着唐军的腹地杀去。
  杨侑一边下棋,不时抬起头,观看战局。这套战法,脱胎于李靖的六花阵。六花阵的优点在于坚固,每一个边都是一个作战单位,互相联系而有相互**。李靖的本意是扎营,使得敌军难以寻找到破绽。杨侑拿来用了,这本来就有想通之处,想不到效果不错。
  隋军势如猛虎,一路杀奔过去。唐军虽然勇猛,悍不畏死地扑上,但阵营渐渐后移,显然挡不住隋军的攻势。
  “想不到六花阵威力不小。”独孤千山有些惊喜,在一旁惊喜地说着,见杨侑颇为淡定,落下一枚白子,又道:“陛下,唐军的阵型渐渐后移了。”
  “这不奇怪。罗士信乃是大隋悍将。或许罗士信的武艺不是最高,但轮到打仗,他绝对是不怕死第一人。如今唐军人才凋零,最后的悍将尉迟敬德也都投靠了朕,李建成拿什么和朕拼?”杨侑一笑。两军决战,固然兵卒的强悍很重要,但将领的勇武也是不可小觑。即使传说中的单挑实际很少,但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武将的勇武仍然是很重大的因素。
  杨侑话音刚落,罗士信又杀死数人,捣入唐军腹地。两军虽然看起来是乱战,兵卒犬齿交错,形成胶着。但实际上,隋军的六花阵在乱军之中,由于特殊的结构,弹性极强,可以相互救援,死伤不多。
  李建成站在高处,将两军的情况尽收眼底。此时唐军没有崩溃,是因为他们太过于骁勇,仅仅凭借勇武和不怕死的心,才勉强挡住隋军。两军厮杀,一般死亡人数超过两成,心中会恐惧,才会逃走从而引起军心崩溃。
  唐军阵脚已经有了后移的趋势,这让李建成十分无奈,同样是千人对付千人,从装备的精良程度来看,不相上下,但隋军已经隐隐占据了上风,除了为首隋将悍勇之外,奇怪的阵法让李建成看不透。
  李建成饱读四书五经,政略、兵法都有涉及,这种阵法闻所未闻啊,说相似,倒有些像诸葛武侯的兵法,不过更加厉害。
  李秀宁凝神看着,道:“大哥,隋军兵锋正锐,不可让他们占据上风,不然前军若是崩溃,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想不到杨侑所率的这支隋军,更为精锐。”李建成微微叹息,他曾经与隋军交战,但多是遭遇战,又或者是攻坚战。阵地战这是第一次,这个时候,两军的素质、团队配合的意识就凸显出来了。
  “唉,前军力有不逮,也唯有添兵,方能阻止。”李建成说道,传令下去,添兵一千,务必要挡住隋军。
  军旗摇动,唐军中军裂开一道缝,一千步卒如同旋风一般杀出,有了这股生力军支援,隋军的攻势暂时被抑制。双方又陷入苦战之中。
  “陛下,李建成添兵了。”独孤千山及时禀告。
  杨侑微微扬眉,也不抬头,回答道:“传令下去,添兵五百。就让朕的陌刀队上。”
  “喏!”独孤千山应着,退了下去。
  杨侑帐下的陌刀队,有千余人,此时投入五百,已经不少。冉仁才是巴蜀蛮族冉安昌之子,其人身高八尺,颇有勇力。杨侑对巴蜀的蛮族又打又拉,冉安昌在剿灭蛮族的战事中,立功不小,其子冉仁才在州县学学习汉学,成绩优异,后来被召入禁军。
  杨侑见他身材高大,颇有勇力,又精通汉学,因此召入陌刀队中。冉仁才作战勇敢,如今已经是一名队正,在杨侑亲卫队是一个不小的头目。
  冉仁才得到命令,率兵杀出中军,直奔两军战场。陌刀队不比六花阵,依靠的是勇武,一往直前的气势。冉仁才奉命杀出,直奔唐军侧翼,此处隋军不多,正是前来支援的唐军,利于隋军陌刀队冲杀。
  李秀宁凝视,当冉仁才率兵杀出之际,心中的担忧更深了:“大哥,那是隋军的陌刀队。”
  李建成尚未回答,冉仁才已经率兵杀入,一排排身高马大的隋军高举陌刀,齐刷刷的劈下,威力极大,想要举刀反抗的唐军,无不是被砍成两截。
  “嘶!”李建成倒吸了一口冷气,隋军的陌刀队竟然如此厉害?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杨侑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 
  


第1022章 鏖战霸上(下)

  方圆数里的战场上,局面变得复杂起来,隋军陌刀队的杀入,令原本平衡的态势出现了倾斜。唐军投入了两千人,而隋军仅仅一千五百人,场面却是隋军占优,尤其是陌刀队杀入之后,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令唐军损失极大。
  看着唐军被陌刀队一冲,阵容立时有些混乱,李建成不由皱起了眉头,李秀宁注视了片刻,苦笑着摇头,隋军的战力看起来提升不小,唐军虽然是百战精兵,但仍然不是隋军的对手。
  既然质量上比不上隋军,那么只能从数量上了。可是从如今的局面,至少需要再投入一千人,才有可能挡住隋军的攻势。
  “大哥,隋军的攻势很猛啊。”李秀宁说道。
  李建成默默点头,在思考着该怎么办。
  “添兵吗?”李秀宁又道。
  “不慌。”李建成终于开口,添兵不是解决之道,因为唐军添兵,隋军必然也会添兵。而实际上,由于唐军战斗力略逊,使得李建成只能依靠人数,才能与隋军战平。但是这片平原,面积有限,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容纳,阵型展不开,一千人与一万人的效果相同。
  “击鼓!”李建成下令,唐军的鼓声再度响彻天际,唐军士卒本身就勇悍无比,虽然一时受到隋军压制,此时听见鼓声,勇气倍增,与隋军拼杀在一起。
  李建成在关注着战阵中情况的同时,不时询问李神通的情况,李神通此时正埋伏在霸上东北,隋军大营的西北方向。
  李神通带着他的凉州铁骑一万人,饱餐之后,便在等待着机会,可已是响午时分,两军的战况依旧十分胶着。李神通十分担心,隋军的斥候会发现自己,那么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只有让太子吸引隋军的注意力,并将部队投入中军的绞杀,才能为李神通创造机会。
  可是李神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这个机会。这一战,是关中一战,在秦王靠不住的情况下,太子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隋军殊死搏斗。决定大唐命运的一战,就担负在李神通的身上,让他怎能不焦急万分?可是他又知道,焦急无济于事,唯有静待良机,才有机会反败为胜。
  此时太阳高挂,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李建成只觉得满身是汗。李建成与其说热,不如说是激动,一种激动的担心。两军鏖战了两个多时辰,虽然看似胶着,实际上李建成连续不断的添兵,已经有五千人。而隋军,只用了三千人。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隋军采取攻势,打的唐军节节败退。
  李建成忽然觉得,这一战,是个坑,指不定他搭上了所有的兵马,都不能击败隋军。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此时撤退,军心就此崩溃,若是被杨侑抓住机会,从此便没有翻身的机会。
  此时再困难,李建成也只有拼命上,打破隋军的部署,吸引隋军两翼的兵马,创造机会给李神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