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撼唐 >

第703章

撼唐-第703章

小说: 撼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
  李世民也猛地站起身来,情绪有些失控地抓紧了骑士的衣领,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
  骑士被李世民一把抓住。有些喘息不过来,鼻翼拼命抽动。嘴巴也张大了。李世民喊出了这几声之后,却松开了手,后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神迷离。
  房玄龄最先反应过来,他示意刘弘基,道:“骑士一路辛苦,还是先去安歇,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吧!”
  刘弘基会意,带着骑士退下。骑士临走前,将太子李建成的亲笔书信取了出来,放置在案几上。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在地上喃喃自语,房玄龄默不吭声,伸手将李建成的书信拆开。慢慢的看着。即使看的很慢,可是房玄龄的脑海却忍不住出现杨侑那张得意的脸庞。一想起杨侑,房玄龄心中恨之入骨。
  李世民对杨侑的恨意更深,他脑海中,同样浮现的是杨侑的一张脸,那是如此的令人憎恶。李世民过了好半响。情绪这才控制了下来,慢慢抬起头,看了房玄龄一眼,默默伸出手。
  房玄龄忙将书信递了过去。李世民抿着嘴,将书信捏在手中,很是用力。仿佛那封书信就是杨侑一般。非常吃力地看完了书信,李世民慢慢垂下手。目光无神。
  房玄龄忙道:“秦王!”
  李世民摇摇头,仿佛要将杨侑的身影,将不利的消息统统甩出脑海一般。半响后,李世民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玄龄,太子的意思,你认为如何?”
  房玄龄看完书信之后,一直在思考。但却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闻言,他不由在屋子里踱步。虽然秦王与太子不和,这一次带兵,也是为了掌握兵权考虑,但唇亡齿寒,若是长安不守,秦王也独力难支。更何况苏定方已经夺下了雁门关,北方的屏障已经失守,太原盆地很难守卫。
  “秦王,卑职的意见,是南下河东,以河东为基地,若是分担太子压力,力保关中不失。”房玄龄半响后,缓缓说道。
  李世民心情逐渐平息,整个人也恢复了理智,他想了想,道:“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苏定方驻守在雁门关,随时可能南下。太原毕竟是重镇,更是我大唐的龙兴之地,绝不容有失,必须要留可靠之人镇守,方能全力南下。”
  房玄龄思考片刻,道:“刘弘基、殷开山可当此重任。”
  李世民眼睛一亮,这两人从征伐西秦薛举之时就跟着他,论忠心,他是相信的。两人都是沙场老将,苏定方就算厉害,也不过是黄口小儿,连胜他几仗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将苏定方瞧在眼中。
  李世民颔首,道:“正当如此!”
  随后,军令传达下去,唐军积极备战,修葺城墙。刘弘基、殷开山两人得到密令,表示一定守住太原。
  洛阳,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灾民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皇城被烧毁屋子也不多,杨侑暂时也没有修葺之意,禁军士兵征战一年,无论是身心还是体力都非常不妙,杨侑一边犒劳军队,一边鼓舞士气。
  大隋攻破洛阳的消息传开,大隋治下各郡无不欢欣鼓舞,杨侑心情大悦,传令各郡赋税减免三成,其中河北、山东减免五成,中原则是免税三年。
  日子飞快,转瞬又是春暖花开。树上新吐绿芽,在泥泞的官道上,一个个赤膊的民夫推着小车,连绵数十里,朝着洛阳行进。
  大运河上,无数的船只扬帆北上,船弦被压得低低的,除了大批的粮食,还有大量的箭羽,南方种植的竹子在去岁被大量砍伐,制成了百万支箭羽,这些箭羽将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使用。
  巴蜀的皇室,也在开春之后,先是随着长江东进,从夏口沿着汉水北上,到了襄阳之后,弃船而行。一路上,沿途美不胜收,杨世业和杨萱看的目不转睛。足足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行人才赶到洛阳。
  杨侑领着禁卫军在城外相迎,萧后看见洛阳,心中无比感慨。韦后看见清瘦的儿子,十分心疼。杨侑却不以为意,请安之后,将家人迎进皇城。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几个儿女围着杨侑,嘻嘻哈哈,十分顽皮。
  一场家宴吃了一个多时辰,直到深夜,这才各自散去。

  


第八十九章 石破天惊的阴谋

  初春的深夜,依旧有些清冷,杨侑回到寝宫,便要休息。( 800)。 虽说与妻子小别胜新婚,但一路匆匆,想必十分困乏了。杨侑刚刚回到寝宫,在几名宦官的伺候下,沐浴,将满身的尘土洗尽,靠在软榻上,借着烛光翻阅书籍。
  轻柔的脚步声响起,杨侑抬头一看,竟然是长孙无垢。长孙无垢咬着薄薄的嘴唇,一脸犹豫。
  杨侑不免一愣,站起来,走到长孙无垢的跟前,拉着她的柔荑,道:“无垢,你不累吗?”
  长孙无垢摇摇头,依旧低垂着头,嘴唇蠕动,道:“不累。”
  杨侑看出来了,她有心事,拉着她的手,到了软榻边上,道:“你有心事,朕看出来了。”
  长孙无垢依旧不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杨裒然笑了,道:“无垢,你是为了李世民的事情而来的吧。”
  “不,不是。”长孙无垢闻言,急忙说道,眼睛里,却充满了慌乱。
  杨侑慢慢松开她的手,一张脸沉了下来,道:“有什么事情,你可以说。朕不希望有人欺骗。”
  长孙无垢沉默片刻,道:“如今洛阳已经被攻下,下一步就是攻打长安。他,陛下会怎样处置?”
  杨侑不免一笑,明白长孙无垢口中的他,是何人。想了想,杨侑道:“你希望朕怎样处置他?”
  长孙无垢有些迷惑地摇摇头,她虽然知道这一天究竟会来临,但却想不出,该怎么办。
  “李世民,是一个自傲之人,你以为,如果朕答应了你的要求,只是囚禁他一辈子,你以为他会开心吗?”杨侑缓缓地说道。
  长孙无垢咬着嘴唇,她自然知道李世民是怎样的人。可毕竟是曾经朝夕相处之人,她又不忍心看见他命丧九泉。所以,她才没有睡觉,而是来寻杨侑,希望陛下能饶他一命。可是,她又十分清楚,陛下说的话十分有礼。
  “伪唐国灭。朕也不是不可以饶他一命。只是你想好了,他值得你如此吗?”杨侑又问。
  长孙无垢忽然跪下。道:“陛下之恩,臣妾难忘。只是,臣妾不想他身首异处。”说着,长孙无垢几滴泪水流下。
  “朕自为君以来,不是心慈手软之人。李世民,朕一定会杀他。但朕可以许诺,让你安葬他。”杨侑看见这一幕,心中不悦。站起身来,拂袖而起。
  长孙无垢咬着嘴唇。道:“多谢陛下。”站起身来,匆匆退了出去。
  独孤雁恰好走了进来,看见长孙无垢,不免叫了一声,但长孙无垢已经跑远。
  “陛下,无垢这是怎么了?”独孤雁有些不明白,问道。
  杨侑淡淡一笑。道:“朕就算留他一命,根本不是大事。朕只是觉得,她能为那人哭泣,有些不爽罢了。”
  独孤雁也笑了,上前替杨侑整理了一下衣裳,道:“她若是无情之人。岂不是让人心寒?”
  “这倒也是。”杨偾呵一笑,捉住妻子的手,道:“朕已经天下在握。长则两年,短则半年,便能平定天下。李渊父子的性命,朕就算留下,也没有什么不可。”
  “陛下仁慈之名。必当天下闻名。”独孤雁也笑了,眼中,却有些淡淡的埋怨之色。
  杨侑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种默契,是旁人学不来的。杨侑抓住独孤雁的柔荑,吹了吹她的耳朵,道:“今夜,就在此安歇吧。”
  独孤雁脸色一红,点头不语。
  次日一早,杨侑依例前去给祖母、母亲请安。萧后毕竟年长,多少了解一些,便道:“侑儿,何时要攻打关中?”
  “祖母,开春之后,军粮、器械都在准备,下个月中旬,就能准备妥当。孙儿准备五月初出兵,三路大军攻打关中。河北也走井陉关,攻打并州。令伪唐难以四顾。”杨侑禀告着。
  萧后喝了一口茶,她四方游历,对天下地理也有一些了解,当即点点头,道:“如此四面攻打,李渊必定难以四顾。攻取长安,便在旦夕之间。”
  “祖母放心,攻取长安,孙儿已经有良策。”杨侑笑了笑,信心十足。
  萧后叹息一声,道:“天下乱时久矣,但愿天下至此再无战乱,国泰民安。”
  “孙儿谨记。”杨侑说着,又与萧后聊了半响,这才退了出去。
  到了明德殿,杨侑翻阅奏章,一日,便不知不觉过去。此时的他,并不知道,陡然之间,天下出现了新的情况。
  长安城。
  李渊怀中铺着狐裘,正在听着段文操禀告。随着段文操的话,李渊的一张脸,变得格外阴沉起来。他原本的脸色就十分苍白,此时更显得十分吓人。
  忽然,李渊猛地一拍案几,喝道:“竖子,竟然如此?”随着这一拍,李渊不由咳嗽几声,脸上更是有如金纸,忽然,他张口不由吐出了一口鲜血。
  段文操忙跪在地上,道:“陛下,微臣经过仔细打听,此事的确是千真万确!”
  “赫赫!”李渊忽然笑了,但他的笑,比哭更难看。
  “暗中带人证来见朕!”李渊强行忍住心头的愤怒,说道。
  “喏!”段文操说道,退了下去。
  片刻之后,在阴暗的密室内,段文操带来了一人,此人正是宫中的太医王德文。王德文一进来,身子便不停颤抖,汗如泉涌。
  “陛下,饶命呀!”王德文趴在地上,颤声说道。
  “饶你一命,你要朕怎么饶你一命?”李渊冷冷地说着,口舌中,一股杀气弥漫开来,让人不寒而栗。
  王德文连连磕头,道:“陛下,微臣也是受到威胁,不得已才行此下策啊!”
  “受到威胁?”李渊浑浊的双目瞪圆了,死死地盯着王德文,道:“你食君之禄,便当为君分忧。你王德文吃的穿的,全是朕所赐。可是,你居然如此。”李渊说着。又咳嗽了几声。
  “陛下,这段时间以来,微臣给他的药,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啊。微臣已经悔过!”王德文说道,又在地上磕头,连额头都破了。
  “哼!”李渊重重哼了一声。道:“段爱卿,你将他家人全部抓起来。关在一起,决不能放走一人。”
  段文操应着:“喏!”
  “嘿嘿,想不到除了你这个奴才,就连王欣俊也背叛了朕。同样将此人关押起来,对外,就宣称朕派他们去做事了,决不能打草惊蛇。”李渊缓缓说道。
  段文操默默点头,上前去将王德文一把抓起来。
  李渊叹息了一声,道:“派人去宣太子来见朕。”
  李建成正在东宫处理政务。大战将至,器械、粮秣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关中的情况非常恶劣,粮食捉襟见肘,满打满算,只够支撑到秋初。虽然秋收会有收成,可是。当隋军杀来,农田必将被烧毁,根本无处可以寻找粮食。
  李建成的一颗心愁啊,可是他短时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尽快击败隋军。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一名小宦官匆匆而来,道:“太子。陛下召见。”
  李建成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暗自沉吟,父皇已经有很久没有处理政事,召见自己,是有什么大事吗?莫不成是齐王书信的事情,他知道了?李建成想想又觉得不可能,毕竟那些书信。拿到手之后,他就藏在东宫。
  李建成打开了盒子,看见书信还在,不由放下心来。父皇应该是有其他事情吧。李建成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裳,道:“备马。”
  宦官应着,退了出去。等李建成走出了东宫,宦官已经牵着战马在门外等候,几名侍卫也在一旁。李建成翻身上马,朝着皇城跑去。片刻之后,李建成到了皇城,跳下战马,将缰绳递给侍卫,快步朝着后宫走去。
  李渊在屋子里已经睡着,听见太子求见,急忙召见了他。
  李建成进了屋子,施礼,道:“父皇,身体可否好了一些。”
  “唉!”李渊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定定地看着太子。同样是自己的儿子,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太子李建成有些奇怪,父皇这是怎么了?
  “建成,世、世民他到哪里了?”李渊问道。
  “世民已经到了河东郡,正在蒲坂驻扎。”李建成回答。
  李渊瞳孔猛地收缩,道:“他为何还不回来?”
  “据世民说,隋军大将侯君集正在绛郡一带骚扰,为了御敌,他暂时驻扎在蒲坂。”李建成道。
  李渊冷哼了一声,他立刻明白,李世民这是要拥兵自重啊。他一日不回朝,手中就握有兵权,而河东乃是重镇,又有河中平原作为依仗,可以供给部队所需。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