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撼唐 >

第627章

撼唐-第627章

小说: 撼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侑、杜如晦闻言,不由微微颔首,就目前大隋的战略而言,的确是如此。这个马周,居然猜对了。
  杨侑微微摇头,杜如晦会意,问道:“马先生,你为何认为陛下先要攻取山东?”
  “理由很简单。”马周笑了笑,指着地图道:“如今瓦岗势力最小,而且李密的部下不断逃亡。据悉,魏征、徐世绩、郭孝恪等人,已经逃到了伪唐。此外,大将王伯当也被杀死,可以说,瓦岗已经没有了名将。而随着魏征、徐世绩等人的逃走,瓦岗已经人心惶惶。”
  “其次,陛下已经占据了河北,而李尚书屯兵在鲁郡、北海郡等地,可谓两面夹击瓦岗。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先攻取山东,方为上策。而且,若是占据了山东,便可由荆襄、山东、河北三地夹击中原,如此的态势,更加符合大隋的利益。”
  马周一口气说了许多,杨侑颔首。杜如晦也捋着胡须微笑,此人之言,证明他是有才之人,对形势看的十分清楚,绝非夸夸起其谈之人。
  杨侑笑道:“马先生,若是攻取了山东之后,朕又要如何拿下中原呢?要知道,洛阳是大隋东都,城池坚固。王世充更是经营多年,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攻下。而且,朕若是强攻洛阳,必定会引起伪唐的警惕,李渊十之会派兵相助王世充。”
  马周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微臣此来,便是为此。诚如陛下所言,攻取洛阳不易,而且,洛阳是先帝营建而成,若是毁于战火,岂不可惜?所以草民这一计,至少能削弱王世充一半的战斗力。”
  杜如晦拱拱手,道:“马先生,愿闻其详!”
  马周还礼,道:“不敢!”说着,又指着地图,道:“今夏的大水,祸及大河两岸。除了李密这个短视之徒,陛下、王世充都选择了开仓放粮。大河两岸,将近百余万的流民,需要粮食极多。而且,大水冲毁了良田,就算冬天补种小麦,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初春之后,才能收获。而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粮食来保证灾民的生存。”
  “陛下拥有河北、巴蜀、荆襄以及吴越诸郡,势力雄厚,而且南方多粮食,陛下几乎不会缺粮。就算缺粮,只要熬过今年,明年就能缓过气来。”马周分析道。
  杨侑和杜如晦相识一眼,各自点头。
  马周又笑道:“陛下多粮,而王世充占据的中原,经过历年的大战,农田多有荒芜。这一次的大水,更让他损失惨重。如今王世充开仓放粮,府库必然出现枯竭。草民以为,这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什么机会?”杨侑不露声色地问道。
  马周凝声道:“陛下,草民认识几个从洛阳来的难民,得知一些情况。可以十分肯定,王世充赈灾之后,府库的粮食绝对不超过十万石!”
  洛阳人口众多,足有一百多万,这还不算周边的郡县。十万石的粮食看起来多,但若是分摊下来,却没有多少。杨侑心中盘算着,就算这个数量说错了,但王世充粮食绝对不超过五十万石,而五十万石,要供应王世充的军民,捉襟见肘。想到此,杨侑不由点头,对马周的分析表示赞同。
  马周又道:“陛下,如今王世充还显得有些吝啬,因为他也在担心,陛下一旦攻打洛阳,他就会陷入粮食的危机。草民有一计,可以让王世充将府库的粮食拿出来。”
  杨侑眼睛一亮,道:“你说说看。”
  “陛下,中原四通八达,陛下可派商人,运送粮食到洛阳,可以高价抛售,一则,可以获取暴利,将洛阳的财富榨干。二则,可以让王世充放松警惕。若是王世充知道有商人押送粮草到洛阳,他一定会派人联络商人,购买粮食。那时候,陛下就可以告诉王世充,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以满足洛阳的需求。”马周说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杜如晦眯起了眼睛,这不是资敌吗?当初李密围攻洛阳,本来占据了优势,可就是因为缺乏钱财,因此不得不与洛阳进行钱粮的交换,使得洛阳有了粮食,这才撑了过去。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王世充邙山一战,击败了李密,改变了中原的态势。究其原因,李密错误的政策,是一个隐患。
  杜如晦摇摇头,正要说话,杨侑却轻轻摇头,示意杜如晦必要着急。杨侑知道,历史上的马周是非常聪明之人,从他的上书就能看出端倪。如今,他的计策,有着巨大的缺陷,杨侑相信,马周不可能看不出来。
  马周见杨侑不言不语,不由笑了笑,逐渐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杨侑微微吃了一惊,想不到马周的这个计策,竟然如此狠毒,一步一步,放松了王世充的警惕,让他毫无防备。
  杨侑挥挥手,道:“马先生,此计虽然不错,但朕还要仔细思量。这样,你先住在府衙之中,朕有空再找你商议。”
  马周也知道,要陛下一下子采纳他的建议,也是不可能的,想到此,他拱拱手,告退而出。
  杨侑眯起了眼睛,等待马周走了出去,他看着杜如晦,道:“杜爱卿,此人你以为如何?”
  “此人多智,也够狠。不过微臣想说,此计的确不错,而且成功的几率非常大。若是成功,王世充的战斗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杜如晦说道。
  杨侑在屋子里踱步,想了片刻,道:“此计还可进一步完善,朕的心中已经初步有了计划。杜爱卿,若是实行此计,你认为何人能够胜任?”
  “陛下,马周既然献计,不如就让他假扮商人。”杜如晦说道。
  “嗯!”杨侑想了想,点点头,道:“此计虽然可行,但也不用操之过急。等到九月左右,再派人去洛阳。”那时候,赈灾已经结束,伪郑的粮食积存情况,想必王世充已经知晓,正是他最需要粮食的时候。而人选,杨侑还要考虑考虑。
  杨侑又道:“马周此人,倒也有一番能耐。杜爱卿,明日你可对他委以任务,帮你处置灾民。朕要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不能负担起这个重任!”
  “喏!”杜如晦施礼。
  “时辰不早,杜爱卿,你叫上马周,陪朕为夏王压惊!”杨侑吩咐,慢慢走了出去。14058036717086304960+dsguoo+873 
  


第877章 南北几件事

  大灾之后的河北各郡,在大隋各级官员有效的治理下,倒也平稳度过,受灾的百姓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在解决了元城县的事情之后,杨侑带着杜如晦、裴行俨、罗士信等人,在河北各郡微服巡视,突击检查赈灾的情况。
  一番巡视之后,杨侑对各郡各县的官员的表现,还算满意。杨侑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各郡各县的官员,相对寒门而言,各个世家的子弟,眼界相对较高,执行力也比较强,效果相对较好,这让杨侑对世家子弟有了新的认识。
  南北朝以来,士族的羸弱不堪,并不是事实,相反,他们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比起寒门子弟,要高了不少。杨侑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心中的想法有了微微的改变,也更加清楚,日后大隋的国策,会走那条路。
  在河北各郡巡视了一圈之后,杨侑回到了元城县。此时的元城县,已经人满为患。在灾民被杀之后,杨侑迅速做出了反应,给了张氏一族满意的答案。随后,杨侑派人贴出了告示,赢得了民心。
  百姓们知道大隋天子在元城县,于是纷纷赶来,想要瞻仰大隋天子的容颜。百姓的这种心理,造成了元城县人满为患,粮食也出现了短缺。幸亏崔正恒、马周等人及时安排,做出各种有效部署,从其他郡县抽调粮食、帐篷,这才渡过了难关。在众人的通力合作之下,百姓没有饿着一个,没有冻着一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侑回到元城县,立刻召见了崔正恒,询问了这半个多月一来,马周的表现。崔正恒对马周倒是赞不绝口,对他的能力十分肯定,认为此人有王佐之才。崔正恒出身于大族,倒有几分眼力。这让杨侑对崔正恒的能力又有了几分评价。这个崔正恒,倒是值得一用。
  就在河北紧张赈灾的时候,王世充也在紧张忙碌着,他将府库的粮食动用了大半,又想尽了办法,用钱帛换回了一些粮食,这才使得他勉强留住了百姓。他知道,逆隋给予百姓的条件十分优厚,所以,他必须要用更加优厚的条件,才能留住百姓。
  幸好中原连年大战,百姓死伤极多,许多农田已经荒芜,王世充有充足的土地,分配给百姓。乱世之中,,只要有土地,无论在哪里,又有多大的分别呢?所以,王世充不仅没有流失人口,反而得到了从瓦岗逃奔而来的百姓,初步估计,至少有十几万人,其中青壮年大约有三万,极大地补充了中原青壮年男丁不足的问题。
  这让王世充在喜悦的同时,心中也十分担忧,本来大郑就粮食稀缺,如今又多了十几万人,粮食更加捉襟见肘,最多能支撑到冬天,等到冬天之后,大郑境内的百姓又该吃什么呢?为了解决粮食的危机,王世充几次召开了会议,商讨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说,去李唐购买粮食,可是旋即被人否决了。李唐连连大战,本身就缺乏粮食,怎么可能向外输出粮食?李唐被否定之后,答案,只剩下了一个,那便是逆隋。可是,逆隋一向对粮食贸易严格控制,不允许流向其他国家,要从逆隋得到粮食援助,十分艰难。
  前些日子,逆隋一些不要命的商人暗中偷偷输送了一些粮食,也只有数万石而已,根本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大郑的粮食危机。王世充觉得,至少需要三十万石,才能让百姓度过今年冬天和初春。
  回到了洛阳的王世充,与大郑朝廷群臣商量了许久,依旧找不到任何的办法。王世充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提倡节俭,整个大郑朝廷上下,似乎风气正在改变。
  就在此时,李世民带着唐军正朝着姑臧城赶去,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奔波,李世民杀到了姑臧城外,在城南五十里处扎下了营寨。此时屈突通已经将姑臧城围得密不透风,隋军大营连绵数里,营寨之间,显得十分有章法。李世民赶到姑臧之后,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试图将援军赶来的消息,告诉在姑臧城的李神通。
  李世民的到来,屈突通已经知道,他严令各寨各营,没有得到他的命令,不可轻易出击,若有违背将令者,杀无赦。诸位将领得到消息,心中都是一凛。屈突通治军甚严,若有违抗军命者,必当受到处罚,因此诸将都不敢多言。
  屈突通派出了许多斥候,查看李世民的动向。而李世民则是亲自带着斥候,外出查看地形、军情,双方的斥候在姑臧城外,发生了数次交锋,死伤了不少斥候。城内的李神通得到消息,大喜,几乎想要冲杀出城,但屈突通在城外修建了很多箭塔,各种防御设施完备,李神通冲了几次,根本无法冲破隋军的防御,反而死伤不少,只得放弃了进攻。转而将希望放在李世民的身上。
  可是李世民面对沉稳的屈突通,一时之间,束手无策。
  李世民对隋军大营没有办法,而屈突通也没有采取攻势,他也在等待。可是,数日之后,屈突通就得到了令他十分震惊的消息:西突厥果然出兵了,并一战击溃了铁勒人。契必业力仅仅带着残部两千人逃到了姑臧。
  西突厥出兵的消息,无疑让屈突通有些紧张。西突厥人比起人势力更大,他们占据了天山南北,西到咸海,地方广阔千里。西域各国,也大部分都臣服于西突厥。如今西突厥杀来,气势汹汹,隋军左右受敌,行事非常危险。
  屈突通有些犹豫不决,他带兵前来,是想要建功立业,可是因为某些目的,他暂缓对姑臧城的攻击。西突厥人突然杀来,并且大破了围攻敦煌的契必业力,重创了铁勒人。从另一个方面,屈突通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却使得他想要截断伪唐的经商之道的想法,就此破灭。
  让屈突通有些纳闷的是,方德为什么没有及时提供西突厥杀来的消息?面对契必业力的哭诉,屈突通思考了很久。最终,他决定撤退。屈突通的决定遭到了诸位将领的反对,有人说,西突厥气势汹汹地杀来,大隋如果退缩,岂不是丢尽了大隋的脸面?一群热血青年,表示面对西突厥的挑衅,不能就这样算了。
  屈突通沉默了很久,他还是决定撤退。他下了死命令,任何违抗军命者,军法从事。诸将虽然十分反对,但屈突通在陇西军的威望甚高,就算是契必业力情绪激动,也被压了下来。
  隋军在准备了一番之后,有组织地撤退。李世民对隋军的突然撤退,显得十分不解,他一度以为屈突通是设计伏击他。毕竟在陇西战场,李世民已经吃了好几次亏。而最近这一次,楚王李智云更是被屈突通摆了一道,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