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撼唐 >

第556章

撼唐-第556章

小说: 撼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在李世民的内心,他已经放弃了信都、清河等地。博陵郡背靠太行山,有着地利,是古中山所在地。易守难攻,是李世民对抗隋军的根本。退一万步说,就算战事不利,他也能从博陵退往恒山郡,沿着井陉关回到并州。
  当然了,这是李世民最坏的打算,他的内心,还是要占据河北,并以此为基地,开始他的宏图霸业。再说了,他眼睁睁地看着李道玄被一箭射死,这个大仇,不得不报,不然,他李世民还是人吗?
  可是隋军的攻势很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兵争夺了信都、清河两郡,就打乱了李世民的部署,扰乱了他的计划,使得他想要再度剥削世家,取的更多粮食的企图化为了泡影。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李世民沉吟着,是否该出兵救援清河,又或者是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假装攻打河间,吸引杨侑的注意力。
  这个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再度想起,李世民回头看时,那人已经半跪下,道:“启禀秦王,刚刚得到消息,隋军攻破清河县,太守程名振被斩!”
  “丝!”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气。冷气沿着他的鼻子钻入肺里,冷得他差点无法呼吸。
  清河是大郡,清河县更是重镇,何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被隋军攻破?李世民觉得不可思议。他仔细地询问了一番,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该死的崔民寿,竟然带着清河的世家选择了投降。要知道,就该一刀将崔民寿给杀了,不然,以程名振的才能,至少能挡住隋军半个月以上。如果是那样,局势就不同了,他就可以从博陵出兵,骚扰河间,至少让隋军过的不安稳。可是,这一切随着崔民寿的投降而出现了变化,程名振身死,李世民不仅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更让局势提前恶化。
  李世民不由踱起步来,他紧紧皱着眉头:下一步该怎么办?
  隋军在大雪里发动了攻击,并且不单单是兵力上的压制,还选择了拉拢世家,取的他们的支持,这让李世民觉得极为不妙。
  而且,崔民寿的投靠,让李世民疑惑,这究竟是崔民寿的决定还是崔家的决定?两者看起来似乎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却大大不同,崔民寿只是一个人,他的投靠最多能决定清河崔家的走向。可是若是整个清河崔家都选择了杨隋,以清河崔家在河北的影响力,恐怕会影响很多人,比如说博陵的崔家,赵郡的李家。
  派出博陵崔家不算,李世民不会认为同样都是姓李,赵郡李家就会支持他这个陇西李氏。一切,都是家族的利益为重罢了,李世民对于这一点,看的十分清楚。
  李世民不知不觉踱到了地图边上,他抬起头,看着河北的山川,久久无言。兵不厌诈,只是短短的几日,原本占据了大部分河北的李唐国土大大减少,只余下太行山附近的几个郡县,形势非常不妙。
  下一步,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呢?李世民的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大大的问号。可是,他突然觉得,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他无法做到主动出击。他必须要预先知道隋军的动向才能做出部署,可是,隋军的防范十分森严,唐军的斥候根本无法渗透。这就意味着李世民无法做出精确的判断。
  李世民突然将目光定格在襄国郡,襄国郡的南方是武安郡,东边是清河郡,而北方是赵郡。隋军已经夺下了信都、清河两地,兵锋直抵黄河岸边,那么杨侑应该没有南下的必要。因为黄河以南,是瓦岗李密,在这个时候,杨侑进犯李密显然是理智的。
  清河、襄国、赵郡!李世民的目光在这三个郡划过,然后又定格在赵郡北部的恒山郡。突然,李世民心中一动,他有些猜到了杨侑的想法,这是要在巩固河间郡的同时,南下扫平信都、清河,然后再从清河郡北上,走襄国郡、赵郡,然后从恒山郡截断他李世民的归路!
  李世民想到这一层,脑子顿时嗡的一声,他觉得杨侑太过于卑鄙了,这是他断绝他的后路啊。李世民皱着眉头沉思,片刻之后,他走到了了书桌前,写了一封书信。
  介休位于鼠雀谷的北端,是并州西河郡重要的关隘,走进了介休,路途便变得比较平坦了。沿着官道便可一路北上,走平遥,过祁县,经太谷,从而抵达太原。而在祁县,还可以南下上党郡,然后折向西方,走滏口陉,抵达河北的武安郡,兵进邯郸城。
  并州对于河北来说,有着高屋建瓴的优势,所以历史上,以并州取河北相对容易,北周夺取了并州之后,频频出兵东下,威胁北齐的国都。稍后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并州南下,夺取河北、中原腹地,得以建立一个大帝国。
  并州的重要李建成十分清楚,因此,在抵达介休之后,他迅速召开了一个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李建成在综合采纳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亲自率领大军赶赴太原,召集兵马,然后兵出井陉关,与杨侑争夺河北。
  而李秀宁则率领她的三千亲兵,走上党,出滏口陉,威胁武安郡。武安郡本来属于夏王的地盘,但在如今纷乱的局势下,武安郡似乎在观望,李建成认为,如果能拿下武安郡,以邯郸为基地,便可配合北部的他,对隋军造成致命的打击。李秀宁曾经带兵在敌后骚扰过宋金刚,骚扰敌人非常擅长。李秀宁十分赞同李建成的意见。李建成见她同意,心中稍定,他对妹妹千叮万嘱,又特意拨了两千铁骑给她。李秀宁本不想要,但见李建成盛意拳拳,也就接纳了。两人继续北上,三日后抵达祁县,就此分手,然而,两人并不知道,这一次的分手,却是一个转折点。54384+d4z5w+15142308 
  


第七十七章 王世充入襄阳

  在将清河郡的事情处理之后,杨侑立刻分兵夺取襄国郡,襄国郡太守陈君宾立刻选择了投降。
  与此同时,杨侑亲手写就的檄文传遍四方,武安郡、平原郡此时已经知道李唐战败的消息,接到檄文之后,立刻挂上了大隋的赤红色旗帜。
  河北易帜,大多数的郡县选择了杨隋,杨侑让各郡的太守依旧担任旧职,同时进行了一番赏赐,安慰众人之心。
  这时,已经是一月中旬,年已经过了,积雪也融化了不少。道路变得容易行走许多,隋军在做出一番准备之后,赶往博陵郡。李世民得到消息,不敢怠慢,匆匆登上城头,只见隋军至少有三万人,已经布满了城外。尽管城外只有三万人,但李世民却不敢怠慢,他让段志玄、尉迟敬德等人做出准备,提防隋军攻城。
  但隋军抵达了鲜虞之后,只是驻扎了下来,然后四处砍伐树木,修建大营。
  此时,李建成抵达太原,在太原征兵,筹备粮草。李秀宁也抵达上党郡,收集情报。
  襄阳。经过十余天的奔波,杨侗率领大军赶到了此地,张镇周亲自出城迎接,杨侗进入襄阳。
  张镇周为了表示感谢,置办了一场小型酒宴,招待杨侗,不料,酒宴中途,张镇周被擒拿,关入大牢。就在张镇周被关入大牢当日,襄阳城头旗帜变幻。
  城外,王世充得到消息,心中大悦,不过,为了保险,王世充特意派人偷偷潜入了襄阳城,得到了更为详细的消息。
  王琬随着杨侗行动,对于杨侗的行为了如指掌,在得到消息后,他立刻派人将消息通报了王世充。
  王世充此时总算放下了心头的疑惑,杨侗将次子王玄恕放回,又将萧辰斩杀,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张镇周的兵权,这证明王世充的想法是多余的。
  王世充迅速召见了段达、杨公卿、单雄信等人,决定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众人都认为一旦掌控了杨侗,便可挥师南下,迅速占领荆襄,王世充打算让单雄信镇守荆襄,而自己率兵回转洛阳,主持大局。
  众人刚刚决定不久,杨侗派来的使者就到了。
  使者说,如今已经夺下了襄阳,旗帜也已经变幻,已经完成了王世充所希望的。接下来,便是王世充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王世充对使者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很快就会去觐见皇帝。同时会将洛阳的兵权拱手相让,那时候,就是君臣一心,夺取天下的时候了。
  使者满意而去,王世充叫过了心腹,做出了一番准备。
  次日,天气意外的晴朗,整个天空一片湛蓝,半点白云也无。王世充骑着战马,带着心腹杨公卿、单雄信等人朝着襄阳进发,就在他出发后半一个时辰,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朝着东边而去,片刻之后,又绕道南下。又过了半个时辰,一匹快马从北方急奔而来,进入大营后半响,又有数匹战马匆匆跑了出来。
  王世充一边走着,一边得意扬扬,他指着襄阳城外的的农田,道:“此间收获,必是我的,襄阳是争夺天下的要地,得到此地,我如虎添翼。”
  杨公卿笑着道:“陛下行事不按常理,杨侗小儿被玩弄在股掌之间。”
  王世充哈哈一笑,勒马继续前进。这时,襄阳城已经近了,杨公卿靠近了城池,道:“城头上的兄弟,郑王来访,速速打开城门。”
  守军显然得到嘱咐,听见杨公卿的叫声,又见他们不过十余人,随意问了几句,打开城门。
  王世充带着众人昂首而入,进入城中,只见城中十分繁华,经过一年的建设,取的了极大的发展。
  城中百姓似乎没有察觉到城头的旗帜已经发生了变化,毕竟都是赤红色,若不是仔细查看,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
  在城内守军的带领下,一行人到了汉水边上,刚才不过是在樊城,在汉水南岸的,才是襄阳城。
  襄阳的城池比起樊城更加高大坚固,王世充看着,忍不住拿他和洛阳比较。
  十余人上了码头,船夫撑起了船,朝着南岸前进,这时,数匹快马从不同方向抵达了樊城北门。
  “快开门,我们要见郑王。”骑士吼着,但回答他们的,是无数的箭羽,几名骑兵措不及防被射倒在马下,余下的见势不妙,纷纷撤走,但仍然有数人看着城头,久久不愿离去。
  同时,五千人的士兵绕过了樊城,在离樊城三十里的地方渡过汉水,朝着襄阳城杀奔而去。
  襄阳府邸,一片忙碌,侍女和家丁正在准备着酒宴,杨侗摆开了双手,任由侍女替他穿上新衣,这时,亲兵前来禀告,道:“大王,王世充已经进入了樊城。”
  “酒宴都准备好了吗?”杨侗问道。
  亲兵点头,道:“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入席了。”
  “罢了,去大厅。”杨侗一摆手,说道,侍女赶紧将衣裳弄整齐,杨侗迈步走了出去。
  屋外的阳光并不猛烈,在冬日反而显得让人无比温馨,杨侗眯起眼睛看着太阳,站在哪里足足有半刻钟的时间。
  太阳暖暖的,照的杨侗的身上也暖暖的,他慢慢低下了头,看着手掌。手掌上,布满了老茧,这是他跟着杨侑练武的结果。
  左手在右掌上慢慢搓了半响,杨侗握紧了拳头,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之后,他忽然站在原地,打起了一套拳法。
  侍女们看着他,都有着不解,王爷这是在做什么?杨侗打了一刻钟,又有亲兵来禀报:“大王,王世充已经上船,正朝着襄阳赶来。”
  杨侗收起了拳头,慢慢站直了身子,一名侍女赶紧走了过来,手中拿着锦帕,替杨侗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额头上的汗珠擦尽了,杨侗这才一挥手,朝着大厅走去,半途,另一名士兵匆匆而来,低声在杨侗耳边禀告着什么,杨侗点点头,低声也说了几句,很快,那人匆匆而去。
  杨侗走到大厅,大厅里已经摆满了酒食,五六张案几摆在下首,在案几两侧,则是一排屏风。案几的尽头,则是一块方圆五十步的空地。
  杨侗刚刚坐下,高甑生匆匆而来,道:“王爷,王世充已经进入了襄阳城。”
  杨侗冲着他微微点头,高甑生嘴角一斜,转身退了出去。
  “这就是襄阳城?!”刚刚进城,王世充就不由连连点头称赞。
  洛阳是大隋帝国的东都,在规模上比起襄阳更大,但是如今看来,经历了多年战乱的洛阳,在人口上,竟然比不了襄阳城。
  此时的襄阳,大街上有着各种打扮的人,有的是中原人,有的似乎是巴蜀一带的山民,有的也是一副南蛮的打扮,此外还有不少高鼻蓝眼的西域人氏。
  不过,就这么在街上一走的功夫,王世充听到的,是各种人都操着极为熟练的汉话在聊天,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谁家开店生意好了,那里又新开了一家妓院,里面的姑娘是何等诱人之类。
  甚至,王世充还发现一些有着明显西域人特征的人,身着大隋的宽松长衫,头上戴着噗头,手中捧着一本不知道的书,正在摇头晃脑的念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