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撼唐 >

第522章

撼唐-第522章

小说: 撼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此时的杨侑并不知道,世事变幻无常,在开春后,会有一场难以想象的危机波及河北。只是此时的杨侑,又那里会知道攻伐高句丽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呢?
  就在杨侑等待的时候,李世民也收到了信件,这封信是罗艺转呈给他的。对于这个消息,李世民显得十分冷静。根据薛万淑在信中所言,渔阳的诸葛德威已经夺取了一批粮食,使得刘黑闼的粮食无忧。不过,作为反骨仔,诸葛德威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已经成功地诱骗了刘黑闼,说将原本半个月一次的运粮时间改成了一个月。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如今的李世民虽然还年轻,可是毕竟带兵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在经历了一番风波之后,对政治上的斗争也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诸葛德威是暗中投靠了大唐不假,可是他突然做出这样的行为,让李世民觉得十分奇怪。很显然,这是一条极为隐蔽的妙计,如果不用心,绝然想不到其中的破绽。恐怕就是刘黑闼本人也想不到这一招是如何的凶狠。
  时间延长了,每一次送粮的数量增加了,若是渔阳突然不送粮,又或是半途出了什么事情,刘黑闼军就会陷入粮食的危险。三军缺粮,军心必乱,更不用说打仗了。
  李世民觉得诸葛德威这事儿有些孟浪了,毕竟这个时候,还不是和刘黑闼决裂的时候,在灭掉夏国之前,任何和刘黑闼起冲突的事情,都是不可取的。可是诸葛德威已经这样做了,让李世民觉得有可能会提前自己的计划。
  让李世民意外的是,从潜伏在刘黑闼身边密探传回来的消息。根据消息,刘黑闼不仅答应了诸葛德威的要求,更是将运粮的日子再度改动,从一个月一次改为两个月一次。
  这虽然有些怪异,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李世民很快就想到是刘黑闼是害怕冬天来临,使得运粮不便,所以才改动了日期,同时将运输粮食的数量增加。
  李世民眯着眼睛想了半响,迅速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段志玄、殷开山、刘弘基、房玄龄等将领和谋士齐聚一堂,商量着攻打乐寿的事情。
  因为在这个时候,堤坝已经建造完毕,再有几日,子牙河的河水就能堆积最高,也是能发挥最佳效用的时候了。李世民也知道继续等待下去,天气会更冷,所以决定在大雪降临之前,发动攻势,试探一番乐寿城的防御能力。
  想到此,李世民写了一封书信,让部下带给刘黑闼。一个时辰后,刘黑闼接到了李世民的书信,对于李世民的主动邀战,刘黑闼反而不急了。前些日子他因为缺粮而屡次找李世民,不料李世民以不在军营,或是身体有恙等各种理由拒绝了。
  如今,李世民急着求战,不论是有什么原因,都让刘黑心中一阵畅快。如今汉东军并不缺乏粮食,粮食足够食用到来年开春,所以刘黑闼并不急着求战,对于李世民的使者,刘黑闼以身体有恙的理由拒绝了。
  李世民接到消息,狠狠将书信向地上一摔,怒骂了一声:“竖子不足以谋!”既然刘黑闼不急,势力强大的大唐更没有焦急的理由,你刘黑闼不是想要耗吗?那我就陪你耗!大唐拥有关中、并州以及河北和陇西一部,难道还消耗不过仅仅占有一个渔阳郡的汉东军吗?
  想到此,李世民决定继续耗下去。
  此时的江陵,树上的叶儿已经落得差不多了,风儿刮着,又时不时下着小雨,反而比干冷的北方显得更凉。作为镇守江陵的藩王,越王杨侗每一天都显得十分忙碌。
  杨侗刚刚回到府中不久,就有小宦官神神秘秘前来禀告,道:“王爷,殉王来了。”
  询王便是杨庆,听到他来了,杨侗微微皱眉,左右看了一眼,道:“带他到书房来见我。”
  小宦官应着,匆匆走了。杨侗沉默片刻,朝着书房正要走去,小刘良娣出现了,小刘良娣这些日子在吃斋念佛,悼念亡夫,也就是元德太子,追封的孝成皇帝、隋世宗杨昭,祈祷他在九泉之下,保佑儿孙平安。
  这些日子,儿子与洛阳朝廷的杨庆走的非常近,别人或许看不出来,但作为杨侗的母亲,她却十分清楚。小刘良娣出身二流世家,嫁给孝成皇帝多年,自然是有一些见识。见惯了公公和前太子的腥风血雨,小刘良娣最为害怕的便是丈夫的几个儿子兄弟萧墙。
  杨侑是嫡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同时也是先帝所册封的皇太孙,大隋的江山自然是由他继承。更何况在天下板荡之际,是杨侑凭借一己之力,先后击败李渊、薛举,然后战略性撤退,稳定巴蜀,逐渐恢复了大隋在长江以南的旧地。
  而且,自己和儿子都是杨侑所救,抛开两人身上的血脉不谈,仅仅是这份恩情,小刘良娣觉得恩重如山。正是因为如此,小刘良娣觉得儿子不能做出对不起当今陛下之事。
  “侗儿,娘有话要跟你说!”小刘良娣说道。
  杨侗一愣,忙道:“娘,你怎么出来了,也不多穿一些衣服。”说着,杨侗走了上去,挽着母亲的手臂向前走去。
  小刘良娣常年居住在佛堂,两人进入佛堂,一股热风迎面扑来。杨侗笑道:“娘,以后出来可要多穿一些衣裳。”
  “侗儿,跪下!”小刘良娣对儿子的关心并没有反应,她表情严肃地说着,同时看向了挂在正厅前的两幅画。一副是观音,另一幅则是孝成皇帝的图像。
  杨侗一愣,不明白母亲为何突然这般严肃?但他一向至孝,闻言走到两幅画面前,跪在团蒲之上,伸手捏起三柱清香,在香烛上点燃了,然后冲着图像磕头。三拜之后,杨侗恭恭敬敬地将清香插在香炉里。
  “侗儿,你告诉娘,你姓什么?”小刘良娣发话,问的问题有些奇怪。
  杨侗眼中带着疑惑,道:“娘,孩儿自然是姓杨。”
  “你是何人的儿子。”小刘良娣继续问道。
  “孩儿父亲乃是隋世宗,祖父是隋明帝。孩儿身上流淌着的,自然是杨家人的鲜血。生母是娘亲,大母是韦太后。”杨侗说着、他的母亲虽然是小刘良娣,可是韦娟才是孝成皇帝的“皇后”,于礼节上来讲,无论是燕王杨还是越王杨侗,都可以算是韦娟的儿子。
  小刘良娣听到儿子这般说着,幽幽叹了口气,儿子还没有忘本,可是为什么要和杨庆这个反骨仔搅在一起?杨庆身为皇室中人,数次改姓郭,已经属于大逆不道之人,难道儿子不知道吗?
  “侗儿,你在父亲的画像面前,告诉娘,身为杨家人,要怎样做,才不会遗臭万年?”小刘良娣不依不饶。
  “对长辈至孝,对兄弟有情有义,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也要与亲人同舟共济,共同应付难关。这是孩儿所理解的。”杨侗说道,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
  “侗儿,既然你明白,就不能做出有损国家,有损皇室,有损兄弟情义的事情来。陛下虽然较你和燕王年轻,但他却是嫡长子,更是公公亲手指定,天下人皆知的继承人,大隋在他的治理下可谓蒸蒸日上,娘不希望你祸起萧墙,引得大隋内乱,让敌人有机可乘,你知道吗?!”小刘良娣说着,身子微微颤抖。
  杨侗点着头,道:“娘,孩儿明白。”
  “既然你明白,就在父亲的画像面前发誓,终生不可背叛大隋,不可背叛兄弟!”小刘良娣说道。
  杨侗深深呼吸了一口气,趴在了地上,对着父亲的画像发誓:“父皇,孩儿杨侗在这里发誓,绝不会做出有损大隋,有碍兄弟情义的事情来,若是如此,让我万箭穿心而死。”
  小刘良娣看着儿子,眼中流出了泪水,在大义面前,他会有所选择,可是,眼前的人毕竟是她的儿子,她又怎么会不心疼呢?
  


第722章 惊天的阴谋

  杨侗在发完誓之后匆匆走出了佛堂,小刘良娣看着儿子匆匆离去的背影,心头五味杂陈,诸多滋味一起涌上心头。小刘良娣是善良的,所以她选择了相信儿子。
  回头瞧了一眼丈夫的画像,小刘良娣幽幽地叹息一声,慢慢走到了台案前,手掌支撑着身子,慢慢坐了下来,手中拿着棒槌,慢慢敲打着木鱼起来。
  杨侗匆匆走进书房,杨庆已经在里面等待着。杨侗久久不来,趁着这段时间,杨庆发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东西。那似乎是越王,不,应该是皇泰帝的练笔之作,从里面让杨庆看出了很多信息。
  谁都知道,杨家几兄弟中,皇帝杨侑的“正妻”,皇后出身于独孤家,几名嫔妃也出身不低,萧月仙出身于江陵萧家,阴少华出身于关拢阴家,就算是后来的长孙无垢,也是北魏皇室后人,身份也不低。
  至于燕王杨,妻子出身于闻喜裴家,身份也不低。毕竟作为大隋两代皇后的独孤、萧,是其他家族无法比拟的。这样看来,裴翠云的身份也着实不低了。
  三兄弟之中,唯有杨侗的妻子不过是一名船娘,身份不仅低微,对杨侗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原本杨庆以为是杨侗喜欢那名船娘,因此娶了她。可是如今从书房里残留的练笔之作来看,杨侗娶船娘,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似乎是因为杨侑的压制,杨侑不得不娶了船娘姚念秋为妻,这口气,杨侗表面上不说,可是却藏在了心底,而今,在只言片语中爆发了出来。这让杨庆寻到了一丝端倪,心中有着更足的底气。
  杨庆隐隐地觉得,从第一次的接触,表面上杨侗虽然拒绝了,可是语气却不坚决,第二次还能继续接见自己,就等于告诉他,这事儿有戏!如今经过几次的接触,杨庆觉得,杨侗回转洛阳主持大局,几乎可以定了。
  一想到王世充定下的战略,杨庆就忍不住眯起了眼睛。这个冒险的计划,咋一看不可能,可是在如今的情形下,却非常有可能呀,一旦杨侗上当,大郑朝廷控制了荆襄,争夺天下的态势对于大郑来说,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杨庆正在想着的时候,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杨侗踱步进来,看见杨庆,眼角跳了跳。杨庆急忙走了上来,道:“微臣见过陛下!”
  “嘘!”杨侗左右看了一眼,示意杨庆不要多话,他走到书柜前,抓住摆在角落的一个瓷碗,在瓷碗中心的一个白点处一按,书柜发出一声轻响,露出可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出来。
  杨侗摆摆手,也不说话,示意杨庆跟着自己来。他首先走了进去,杨庆略略犹豫,也随着杨侗走了下去。这一条密道是杨庆第一次走,所以他非常小心,杨侗也不理他,看他走进来,抓住一个油灯,轻轻一拧,缝隙合拢,任谁也看不出来,这里居然有一个机关。
  杨侗一边走,一边点燃了油灯,他一脸的沉静,并不多话,这让杨庆感到十分凝重,旋即,他想到了一点,杨侗如此郑重,一定是做出了他想要的决定。
  理由很简单,如果杨侗不答应,早就将他抓起来了,何必与他浪费口舌?如果不是已经做出了决定,怎么会来到这里?一定是有大事要相商,生恐旁人知道,所以才将他带来密室。
  想透了此节,杨庆的心头稍安,显得轻松了许多,跟着杨侗走进了密室,两人坐下之后,杨侗亲手泡了一壶茶,慢慢地喝着。
  “陛下,我是带着十分的诚意,再次恳请陛下回转洛阳,主持大局,兴复大隋!”杨庆一上来,就开始对杨侗灌汤,他知道,如今是最关键的时候,再努一把力,杨侗就会选择洛阳,从而掀起大隋的内乱。
  杨侗叹息了一声,道:“询王,如今的局势对我并不利呀!”
  杨庆一愣,不由问道:“陛下掌管荆襄大权,郑王掌握洛阳军政,只要陛下答应,郑国公立刻将洛阳的军政大权还给陛下!如此一来,陛下掌控中原、荆襄两大战略要地。趁着杨侑重兵在外,李唐鏖战河北,可兵不血刃拿下巴蜀,若是进兵江东,必可传檄而定。天下,陛下便有一半矣!”
  杨侗摇摇头,站起身来,走到了密室的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地图。这幅地图与平常的不同,在洛阳那块地方,依旧是大隋的地盘,只不过,它的颜色与巴蜀稍稍不同。
  杨庆何等聪明,立刻猜到这是杨侗自制的地图,这说明,他是有野心的。至少,他不甘居于弟弟之下,仅仅是一个亲王。杨庆略略沉吟,正准备再说,杨侗却缓缓开口了。
  而这一次杨侗的开口,终于让杨庆寻到了一丝端倪,因为这一次,杨侗自称,是“朕”。
  “要朕重新回到洛阳主持大局不是不可以,可是如今朕在荆襄,名义上是主持大局,可实际上却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杨侗说着,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他忍不住捏紧了拳头,骨节咔咔直响的声音让杨庆能很清晰地听见。
  “杨侑让朕移居江陵,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