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贺熙朝 >

第19章

贺熙朝-第19章

小说: 贺熙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仍有一人是高兴不起来的。
    此人在熙州城也是名声响当当的一号人物,熙州人喜欢他的粗鄙,将士们喜欢他的直爽,城主大人喜欢他的勇猛,养家小姐喜欢这人的憨笨——此人便是熙州守备杨武了,也就是刘琮嘴里的那个杨乱砍是也!
    原本按着事情自然发展,他也应该是最开心的其中一个。之所以说“原本”,是因为事情并没有像预期设想的那样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比如说“擅闯城主府”。
    这个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当花恨柳听杨武初次提起时曾询问过天不怕,但是天不怕没有理睬——并非不知道,而是一两句话根本解释不清楚。
    说来可笑,这“擅闯城主府”的罪名,不是为别人而设,而偏偏是为了杨武手下的一班干将而设。
    杨武深知,将这样一群身怀本领又桀骜不驯的人聚拢在自己身边不容易,要让他们安心做事不惹民怨那更是难上加难——既然如此,百姓受了委屈怎么办?杨武要抓人惩罚么?莫说抓住以后怎么罚,罚完以后改不改也得考虑。如果因为得罪百姓就处罚,他们不会心有怨气?不会觉得自己被看低了?心里不会有委屈?
    所以,因为惹怒了百姓而惩罚这群人代价实在太大。
    那也不能不罚吧?百姓是民心所在,也是根基所在,如果变得众叛亲离,彷佛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啊。
    杨武的办法就是这条“擅闯城主府”了!百姓你能惹,我城主你还能惹?那便好,我将你在百姓那里惹的麻烦事每过半个月梳理一次,这半个月内无论是下套也好,你自投罗网也好,只要犯下这个罪名,那便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对这处罚内容,杨武也下了一番心思,有人好赌,我便禁赌;有人好色,我便禁色——上次牛望秋之事,一在那半月确实没惹出大篓子,二在又筹资有功,所以只是略施小惩;今次杨军之事却不简单,喝酒滋事、夜挑八门中的六门守卫,这即使是在平时也要重罚,更何况当时还是强兵围城、呈两军对阵之势。
    等这杨军闯入城主府,这惩罚也已定下来,只不过杨武心情大好,将禁酒三月先改为两月,又退让到一月,再往后一通大骂,将杨军骂出城主府方才作罢。
    禁酒一月,佘庆的婚事早就结束了……怕只能等到抱孩子的时候了。

第二十章 佘庆的婚事(二)
    初八这天一清早,天不怕就早早地喊起花恨柳,准备收拾妥当了要去佘庆家里贺喜去——之所以趁着天还未明透就出门,这师徒二人有不同的解释,花恨柳认为先生这是忍受不住馋虫的折腾,巴不得快些投降屈服;而先生的一套说辞格调就高出许多了:“难得碰上佘庆办次婚事,我们需提前准备、好好送去一份大礼,到时候才好放心吃、从容吃!”
    于是这二人避开了一个个呵欠连连、一脸惺忪的丫鬟、小厮,在熙州城里一直转悠到日上三竿,方才不疾不徐地真真正正往佘庆家里去道喜。
    说是佘庆家,也不过的听着求个好听而已——佘庆兵蛋子出身,平时都住军营里,哪里有什么家?即使他有个像模样的家,谁也不知道哪天他便捐躯沙场,那时候有个家还不如有个坟头儿实用呢。
    所以佘庆没有家。
    现在佘庆有家了,按佘庆自己的意思,只要两个人在一起那就是家了,至于是什么高屋建瓴还是茅屋草堆,没一点儿关系。
    但这是他一个粗人的想法,或者说只是一个没文化人的想法。
    刘备倭还是有些文化的,所以他的想法与佘庆不同,也丝毫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是跟着别人住茅草屋去的。
    婚期已定,房产未置,最后刘备倭咬了咬牙,下定决心:也罢,闺女都要送出去了,那就再送一套宅子吧!
    他所送的宅子不是别处,正是他一直充作办公地点的自家府院——反正都是要嫁人的,那如果能离自己近一些,也是极好的。
    因此,这佘庆的家,就是以前刘备倭的家,这佘庆的新房,就是刘大小姐以前的闺房。
    佘庆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倒插门”的女婿的——他坚持这一点,所以,刘府大门外的牌子是连夜赶做的,又趁清早人少偷偷换下来的,那所换二字不是别的内容,正是“余府”二字!
    不错,正是那“余府”!
    也不知是这工匠粗心还是赶活儿赶得急,又或者是故意为熙州城百姓们寻个乐子也说不定,反正这二字等有人发现出错了的时候,正是宾客纷至沓来、门房高唱低谄的时候,正是熙州城主身后跟着数十人队伍的贺礼进门在前,愁先生和自己的跟班二人空手尾随在后的时候,正是堂内一声“吉时已到”、鞭炮噼啪直响引得众人蜂拥而入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换不换有什么意思?宾客都已看到了,还能抹得去?贵宾已经进门了,换下来牌子是想说进错门了么?吉时已到,莫不想好不容易嫁出的姑娘是先嫁姓余的改嫁姓佘的?
    处处说不通,也便将错就错罢了!
    普通人家的喜事,绝没有“唱礼”这一说。何为“唱礼”?便是将来宾送上什么礼物高声喊出来一遍,一方面为这喜事添些喜气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做宾客的相互之间较劲儿斗富的平台。
    普通人家没有,不普通的人家就有。这婚事是熙州备倭刘琮女儿的,就已经不普通了,更何况还有现世第一人“愁先生”做媒、定期、到场贺喜,那就更应该唱一唱、乐一乐啦!
    于是,那些什么新编的草鞋两双、活捉的兔子一对、刚洗干净的军服一身就被自动略过了,那些什么绸缎一匹、新茶两饼、三品灵芝一对也只是引得围观的人们私语一二。
    直到司礼翻到一页,以越来越高亢的声音唱出:丰州御制八品紫砂茶具一套,青州百年黄龙木雕两尊,先朝遗物龙舌弓一把,熙州特制黑羽甲一身,五朝诗抄珍本独本百册,青玉翡翠钱财帛物若干……
    这喜礼送得讲究,送得细致。前两种,是专为刘琮准备,一茶一雕,其所痴也;中两种,是专为佘庆准备,一弓一甲,惜其才、誉其身;后两种,刘大小姐所度用也,进而精读文卷,退而谨守持家。
    到底是城主大人大方啊!听得众人纷纷窃语,杨武也是心中高兴,毕竟他也有姑娘,看别人嫁闺女,仅仅只是寻个“感同身受”也足够惬意。
    “祝福的话就不多讲。”杨武挥退一对新人的拜谢,指着排放到一侧的众多喜物,对佘庆道:“弓甲难免有杀伐气,不适合摆出来,你回头自己来取便是。”
    看佘庆又要拜谢,杨武不耐烦道:“今日只合拜天地、拜高堂、拜你们双方,其他人自不必拜!”不理佘庆跪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尴尬处境,杨武绕着喜堂走了一圈,低语又道:“忒小了些,怕是装不下几个人……”
    听得此言,观者无不轰然。此话何意?明贬屋小,实际却是在祝愿这对新人子孙满堂!也难怪两位新人听到后,一人挠后脑呵呵傻笑,一人握双手默默难言。
    “罢了!就将我那处给了你罢……”
    方才还是一片轰然,此刻却蓦然沉寂,只有还没反应过来的佘庆傻傻笑问:“城主刚才说什么……”
    “我说,赶明儿就搬到我那处宅子里去吧。”杨武看着这群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人,不觉好笑:一座宅子,你们懂什么!
    有人不懂,自然就有人懂。
    天不怕自入得门来,便在角落里寻了个地方,独撑一张桌子,桌旁放两张太师椅,他一张,花恨柳一张;桌上摆九只白玉做的碗碟儿,分列花开八方状;碟中精致无双:或横条玉陈,寓意步步高升,或晶莹剔透,象征美玉无双,或纵横勾连,作云吞天下,或天女散花,言恩泽惠世……若说这菜名,那在世间也是响当当的名号,分别号作糖葫芦,糖葫芦,糖葫芦,糖葫芦……
    虽然嘴里吃的未停,但他脑子也在不停地转,此刻听杨武言送宅子给新人,心中暗暗一乐:这是来向新人讨彩头了么?
    见一旁花恨柳坐立不安,少了自己这一份宗师气度,天不怕立即来气:“你再乱动,待会儿就不许你吃糖葫芦了!”
    花恨柳听得这话觉得好笑:小祖宗,你瞧这满桌的竹签纵横勾连、山楂核天女散花,哪一支是我啃的?哪一颗是我吐的?
    见他不服,天不怕有心为难,道:“你可知杨武何意?”
    花恨柳觉得昨晚上的天不怕肯定是老祖宗附体了,再不济也是死长生附体了,怕咱四愁斋的掌门人在小辈面前丢人现眼,才不得不舍得半天安宁,附身应付杨武来了。这样的事情,小孩都看得懂啊……
    一阵白眼,花恨柳道:“不就是念想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么。”
    见天不怕错愕,他继续解释道:“杨师兄其实就是图一个好说法罢了,一则这里确实不适合佘庆住,二来么杨师兄是放眼天下的人物,当然也知道不凝滞于物的道理。既然城主府对他来说小了些,他便送了人从这小地方中脱开身,再去寻一处更大的地方便是啦!”
    确实,杨武心中也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心思:一处宅子可以是一只笼子,一州之地可以是一只笼子,一国之地可以是一只笼子,一方宇宙之下,仍可以是一只笼子……同样是笼子,那为何不换一个宽阔些的来飞翔遨游?为何不更加恣情尽兴地玩乐一番?
    经过这一会儿的时间,佘庆终于反应过来了,原来一张傻笑的脸,几乎瞬间就变作了惊悸,看着他半曲的双腿又要向下折去,杨武沉脸怒喝一声:“此事已定,休得再议!”
    佘庆没有办法,只好将惊悸的表情稍作修整,哭丧道:“佘庆谢城主恩德!”
    到此,杨武的礼单方才送罢、送出。
    司礼正要躬身退去时,却见一群人正热切地望着他。他心头一惊,赶紧翻了翻手里的礼册——没少念啊……
    但是周围的人却不信,慢慢地从眈眈虎视变作了窃窃私语,隐隐中还能听到“愁先生”、“私吞”这样的字眼儿。
    当天不怕将最后一碟里最后一串糖葫芦的最后一粒咬入嘴里,吐出最后一粒山楂核时,已经干了半辈子没出过什么错的司礼就差抹脖子自尽以表清白了。
    但先生就是先生,有宗师气度,有高人风范,吧唧吧唧嘴,小舌头细细地在两侧嘴角努力扫荡了两遍后,方才开口说道:“礼品……想准备来着,但没找到合适的……”
    众人一听,更觉得先生眼界果然不是一般人的高啊,一般的俗物还真是入不得小祖宗的眼界呢!
    但听到下半句,众人产生了一种“您老不是想逗乐子给大家听吧”的错觉。
    天不怕若无其事继续道:“我和花恨柳在街上转悠了一上午,觉得油饼啊什么的吃完了就没了;糖人啊什么的只能看着,时间长了就没什么乐子了;好不容易看到有卖马鞍子的,本想买一个,谁知道这边东西贵得不得了,竟然开价三两银子……”说到末了,天不怕当真是觉得处处有奸商,一个马鞍子竟然要三两!要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给人批命、改命,这么几年下来也只攒下了一两银子……岂有此理啊!
    听自己先生说这话时,花恨柳羞得想找个地洞藏起来,尤其是当先生第一句就点名并伸手指认他的时候,他恼恨自己前一晚没有好好翻一翻那一背篓书,找出个隐身或者遁地的法子勤快练练,也好免去这当众丢人的灾劫。
    此时再看众人,一副看到两个白痴但仍要尊若圣人的痛苦表情,而杨武呢,也惊诧着一脸狐疑地用眼神示意花恨柳:先生葫芦里这是卖的什么药?
    当他看到花恨柳回以哭丧的表情后,徒然一身冷汗:这位先生莫不是要将四愁斋的脸面也丢了不成?
    然而事实证明,当一位故作高深的先生吃饱了撑到以后仍然故作高深时,那或许便是真的高深了。
    只见天不怕打着响嗝,轻抚肚子,慢慢悠悠绕过众人,来到已经完全傻掉的佘庆跟前,轻笑一声,露出几许山楂皮装点着的红白相间的两颗门牙道:
    “你,拜我为师可好?”

第二十一章 佘庆的婚事(三)
    “你,拜我为师可好?”
    如果说杨武刚才的送贺礼送宅子达到的效果是一颗巨石砸入湖底激起层层波纹的话,天不怕的这句话却更像自湖底炸气一颗巨石掀起叠叠巨浪。
    现场听到这话的人不外乎这几种反应:以刘琮为代表的一群亲友,先惊后喜,觉得先生此言乃是锦上添花之事;以司礼为首的一干更像是看热闹的来宾、看客则是半惊半疑,心中对所谓的“愁先生”的眼光别有一番思量;而杨武、花恨柳这两位出自四愁斋的人却徒然一悚,心想先生行事越来越出乎人意料了,果然是比我等先窥得天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