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472章

隋末我为王-第472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李神通攻破户县,李纲被何潘仁麾下的贼兵拿住,听说过李纲大名的何潘仁虽然没有杀他,却逼着李纲给他担任长史,李纲为了家人性命,也因为何潘仁对他确实不错,算得上言听计从,便也一直留在了何潘仁的身边。
    言归正传,听了何潘仁的回答,李纲表情并没有轻松,还摇了摇头,叹道:“不出老夫所料,大将军果然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将军,看来你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李先生这话什么意思?”何潘仁一楞,问道:“我以后的日子,怎么会不好过?”
    “很简单,今天的事,是个男人都忍受不了,柴绍就算暂时隐忍,心里也肯定会留下根子,与你相处,绝不会象以前那么融洽。”李纲继续摇头,又说道:“老夫如果所料不差,大将军很快就会把你和柴绍分开,避免你们朝夕相处,突然生出矛盾,继而造成无法收拾的意外后果。”
    “分开就分开,有什么了不起?”何潘仁笑笑,道:“反正这件事我又不吃亏,就算再有人提起,脸上难看的也不会是我。”
    李纲苦笑了,先是看了看左右,然后才低声说道:“何将军,老夫虽然是被你逼着担任长史,但你对老夫以礼相待,言听计从,这份人情老夫不能忘,所以老夫必须要告诉你,将来就算大将军拿下了大兴,甚至拿下了天下,你也很难再有出头之日,轻则发往偏远蛮荒之地任职,终身不能回京,重则还有杀身之祸!”
    “为什么?”何潘仁脸色大变,酒意也一下子醒了一大半。
    “很简单,柴绍和李秀宁容不下你,大将军更容不下你!”李纲压低了声音说道:“正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今天这件事就算悄悄压下去,官军散播的谣言也不会消失,只会越传越广,成为天下笑柄!天下人就算知道是假的,也一定会嘲笑李秀宁叛夫通奸,嘲笑柴绍当了乌龟王八,还会嘲笑大将军是靠女儿充当娼妓才得到天下!”
    “何将军,你可以仔细想一想,假如换成了你是大将军,你能否容忍这样的嘲笑,换成了你是柴绍,你又能否容忍这样的羞辱?现在将军你对他们还有用,他们当然可以暂时忍让,可是将来他们成了大事,又如何能够容得下你?又怎么可能让你留在京城,让京城的人看到你就想起今天这件事?到时候把你打发到边远蛮荒之地任职,眼不见心不烦,对你都已经是客气的了。故意让你死在战场上,或者是捏造什么罪名让你被杀头斩首,不是更快更简单?”
    何潘仁的酒全醒了,脸色也逐渐开始变了,恰好就在这时,又有几个何潘仁的部下求见,何潘仁还道是有军中事务下令接见,不曾想那几个部将进帐后居然向何潘仁连连拱手,满脸淫亵的打听何潘仁到底是什么时候上了李秀宁,李秀宁在某方面的功夫到底如何?何潘仁大怒,喝道:“你们也不相信我?你们也相信我和李娘子真有那事?”
    “大帅,我们当然相信你。”几个部将淫笑说道:“可李娘子那小模样实在动人,我们又相信只要有机会,大帅你就绝对不会错过。毕竟,大帅你也是男人嘛,碰上这样的机会不上,那就不叫男人了。”
    不算太楞的何潘仁脸色更变了,这才完全相信今天的事远远没有结束,自己与李秀宁之间的所谓奸情绝对还会被人重新提起,成为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可能会要了自己的小命!恐惧之下,何潘仁下意识的去看李纲,却见李纲向自己笑了一笑,笑得还十分苦涩…………
    李纲的预料似乎有差,次日清晨,李渊在中军大帐召开会议,并没有提起把何潘仁调走的事,仅仅只是下令停止攻打潼关,全力修筑永丰仓城加强防御,深壁高垒建立坚固营寨,防备东都援军出关增援大兴,然后李渊就带着裴寂离开了永丰仓返回长春宫。而到了营地安排布置的时候,李建成还十分照顾的让何潘仁屯兵后营,减少被隋军偷袭的机会,柴绍夫妻的军队则被安排在了前营正面,直接面对五里外的潼关城池。
    是人都有自私心理,对于这样的结果,同样希望保存实力的何潘仁当然十分满意,回帐对李纲说起这件事时,还难得埋怨了几句李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纲却顿时苦笑,道:“何将军啊何将军,是老夫以小人度君子之腹,还是大将军和左都督已经决心把你赶走,这你都看不出来?”
    “什么意思?”何潘仁再次满头雾水了。
    “大将军让我们屯兵永丰仓,目的有两个,第一当然是防备东都援军西进增援大兴,第二是往前线送粮,押送粮草到大兴城下,供大将军攻城之用。”李纲解释,又摇了摇头,问道:“何将军,现在你该明白左都督为什么要你屯兵后营了吧?将来左都督派人往大兴送粮,是派遣在前营与官军正面对峙的军队或者派遣守卫永丰仓的军队,还是派遣后营的闲散兵马?”
    何潘仁开始咬牙切齿了,李纲又低声说道:“先把你从柴绍身边调走,避免你们之间的矛盾扩大,然后利用各种战事逐渐消耗你的嫡系力量,等把你削弱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将军再想收拾你,那就容易多了。何将军,明白了吧?”
    何潘仁的牙齿摩擦生响了片刻,突然问道:“李先生,那我该怎么办?”
    “很简单,就一个字。”李纲低声答道:“等!”
    “等?”何潘仁一楞。
    “对,等!”李纲点头,低声说道:“暂时忍耐,静观其变,大将军没能及时拿下潼关,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他现在还是连战连捷,声势越来越大,但他在关中战场已经处于了绝对的被动下风,东都陈留守兵出潼关时,就是他丧钟敲响之时!老夫虽然没有见过陈留守,却也早已听说过他的大名,知道他的度量宽宏,求贤若渴,提拔了无数草莽英雄,到时候将军你只要愿意,永丰仓就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何潘仁不吭声,但马上就想起了潼关城里的马三宝,曾经只是区区家丁的马三宝,盘算了许久后,何潘仁终于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就等等看吧。”乎有差,次日清晨,李渊在中军大帐召开会议,并没有提起把何潘仁调走的事,仅仅只是下令停止攻打潼关,全力修筑永丰仓城加强防御,深壁高垒建立坚固营寨,防备东都援军出关增援大兴,然后李渊就带着裴寂离开了永丰仓返回长春宫。而到了营地安排布置的时候,李建成还十分照顾的让何潘仁屯兵后营,减少被隋军偷袭的机会,柴绍夫妻的军队则被安排在了前营正面,直接面对五里外的潼关城池。
    是人都有自私心理,对于这样的结果,同样希望保存实力的何潘仁当然十分满意,回帐对李纲说起这件事时,还难得埋怨了几句李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纲却顿时苦笑,道:“何将军啊何将军,是老夫以小人度君子之腹,还是大将军和左都督已经决心把你赶走,这你都看不出来?”
    “什么意思?”何潘仁再次满头雾水了。
    “大将军让我们屯兵永丰仓,目的有两个,第一当然是防备东都援军西进增援大兴,第二是往前线送粮,押送粮草到大兴城下,供大将军攻城之用。”李纲解释,又摇了摇头,问道:“何将军,现在你该明白左都督为什么要你屯兵后营了吧?将来左都督派人往大兴送粮,是派遣在前营与官军正面对峙的军队或者派遣守卫永丰仓的军队,还是派遣后营的闲散兵马?”
    何潘仁开始咬牙切齿了,李纲又低声说道:“先把你从柴绍身边调走,避免你们之间的矛盾扩大,然后利用各种战事逐渐消耗你的嫡系力量,等把你削弱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将军再想收拾你,那就容易多了。何将军,明白了吧?”
    何潘仁的牙齿摩擦生响了片刻,突然问道:“李先生,那我该怎么办?”
    “很简单,就一个字。”李纲低声答道:“等!”
    “等?”何潘仁一楞。
    “对,等!”李纲点头,低声说道:“暂时忍耐,静观其变,大将军没能及时拿下潼关,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他现在还是连战连捷,声势越来越大,但他在关中战场已经处于了绝对的被动下风,东都陈留守兵出潼关时,就是他丧钟敲响之时!老夫虽然没有见过陈留守,却也早已听说过他的大名,知道他的度量宽宏,求贤若渴,提拔了无数草莽英雄,到时候将军你只要愿意,永丰仓就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何潘仁不吭声,但马上就想起了潼关城里的马三宝,曾经只是区区家丁的马三宝,盘算了许久后,何潘仁终于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就等等看吧。”

第352章 丧良入关
    现在该来看看咱们丧尽天良陈丧良这边的情况了,关中山西打得热火朝天,东都洛阳除了派出少量军队参战外,主力基本上按兵不动,原因不是大兴西都没有向东都求援,也不是李渊叛军的偏师或者翟李贼军成功牵制住了东都主力,而是东都洛阳的内部问题和大隋朝廷的制度问题,严重捆缚了陈丧良的手脚,让陈丧良无法迅速出兵。
    事实上,就算大兴与东都洛阳的联络被彻底切断,一直没办法向东都送来求援公文,东都方面只要愿意,还是随时都可以出兵入关参战,将来隋炀帝基本上也不可能追究东都的责任——前提还得是隋炀帝能够回到中原。此外粮草、军需和兵力等等问题,对于东都洛阳而言也都不是问题,基本上只要杨侗和陈丧良点头,东都军队随时都可以出兵西进,到关中去和李渊叛军决一死战。
    最麻烦的还是陈丧良的身份问题,做为东都留守,陈丧良带着军队在河南郡境内打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走出河南郡,远离东都去外郡作战,陈丧良至少要征得杨侗或者隋炀帝二者之一的同意,不然如果擅自行事的话,后果最严重,陈丧良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背上谋反的罪名。——别说上次卫玄率军增援东都的事,那次卫玄至少是在名誉上征求了代王杨侑的同意,而且当时的大兴也不象现在的东都一样,四面都有流寇威胁。
    也别问陈丧良为什么不派别人统兵出征,率领东都主力去征讨李渊叛军,陈丧良还不可能傻叉到把自己嫡系主力交给外人指挥的地步,同时陈丧良还在早朝上无比狂妄的公然宣称,说河南郡境内,只有自己一人能够确保打败李渊叛军,换任何人去都没有这个把握,还很有可能反过来被李渊叛军打败,那怕是目前正驻扎虎牢关的王世充,也没这个把握战胜李渊叛军!
    还好,李渊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表现吓住了杨侗,也吓住了以元文都和段达为首的其他东都官员,这才暂时没有提出什么派遣其他将领率军出征的议题来恶心陈丧良。同时也早在收到大兴隋军在霍邑惨败的消息时,陈丧良就已经通过水陆两路同时派出了两批信使递送奏章,向隋炀帝奏报此事,也奏请隋炀帝批准自己亲自率军征讨李渊。
    多如牛毛的民变起义让东都与江都联络越来越困难,八月上旬递送出奏章,直到九月初都还没有收到隋炀帝的答复,是东都使者在半途被乱贼变民杀害,还是隋炀帝没有同意,或者是隋炀帝派出的宣诏使者在路上遇害,原因没有人知道,迫不得已下,陈丧良只能是在八月下旬又派出了使者南下江都了解情况,但一直截止到九月初九重阳节,江都那边还是没有半点消息,相反倒是大兴方面的求援信使绕道上洛与弘农,在这天给东都方面送来了求援公文,恳请东都尽快出兵救援大兴。
    事情到了这步,继续等待隋炀帝的诏书已经毫无意义,陈丧良当即决定入宫拜见杨侗,向杨侗请求出兵,还准备抛出自己谋划已久的东都布置,自己出兵后由元文都和段达辅助杨侗主持政务和控制都城,由王世充负责城外军事,抵御翟李贼军卷土重来和周边乱贼袭扰。然而陈丧良对房玄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后,房玄龄却说道:“贤弟,你的谋划确实周全,王世充也有能力挡得住周边乱贼,但贤弟你想过没有,如果越王殿下不答应怎么办?”
    “越王殿下不答应,为什么?我的布置安排,有那里不对?”陈丧良有些疑惑。
    “贤弟的布置没有不对,只是贤弟你忽视了越王殿下他自己的想法。”房玄龄指出道:“越王殿下今年已经有十四岁(虚岁),逐渐长大,也逐渐表现出了才干魄力,甚至敢不经请旨,就直接颁布钧旨开仓放粮,贤弟你的安排再周密稳妥,越王殿下如果不同意,始终都是一句空话。贤弟你如果坚持要越王殿下听从你的安排,只怕还会适得其反,激起越王殿下的逆反心,与你生出矛盾。”
    回想到杨侗近来在很多事上的独立自主,陈丧良点了点头,也开始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