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388章

隋末我为王-第388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隋炀帝终于觉得耳边清净的时候,却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大隋朝廷最重要的通缉犯之一,前蒲山郡公李密,此刻就在距离他没有多远的通济渠北岸高地,眺望着他的壮观船队,嘴角边还尽是笑意,道:“巡游得好,巡游得好啊,你每巡游一地,我们就多成千上万的反隋将士,你巡游的地方越多,我们的反隋将士也就越多。”
    “可惜暴君的随行兵马太多,不然的话,我们尽提瓦岗义军,在通济渠上****一把,取下这个暴君的首级!”旁边的王伯当恨恨说道。
    “天下那有这样的好事?”李密笑笑,道:“就算有这样的机会,以翟让的那点胆量,也不敢这么做。”
    已经正式拜李密为师的王伯当连连点头,无比认同李密的判断——翟让连来偷窥隋炀帝龙舟船队的李密邀请都不敢接受,当然更不敢冒险偷袭隋炀帝的銮驾。这时,在一名李密卫士的引领下,大胆将女儿嫁给李密的梁郡侠士王秀才小跑上了高地,见到只做了稍微化装的李密后惊讶得连声音都有些颤抖,吃惊道:“贤婿,你怎么亲自来了?现在通济渠两岸到处都是暴君的兵马,你还敢靠这么近,被人发现了怎么办?”
    “岳父放心,那些兵丁只顾保护暴君,没功夫来探察这里。”李密自信的笑着解释,又赶紧向王秀才行礼,然后问道:“岳父岳母近来可好?小芳近来可好?”
    “好,都好,你放心。”王秀才连连点头,又道:“小芳再有两个月就能生了,贤婿能来就来,不能来也没关系,岳父会替你照看她们母子,天佑贤良,我女儿一定会给你生一个儿子,为你们李家传宗接代。”
    听到王秀才这话,虽说丧尽天良的程度不在陈丧良之下,李密还是万分愧疚,赶紧向王秀才谢过拖累之罪,王秀才大度挥手表示不必,又从怀里拿出了几张纸,递给李密说道:“你妹夫让我带来的,最近的几份宫门抄,这些天你的人没来取,就让我顺便带来了。”
    “有劳岳父。”李密接过宫门抄,随意看着说道:“暴君突然南巡,梁郡境内盘查加严,所以小婿就没有……,啊。”
    失声道啊,李密手中的宫门抄还失手落地,脸上神情也变得无比震惊,从没见过李密这模样的王伯当和王秀才,忙各自问道:“出什么事了?”
    “暴君任命了陈应良为东都留守。”李密的声音都有些失魂落魄,低声说道:“这一次,我们瓦岗义师的麻烦大了。”
    “恩师,我们能有什么麻烦?”王伯当满头雾水,道:“陈应良小贼被暴君封为东都留守,镇守的是虎牢关以西的河南郡,距离我们的主要活动区域有几百里路,对我们来说能有什么麻烦?”
    “你不懂。”李密脸色严峻,低声说道:“我们的主要活动东郡、梁郡和济阴等地,早已经被战乱搅得一塌糊涂,田地几乎全部抛荒,除了通济渠外根本无粮可救,光靠劫掠通济渠,也根本无法维持越来越强大的瓦岗队伍,迟早是要向虎牢关以西发展,但是有陈应良小贼坐镇东都的话,我们就是想越过虎牢关一步都难如登天。”
    “更可怕的是,如果给了这个小贼时间,让他巩固了留守位置,也将东都兵马操练成熟,那么他迟早会出关东进,主动来找我们的麻烦。”李密的声音更加阴沉,道:“到了那时候,有洛口仓的庞大储粮可支,又有东都城内堆积如山的精良武器可用,我们瓦岗义师很难是他虎狼之师的对手。”
    虽然觉得李密的话有些危言耸听,更觉得李密的担忧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但王伯当还是问道:“恩师,那怎么办?”
    “我得想办法探听东都虚实。”李密皱眉说道:“陈应良小贼虽然为暴君屡立大功,才能过人,但是他毕竟才刚刚二十岁三个月零十六天,太过年轻,坐镇东都监管百官,东都的文武官员肯定不会对他服气,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利用这点挑起东都内乱……,我们或许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解决这个小奸贼大麻烦。”
    “恩师,你不是开玩笑吧?”王伯当有些张口结舌,道:“你远在瓦岗,也想挑起东都内乱?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李密微笑说道:“不要忘了,杨积善的父亲杨素在朝中还有一些余党旧部,你的老师我也好歹是关陇八大家之一的李弼之后,陈应良小贼为了讨好暴君,唆使暴君把李虎一阀折腾得那么惨,关陇八大家同气连枝,肯定早就是深为不满,我在朝中的同族或许不愿帮我做其他事,但是帮我收拾陈应良小贼,他们未必就没有这个兴趣。”
    自信的说话,李密又稍一盘算,很快又低声说道:“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向东都派出探子,探听东都洛阳的具体情况,也设法联络一些朝廷官员,伯当,你的妻弟裴叔方为人精明,又通些文墨,我想让他去,你意下如何?”
    “没问题。”王伯当一口答应,“恩师吩咐,他想推辞也得去,一会我就去给他交代。”
    …………
    也顺便来看看咱们虎落平阳的唐国公李渊一家这边的情况吧,阻挠陈丧良受封东都留守失败,又基本上摸清楚了隋炀帝的南巡江都情况后,李二没敢迟疑,立即把情况写成书信,连同收集来的各种东都情报,一起交给心腹家人,让家人快马送回成纪交给父亲,自己则继续借住在小萧国舅府上,一边继续探听东都情况和寻找达成目的的机会,一边等待父亲的答复或命令。——顺便说一句,和历史上一样,小萧国舅这一次也没有随着隋炀帝南巡,继续留在了东都恶心陈丧良。
    李二的书信送到李渊的面前时,被限制离开县境的李渊正在家中与好友刘文静对弈,接到书信时李渊开始还不怎么在意,就在对局的同时打开书信观看,然而只粗略看了一个大概,咱们的唐国公就气得一把扫翻棋子了,拍着棋台气急败坏的大吼,“跳梁小丑!想不到竟然能跳到这一步!杨广暴君,也亏你敢这么用人!”
    刘文静惊问原因,再接过李渊递来的李二书信仔细一看后,刘文静也是大吃一惊,“暴君竟然任命陈应良为东都留守?陈应良小贼才二十岁啊,就敢对他托付如此重任?”
    咆哮怒吼了一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后,李渊再稍一盘算,又铁青着脸说道:“暴君的任命虽然大胆,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暴君还是有些识人用人之能,陈应良这个小贼虽然可恶可恨,却是一个十分适合担任东都留守的人选。”
    “国公,情况不妙啊。”刘文静低声说道:“暴君以卫玄为大兴留守,樊子盖为太原留守,本来就堵住了你的东进道路,现在又任命陈应良为东都留守,等于就是在卫玄、樊子盖两个老贼的背后放了一支可靠援军,蜀中又较为宁静,南下极难,国公你再想有所动作,难如登天了。”
    李渊并不说话,只是继续翻看李二送来的各种情报汇总,而当看到隋炀帝临时决定在洛口仓修筑关城这一条时,李渊的心中不由微微一动,下意识的想起了对洛口仓威胁最大的关东诸路义军,也立即想起了早已经在瓦岗寨公开抛头露面的李密。又稍微盘算了片刻后,李渊问道:“肇仁,你的妹夫李密这个人,如何?”
    “有本事,也有野心,是个人才。”刘文静顺口答道:“虽然他先后辅助的杨玄感和孟海公等人都被陈应良小贼所败,但那些人根本就不听他的良策妙计,不然的话,陈应良小贼未必是他对手。”
    “不错。”李渊缓缓点头,道:“记得大郎曾经在闲谈中说过,陈应良小贼自己也承认,你那妹夫是唯一在战场上骗过他的人,如果李密单独领军与他决战,将是一场极其精彩的龙争虎斗。”
    “国公为何突然提起此事?”刘文静好奇问道。
    “肇仁,你可敢潜出关外,与你妹夫取得联络?”李渊低声问道。
    “国公与他联络作甚?”刘文静大惊反问。
    “鼓动他西进东都,袭取洛口仓。”李渊恶狠狠说道:“你对他介绍天下大势,指出暴君已经必然要败亡,再指出他困守瓦岗迟早只是陈应良小贼的笼中鸟,砧上肉,劝他乘着陈应良小贼还没有坐稳东都留守,也乘着东都洛阳的兵马还没有得到陈应良小贼的悉心操练,先下手为强,拿下东都的命根子洛口仓!”
    “如果他愿意,我们还可以暗中给他一些帮助。”李渊阴森森的补充道:“东都城内,还有不少关陇门阀的官员,可以暗中为他提供一些军情计划之类的帮助。”
    刘文静的脸色有些变了,盘算了片刻之后才说道:“国公,小人受你厚恩,为你赴汤蹈火那是理所当然,本不应该推辞,但小人现在是逃犯的身份,没有身份文堞,通行关文,如何能过得了潼关、虎牢关这些天下雄关?”
    听到这话,李渊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伸手到了面前的棋台之下,也不知道按动了什么机关,厚实的木制棋台侧面立即弹出一个暗屉,三天两头与李渊同用这张棋台对弈的刘文静目瞪口呆间,李渊已经从暗屉中拿出一叠身份文堞,随意拿了一份扔在刘文静的面前,道:“自己填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通行公文我晚上就让成纪县令给你,到了东都后,可以先去见见世民,他主意多,肯定能帮上你的忙。”。”李渊恶狠狠说道:“你对他介绍天下大势,指出暴君已经必然要败亡,再指出他困守瓦岗迟早只是陈应良小贼的笼中鸟,砧上肉,劝他乘着陈应良小贼还没有坐稳东都留守,也乘着东都洛阳的兵马还没有得到陈应良小贼的悉心操练,先下手为强,拿下东都的命根子洛口仓!”
    “如果他愿意,我们还可以暗中给他一些帮助。”李渊阴森森的补充道:“东都城内,还有不少关陇门阀的官员,可以暗中为他提供一些军情计划之类的帮助。”
    刘文静的脸色有些变了,盘算了片刻之后才说道:“国公,小人受你厚恩,为你赴汤蹈火那是理所当然,本不应该推辞,但小人现在是逃犯的身份,没有身份文堞,通行关文,如何能过得了潼关、虎牢关这些天下雄关?”
    听到这话,李渊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伸手到了面前的棋台之下,也不知道按动了什么机关,厚实的木制棋台侧面立即弹出一个暗屉,三天两头与李渊同用这张棋台对弈的刘文静目瞪口呆间,李渊已经从暗屉中拿出一叠身份文堞,随意拿了一份扔在刘文静的面前,道:“自己填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通行公文我晚上就让成纪县令给你,到了东都后,可以先去见见世民,他主意多,肯定能帮上你的忙。”

第296章 束手捆脚
    陈应良的东都留守之路起步其实并不错,有越王杨侗的支持,两个副手左右副留守元文都和段达也比较配合工作,再加上还有闻喜裴氏党羽和樊子盖旧部的支持,所以陈应良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重要角色,能够象模象样的率领文武官员入宫拜见杨侗,也能够人模狗样的坐镇皇城,署理东都洛阳与河南郡的军政民务,仿佛就好象真的已经在东都洛阳当家做主一样。
    也就到此为止了,年龄和资历始终是陈应良的致命伤,即便在表面上保持着对陈应良应有的恭敬服从,但东都城里的大小文武官员心中不服陈应良这个二十岁留守的还是一抓一大把,再加上陈应良素来以温和宽宏的虚伪面目示人,性格手段远不及老伯乐樊子盖那么残忍狠毒——杀官杀百姓都是如同割草,对东都各级官员的威慑力不足,所以很快的,各种弊端就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了。
    最大的弊端是政令不畅,陈应良以留守名誉颁布的各种法令政令,几乎很难得到如臂使指的执行,各级官员拖拉懈怠的情况十分,消极对抗陈应良的指挥命令,再加上元文都和段达也有意无意的捣乱使坏,故意以副留守的身份颁布与陈应良政令相反的命令,导致政令无法统一,即便有心做事的官员也无可适从,最终陈应良颁布的政令法规再好,出不了皇城、甚至出不了宫城,也是空余。
    毕竟已经是两世为人,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早就在陈应良的预料之中,陈应良也没有急着采取行动,选择了暂时与这些人虚与委蛇,一边暗中收集各种需要的情报消息,一边全力笼络以卢楚、韦安石等人代表的樊子盖旧部,还有裴家兄弟留下的帮凶走狗,先巩固好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再图谋进取,树立自己在东都城中的残暴淫威。
    机会在等待中到来,八月中旬时,江都方面传来诏书,说是隋炀帝已然顺利抵达江都离宫,陈应良乘机唆使杨侗举行庆典,庆祝隋炀帝平安抵达江都,也遥祝隋炀帝龙体安康,长寿万年,杨侗听从陈应良的建议百官入宫庆贺,并且还把庆典会场安排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