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战国策 >

第23章

战国策-第23章

小说: 战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

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骐麟不至。’今

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曰:“诺。勿使从政。”梁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

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赵使姚贾约韩魏

赵使姚贾约韩、魏,韩、魏以友之。举茅为姚贾谓赵王曰:“贾也,王之忠

臣也。韩、魏欲得之,故友之,将使王逐之,而己因受之。今王逐之,是韩、魏

欲得,而王之忠臣有罪也。故王不如勿逐,以明王之贤,而折韩、魏招之。”

○魏败楚于陉山

魏败楚于陉山,禽唐明,楚王惧,令昭应奉太子以委和于薛公。主父欲败之,

乃结秦连楚、宋之交,令仇郝相宋,楼缓相秦。楚王禽赵、宋,魏之和卒败。

○秦召春平侯

秦召春平侯,因留之。世钧为之谓文信侯曰:“春平侯者,赵王之所甚爱也,

而郎中甚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侯入秦,秦必留之。’故谋而入之秦。今君

留之,是空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故君不如遣春平侯而留平都侯。春平侯者言行

于赵王,必厚割赵以事君而赎平都侯。”文信侯曰:“善。”因与接意而遣之。

○赵太后新用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

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必有所郄也,故

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

“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

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

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

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

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

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

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

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

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

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

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秦使王翦攻赵

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王

翦恶之,乃多与赵王宠臣郭开等金,使为反间,曰:“李牧、司马尚欲与秦反赵,

以多取封于秦。”赵王疑之,使赵葱及颜最代将,斩李牧,废司马尚。后三月,

王翦因急击,大破赵,杀赵军,虏赵王迁及其将颜最,遂灭赵。

卷二十二 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

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

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

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

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

“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韩赵相难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

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

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

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

“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西门豹为邺令

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

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

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

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

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锺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

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申于声,

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锺侍王,

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

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

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

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在其北,伊、

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

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

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

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

矣。”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

禄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

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前脉形埊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之士不迷惑者,

巴宁、爨襄之力也。县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

也,鼓之不敢待倦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

何力之有乎?”王曰:“善。”于是索吴起之后,赐之田二十万。巴宁、爨襄田

各十万。

王曰:“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揜能

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故又与田四十万,加之百万之上,使百四十万。故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

○魏公叔痤病

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共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

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王弗

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

乎!”公孙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

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

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海盐、无疏;西有长

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埊方千里。埊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

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

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

大王,天下之贤主。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

臣窃为大王媿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

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七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

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此其过越王勾践、

武王远矣今乃劫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

岿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埊以求外交,

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

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

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

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

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

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

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

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

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

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

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

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

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

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

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

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

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

秦而不可得也。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

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

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