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隋书 >

第117章

隋书-第117章

小说: 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朴君书》一卷,葛洪撰;《蔡司徒书》三卷,蔡谟撰;《前汉杂笔》十卷,

《吴晋杂笔》九卷,《吴朝文》二十四卷,《李氏家书》八卷,晋左将军《王镇

恶与刘丹阳书》一卷,亡。)

《后周与齐军国书》二卷

《高澄与侯景书》一卷

《策集》一卷(殷仲堪撰。)

《策集》六卷(梁有《孝秀对策》十二卷,亡。)

《宋元嘉策孝秀文》十卷

《诽谐文》三卷

《诽谐文》十卷(袁淑撰。梁有《续诽谐文集》十卷;又有《诽谐文》一卷,

沈宗之撰;《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博阳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

亡。)

《法集》百七卷(梁沙门释宝唱撰。)

右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

二十四卷。)

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

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今次其前后,并解

释评论,总于此篇。

凡集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

一万三千三百九十卷。)

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诔,作器

能铭,则可以为大夫。言其因物骋辞,情灵无拥者也。唐歌虞咏,商颂周雅,叙

事缘情,纷纶相袭,自斯已降,其道弥繁。世有浇淳,时移治乱,文体迁变,邪

正或殊。宋玉、屈原,激清风于南楚,严、邹、枚、马,陈盛藻于西京,平子艳

发于东都,王粲独步于漳滏。爱逮晋氏,见称潘、陆,并黼藻相辉,宫商间起,

清辞润乎金石,精义薄乎云天。永嘉已后,玄风既扇,辞多平淡,文寡风力。降

及江东,不胜其弊。宋、齐之世,下逮梁初,灵运高致之奇,延年错综之美,谢

玄晖之藻丽,沈休文之富溢,辉焕斌蔚,辞义可观。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

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

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陈氏因之,未能全变。其中原则兵乱

积年,文章道尽。后魏文帝,颇效属辞,未能变俗,例皆淳古。齐宅漳滨,辞人

间起,高言累句,纷纭络绎,清辞雅致,是所未闻。后周草创,干戈不戢,君臣

戮力,专事经营,风流文雅,我则未暇。其后南平汉沔,东定河朔,讫于有隋,

四海一统,采荆南之杞梓,收会稽之箭竹,辞人才士,总萃京师。属以高祖少文,

炀帝多忌,当路执权,逮相摈压。于是握灵蛇之珠,韫荆山之玉,转死沟壑之内

者,不可胜数,草泽怨刺,于是兴焉。古者陈诗观风,斯亦所以关乎盛衰者也。

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伸之,合为三种,谓之集部。

凡四部经传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通计亡书,合四千一

百九十一部,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

经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饵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

十八卷。符录十七部,一百三卷。

右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

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

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

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

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

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

常在不灭。天地不坏,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

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天尊之开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啭天音而辩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诸仙,展

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经历年载,始一开劫,受法

之人,得而宝秘,亦有年限,方始传授。上品则年久,下品则年近。故今授道者,

经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盖亦归于仁爱清静,积而修习,渐致长生,

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与道合体。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

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

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受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

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箓授之,仍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

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

其洁斋之法,有黄箓、玉箓、金箓、涂炭等斋。为坛三成,每成皆置绵蕝峤,

以为限域。傍各开门,皆有法象。斋者亦有人数之限,以次入于绵蕝之中,鱼贯

面缚,陈说愆咎,告白神祇,昼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其斋数之外有人者,

并在绵蕝之外,谓之斋客,但拜谢而已,不面缚焉。而又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

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

请为除厄,谓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祀

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又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

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割,火不能

热。而又有诸服饵、辟谷、金丹、玉浆、云英,蠲除滓秽之法,不可殚记。云自

上古黄帝、帝喾、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箓,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

推寻事迹,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羡,处冲虚而已,

无上天官符箓之事。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

隐于句容,好阴阳五行,风角星算,修辟谷导引之法,受道经符箓,武帝素与之

游。及禅代之际,弘景取图谶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献之,由是恩遇甚厚。又

撰《登真隐诀》,以证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则能长生,与天地永

毕。帝令弘景试合神丹,竟不能就,乃言中原隔绝,药物不精故也。帝以为然,

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三

吴及边海之际,信之逾甚。陈武世居吴兴,故亦奉焉。后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谦

之,自云尝遇真人成公兴,后遇太上老君,授谦之为天师,而又赐之《云中音诵

科诫》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鲜丽。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其后又遇神人李谱,云是老君玄孙,授其图箓真经,劾

召百神,六十余卷,及销炼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书而献

之。帝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余弟子,于代都东南起坛宇,给道

士百二十余人,显扬其法,宣布天下。太武亲备法驾而受符箓焉。自是道业大行,

每帝即位,必受符箓,以为故事,刻天尊及诸仙之象而供养焉。迁洛已后,置道

场于南郊之傍,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

焉。后齐神武帝迁邺,遂罢之。文襄之世,更置馆宇,选其精至者使居焉。后周

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高祖雅信

佛法,于道士蔑如也。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其所以讲经,由以《老子》

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之属。其余众经,或言传之神人,篇

卷非一。自云天尊姓乐名静信,例皆浅俗,故世甚疑之。其术业优者,行诸符禁,

往往神验。而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糜费,不可胜纪,竟无效焉。今考其经目

之数,附之于此。

大乘经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

经。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疏。)小乘经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杂

经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杂经目残缺,其见数如此。)杂疑经一百七十

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

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律。二部,二十三卷,讲疏。)杂律二十七部,

四十六卷。大乘论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论。十五部,

四十七卷,疏。)小乘论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

论。十部,七十六卷,讲疏。)杂论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

百九十九卷,论。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讲疏。)记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经者,西域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

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

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

华言译之为净觉。其所说云,人身虽有生死之异,至于精神则恒不灭。此身之前,

则经无量身矣。积而修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

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

劫矣。每劫必有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数不同。今此劫中,当有千佛。自初至

于释迦,已七佛矣。其次当有弥勒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由其

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须陀洹,二曰斯陀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罗汉。至罗

汉者,则出入生死,去来隐显,而不为累。阿罗汉已上,至菩萨者,深见佛性,

以至成道。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樗之异。年岁远近,亦各

不同。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

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

淳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诸外道,并事水火毒龙,而善诸变幻。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

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弟子,

男曰桑门,译言息心,而总曰僧,译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须发,释累辞

家,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

戒。俗人信凭佛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皆去杀、盗、淫、妄言、饮酒,

是为五诫。释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弟子得道,以百千

万亿数。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

译言灭度,亦言常乐我净。初释迦说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

说。至是谢世,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缀以文字,集载为十二

部。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著论,赞明其义。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推寻典籍,自汉已上,中国未传。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灭。其

后张骞使西域,盖闻有浮屠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

土闻之,未之信也。后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于朝,而傅毅以佛对。帝

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摩腾、

竺法兰东还。愔之来也,以白马负经,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门西以处之。其经缄

于兰台石室,而又画像于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章帝时,楚王英以崇敬佛法闻,西

域沙门,赍佛经而至者甚众。永平中,法兰又译《十住经》。其余传译,多未能

通。至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灵帝时,有月支

沙门支谶、天竺沙门竺佛朔等,并翻佛经。而支谶所译《泥洹经》二卷,学者以

为大得本旨。汉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赍佛经

至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