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赵太祖三下南唐 >

第32章

赵太祖三下南唐-第32章

小说: 赵太祖三下南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曰:

君圣臣贤国运昌,不须迁务长生方。

天心应视民心见,奚必谆谆定末场。

再说,宋之君臣得众仙、圣母,又蒙司马尊神同往金鳌岛、明白了余兆谗激,赤眉赦罪诸女将,太祖并小五阳将父子妻儿一同拜谢。太祖又令人并列香案焚祷郊天,当空叩谢神圣,众女夫妻实乃死中得活,皆向神明祷谢虔诚叩礼,是理所当然。是日君臣喜色扬扬,又向众仙、圣母感谢搭救众人。太祖重命徒开素席与诸仙酬叙,且欲与众仙、圣母同班师归汴京城,共统山河数载。待再灭了幽州契丹,及太原天下,使天下复归大统,少享富贵,酬答恩德之万一。群仙曰:“山人等乃世外闲俦,慵惰成性,又不当久居尘土,有累清修。今不过为着陛下地基混一,只得纳闲冒罪劫下凡。岂容留恋富贵?不劳陛下念虑酬报也。”太祖又曰:“即如日前被余兆下毒水中,苟非得黄石公大发慈悲救援,君臣安有今日?况今天下割霸还有数州,后再遇着余兆,一统如何请得群仙扑灭?”陈抟曰:“赤眉师有言,以此后再不教生徒,斯世下便无此辈了。今虽太原、幽州尚未称臣,自有二王爷光义与陛下代劳。且高家英勇,曹国舅彬才智一般王侯无敌。文可安邦,武可定国。陛下何须过虑?自此征役颇息,主上自此肉食万方,只真应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语可也。”

原来太祖自征南唐李煜以来,先着光义弟署国。不料这二王爷平日原是心多疑,不其爱敬其兄,不似宋太祖友爱心之宽大。故当日被困寿州,非有御札回朝,他实未曾持自起意,解一粮秣一兵前往救驾。太祖自此也略知他不臣不弟之心,遂有几分着恼他。今闻陈仙师说其日后可以代劳灭寇,心下还不准信。但属手足,况为天子之尊,当以襟胸宏度为忍之。原是陈抟此语有因,分明是预说太祖死期将近,故教及时勉乐,至于伐太原、伐幽州,至光义太宗登基后,乃行此事,太祖不及见也。故当日陈祖师谜语,实暗道着未来之事。太祖哪里得知,所以含糊答应过光义代劳之语。又问以国运长短之数,皇弟寿算如何?陈师又言:“自古主仁则兴,不仁则亡,皇天无亲,惟德是亲。故国运兴衰,寿数之长短,皆视仁德为定券。至于天定券人定数,非山人所能知。人定胜天是贤相谏君之美。”太祖念着自己半世倜傥,不过因时起事,意外遭逢,居然九五,安无天定之数,但恐陈希夷不肯明说耳。遂力叩不休,陈抟只得写下数句。

十八年前马上王,居然周武与成汤。

此回烛影摇红夜,过此皇龄万寿长。

此语乃是陈抟说出赤龙归天日期。过又写四句曰:

由来边寇最难降,王气将钟在土邦。

可喜忠良长倚辅,君臣相守到沧江。

陈仙师起句二语,分明道着继宋后而兴者。惟此尾结二语,又道着赵昺王真、陆秀夫君臣母子,在崖门猪县山坠长江而死。

当下未来之事,除了神仙哪人晓得?太祖也知陈希夷必不肯直说,泄露天机以取罪戾。旋亦不多盘诘再渎,将祸福一概撇下,听之天命而已。惟黄石公又言:“人生行事,惟本之理以定,而数亦随之。况人君有道,造命之权,自己操之。何必谆谆举问前定为言,反劳陛下龙心。况自受困三年馀以来,未免劳肝损及元神,又且余兆下毒虽解,犹恐残留脏腑,馀患未清,恐乘血气之良,有痈疽发作等症。此后深宫酒色两字,倍加节欲,方免毒从房发之患。”太祖大喜嘉纳:“黄仙师金石良言,应可佩服不忘,以为成守之药石,箴规训诲。”正是:

天下由来第一毒,只为桥色与酒肉。

此席之言,黄石公勉谏酒色二字,切中太祖生平毛病。实乃洞见肺腑,又且爱君之仙情见乎其词也。太祖安不动容受纳?一时饱德,庶几安有。入夜又盘旋多时,各仙师、众圣母召齐众男女门徒,勉励一番:在家尽孝,在朝尽忠,凡事要体天而行,不可恃才率意等故多言。然后与宋太祖告别,并各门徒留恋依依不舍,师弟情深。正是此一别,后会无期,各门徒男女皆下泪苦留。太祖亦然。群仙曰:“山人等知陛下情长大度人主,记念殊深,不胜铭感诸怀。并各门徒亦乃仙凡各别,尔等享受人间富贵,为师等情志超闲,不须效着世俗儿女态。况我们视百年为瞬息,万里若近途。朝廷若有事时,自有当缘再到,何优会晤无期?陛下不必费龙心相留,众门徒不须怀切,各宜自爱。”语毕,六朵祥云从空飞下,各仙师、圣母跨上飘然而去。太祖、各徒、各文武大臣道送,上观没云影方回。互相论及两番得仙师破阵解厄,方得成功,同说回京熔铸金躯以酬大德祀典之事。

随后杨业见南唐平服李煜称臣,亦请旨回山,太祖一想,喻令其父子同归汴梁封赐重爵,以报答军功。杨业再奏曰:“王恩浩荡齐天,理当遵旨送主回京,惟老亲风烛之期,寸心不欲远离。待诸异日,臣自当依旨来朝,以报陛下宠命之光也。”太祖点头,大加称赞:“将军忠孝两全,卿一心回山事父,朕亦不得强团。但征役尚无珠宝犒劳一军,且待朕回汴梁,自然命使臣少赍金帛到山,以酬赏多士。”杨业父子同奏曰:“区区微功何用陛下龙心念切,为国勤王正臣子义分当为也。”住语君臣交酬多话,果然次日杨业、佘氏、延平携妻花氏夫人辞别圣驾载道。自太祖以至众王侯、文武大臣三十馀人皆来钱酌送别,一班女英雄至刘、萧、艾、郁与花解语尤属姊妹情长,正以乍合忽离,殊难割爱。特因各事夫家,不得不分袂。惟五女珠泪汪汪情感而已。当日杨业夫妻父子一同出寿州城,五万大兵随后拥护。太祖亲身出关送别,自然请大臣无一人不出城十里之遥。杨业父子马上拱揖数次,请圣上各王侯请回。太祖只见远送,只得住驾,各文武随回入城。

是日见靖乱诸事务完备、择吉日就便奏凯回汴京。六军大小文武,一闻此信,人人喜悦欣欣,各各打叠行装。威威武武,将士文臣济济,鸣金进鼓。李煜君臣闻天子登程,早备白金四车,黄金二车,珠宝土产之业二车送行,俱出城候驾。一见天子出城,俯伏。太祖着唐主平身曰:“朕历此土三年,今方得平宁,与卿等共享太平之福。蒙贤王厚礼,不须远送,汝君臣守土和穆,上下一心,与国同庆,朕有望焉。朕回汴自当差官犒赏汝等君臣复礼。”唐主君臣揖拜:“陛下圣主赦罪,汪洋天恩,又劳圣驾远涉边隅,臣等之过也。”少不得相送远远而还。一路父老子民喜圣天子经临衢道,莫不香烟载道,结彩铺毡,香花扑鼻。一路大小官僚郊迎百里,说不尽肃静威严,龙颜喜霁:“众百官民土有此爱朕之心,真好百姓也。”实乃王者大兵所过,秋毫不犯,故只由故土省远远观瞻圣上威仪、护从,以及众王侯、文武、女将、大臣好不威扬。水陆之师过处,风景日殊,陆马江舟,人人归心似箭。不知天子回汴如何?下回分解

第52回 平南唐太祖班师 赏战功二王惧罪

诗曰:

三载南征逆命诛,神仙凡将效驰驱。

总由太祖当昌运,从此不劳动六师。

再说宋太祖一程大兵水陆赶急,一天回归汴梁城。飞马早报,有署国君王二御弟,左相赵普以及守国文武大小官员,尽皆出皇城十里之外远来迎接圣驾。此乃礼之常,不须过述。当日座御金殿御榻、众文武朝恭过,二王爷贺喜陛下得胜,起居一番。太祖略言征役之劳,高王爷又将兵符帅令交还太祖,大兵发回兵部,所剩饷粮交回户部,已毕。太祖旨命:“各将士大小三军,且各回家见母,下抚妻儿,明日见驾论功赐爵升赏。”众文武大小三军,欢声谢主龙恩。天子回宫拜见杜太后娘亲,幸他远行几中妖道之手,今得王儿成功回来,实乃忧中变喜。太祖亦以远征久离膝下为咎,自责请安已毕。又有一众皇后,东西宫诸嫔皆来朝,恭请叩龙安。皆说久别喜回之话,此是一定常情。当日各文武大臣各各归家,父母妻儿膝下不胜欣悦。惟有史珪、石守信二人殁于寿州城,只得两棺运回。史、石二家不胜苦楚痛哭,何我家之不幸。住表史、石二府开丧超度亡魂。

再说次早五更三点天子升座,文武百官大小纷纷入觐,恭肃山呼,文东武西侍立。宋太祖想来驸马须则功劳浩大,出于父子夫妻一门,然位为东平王品级已极,无以再加。又以军师苗从善参赞军机,占卜灵应有功,至屡救护诸人,加升上柱国平章事,食邑万户。又在军中已封刘、萧、郁、艾、花五女为夫人职,今再加封五宫主正一品夫人。高、郑、冯五人封五少王,进足正一品,食邑万户,世袭加恩。然旧日三王五侯九节度官阶之品街已高,仕途壅塞,不便再迁,亦加食邑耳。至于史、石二候亡于寿州城内,今着阴封侯足加赠为王,仍以王礼安葬,发出库银着官资赠各十万两,以为丧用之资。伊两家公子上朝谢主隆恩,安葬事也无交代。又将萧、郁、艾在南唐被李煜杀害已阴封赠爵,今仍将三人配食于忠臣祠,且著显其名,为礼典与国始终。萧、郁、艾三女夫人赴即代父领恩。高琼又奏请召妻父刘乃到来终养,少尽个子恩情。太祖准旨,即命他夫妻偕行接迎来王府中与高王相见。两亲情喜色欣欣,是藉女儿恩光,功劳浩大。圣上敕封乃为礼部尚书,着旨续取夫人。刘乃以年老不娶止之,圣上不强。后君保以半子承之,以次儿为主嗣于刘家一脉。此是后话不别重提。却说宋太祖此日又旨命高君佩赍了许多币帛、缎彩、金珠,不下百万之丰,前往山后石州,赏赐杨家父子。外有弩金五千两,赏与他手下随征兵卒。一时犒赏分明,举朝皆喜悦服。有名士作颂以纪太祖征服南唐军功,曰:

建龙九年,戎有南唐。倚邪猖獗,竟不赴延。帝其震怒,即议亲征。整我六师,是讨是伐。既临其城,谕以威德。蠢尔不灵,大邦为仇。神人定谋,将士努力。料敌制胜,威克鹿元。遂克南唐,还师于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在宋初兵,混一区宇。赳赳桓桓,亦昭厥绪。

此颂休提。

却说当日各臣功劳,满朝皆有赏赐,独不及于署国功劳,乃光义二王爷也。此时光义满心不悦。且太祖不时说出被困于寿州,朝中无一人设个救法,倘非众男女将士用命,及群仙帮扶,身抛九重天国,命在他邦矣。语近讥责御弟光义,绝不思量救驾一兵一粮,不到一书一字问候之意。故光义觉得心不悦而惭,又恐自危。兄弟上越见面目不周之处。太祖思此无情之弟,亦欲加罪之。但属手足难行,并碍着母后钟爱者少儿。若执之正法,有伤母心,不特失之友爱,又有失孝道了。然当初杀却一结义郑子明,尚且南唐有所藉口,况今骨肉乖通,难免臣民指责,故随亦隐忍不发。然而友爱之情,自此益衰。光义惧罪,亦如坐针毡恐将不免,寝食不安。所以得一事不如忍一事,忍一事不如省一事,以太祖之明哲大度,今因二弟不发兵粮问候一言,固属他无君之心,不敬兄,不念手足,是理之非者。但事已既往,不必再言。公子三至,光义惧罪。有为烛影摇红之事,复多一疑。且后光义登基后,号为太宗。至征伐太原,未行赐赏,王子赵德昭请叔太宗行赏于臣下武功,至太宗多疑。在太原中军,时闻谗言,德昭思为帝,自立以继父太祖之说。太宗闻而忌之。后班师见德昭请旨行赏将士军,太宗即变色,曰:“朕且未行赏,待汝为君时再赏之。”斯时德昭请行赏战功,乃国家所当行正务。德昭无乃爱重战功兵将,以奖功为国之心。不意太宗多疑而变颜以恶应之。是至德昭自觉惭惧忧愤自缢,不得其死,亦一疑字。是不论君臣、父子、兄弟,一疑字不忍不省,未有不做出相仇失欢失爱,而相祸危之思也。复至德芳、光美二王皆不得其死。现太宗之立心亦见险矣。

只奈何杜太后以妇人之见,命太祖曰:“天下须儿马上辛劳所得,然汝弟兄三人均同手足,倘儿亡,然后将大位传与光义。待光义后,传之光美。待光美后,传回汝子德昭。儿且准依。”当日太祖乃系胸襟大度帝王,一闻母命,唯唯准依。后果至太祖病重不起时,依杜太后命,犹曰:“光义此事好为当为之。”是托以江山之语。不料光义入问太祖之病,烛影之下,遂报宋太祖驾崩,是诚千古疑案也。为父开基,本当嫡子继立。缘因妇人不知大节,以兄弟手足亲情而疏间其父子。传德昭出于礼之大典,然而太祖依着太后之请,将位传之弟光义。而光义应当百年后以太祖之心为心,复当依命传之光美,后光美不愿为君,即当传回御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