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海魂 >

第263章

大国海魂-第263章

小说: 大国海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炮声尾声(九)可以预见的开始

以“威廉港事件”为界限;军人们的故事结束了。在1917年的尾巴;习惯躲在幕后的政治家和外交官;还有著名的西班牙流感终于获得粉墨登场的机会。

西班牙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在消耗美国相当一部分战争红利之后又在英国和法国本土肆虐;又赶在德国和意大利人窃喜之前攻破这两个国家的国境线。

西班牙人大抵是西欧最晚接触流感的主要国家;甚至比地处偏远的苏俄还要晚上一些;然而西班牙人却是此次流感的重灾区;西班牙流感也因此而得名。

继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流感战争后;另一处战场在欧洲的阿姆斯特丹港开辟。

荷兰从来就不是没有存在感的末流小国;阿姆斯特丹也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地方;可是在荷兰国史以及阿姆斯特丹城市史上;它们还从未像1917年寒冬和1918年初chūn这样受世人的瞩目。

这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意大利这些没有彻底获胜的国家;英国、法国、美国、rì本这些没有彻底失败的国家;还有希腊、中国、南美洲abc三强这样的型的中立国家云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大无畏的姿态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阿姆斯特丹和会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欺骗、连横合纵以及政治讹诈这些关键词;政治家和外交官们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理清和会的头绪。而在文官们扯皮的这段时间;军人们通过血肉战争。对这个世界的重塑正在一一显现出来。

持续向爱尔兰岛增兵的大英帝国勉强保住了英国“英伦三岛”这称号;但毕竟爱尔兰大暴动真实地存在过;自此以后;英国人再也没能建立起对爱尔兰岛的有效统治;并且在二十年后另一场战争爆发伊始就彻底失去了她。

新复国的波兰也在向东拓展它的边境线;波兰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饶是与德国结成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同盟关系也依然成为mínzhǔ世界的宠儿;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波兰自然也不负众望。趁着苏俄人忙着打内战;撒欢似的充当产主义的急先锋。

最后是奥匈帝国的解体。眼看帝国将获得丰厚的战争红利以弥补亏空;可是暮气沉沉的奥匈帝国以及统治他的哈布斯堡依然没能熬过去;在1918年2月轰然倒下。

庞大的奥匈帝国分裂成为四个部门;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德国第一时间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招揽进德波联盟;使得柏林条约组织(简称柏约)进一步壮大。

1918年3月。随着德国经济率先走出战争yīn影;工业实力快速恢复;新生的波兰共和国工业产值也蒸蒸rì上;而英法的经济却持续衰退;于是阿姆斯特丹和谈的进程陡然加快。

政治家们将参会国划分为四个档次;首先是第一档次的德国、英国、法国、接收奥匈帝国政治遗产的奥地利。第二档次的意大利、美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奥斯曼土耳其;这些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阿姆斯特丹和会的走向。

第三档次的国家只有建议权;其中包括希腊、中国、南美洲abc三强这样的中立国和准参战国;实力不俗的rì本意外被放到这一档次。最后一个档次就是任人宰割的巴尔干小国、德国扶持起来的比利时卢森堡等傀儡政权。

无数次争吵和动武后;1918年4月。和约被缔结。

《阿姆斯特丹和约》第一条原则就是约定所有参战国相互之间不存在战胜或者战败的关系;不过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列强们理所当然地忘遗忘了这一点。

根据《阿姆斯特丹和约》;德国获得的战争红利相当丰厚。

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了被rì本人占据的胶州湾以及太平洋附属殖民地;并且在法理上巩固了包括新普鲁士、设德兰群岛在内的新领土;并且在北非获得了一块战略意义重大的殖民地——摩洛哥。

除此之外;德国还从法国人手中获得了法属印度支那的越南;还未等欢天喜地的德国人将越南捂热;这块飞地就被艾伯特和王海蒂一分为二;相对比较富饶的南越被转手让给了丹麦人以换取冰岛。

至此;皇家海军对德国的天然地理优势全部丧尽。

对于地理优势的丧失;英国人并非没有想过对策;不过他们国际化设德兰群岛的企图失败了。万般无奈之下;英国人只能用波斯湾的阿曼换取德国人手中的一些奥克尼群岛附属岛屿。

法国和英国的退让并非没有回报;至少德国从沦陷的法国北部地区撤军了——这些地区将成为北部非军事区;法国和德国只会在这一地区派遣少量军事督察员;战略价值愈发突出的奥克尼群岛也被完整地还了回来了;大洋舰队也承诺不再劳师动众支持爱尔兰暴动。

但是德国未必就是阿姆斯特丹和谈最大的赢家。

复国的波兰不仅一跃成为欧洲第四大强国;还趁着奥匈帝国解体的机会;获得柏约组织老二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法国和英国看似出卖了大量的利益;但未必就是真正的输家。

法国人看似割让了不少土地;但是那些只是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型帝国主义国家;法国人只要保全了本土和金融家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英国人同样丢失了不少战略要地;但是只要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新加坡和南非还在;香港没有沉没;印度完好无存;英国人就不算输掉了裤衩。

真正在阿姆斯特丹和会中一败涂地的就只有第三档次和第四档次国家。不胜不败的第一、第二档次列强急需转嫁损失;当这些列强联合起来欺负人;即便是所谓的第三世界加起来也无法抵抗。

rì本的战争红利被极大地抵消了;胶州湾和德属太平洋殖民地被还了回去;墨迹未干的二十一条被取消;就连rì本固有地盘——中国东北都被王海蒂老话重提的“门户开放”打破。

巴尔干半岛也是重灾区;奥、匈、意、奥斯曼四国瓜分了这块战略要地;除此之外;比利时卢森堡也被正式并入德国。

1918年4月;德国外交部长屈尔曼拿着《阿姆斯特丹和约》兴冲冲地回到柏林;在医院的病房中弈棋的王海蒂和提尔皮茨看着报纸头版头条上的《阿姆斯特丹和约》;不约而同地发出冷哼声。

“不过是暂时的休战罢了!”

第二部炮声尾声(十)最后的余音【大结局】

(真的大结局了,不想求什么订阅,但愿,但愿你们能记得在起点浩如烟海的小说库里曾经有过一本叫做《大国海魂》的小说吧)

《阿姆斯特丹和约》的缔结并不意味着空阔的海洋会就此平静下来,既然刚刚结束的世界战争充分证明制海权的重要xìng,那么每一个有志于逐鹿海洋的国家以及他的统治者都不会轻易放弃让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机会。

于是,残酷的军备竞赛又开始了。

这一次,率先提出扩军计划的是北海另一侧的大英帝国。

约翰牛们虽然连续输掉两场事关海洋控制权的焦点战役,可他们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懂得海洋真谛的国家,英伦三岛的居民们无法接受不属于米字旗的星辰大海,更加说不出任何有关卧薪尝胆励jīng图治的话来,所以战争才刚刚结束,不列颠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要重建他们的海军。。。

参考英国人虚弱的财政状况,英国人的《三年扩军计划》无疑是天方夜谭。虽然约翰牛们倔强地说皇家海军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以及奥克尼群岛的惨败间接为其海军提供了更新换代的空间,节约了维护主力舰的不菲经费,所以大英帝国绝对“不差钱”,可是想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以每年开工建造三至四艘主力舰的速度打造一支包括八艘快速主力舰,四艘传统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的本土舰队,这种奢望未免也太不切实际了一点。

相对于打肿脸充胖子的英国人,王海蒂领导的德国海军就要务实得多。

根据1917年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海军先后从苏俄的波罗的海舰队手中接收了四艘完好无存的甘谷特级战列舰,又从苏俄黑海舰队那里搜刮来一艘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和另一艘半成品。次年《阿姆斯特丹和约》缔结,德国和意大利又分别从法国人那边入手一艘孤拔级战列舰和一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

至此。德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三十艘,包括两艘巴伐利亚级,四艘国王级,四艘凯撒级,四艘赫尔戈兰级,一艘拿sāo级,四艘甘谷特级,一艘玛利亚皇后级,一艘孤拔级和一艘布列塔尼级总计二十二艘战列舰,三艘马肯森级。三艘德弗林格尔级,一艘塞德利茨级和一艘毛奇级总计八艘战列巡洋舰。

按照英国人的理论,德国人势必会浪费大量海军军费来保持庞大的主力舰数量,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一般情况下,一艘主力舰服役至其寿命大限的全部费用两倍于它的建造费用。

鉴于战后锐减的海军军费。德国海军自废武功也是应有之意,不过英国人显然还是小看了王海蒂。

波兰复国的消息曾经让协约国所谓的军事和政治观察家们大跌眼镜。尤其当王海蒂提出将“波兰当做德意志天然的、亲切的盟友而不是附属国”、“给予这个新兴欧陆大国完整的海洋国家身份”两项原则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素有德国“海军第一战略家”之称王海蒂疯了。

直到1918年,大洋舰队主力舰数量过度臃肿的问题暴露,世人才如梦方醒。

德国人将从里加湾到塔林的这一段海岸线白送给了波兰人,坐实了波兰共和国“海洋国家”的帽子。

既然有了“海洋国家”这顶帽子,波兰人也不介意将它升级为“海洋强国”,于是从苏俄人手中接收相当多的资源和财富的波兰共和国一掷千金般地向盟主德国开出了庞大的购舰计划。

就这样。王海蒂折价出售了四艘服役状态完好并且经过战争淬炼的凯撒级战列舰,不仅丰富了海军的小金库,也满足了波兰人贪大求全的心理。

有了波兰这个冤大头做榜样,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替德系主力舰打的免费广告和王海蒂作为中国人所特有的小聪明。质量一流的德系战舰遂成为一等一的畅销货,在19181921年这三年时间内制造了声势浩大的“德系风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笔横财的南美人禁不住王海蒂“白菜价”和“跳楼价”的吆喝声,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和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很快就销售一空。就连濒临解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耐不住寂寞,大吃不记打地再次死xìng不改,以不到一千万帝国马克的价格缩衣节食咬紧牙关购买了一艘法国孤拔级战列舰,并固执地将它命名为不详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号”。

玛利亚皇后号战列舰也很快就有了买家。盘踞在伏尔加河下游和黑海沿岸的高尔察克最近风头正劲,其领导的反动派武装在苏俄腹地攻城略地,备战不足的红军节节败退,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惊闻德国人以“白菜价”甩卖主力舰的高尔察克将军情系海军,遂决定咬牙购买一艘主力舰成撑场面,再不济也要恫吓土耳其人不要在北高加索轻举妄动。

到最后,就连与德国关系不睦的rì本也偷偷派遣使者造访柏林,询问低价购舰的可能xìng。

王海蒂不希望rì本保持一支强大的陆军,通过不断蚕食中国的方式获得东亚霸主的地位,但是加强rì本海军,给美国人制造不痛快显然是王海蒂乐于见到的事情,所以四艘甘谷特级战列舰被一股脑甩卖给了rì本人,其总购价仅相当于一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造价。

rì本人获得了四艘甘谷特级战列舰,海上话语权大大增加,为此,英国人不得不向新加坡增援了铁公爵号战列舰和降级为近海防御舰的无畏号战列舰,美国人也不得不加强他们的太平洋舰队。

全球xìng的军备竞赛一直持续至1921年,那一年,就连财政最充沛的美国和德国都无法继续保持高额的海军军费,国家经济已经这个世界继续造舰竞赛,除非将这种军备竞赛升级成准备下一场战争的备战信号。而后者在和平主义思cháo泛滥的二十年间战期是万万不允许的!

和谈,又一次和谈。

这一次,故事发生在中国上海,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rì本海军代表云集远东,商讨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可能xìng,并且达成了著名的《上海协议》,又名《上海条约》。

根据这份协议,德国获得了六十万吨的主力舰总吨位配额,英国和美国五十五万吨,在王海蒂的支持下。rì本获得了英美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四十四万吨主力舰的配额,除此之外,《上海条约》还对各国的航空母舰吨位、重巡洋舰以及轻巡洋舰吨位以及装备进行了限制。

在参加《上海条约》之前,德国人明显对上海谈判的大致走向有所察觉。所以德国海军赶在会议召开之前,大大方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