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86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86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用上而已,苏城只要愿意翻文献,愿意找人问,能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纸面研究,给巨型总段造船法列一个研究提纲,并且研究出来,都是能够做到的。
    对普通人和公司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盈利前景。重装备技术的投资动辄以百亿计,而每年产生的技术却数不胜数。
    在看不到前景之前,交流电都能败给直流电,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不能发生。投资者稍微犹豫一下,耽搁一项技术五年时间,简直是再平常不过了。
    刘明浩盯着苏城的眼睛看了半天,释然道:“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帮你去弄这个分段造船法,你把巨型总段造船法整出来,但你得保证。向国内船厂转让技术。”
    “可以转让部分技术,转让给哪些船厂,什么时候转让,我说了算。”苏城将主动权握在手上,同时道:“就算你不帮忙,我也能弄到分段造船法的技术,找韩国人,也就是为了省钱。”
    刘明浩犹豫片刻,伸出手来,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苏城与他击掌。
    “配合我。”刘明浩说着,打开了门,粗着嗓子喊:“不行,技术是你的没错,转让必须通过国家,军国利器,不是你想换什么就换什么的。”
    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在旁人看来,刘明浩和苏城明显是大吵了一架的样子。
    舍不得休息的安尚宇忙跑上来,问苏城:“苏董,怎么了?”
    苏城脑袋转的很快,叹口气道:“那个……巨型总段造船法,咱们不能再谈了,说其他的吧。”
    “官方禁止了?”
    “是。”
    “这个……这是学术交流啊,怎么能这样。”
    “是啊,怎么能这样!”苏城装作懊恼的样子。
    安尚宇拍拍胸脯,道:“别急,我去帮你问问看。”
    说完,他就去找韩方代表团嘀嘀咕咕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军方的技术?
    安尚宇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写了一封邮件,委托韩方代表团用外交包裹的形式送回国内。
    没有用电话和电报,主要是担心窃听。安尚宇在邮件内大谈特谈巨型总段造船法的重要性,他担心大华实业知道了,会狮子大开口。
    历史上,第一条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船舶,是2001年由韩国三星重工的巨济船厂首先采用的,被韩国媒体称作革命性的造船技术。它将船舶在船坞内的建造周期,由3个月缩短到了1。5个月。
    由于造船厂的主要瓶颈就是船坞数量,因此,这种造船法的推出,立刻加快了韩国造船企业的交货速度,使得他们能够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手中积累的低价订单,同时尽量多的完成高价订单,积累到的客户和资金,为他们奠定了船舶产业链的基础。
    日本因为沉迷于自己的分段造船法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间,就将以前的技术领先丢的一干二净。随着日本社会的人力成本加大,日本造船厂的好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韩国人希望能成为新一代的船舶巨头,以至于采取政府巨额补贴的方式。其热情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安尚宇的邮件抵达当日,就受到了现代重工的重视,接连拨打电话,询问真实性。
    第二天,现代重工和他们的关联企业更是开始联络香港和国内的关系人。
    苏城反而安静下来,回到公司正常工作,还带着舒兰一起去看了周星驰的《逃学威龙2》。
    在电影上映的当年观影的感觉是不同的,舒兰乐的整场都在笑,出了影院,也是一般的笑容。
    “还在想刚才的情节?”苏城其实是看过这部片的。
    舒兰却使劲摇摇头,抓住苏城的胳膊,轻声道:“我是觉得现在挺好的,看电影什么的,挺好的。”
    苏城的感觉是比较迟钝的,“哦”了一声,笑道:“那咱们就过段时间出来看看电影,让我想想今年还有什么有意思的电影,刚才好像看到黄飞鸿和鹿鼎记的宣传画了……”
    “无所谓看什么电影的,你有时间陪我就好了。”舒兰咯咯的笑了两声,甩了甩苏城的胳膊。
    苏城这时候才醒悟过来,忙低头道:“当然有时间了,对了,你可以到公司里来,那样就可以天天见面了。”
    舒兰微微摇头,道:“不要,那就变成缠着你了。我想,有时间的话,再去读书。”
    “读书?”
    “嗯,你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秦筠也上过大学。你公司的员工都有不少留学生了,我也想试试看。”舒兰大约是考虑成熟了,轻声道:“到时候,我在学校读书,你在公司上班,我们周末约会……”
    “也不错。”苏城见她高兴,自己也就高兴了起来,笑道:“那你想上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
    “你如果在总部工作,我就在这边读书。专业的话……”舒兰一只手放在下巴上,非常可爱的道:“也读文学怎么样?你读中文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苏城使劲的回忆,然后失笑道:“说起来就太无聊了。所以我才看石油的书……”
    舒兰莞尔。
    走到路边的车旁,却见古洪军身边站着刘明浩,以及另外两名明显是保镖的人物。
    “刘先生?”
    “有新消息,我觉得你有兴趣,不打扰吧。”刘明浩的态度相当积极,向舒兰打了声招呼,就道:“我们得到消息,韩国方面向中船重工提出了解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要求。”
    “嗯?向中船重工提出了解的要求?”
    刘明浩也呵呵的笑了出来,道:“是我误导了他们。韩国人可能以为,像是中船这样的国企,肯定能得到技术扩散。”
    这句话,刘明浩其实是有些一语双关的。
    苏城不谈技术扩散的事,直接问:“中船怎么回答?”
    “当然是不知道了。还能怎么回答?听说中船重工内部,还很莫名其妙。要不是外国人的询问,中船肯定是把他们当疯子了。”刘明浩说着笑了两声,道:“不过效果很好,我估计着,韩国方面可能是更相信了。”
    苏城哑然。
    刘明浩嘿嘿一笑,道:“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文件,你们整理出来了吗?”
    “完成了。”苏城在大华实验室内招募了一批人,算是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目录给整理了出来。
    刘明浩拍手道:“那就没跑了,到时候,我就说是我们军方的技术就行了。正好我有个渠道,能把这个文件给传出去。““拜托您了。”苏城唱了个诺,也不问他那是什么渠道,回身看了看,笑道:“咱们今天就到这里?”
    “哎呀,看我这个脑袋,说起这些事情来,就没完没了的。”刘明浩嘴上说着,脸上一点歉意都没有,又打了个招呼,才摇摇摆摆的撤了。
    ……接下来几天,苏城和安尚宇等人,始终保持着亲切友好的交谈。
    安尚宇数次提出想要购买大华实业所拥有的巨型分段造船法,都被拒绝。拒绝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到了周末中午,安尚宇眼瞅着刘明浩不在,在苏城耳边道:“苏董,我知道,您获得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可能是军方研究出来的,但我们确实是有兴趣,假如能得到这套技术,我们愿意将LNG船技术免费出让。”
    苏城一副很受诱惑的样子,终于还是道:“我无能为力,虽然我很想省下一笔钱,但此事不由我控制。”
    “由那位刘先生决定?”
    “是,不过你最好不要像现在这样,接触他。”苏城提醒了一句,不怎么认真的。
    安尚宇自然不会真的听他的。
    整个亚洲地区的政治结构都是偏腐败的,韩国和台湾都向亚洲最先进的实体——日本学习经验,除了科学技术之外,他们还学到了政府运行的模式。韩国财团在国际竞标的过程中,使用手段是常有的事。此时此刻,安尚宇也不会放弃对刘明浩使用手段。
    不过,当这种手段失败以后,大华实业和现代重工的谈判反而变的顺利起来。
    在中韩建交的大旗下,合作分享LNG船技术算不了什么大事。何况,中方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高新技术。
    苏城有意不谈分段造船法,转而从日本获得相关的信息。这是一项已经沿用多年的老技术了,许多公开论文中都发表了相当的信息。苏城又有刘明浩的帮忙,自己又愿意出钱,没多久就得到了整套造船法的说明。
    与此同时,大华实验室内部也没有停止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的研究。
    对于知道方向的苏城来说,研究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问题只在于投入多少资金,需要多少时间而已。
    韩国和日本就不同了。韩国人虽然很重视这项技术,但要他们投入以亿计的美元,或者以万亿计的韩元,详细的论证是必不可少的。
    论证出来以后,初期的研究也很难投入很多的资源,而是应该从较少的资源开始,根据研究结果,循序渐进的投入资源。这种方式是跨国公司常用的,能够在兼顾效率的情况下,减少错误估计所产生的成本。
    按照正常的效率,韩国船厂最少要四年的时间,才会将巨型总段造船法当作一个革命性的创新来研究,并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建造出第一艘以此为指导的船舶。
    这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第一艘船的建造过程,往往要争得船东的同意。
    正常的船东,当然不希望实验性的造船法用在自己的船上,所以,光是为了得到船东的认可,就不知花费多长时间。曾经称霸蓝海的大英帝国船舶公司喜欢将最新设计的船舶卖给其他国家,就是这个道理。
    而在大华实业,苏城根本不用考虑如此复杂的事。
    他第一时间就把巨型总段造船法当作革命性的创新来研究,并且准备自己出资建造几艘散装货轮,在练手后,给大华运输公司换装。
    这种速度,比跨国公司的繁文缛节要快数倍。
    当然,若是比风险的话,也比跨国公司要高个好几倍。
    苏城如果不是知道大势所趋,只要输上一次,就能耽搁整个大华实验室海洋所几年的时间。
    重工业的发展之所以缓慢,就是因为条条框框太多。而这些条条框框,却都是为了保证高投入有产出而准备的。毕竟,盈利少是股东们能承担的,亏损却是股东们难以接受的。
    唯有像苏城这样的私有企业,看准方向以后,才能大踏步的朝前走。当然,要是不幸走错了路,也不会有人和他共担损失。
    新的船坞、塔吊等设备,以极端的时间开始建设和安装。
    大华实业从本埠获得了一片2000亩的土地,虽然不是很大,但花费也很少,间接回击了中船重工曾经的报价。
    不等设备到位,大华船业的工人们首先开始了预先操作。他们将以最初级的分段造船法,建造一艘2万吨级的散装货轮。
    采购自宝山钢铁厂的钢板,将被依次编号,并剪裁成未来所需的样子。现代造船技术,使得每一块钢板,在设计图时期就已经被确定了位置和大小宽窄,一艘船的建造,更像是一个大型拼图游戏。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跳槽
    “吱——”
    尖利的切割机声,磨的人牙酸。
    大华船业的小姜在烈日下顶着安全帽,手持对讲机,心无旁骛的指挥着吊车的工作。
    要是不熟悉船厂的人,也许会被恼人的噪音闹的心神不宁,但在船厂工作几年以后,噪音似乎变成了背景音,完全不能干扰到他的工作。
    忙活了半个小时,小姜就擦了一袖子的汗,累的不行的时候,听见班长大喊一声“大家休息一刻钟,再接着干”,顿时感觉到一阵幸福。
    好几个比小姜年龄大的工人,都快要站不住了,做好安全,麻溜的找了阴凉地坐下,把自己带来的大茶壶打开,刺溜刺溜的喝茶。
    小姜也抓着自己的大茶壶坐在边上,喝的满头大汗,一会儿看看厂房里的工人,羡慕的道:“你说咱们头上连个云都没有,啥时候进船舱里工作就好了,至少不晒太阳了。”
    “你小子,让你培训的时候不好好练,你以为船舱里舒服?那么大一个铁壳子,外面晒,里面烤,一把焊枪就是一堆火,你到时候就怀念在外场做工的时候了。”小姜的师父张良国是老船工了,手上的茶壶能装两升水,里面黑漆漆的全是茶叶。
    小姜嘿嘿的笑两声:“我不是考上这个塔吊指挥了?”
    “你以为是以前的塔吊指挥啊,看看船厂现在有多少塔吊。”张良国用手指指他,然后道:“你小子,回去真得好好练了,要不就得像我这样,一辈子顶风落雨的。这次的天然气船,可是个好机会。和你一届的那个孔云,不是派去了日本?这次回来,一个五级工是没跑的,要是六级了,嘿,咱们段长都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