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45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45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三番,苏城受不了了,道:“难道我以后吃饭,都要先经过你?”
    古洪军很实在的道:“上级要求,在苏联期间,必须保证你的安全。所以,你在苏联吃东西喝东西,都要先经过我,最好是不要吃喝。”
    “只是苏联期间?”
    “只是苏联期间。”古洪军停了一下,似乎为了证明,拿起一块面包,道:“这么难吃的东西,不是有任务,我才不吃呢。”
    说完,他就狠狠的咬了一大口。
    苏城眨眨眼,道:“我以为你是帮我试吃。”
    “刚才是。”
    “现在呢?”
    “我得保持体力,万一出现劫机之类的事,饿着肚皮可不行。”古洪军继续大嚼面包,同时评价:“太难吃了,比我们老家的馒头差远了。”
    须臾间,两人份的面包就被吃光了。
    “你吃饭的速度,快比的上我女朋友了。”苏城想起吃饭嘛嘛香的舒兰,再看古洪军的脸,不禁摇摇头,道:“我再要一份。”
    他正要伸手,一个盘子递了过来,却是焦国平,笑呵呵的道:“我的还没有动。今天出发前的接风宴,被人灌了不少酒,没有胃口。”
    “多谢。”古洪军并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将第两份半飞机餐吞咽下肚。看他苦大仇深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吃毒药呢。
    就是速度快了些。
    焦国平顺势换到了紧邻苏城的位置,隔着走道,用感慨的语气道:“我十年前第一次出国,去的就是苏联。没想到,现在竟然要去俄罗斯了。不过,那个时候,就觉得苏联问题重重,如今回想起来,似乎根子早就埋下了。”
    苏城配合的“哦”了一声。
    焦国平笑笑道:“当时,我们还是坐火车,国际列车那时候还正常运行呢,就是里面的人很少,有时候,一个车厢就我们几个人。我记得,到了苏联的一个站,我们下车休息,老领导就说,苏联沿线是一成不变,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发展。你知道,那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两国间的论战还在继续。我现在还记得老领导的话:国家不发展,人民生活不改善,这样子不行。现在想想,和你提出的十策何其相像。苏城提出的理论构想,发人深省,不似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提出的,倒像是久经阅历的老党员提出的。”
    苏城一笑而过,道:“你要是想问我是不是找了枪手,明确回答,没有。”
    “有这种水平阅历的老党员,也不屑于给你做枪手了。”焦国平话锋犀利,却让人找不出毛病。
    苏城没有争辩的意思。幕僚的意义,就在于翁主采用谁的策略。三国里的诸葛亮,之所以权力巨大,就在于刘备言听计从。至于庞统,无论他是死是活,如果刘备不采用他的计策,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焦国平要和苏城争夺高层幕僚的地位,但在最重要的一场,他已经输了。
    苏联不会活过来了,苏联解体这样的大活,也不会再出现一次。同样的,影响中国的南巡讲话,也会发生两次。
    焦国平以为自己只是失去了一次机会,给了苏城一个缝隙。
    苏城心里明白,只要世界局势不发生大的变化,自己只要这一次的十策,就足以奠定地位。
    焦国平自觉占了上峰,换了一个语气,以聊天的口吻笑道:“我刚进外交部的时候,中苏两国就在谈判,谈关系正常化,谈来谈去,谈了有10年吧。算一算,也就是戈尔巴乔夫上任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才有了进展。没想到,这家伙还在台上呢。苏联就不存在了。”
    “确实快了些。”
    “就像是朝夕间一样,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说,苏董的猜测,准确的令人惊奇。”焦国平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道:“你知道吗?月初的时候,王大使按惯例拜访苏方的副外长,准备递交国书的时候,对方还告诉他,戈尔巴乔夫总统可能在12月7号到12月14日期间,接受王大使递交的国书。结果你知道了,25号,苏联就解体了。戈尔巴乔夫自己都没猜到!”
    “那现在呢?”苏城哪里知道这里面的秘辛,倒是来了兴致。
    焦国平喝了口水,润润喉咙,笑道:“表达歉意,重新递交国书了。不过,王大使带的国书是给苏联的,不能用了,还得从国内重新做新的,短时间内怕是不能做好了。现在的外交部,可是真的忙,你想,光是和十几个独立的共和国重新建交,就要累死人。接下来,我要去乌克兰,建交谈判。”
    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昂了一下头。乌克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的重量级国家。焦国平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前往乌克兰,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回到国内,这也是一份资历。
    他正骄傲间,部长秘书从前舱走到后舱,低声道:“苏董事长,孟部长请您过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抵苏
    孟部长是外交部的重量级人物,也是焦国平的直管上级。
    刚刚昂起头来的焦国平,不禁问道:“华秘书,孟部长怎么想起我们苏董了。”
    “老焦坐这里了。”华秘书见是他,笑了笑道:“孟部长在看内参,然后问起了苏董。苏董?”
    “行,那就过去吧。”苏城面向焦国平道:“十有八九是十策的事,你也在场,一起过去吧。”
    焦国平很想一起去,但却只能违心的说道:“你去吧,我正好整理一下文件。”
    无论他平日里是如何的挥洒自如,作为外交部的下属,焦国平仍然要恪守官场规矩。这个时候,他那极强的个人魅力,摄人的眼神和敏锐的头脑,都发挥不了作用了。
    苏城敏感的意识到,自己面对焦国平的时候,总是觉得落在了下风,其实是找错了重点。
    对仕途的渴望是焦国平最大的软肋,他有点像是古代的才子诗人,说起话来,谈起策略运筹,仿佛有无穷的精力和能力。
    苏城自觉落在下风,是因为两人碰面的地点是周老的会客厅。在那里,他们都试图用建言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意志。
    那个时刻,那个地点,对焦国平来说,就像是吟诗作对一样简单。
    对苏城来说,却像是吟诗作对一样复杂。
    用自己的短板,去比较对方的长处,自然会觉得处处受制。
    苏城想到此处,忽然直起了腰杆,一把拉住焦国平,笑道:“还有好几个小时的飞机呢,回来再整理好了。难得见一次孟部长。对了,孟部长好不好说话。”
    焦国平哑然,他怎么好评价本部的直管部长,而且是在他的秘书面前,不管做出什么评语,这本身就是一个轻佻的举措。
    苏城却不在乎这些。他本身的积淀已经够硬实了,和外交部的副部长又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自然是挥洒自如。就算是多带一个人过去,华秘书也不好说什么。
    焦国平的十成功夫,却连五成都发挥不出来,牵线木偶似的,被苏城拉过半截飞机。
    当苏城坐在孟部长对面的时候,焦国平的局促已经成了他最好的注脚。
    尽管焦国平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但苏城相信,即使两人下一次重新在周老的会客室里见面,情势也会完全不同的。
    孟部长问的,果然是关于十策的。
    苏城稍作解释,他就听的津津有味,而且不时的插问一二。两人一问一答,竟是没有其他人插口的余地。
    有意无意间,孟部长的问题也越来越刁钻。
    好在苏城读书的时候,几番遇到严格的政治课洗礼,近日又在公司里恶补了数日,只要孟部长的问题局限在“十策”范畴内,他总能回答个八九不离十。
    苏城自觉回答的辛苦而勉强,全然没有注意到旁人的表情。尤其是焦国平,震惊的瞅着苏城。
    不知不觉间,孟部长有些问不出问题了。他干脆停了下来,禁不住道:“这么看来,苏董考虑十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苏城不好意思的回答说“是”。
    “精致!完善!怪不得……”孟部长没有把话说完,但身边人全都理解他的意思。
    社会科学理论,提出来是很简单的,完善是很困难的。官员也许是不学无术,但党校终归是要上的,但凡看过十策的人,也都能明白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作为一种理论,仅仅是能够自圆其说这一点,就相当不容易了,何况要紧扣时事。
    又说了两句,孟部长亲自将苏城送出了前舱。
    他们坐的是中型客机,前舱与后舱之间的隔档,仅仅是一个布帘子。
    孟部长掀开帘子,笑呵呵的送苏城回去的样子,也全被大家看在眼里。片刻后,不明真相的党员们,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手捏着私掠证,对前途一片茫然的银行专家们,也仿佛被打了一阵强心剂,稍稍有了些精气神。
    看到这一幕,苏城忽然定住了脚步,走到这些银行专家身边,露出笑脸,道:“旅途辛苦了。大家怎么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样吧,我给你们讲个笑话。”
    一群脸上刻着“我是会计师”的银行专家,齐刷刷的看向苏城。
    苏城经常给舒兰讲笑话,信手拈来,道:“我说个银行家的笑话。儿子问老爹,银行的钱都是客户的,你怎么能买得起奔驰车呢?你靠什么赚钱?银行家于是说: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去把它拿来。儿子把肥肉拿来了。银行家又说,再放回去。儿子不解,银行家翻开他的手掌,说:你看看自己的手指,上面是不是有油?”
    好几个银行专家,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反而是准备大笑的古洪军,不明白的问:“这就讲完了?”
    “讲完了。”苏城微微一笑,道:“我们去苏联,就是去做肥肉生意的。简单,安全,而且完全符合两国之间的法律法规。说不定,还会因为帮助了新生政权的缘故,受到两国政府的嘉奖,你们觉得,‘莫斯科好市民奖’怎么样。”
    在座的都是矜持的男人,只笑不说话。
    苏城也不在乎,插科打诨的胡乱说着。只是让他们放松一下,免得精神绷的太紧。
    此时前往苏联,确实是需要一些勇气的。首先是苏联的局势未定,尽管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骚乱和战争,但没有人确信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1991年末,1992年初,甚至有人担心苏联解体会令世界陷入核战争的旋窝,至少是苏联自己,将陷入核武器的旋窝……对中国人来说,解体以后的苏联,和解体以后的南联盟科索沃或者苏丹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混乱的国家。
    银行专家不是军人,到这样一个国家来放债,有紧张的心理是很自然的。
    只有苏城,明确的知道苏联治安尚可,没有太多的担忧。
    &;&;&;&;&;&;&;&;&;&;&;&;&;&;
    飞机终于降落在了莫斯科。
    俄罗斯派来了对称的副外长来迎接孟部长一行。苏城等人混在随员中,首先进入中国大使馆。
    一路上,尽是萧索的清静。
    大部分的店铺都关门了,市面冷清之余,又有许多人逗留在外面,他们三五成群的聊天说话,即使听不到声音,也能察觉到激烈的气氛。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政策,不仅将自己的党派选成了非法党派,而且造就了俄罗斯第一批选举暴民。
    他们也是莫斯科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进入使馆区以后,街头巷尾开始出现一些秘密交易的情景。苏城不用问也知道,他们是在做非法的外汇交易。
    中国的美元黑市至今仍然存在,急剧贬值的卢布,自然不可能让持有者安之若素。另一方面,政府财产仍然以卢布进行标记,有办法的人,就会利用外汇换取大量的卢布,再用卢布换取政府资产,继而以部分政府资产换取外汇,形成一个小小的循环。
    包括苏城在内,所有人都沉默无语。
    杨明紧锣密鼓的负责安顿大家,苏城找到了忙碌的使馆参赞,将自己的使命说了,然后问道:“你能不能安排我们,和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官员见面。”
    参赞一脸的苦色,道:“我确实收到过关于你们的信息。但我们和俄罗斯的各级领导并不熟悉。而且,他们现在肯定很忙,能不能等待几天?”
    “几天?”
    “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我可以安排你们见面。”参赞以外交时间度量,两个星期确实不长。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就是一个典型的马拉松。两国每年都开会一次,然后重申上一次的立场和声明,接着安排下一年的见面。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了,两国说不定还在进行一年一次的碰面。
    苏城又哪能等得了那么长时间,不禁催促,又拉来两个银行专家做解释,以证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苏城新鲜热辣的保卫人员古洪军,也虎视眈眈的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