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138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138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工人们挺无所谓。厂里的女工多的是,舒兰也是标准的工厂女孩,手提着篮子,这里递个面包,那里递瓶水的,很快就和工人打成了一片。
    比起体改委的西装革履,技术员的沉闷笨拙,舒兰在工人群中广受欢迎。
    见她温柔又漂亮,没多长时间,就有工人主动问:“小舒,你们真的要搞合并?”
    “是,我们大华实业,要把津石总厂买下来,做成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装备企业。”舒兰笑起来极可爱,即使说着收购的话,工人们也不好生气。
    工人不好向舒兰发脾气,那就互相之间争执。偌大的车间很快炒成了一片。
    车间主任硬着头皮把苏城等人请到角落里。舒兰蹦蹦跳跳的不听他的,依旧找着工人说话,主任也只能跟在她身后,限制说话的工人,偶尔有某几个人说话说的吵起来,他又得过去安抚,一时间是疲于奔命。
    祁蒙是考察组的带队人,他看着舒兰熟练的穿行于机器之间,寻找那些工作不忙的工人聊天送礼物,既不干扰正在进行的工作,也不逗留于某一个地方,颇为惊讶的笑道:“苏董,你的这个小对象,还挺厉害的。”
    “那可不是,上得了厅堂,下的厨房,开得了车床,钻得出镗孔……”苏城随口胡诌一句,引的祁蒙哈哈大笑。
    熟悉祁蒙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闷骚的知识分子,上学上的几乎傻掉,偏偏进入政府机关后如鱼得水——上班期间严肃认真,酒场饭局猥琐纯黄。能在不足40岁的当口成为体改委的正厅级官员,既有能力家庭的缘故,也是性格使然。
    祁蒙自己最骄傲的则是识人之能。自从听了苏城的报告以后,启蒙就认定苏城能有所成,因此主动要求带队考察组。
    耳中听着苏城的调侃,祁蒙笑道:“你好像真的不担心,津石总厂从上到下,估计都是反对兼并的。就是体改委内部,说的也都是试点。”
    苏城不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前面的工人说道:“祁厅长你看那些年轻工人,全都是一副紧张的样子,如果车间常年生产的话,熟练工人根本不会这样。津石总厂显然很少进行全流水线的生产了。还有咱们刚才经过的几个车间,里面机器说是在进行保养,其实就是封存了,他们从前年开始,就无法做到满负荷生产了……”
    这种情况,祁蒙并不陌生,他边看边道:“国内石油行业更新装备的动力已经很弱了。津石总厂陷入困境,并不奇怪,但这不是兼并它的理由呀。你怎么说服其他人?”
    后一句话,证明他是支持苏城的。
    这给了苏城一定的底气,说道:“在我看来,国内石油行业大批采购物资还要两三年时间,现在,能把津石总厂它解脱出来的只有两种方式:打开国外市场,学习军工厂转产轻工民品。但这两条路,津石总厂都走不通,所以,它就只能苟延残喘,不如交给我们大华实业。”
    “哦?怎么说?”
    “无法打开国际市场,是因为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转产轻工民品,这个倒是可行,但是,这么大的一家重型石油装备企业,用来生产民品,不是太浪费了?”
    祁蒙想了一下,却点出苏城话里的漏洞,道:“你说两三年内,石油行业的采购减弱,这个判断是否正确且不论,以津石总厂的规模,等两三年还是可以的吧。”
    “这么先进的机器,这么优秀的工程师,这么好的加工能力,就让它们生生等着?”苏城一口气说出来,摇头道:“这都是津石总厂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我也相信津石总厂不会轻易倒掉,但它要靠自己复苏,非得10年20年不可。再先进的机器,经过10年的折旧也是不行了,还有那些技工,要是没有高精度的加工任务,别说10年的空窗期,就是5年以后,留下来的人也会手生的。技术和专利更不用说,不继续投入,很快就没用了……”
    “听你这么说,津石总厂的窘境,几乎没办法解脱啊。你有什么办法能救活津石总厂?”启蒙很善于抓住重点。
    “海上钻井平台上使用的装备,有些是津石总厂能够生产的,我们把实验室东西拿过来,进行工厂化的研究后,很快就能让津石总厂依靠订单自给自足……”
    “但瑟坦油田毕竟没有投产,你们的资金量足够吗?”
    苏城苦笑,道:“我要是万事俱备,就不会找体改委要政策了。我记得,可是您亲口问我,如何增加中国海上石油装备的投资力度吧?这就是了。”
    祁蒙失笑,道:“如果我说了算,把津石总厂给你试试又如何。”
    “那我就安心等着祁厅长高升了。”苏城笑着打趣。
    “且看这次考察的结果吧,我会尽快把考察结论递交上去的。”祁蒙接着又提醒道:“你要想办法筹集一部分资金,另外,杜利军还留在北*京跑部呢,你也要引起重视。”
    苏城却只是看着祁蒙笑,心想:我跑了体改委,难道还不够。
    站在1989年的山头上,无论是丁志鹏还是启蒙,都不确定国外封锁会持续多长时间,苏城提议以中国自己的私企来兼并津石总厂,对体改委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新思路。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新思路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并购案
    祁蒙的报告,在体改委和上层引起了极大的重视。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有许多大型国企,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它们中的少部分能够通过自救求生,大多数却只能依靠国家拨款和国家政策来寻觅一线生机。
    这种方式,显然是成本最高昂的复苏方式。除此之外,与国外公司合资,用国外的技术和资金盘活国内的大型企业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上层的关注。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大换小的无奈之举,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国外企业能够收购中国的大型企业,为什么国内私企就不能收购国家的大型企业呢?
    为此,整个体改委内部,进行了相当激烈的讨论。
    苏城对此装作一无所知。体改委的同志可以谈体制改革,谈“为什么”,他既然在做企业了,再谈这些就有逾越之嫌。
    趁着在天*津的机会,苏城和舒兰两人,遍尝美食……或者说,是苏城看着舒兰遍尝美食……十八个褶的狗不理包子,吃上一笼也就腻了;十八街麻花号称酥脆香甜,苏城吃上半根就直接饱了,剩下的烧饼、果仁张、糖炒栗子、喇嘛糕,就只有舒兰能吃的下去了。她一路走一路寻觅,很快又发现了新的目标,兴奋的跳脚,指着“八大碗”的招牌,嘴里发出“唔唔”的声音……“吃货呐。”苏城也不知道八大碗是什么,进门找了个位置坐下,见没有活计来招呼,又返身到门口去买票。
    苏城点名要了“八大碗”,售票员就懒洋洋的问:“要细碗还是粗碗?”
    “有什么区别?”
    “细碗还是粗碗?”售票员不耐烦的样子,像是人家欠了他的钱一样。
    苏城愣了一下神,才意识到什么,问:“你们是国营的?”
    “买还是不买啊?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苏城往后看了一眼,真的没人。
    售票员眼角一塌,道:“怎么,后面没人就可以浪费时间了?不买就别处吃去吧。”
    穿越以来,吃的都是大锅饭。无论是油田还是工厂,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总归是有点服务态度的。油田食堂的大师傅,还经常性的送牛排给他,真正的野蛮服务,苏城见的真不多。
    此刻终于领教了,苏城也服气了,乖乖掏钱,道:“就细碗吧。”
    售票员刷刷两下,把钱找了,隔着玻璃窗丢出一张木板,就不理他了。
    苏城拿起木板,只见正面是大写数字“壹拾伍”,背面是“细碗”两个字,简单明确。
    想到售票员说的话,苏城又暗自咋舌,心想:8个人吃的菜,让舒兰一个人吃,不会出事吧,怎么看她都不像是能装满的样子。
    苏城心虚的往后看了一眼,却诧异的看到另一伙人进了店,领头的正是台塑王胜一行。陪同在侧的大约是天*津市府官员,中远船务建新厂的时候,苏城状似见过。
    比起在台湾的时候,王胜的派头更足了,浑身都是外企投资者的范儿,再看旁边市府官员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的架势,苏城颇有些好笑。
    愣神间,王胜首先惊讶的喊道:“苏董事长?”
    苏城醒过来似的,迎上去笑道:“王总来了。”
    王胜笑容满面,快人快语的道:“苏董事长什么时候来的天*津?我还准备去大华拜见呢。”
    有“大华”两个字,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知道对面是谁了,于是一阵假笑扬起。
    苏城和他轻轻握手,道:“我才到不久,你是来看地方的?”。
    王胜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是”。
    台塑的70亿美元石化基地仍在初步谈判中,选址初步确定,但并不妨碍他们多看几个地方。尤其是地方官员极其主动的情况下,就算最终没有确定投资,也是一个很好的认识途径。
    不过,苏城也算是台塑的合作伙伴,而且同样要投资甲醇厂在台塑的石化基地中,没有提前通知却遇到了,让王胜有些赧然。
    苏城笑了两声,撇过此事,道:“你们是6个人?正好我点了八大碗,一起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王胜笑哈哈的道:“我就是来尝天津美食的,本想一个人来,结果怎么说都不行,就只能一群人来了。”
    苏城深以为然的笑了,心想:你要是一个人来了,受得了这样的国营饭店吗?说不定,还能衍生出一套管理不严的理论。
    跟在最后的市府秘书非常机灵,从苏城手上要过木牌,回到售票员那里,说了两句话,售票员的态度马上就变了。
    八大碗上的极快,也就是八个海碗,里面装满了食物。王胜和苏城吃了个新鲜,其他人装模作样的吃了几口,就不再动筷。只有舒兰,畅快的将每个海碗都吃成了底朝天。
    王胜看的眼晕,转过头来,对苏城笑道:“你是来看中远船务的厂子的?听说哈利伯顿很下本钱。”
    “我其实是来搞另一个收购项目。”苏城也不隐瞒,就把津石总厂的事给说了。
    天*津虽大,副部级的工厂也是稀罕的,听说苏城要兼并津石总厂,几个政府机关的家伙都投放了注意力。
    王胜也惊讶的道:“你的动作真不小。津石总厂有学校和医院吧?有点像是BP的规模了。”
    “主要是技校和研究院,医院和疗养院,我准备出售出去,或者给他们留下。”国企的技校水平相当不赖,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任务的技术含量高,工厂拥有的高工数量又多,技校生往往能得到充沛的锻炼,与后世花钱上的学校有一定的差别。
    当然,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技校生是不值钱的,在此期间,包括工厂在内,重视的都是大学生。这完全是供需关系所导向的。
    王胜沉吟了一下,道:“多少钱?”
    “总价在5000万到1。5亿人民币之间吧。”苏城笑了一下,道:“津石总厂的债务多,光是银行的贷款,就接近2亿了,欠供应商的还有好几千万。”
    “三角债。”市府的官员也知道。
    苏城微微点头,道:“我准备购买80%以上的股份。4000万到1。2亿元人民币之间。当然,债务也是要共同承担的。”
    “承担债务?他们能愿意?”王胜也熟悉了中国的官场生态,知道从政府手里掏钱有多难。
    苏城轻笑,道:“津石总厂要是不愿意卖了,我就买别家好了。”
    他有自信,体改委会愿意尝试一下私企并购。津石总厂只要有国家支持,就能撑住,但毕竟是苟延残喘罢了,国家目前恐怕也拿不出上亿元的资金去解套。也许到了10年或者20年后,津石总厂能通过卖地的方式浴火重生,用大笔的资金,到别的城市建一个新厂,经营的好的话,兴许还能和民企继续竞争。
    这样的工厂,在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并不鲜见。除非再获垄断资源,否则拥有2万名工人,数千名退休工人的津石总厂,根本甭想从高成本低产出的泥潭中活过来。
    苏城承诺将津石总厂打造成一家海上装备企业,光是这一点,诱惑力就不小了。
    王胜见苏城有了计划,就不再多说。台塑向大华实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阿布扎比的瑟坦油田,属于大债主之一。不过,他们也不能干扰大华实业的正常经营,这也是债务和股份的不同之处了。
    扫了一通美食,苏城的BP机响了,正是祁蒙发来的消息。
    王胜饶有兴趣的问:“怎么了?”
    “估计有结论了。”苏城平静之中略有紧张,转而笑道:“王总,一起去津石总厂看看?”
    “你要是不说,我还真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