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妇科男医师 >

第99章

妇科男医师-第99章

小说: 妇科男医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主任点点头,安排柳护士为老常媳妇拍片,要通过拍片来进一步检查是不是骨折,骨折的程度。

沙三将电话打了过去:“院长,保洁工出事了……对,就是那个常庄的,摔了……头部和手臂有几处轻伤,不过,左边的胳膊好像骨折了,叶主任正给她安排拍片……什么,解聘了啊,这个手术费用……好,我明白。”

挂了电话,沙三对叶主任说:“保洁工已经解聘了,院长说不能算工伤,医院也不再负责她的医疗费用了,让她按照一般伤病人的手续走。”

叶主任一愕:“是这样啊,好,我马上通知柳护士。”

叶主任掏出手机,给柳思思打了过去。

柳思思搀扶着老常媳妇,刚来到X光透视室外,便接到了电话,柳思思眉头一皱,只好把老常媳妇搀扶到大厅的连椅上,然后说:“阿姨,对不起,刚才叶主任打来电话,说您的伤医院不管了。”

老常媳妇一愕:“不管了,啥意思?难道不给我看了?”

“不是不给你看了,是需要你自己走正常的手续,说白了,费用要你自己出,你看看,是不是先挂个号什么的?”

“我……我……”老常媳妇说:“怎么会这样呢?”

“听叶主任说你已经被医院解聘了,你现在不能算医院的保洁工了,所以,医院不再负责你的费用,阿姨,你可以给家人打个电话啊。”

老常媳妇一听,就拿出电话,拨了出去。

老常媳妇拨得是常月妈妈的电话,因为为了节约,老常一直没有买手机。家里倒是有固定电话,只是,这功夫老常不在家,打也白搭。

老常媳妇对常月妈妈说:“他婶,我摔了胳膊,老常回来你告诉他一声,说我在医院的大厅里……”

“咋摔了胳膊呢,不碍事吧?”

“不怎么要紧。”

通完电话,老常媳妇就在连椅上坐着等,忍着伤痛地等。

等到中午,只见老常和常月妈妈一前一后地跑了进来。老常看到媳妇,忙问:“咋坐在这里呢,没找医生?”

老常媳妇说:“人家让挂号,我没装钱……”

常月妈妈说:“你不是在医院做保洁吗,摔伤了医院不管?”

老常媳妇苦笑:“我不干了,被院长辞了,医院不管了。”

老常黑黝黝的脸顿时成了紫茄子:“娘的,这叫啥事,到底咋摔得,是不是被人撞了一下?”

“没有,是我自己下楼梯,不小心摔得。”

常月妈妈说:“老常哥,别问这么多了,先去挂号吧。”

老常挂了外科的号。

接下来,常月妈妈和老常把老常媳妇扶上二楼外科四室。

四室,是杨间值班。

杨间询问了一下老常媳妇的情况,轻轻地捏捏他的胳膊,问:“痛不痛?”老常媳妇点点头:“疼。”

杨间让她稍微往上抬一抬。老常媳妇轻轻一抬,便不敢抬了。

杨间说:“估计骨头折了,这样吧,我给你开个单子,你去拍个片。”

老常媳妇问:“拍片多少钱?”

杨间说:“80。”

老常媳妇看看老常:“算了,咱不拍了。”

老常急了:“他娘,不拍咋行。”

老常媳妇说:“反正知道是骨折了,医生,您给开点消炎药,我回家养着就可以。”

杨间说:“这个……阿姨,这事可不是吃消炎药这么简单,你的骨折可能性很大,不过程度如何,是骨裂还是折断,有没有错位,要拍片才能知道,摸上去虽然没有错位的感觉,不过,凡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现在仪器这么先进,还是看看片子好,如果只是一般性骨折,打点石膏,吃点消炎药就可以了,错位的话就要正骨了,如果错位骨折不及时手术,会影响你下半生的……”

老常媳妇一呆。

老常说:“拍片吧,他娘。”

老常媳妇说:“80啊,够儿子几天的生活费了。”

常月妈妈说:“嫂子,你不能老是考虑孩子,把身体养好,不还能挣钱吗?”

“可我……我已经被医院辞退了,到哪里挣钱去?唉,这年头,挣个钱太不易了,尤其咱们这岁数的……”

常月妈妈深有感触,常月爸以前还种点菜卖,自然他病后,家里的收入也就没有了,只靠着常月倒时往家送点生活费,唉。

179章、没钱不敢看病

不敢看病,为什么?没钱呗。

老常家没钱,儿子刚上了大学,老常老口子自从过了中秋节,就再也没吃过肉。顿顿小咸菜,吃得老常原本壮实的汉子,现在成了瘦骨嶙峋的小老头。

老常拍了拍瘦瘦的胸,说:“他娘,你尽管看,钱我会挣的。”

老常媳妇心疼地看看他:“瞧你自己,都瘦成啥样了,也该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补补了。”

老常叹一声。他何尝不想。

天下间有谁不想吃山珍海味?

问题是,你有没有那样的条件。

一对收入空间狭小的农民夫妇,供养着一个大学生,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大学,如今依然是农村青年的梦想,农村父母望子成龙,最直接的路就是把儿子送进大学。可是,大学,一年一万几千元的费用,如果不是有着固定收入来源的家庭,的确拿不出。

农村,尽管已经有不少副业、林业、养殖业兴起,还是有一部分农民靠五谷生存。五谷,一家人填得饱肚子,要换成票子,能换多少?

常月妈妈犹豫了一下,从兜里掏出二百块钱。

这个月,常月送回家三百块钱,算是给二老的生活费贴补,常月妈妈刚才揣了二百块。她知道老常家的条件,那叫一个差。

“拿着吧,先把病看上。”常月妈妈说。

老常推了几下,接过钱。

一族人,到了这里,还客气什么。先看病吧。

老常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婶,你女婿不是在医院吗,咱们找找他好不好?”

常月妈妈说:“那行,我去找找九戒。”

常月妈妈拦住一个护士,询问朱九戒在哪儿。那护士一听常月妈妈是朱九戒的丈母娘,赶紧热心地把她领出门诊楼,然后指着远处的工地告诉她,朱九戒就在那边。

常月妈妈到了工地上,朱九戒正在值班室里闭目养神。

上午开完会,朱九戒回到工地上,推门时眼睛被门上的石灰迷了眼。

朱九戒猜想定是于老板做得手脚,心中气恼,用清水洗去眼睛里的石灰,还是有些烧灼感。

朱九戒来到于老板的值班室,于老板不在。朱九戒一脚将他的椅子踢翻,然后回到自己的值班室。

娘的,敢算计我,有你好看。

朱九戒盘膝坐下,运用六阴神功,一股清凉的气感浮上眼帘。

突然,朱九戒觉得印堂内似乎一跳。

朱九戒大喜:难道是天眼要开了?

自从打通了冲脉,朱九戒就梦想着打开天眼。

天眼,俗称第三只眼,在人体印堂穴与百会垂直交界处,属于退化的视网组织。

朱式家传神功中记载着天眼通一说,却并没有记载修炼方法。

没想到九阳神功成全了自己,九阳神功走冲脉,直接刺激第三只眼。

朱九戒双目烧灼,不便睁开,正好修炼第三只眼。

朱九戒关了门窗,落了窗帘,盘膝坐好,垂帘内视,意守百会,然后将意念逐渐移向百会与印堂垂直交接处,待此处暖烘烘一片,开始想象此处如同有一面电视机。啪地一声,电视机打开了开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些景象……

不知过了多久,朱九戒收功,闭目感觉了一下,自觉有了一些模糊印象,知道这只是视觉留影,离打通天眼,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朱九戒看看表,已经过了12点。他打开热水壶,烧了些开水,然后泡了一盒方便面,刚刚吃饱,外面便传来敲门声。

朱九戒开门一看,居然是常月妈妈。

“妈,你怎么来了?难道是爸……”

“不是,你爸没事,是你老常大娘摔了下?”

“常大娘?”

“啊,你忘了吗?每年你回家都给她拜年的。”

“哦。”

朱九戒不便多说,只是哦了一声:“妈,那我陪你去看看吧。”

常月妈妈点点头,在前引路,两个人来到了门诊楼大厅。

一路上,护士看到朱九戒,十有八九都会驻足招呼。常月妈妈见女婿在医院里颇受医护人员的尊敬,不由得很是欣喜,但又有些奇怪:“九戒,你怎么在工地的值班室里?”

“妈,这时我暂时的工作,你就别问了。”

“唔。”

常月妈妈不问了。她的性子和常月不同,如果是常月,非要打破砂锅“纹”到底不成,常月妈妈性格软绵,想到女婿定有自己的原因,女婿不喜欢问,那就不问了。

来到了大厅,常月妈妈指着老常和老常媳妇说:“九戒,快见过常伯常大娘。”

朱九戒看看老常,高高的,瘦瘦的,脸色黝黑,眼窝深陷。与老常打完招呼,朱九戒转头去看老常媳妇,一愕。因为老常媳妇在医院干保洁,他是见过多次的,每次见老常媳妇盯着自己,自己便朝她微微一笑,原来是常月的族人啊。

“大娘。”朱九戒叫了声。

老常媳妇说:“九戒啊,你今天总算叫一声大娘了。”

常月妈妈说:“咋了,九戒这孩子平时不理你吗?”

老常媳妇说:“这孩子……算了,不说了,九戒,你看看大娘的胳膊,怎么样?医生要拍片,单子都开好了,我想还是等你来看看吧,你是咱常庄的女婿,更是常家的女婿,伯母有病你总不能不给个面子吧?”

朱九戒笑道:“大娘说笑了,别说是你,任何人有病我都会全力治疗,我在县城搞过几次义诊的,您没听说?”

“医院里倒有医护人员说,家里没听说过。”

常月妈妈说:“是啊,村里没人提起,九戒,我看你的义诊活动还是面不够广,什么时候你能给老百姓免费治疗?别老是在县城搞活动啊。”

朱九戒心中一动,点点头:“妈,你的话我记下了。”

说完,朱九戒左手握住老常媳妇的手,右手顺着她的胳膊,慢慢地摸着。

过了一会儿,朱九戒收回手,说:“是有些骨折,不过不要紧,没有错位,伯母,这俩月你注意休息,别活动了,平时把胳膊吊一下,一般的门诊都有那种固定的板子,几块钱一付,自己打一下就可以。”

“太好了,九戒,谢谢你,还是有人好啊,瞧,这不就省了钱嘛。”

朱九戒笑笑:“我刚才说过,任何人只要来找我,我都会给他无偿治疗,大娘,以后有事就来找我。”

说完,朱九戒又对常月妈妈说:“妈,以后乡亲们谁有病,你让他来找我就行,这点忙我还是能帮的。”

“哎。”常月妈妈乐得看到朱九戒露脸,朱九戒能给乡亲们办事,她自己觉得脸上有光。

“对啦,九戒。”常月妈妈想起一件事:“常庄有个姓岳的邻居,你该叫婶子的,喜欢听京戏,可是偏偏耳朵前一阵聋了,你岳婶子家里条件不好,病一直拖着,也没来医院来,九戒,你能不能给她看看去?”

朱九戒说:“行,我随你们一同去。”

朱九戒随同常月妈妈来到了常庄。

一进村,突然,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路口。

“朱医师……”那人跑了过来,是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

朱九戒想起来了,这小伙子叫虎子,朱九戒曾经给他妈妈义诊过,治好了他妈妈的眼睛。

“是虎子兄弟吧,你怎么在常庄?”

虎子说:“朱医师,我们东城村开发,老百姓大多都迁出来了,我和娘在常庄租了一处房子,房东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不回来。”

“是这样啊。”

虎子看看常月妈妈:“大婶,您们……”

常月妈妈说:“九戒是我女婿啊。”

“啊,原来你们是一家人啊。”

“是啊,九戒来给你岳婶子看病的。”

“是吗,太巧了,走吧,我带你们去。”

原来,虎子租的房子就是岳婶子的。岳婶子的儿子儿媳在北京打工,出了春节回来两三天,平常不在家。

岳婶子耳朵虽然聋,行动还算自如,也能自己照顾自己。

岳婶子的房子看上去还算不错的,一排五间,都是起脊的砖瓦房,很漂亮。大门大窗的,透光很好。院子也很大,院子里还种着两颗苹果树,果子已过了青涩期,微微有些泛红。

岳婶子住在最东间,对间是儿子儿媳的房子,西头还有两间,现在是虎子和虎子娘住。

虎子跑进东间时,虎子娘正和岳婶子在看电视。

电视是有限,央视的11频道,播得是戏曲节目。岳婶子只能看却听不到声音,很别扭。虎子娘就跟她比划。

虎子说:“娘,婶子,朱医师来了?”

虎子娘说:“是给娘看病的朱医师吗?”

“嗯,是啊。”

“嗯人啊,朱医师可是咱家的恩人啊。”虎子娘站了起来,就往外走。岳婶子听不到,却看得到:“他伯母,你这是去哪儿?”

虎子娘边走边说:“朱医师医道可好了,他婶子,朱医师可是个好人,看病不要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