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富妻盈门 >

第79章

富妻盈门-第79章

小说: 富妻盈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向晚能打听到的事儿,谢嘉树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甚至他还打听到,老祖宗生辰那日,李铭没能寻到谢家的不是,反而被来谢家做客的两个大纨绔教训了一通,这件事不止让李铭彻底没脸,就是他背后的公孙良也隐隐有些不快。

想必那公孙大娘也知道了这件事,白天借机嘲讽小洪氏,一是立威、二是表明立场,三也是在帮族亲出气。

当然也有卖好的意思,表明自己跟公孙良是一国的,想让他以后更加看重自己罢了。

只可惜,公孙大娘碰到了谢向晚,非但没能达成目的。反倒被个六岁的毛丫头气得晕厥过去,当众丢了个大丑。

谢嘉树有理由相信,这位公孙大娘定能安分一段时间。

可,以后呢?

前有李家方家的小姑娘‘童言无忌’。今有名师公孙大娘‘坦率直言’,明后日还会有旁的‘清高’、‘不甘与商贾为伍’的耿直人士出言讥讽。

谢嘉树伸手捏了捏鼻梁,有些头疼的想着,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啊,否则,不管谢家富到什么程度,总会有人跑来嘲讽、辱骂。

谢嘉树是谢家家主,毕生最大的愿望便是繁荣谢氏、为儿孙留下一份值得骄傲、称颂的家业,让谢家的子子孙孙永远富贵下去。

富,这一点上。谢嘉树已经做到了,在他的经营下,谢家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再赶上朝局动荡、天下大乱,单靠谢家的银钱就足以供养一支军队用以改朝换代。

贵。就有些难度了。

想当年谢秉德也算是开国元勋了,砸下那么多钱去支持太祖造反,临了却连个官身都没弄到,更不用说什么爵位了。

只得了个不尴不尬的‘义商’牌匾,和世世代代为盐商(御赐皇商)的资格,以及太祖几句不痛不痒的口头表扬。

其它的……唉,谢嘉树不得不再次感叹。太祖爷他老人家真是太‘节俭’了,而秉德公当年也太厚道了。

不过,子不言父之过,儿孙也不能抱怨祖宗啊,毕竟秉德公一介运河码头的小苦力,赤手空拳打下谢家这份家业。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作为子孙,谢嘉树对秉德公只有敬仰、感恩,并不敢非议什么。

秉德公没能给谢家挣来社会地位,那就由他这个后世子孙来做吧。

谢嘉树终于开口了:“妙善。你可是有什么想法?这里没有外人,你就直说吧!”

女儿特特跑到书房,绝不是抱怨、或者告状,定是想到了什么法子。

对于这个早慧得近乎妖孽的女儿,谢嘉树是真心的喜欢、并为之骄傲啊。

谢向晚见父亲已经猜到了自己的来意,唇角弯弯,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父亲。父亲,您可知道太康谢氏?”

谢嘉树一怔,旋即道:“可是乌衣巷谢家?”

谢向晚点头。

谢嘉树皱了皱眉,“咱们虽是同姓,却不是同族,我们——”

一个是千年望族世家,一个却是社会最底层的盐商,两家根本就没有交集啊。

谢嘉树苦笑了下,眼中既有无奈、也有对名门谢氏的各种羡慕嫉妒,轻声喃呢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人家就算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那也是太康谢氏,绵延近千年的世家望族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落的世家他娘的也是高贵门第啊。

“父亲说得没错,太康谢氏,哪怕经历了前朝的乱政有些没落了,可架子没倒,如今依然是咱们大周数得上的名门望族!”

谢向晚语气中带着莫名的骄傲,原因无他,被她融合的那个谢离就是出自陈郡谢氏,陈郡也就是现在的太康,是门阀士族中的顶级存在。

对于自己的家族,谢离比任何人都了解,要知道,她生活的年代门阀豪族虽然已经开始没落了,但在上流社会,谱学依然流行,家族出身什么的,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尤其是到了谢离中晚年的时候,发生了安史之乱,圣人领着一干王公贵族出逃,出逃后,即位的新君在几大世家的支持下重新掌握了政权,那段时间一些老牌世家又重新杀了回来,士族们再现了先祖时的荣耀之光。

谢离所在的家族亦是如此。

所以,谢离对于自己的姓氏、自己的家族那是发自内心的骄傲,这种骄傲,也被谢向晚完美的继承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份骄傲,谢向晚才会那么坚定的维护谢氏,断不许有人侮辱谢家人。

虽然此谢非彼谢,但谢向晚和谢离已经融为了一体,而谢向晚也本能的把自己当做了陈郡谢氏的子孙。

谢嘉树挑挑眉,显然有些不理解女儿为何如此兴奋——又不是自己家,人家太康谢家再高贵也与咱没关系呀。

谢向晚清楚的接收到父亲的疑惑,敛住笑容,认真的说道:“父亲,女儿虽小,可也听说过一句老话儿‘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咱们都姓谢,秉德公是孤儿……没准儿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呢。”

言下之意竟是在暗指:前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不知多少家族在战乱中妻离子散,而谢秉德又是个孤儿,没准儿就是那个大家族不慎丢失的孩子呢。

……这话说得太违心了,谢秉德确实是孤儿,但父母却不是死在他垂髫之年,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甚至连祖父、曾祖父是哪位也一清二楚。

家族史什么的,谢嘉树这个家主自是非常清楚,他还知道秉德公的发家史。

在秉德公还不叫谢秉德的时候,就跟着同样码头苦力的父亲一起在码头讨生活。

后来秉德公的父亲积劳成疾不治而亡,秉德公便一个人养活寡母,再后来,某日码头两拨混混械斗,秉德公被人敲到了脑袋,险些死掉。

好容易活过来后,人渐渐变得精明起来,不但想出了许多赚钱的点子,还声称自己并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蜀地人士,后来他更是只身跑到蜀地去‘寻根’。

结果根没有寻到,却找到了赚钱的法子,那就是贩卖私盐。

只是他卖的盐不是海盐、湖盐,而是井盐。

说来也是他运气好,在蜀地的某处不知名的山区发现了井盐矿脉,然后又不知从哪里寻来了北宋时卓筒井的制作法子,秉德公胆子也大,当下便招了几个伙计,在隐蔽的山坡上打了口卓筒井,而后自己取盐卤、煮盐,最后再运出蜀地四处贩卖。

卓筒井占地不大,且又在偏远隐蔽的山区,是以官差根本就不知道,再加上那时时局动荡,官府就算要抓贩私盐的,也会盯着沿海或者盐湖附近的人。

是以,秉德公的私盐买卖做得很是顺畅,他靠着这个法子,迅速积累起大量的银钱,几年后再次回到扬州,摇身一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盐商。

这段故事很是传奇,也非常励志,所以被秉德公详细得记录下来,好让后世子孙瞻仰学习。

谢向晚也知道,不过她却故意将前情隐去,将故事朝对谢家有利的方向发展。

只听她继续说:“女儿听说了秉德公的故事后,便想着,当年秉德公千里回蜀寻根却不可得,究其原因不过是那时战乱,许多家族都离开故土,许多家谱也都损毁于战火之中……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咱们谢家也有了些根基,不如再次回故乡寻根,也算是全了秉德公的遗愿啊!”

寻根?

刚才不是在说太康谢氏嘛,怎么又扯到寻根上去了?

谢嘉树觉得有点儿更不上女儿的思路,愣愣的看着谢向晚。

谢向晚唇角上扬,一双好看的桃花眼里满是笑意,轻声道:“没错,咱们去秉德公曾经去过的蜀郡寻根,或许在那里真能找到我们家先祖的痕迹呢~”

就算找不到,她也有办法创造一个,她定要让自家跟太康谢氏连宗,成为一家人!

☆、第018章 异想天开

谢向晚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且还颇有几分道理的样子,事实上却经不起推敲。

因为这些话全都建立在一个不怎么高明的谎言之上。

什么祖籍蜀郡,什么寻根溯源,说穿了都不过是借口。

这话哄哄外人也就罢了,稍微知情些的人都不会相信,谢嘉树作为当代家主更是不信——开毛玩笑呀,堂堂扬州第一盐商,难道会连自己的祖宗是谁都不知道吗?

听了女儿的一番话,再看看小女娃儿一脸认真的模样,谢嘉树额角抽搐了下。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奸商:脸皮厚够、心眼儿够活、下手也足够狠,为了利益可以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不惜任何代价的去谋取,且还要为自己的‘手段’寻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跟女儿一比,谢嘉树发现,原来谢家最像先祖秉德公的大奸商在这里呀。

啧啧,瞧瞧女儿那小神情,竟是无比笃信自己的话,丫这才是说谎的最高境界呀,连自己的眼中都透着坚信不疑,那模样,仿佛认定了自家确实是太康谢氏某个流落山野的贵族少爷一般。

谢嘉树误会女儿了,人家不是‘仿佛认定’,而是从心底里就确信自己是太康谢氏的子孙呀。

谢向晚好像没看到父亲一脸便秘的模样,说完后,热切的看着他,“爹爹,您说这个法子好不好?只要咱们‘认祖归宗’了,任谁还敢嘲笑咱们家粗鄙?”

同样是经商,普通人做了就是商户,而世家大族做了,便是体验下情、不拘一格,丝毫不辍‘高雅’的名声。

若是再套上谢向晚给谢家量身打造的故事,那就是忍辱负重、甘愿做贱业以振兴家业,再再配上谢家多年来的善举,更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卧槽!

这个方法如果真的能行。谢家的名声还真能彻底扭转过来呀。

最初的惊诧褪去,谢嘉树静下心来,越想越觉得谢向晚这个法子听着虽有些异想天开,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而且吧。事情一旦成了,谢家有了正经的出身,对他日后的计划也有极大的助力呢。

“笃、笃、笃”

手指轻轻扣着书桌,谢嘉树一遍又一遍的想着,把有可能遇到的阻碍都想了一遍,最后点头:“这个法子确实不错。只是——”好需要周密策划。

否则一个弄不好,不但会达不成心愿,反而还会落人笑柄。

谢嘉树的顾虑谢向晚当然也清楚,她不但清楚,还事前做足了功课。只见她笑眯眯的说:“父亲放心,事在人为,只要咱们尽心做了总会有结果的。”

谢向晚信心满满,这些日子她可不是只忙着家里的那点儿子事儿,而是做了许多安排呢。

比如蜀郡……呵呵。只要谢嘉树真的去寻根了,定会有所收获呢。

见谢向晚如此自信,谢嘉树也有种莫名的心安,他笑着说:“嗯,妙善说得没错,只要尽心去筹划了,总会有结果的!”

女儿才六岁都想着帮家里‘洗白’名声。他堂堂男子汉,又是一家之主岂能不思进取、只知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如果说之前谢嘉树已经动了这方面的心思,今日听了谢向晚的一番话,他的那些心思便变成了强烈的*——一定要让谢家摆脱被人轻易耻笑的命运。

成功说服了父亲,谢向晚心满意足的回去了,回到天香院。刚刚在罗汉床上坐定,正准备喝杯茶、静静心,不想外头却响起了小丫鬟的通传声——

“大小姐,周七小姐来了!”

谢向晚神情不变,扬声回了句:“周七姐姐快请进来!”

说着。她将茶盏放在炕桌上,目光扫了立在身侧的暖罗一眼。

暖罗是天香院,哦不,应该是谢家大宅的八卦电台,谢家上上下下就没有她不知道的八卦。

周安歌忽然来访,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儿,但谢向晚的注意力从来不在内院做太多的停留,所以有什么事儿还是问暖罗这种专业人士最合适。

暖罗不但热爱八卦,人也很机灵,顿时就读懂了大小姐的眼神,凝神想了想,而后摇头:没听说周家两位小姐有什么八卦呀,她们一直都安静的待在自己的小院里,除非陈家遣婆子来送东西或是送信,她们出于对主人的敬意,才会来天香院回禀谢向晚一声。

可最近两三天陈家并没有来人啊。

没什么事儿?那周安歌来做什么?

谢向晚心里疑惑,脸上却挂着招牌式的浅笑,见周安歌进来,亲切的招呼道:“周七姐姐来了,快坐下,虽然已经是下午了,可外头的日头依然很毒,姐姐定是热坏了吧!”

说着就要张罗身边的丫鬟给周安歌奉上解暑的茶汤。

周安歌在谢家住了快两个月了,气色愈发好了起来。

算起来,周家的事也过去一个月,她从最初的惊恐不安,渐渐的平静下来,如今也不再在谢向晚跟前做出恭敬顺从的‘奴婢’模样,而是以大姐姐的身份,跟谢向晚很是随意的说道:“我那儿就在天香院隔壁,路上树荫成道,根本就晒不到呢。不过妙善妹妹这里的消暑茶汤确实好喝,不止为了消暑,单是为着这味道,我也要吃上一碗。”

“呵呵,周七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