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晚清残卷·禁恋之殇 >

第44章

晚清残卷·禁恋之殇-第44章

小说: 晚清残卷·禁恋之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若那般,人生便像一泓清泉,缺少了些调味料,更缺少了轰轰烈烈!”

“如果她能永远这般开心————”奕䜣侧首看着繁妤微笑的恬静模样,“平平淡淡也罢,穷困潦倒也罢,倾尽一生也罢,我都不会责怪老天爷!”

“六爷呀,你早有这般觉悟该多好!其实在你最初为她心动的时候,你就该义无反顾地带她走!”

“是呀————”想到宫廷之上的勾心斗角,想到慈禧太后的咄咄逼人,想到辛酉政变胜利之时把持朝堂的那种巨大快感,想到亲王双俸,爵位世袭罔替的种种利诱和荣誉,他内心不禁一阵翻腾,他后悔了,真真切切的后悔了!

“忆儿,跟姑姑回去吧,天似乎又冷了些。”繁妤牵起忆儿的手,朝忘尘庵的方向走去。

“好,不过晚一点的时候,忆儿想和姑姑出来看月亮!”忆儿调皮地说着,二人背影渐远,只留下了一串清脆爽朗的笑声。

“王爷,您真的不想追回她么?”文祥着急问道。

“罢了罢了!”奕䜣重重一挥手:“只要她开心便好!”

 “下官怕王爷会后悔呀!”

奕䜣仰望着干净的天空,似忆起了繁妤同样干净的笑颜。他决然道:“这一次不会后悔了,真的不会后悔了!”旋即他觉得心头一紧,止不住咳了数声,却原来都是刺眼的鲜血!

奕䜣双目渐渐阖上,意识也随之抽离。

“王爷,王爷!”文祥扶着如弱柳般倒在他身上的奕䜣,第一次发现他居然如此削瘦。

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北京城传遍了奕䜣病入膏肓的消息。

此时已是初夏,繁妤着了质地轻盈的雪纺汉服,素白的颜色,一如她憔悴的面容。她不似以前那般年轻娇嫩了,眼角处已经有了淡淡的鱼尾纹,面色也不再红润,一年到头总是苍白如纸。但惟有那纤细的身姿始终未曾臃肿,似乎她永远都是那般柔弱,惹人爱怜。

“忆儿,姑姑要离开你了,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听师太的话,不要再闯祸了。”繁妤与忆儿并肩坐在草地上,她看着天空中不断变幻的浮云,轻柔地对忆儿说着。

“为什么?姑姑不要忆儿了吗?”此时的忆儿已经十六岁了,面如桃李,千娇百媚,活脱脱就是当年紫禁城中的繁妤。

“不是姑姑不要你了,是姑姑要去找自己的回忆了。还记得姑姑跟你说的话吗?姑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段挥之不去的回忆,那是姑姑心底最珍视的东西,姑姑丢了太久太久,想把它找回来。”

“可是姑姑不是说忆儿就是姑姑的回忆么?看到忆儿不就能回忆起姑姑单纯无忧的童年么?”

“傻孩子,回忆是两个人拼凑的。你将来也会有那样一个人与你一起拼凑这美好的回忆,那个人就在这————”繁妤指着忆儿的心说道。

“姑姑心里的那个人是谁?”

“姑姑心里的那个男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繁妤眼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微笑着说道:“他饱读诗书,能文能武,面如冠玉,英姿勃发。我伤心落泪时,他会用袖子轻轻擦去我的泪痕。我被人欺负时,他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我辗转难眠时,他会给我讲动听的故事。只可惜,那般无忧的日子只属于少年,原来人真的会变。”

忆儿听之,疑惑问道:“那他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找姑姑呢?”

繁妤爱怜地抚摸着她柔顺的乌发,苦笑道:“他快死了。”见忆儿不可置信,她继续道:“姑姑想在他弥留之际见他最后一面,不然姑姑会后悔一辈子。”

“姑姑————”忆儿还欲开口挽留,却见繁妤已经起身,表情呆滞地望着远方,忆儿好奇,也跟着站了起来,她顺着繁妤的目光望去,不禁狠狠一颤,原来她竟然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大片的琼楼玉宇!

“再见忆儿!明年的这个时候在姑姑的坟前将姑姑手抄的《饮水词》烧给姑姑好吗?”

忆儿怔住了,待回过神时,只能依稀可见繁妤纤弱娉婷的背影。

“姑姑————”忆儿对着她的背影大声喊道:“忆儿知道那个男人是谁了,他就是恭亲王!因为只有像姑姑那样高贵美丽的女子,才会有贵不可言,睥睨天下的男人匹配!”

繁妤听不见她说的话,只是默默流了一路的眼泪,沿着从前走过的路,艰难的下了山。

奕訢此时已须发斑白,面色蜡黄,眼神空洞,却惟有嘴角还在不断抽搐着。

“六叔您说什么?您慢些说!您有什么吩咐,载湉一定替六叔办到!”此时的光绪已长成翩翩佳公子,眉眼间颇有几分神似奕譞,却又承接了几分额娘叶赫那拉氏的美貌,所以面偏阴柔。加上身形瘦小,又迫于慈禧淫威,因此看上去极其乖巧。他守在叔父奕訢病床前已三日,对他来说,奕訢是他的命,是大清国的根。

“繁妤——”由于病重,奕訢神志颇有些不清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唤着繁妤的名字。

“六叔您在说什么啊?七姑姑早就死了,不会回来了!”光绪想起以往繁妤的种种好处,不禁潸然泪下。

奕訢似受到了极大刺激,艰难撑着床沿强迫自己起身,光绪知晓他的意图,便小心将他扶起,又命一旁侍候的太监替奕訢垫了两个枕头。

“九年前我本来可以带她回家,可是我看她在蓝天之下放肆的笑着,笑得那样魅惑,那样迷人,于是我成全了她,把她交给了给予她快乐的大自然。那时我笃定自己不会后悔,|Qī|shu|ωang|可是当我就快要与这个世界诀别时,却又是那样后悔!后悔我没有机会见她最后一面,后悔我与她只能沉沦在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光绪以为奕訢乃病后胡言乱语,也未放在心上,只安慰道:“我相信七姑姑一定会原谅您的,因为,她是那样爱您啊!”

奕訢摇着头,似在否决光绪所言,似在嘲讽自己可笑之处。恰在此时,一太监奔入内室,先与光绪及恭王请安,方才说道:“皇上,王爷,门口有个妇人,说是要见王爷一面。”

奕訢未开口,光绪却道:“妇人?姓甚名谁?”

小太监答道:“回皇上,姓金。”

光绪搜肠刮肚也没想出自己与恭王认得的女子有姓金者,便道:“王爷病的厉害,打发她走便是。”

小太监领命,正要跨出门槛,奕訢却大声说道:“快!要她进来!”旋即他兴奋地望着光绪:“我大清乃金之后人,姓金者,皇上难道猜不出是谁么?”

光绪见奕訢无神的眼里突然散发出金色的光,便隐约猜出来者何人。果然在二人说着体己话之际,一素服女子跨门而入。光绪大惊道:“真的是你!七姑姑!”随后他立即屏退左右,连自己也背身离去,成全二人的最后的红尘缱绻。

繁妤匆匆向光绪请安,便匍匐到奕訢床边,泣道:“为何不早些带我走?为何你忍心这么多年不见我?为何待我想真正与你重新开始时,却已抵不过廉颇老矣,美人迟暮?为何你我总是这样擦肩而过,却无缘分停留在对方的心里?”

“傻繁儿——”奕訢颤抖地伸出手来抚摸着她滑若凝脂的脸颊:“真好,你又像从前那般漂亮了。”

繁妤见他不回答自己任何问题,却又将心底真正的答案融在这句温柔的话语中,她的泪水涌得更凶:“我只想为你一个人漂亮,可是,你却不等我!”

“对不起,我的繁儿——”奕訢眼中泪光闪烁:“我好悔呀,好悔呀!如若时光可以倒流,当我在钟粹宫与你初遇时,我定会将你清丽脱俗的容貌记挂于心。如若时光可以倒流,我定会在为你动心之时,毅然决然带你离开皇宫。如若时光可以倒流,我不会伤害你,更不会打你,我会将你的淘气你的任性视作是你率真的表现。如若时光可以倒流,我定不会再把逃出牢笼的你送回到令你深恶痛绝的地方。如若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天天看见你真心的笑容,就像在忘尘庵门前的那片草地上————”

“你——你来过忘尘庵?”繁妤疑惑问道。

“是的。但我终究还是放开了你,因为我看见了你完全不同的笑意。我从来不知道,你发自内心的笑容竟然那样令人心颤,仿佛天地万物都失去了生命,惟有你,惟有你————”

“还来得及,奕訢!我们还有来生,还有来生!我告诉过你,我是未来的人,那么我再告诉你,未来有我,也会同样有你,只是我们还未相遇罢了!”

“未来?”奕訢喃喃道:“未来的你,姓什么?还姓爱新觉罗么?”

繁妤心头一酸,无奈应道:“是!不过你还没有出现,我们还是有可能的!你答应我,下一世的轮回,你不许再姓爱新觉罗!”

奕訢听着这无比熟悉的承诺,眼里的泪水也变得发光起来:“好,绝不再姓,绝不再姓!”

繁妤站起身来,不顾一切地将枯瘦如柴的他带入怀中:“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最后的一点时间,我希望我们可以相拥而眠。也许明天别人便会发现我们的尸体,会说三道四,会指指点点,可是,我已经不在乎了!”

奕訢见她言语奇怪,慌忙看向她,只见她的嘴角挂着鲜艳的血,一点一滴地滴在自己苍白的脸颊上。

“繁儿,繁儿————”奕訢绝望地唤着她,却见她笑意盈盈:“对不起——奕訢——原谅我的自私——我不想你死在我前面——因为我想让你永远记住我这一刻发自内心的笑意——我——真的好——爱你——”

繁妤气若游丝,直至奕訢逐渐感到她花一般的生命在自己手心里零落。

“我也好爱你——”奕訢突然感到眼前一黑,仿佛置身于混沌的黑暗之中,然后便是永无休止的沉沦————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夜,恭亲王奕訢卒,终年六十六岁。奕訢谥号光绪赐曰“忠”,有清一代得此谥者唯恭亲王奕訢与睿亲王多尔衮两人。奕䜣死后,配享太庙,入良祠,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是夜,紫禁城的另一端也有延绵不绝的哀泣之声,那便是长春宫。

白发苍苍的慈禧握着手中的夜光玻璃杯,那曾是她五十大寿时恭亲王奕訢送来的,说是洋人之物,在夜深之时能发出耀眼的光。慈禧从未相信,今日取出一看,却有无与伦比的灿烂光芒。

这是讽刺吗?

奕訢你可知,自你上回在长春宫顶撞我之后,我的世界里,便再也没有光芒了。而此刻的光,是你幻化的吗?是你生命的延续吗?

我已经老了,老得连厚重的脂粉都无法遮盖深刻的皱纹,老得连宽大的旗袍都无法遮盖臃肿的腰身。可我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悸动,还能在想你之时,泛起女儿般红润的波澜。

我爱你,只是,我们从未相爱。

(第二部分完)

卷五 而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宣统王朝)

碧瑷番外篇——末日哀音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逝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谥曰“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次日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病死,享年73岁,谥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

十一月十六日,我的儿子醇亲王载沣受慈禧遗命,著封为摄政王。我的孙子溥仪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宣统。

我自然是不愿让我的孙子入宫的,一来他年龄尚幼,登基之时还不到三岁。二来囚笼般的皇宫已经让载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又怎么忍心再让溥仪重蹈覆辙?因此庆亲王来醇王府宣布溥仪荣登大宝时,我几乎是将老命拼了出去,以保全自己的孙子。

可是,纵然破口大骂,纵然哭哭啼啼,纵然头破血流,却仍未能阻止他们狠心抢走我的孙儿。我看着溥仪在一个侍卫的怀中嚎啕大哭,俨然就是当年载湉离开我时的那副凄惨的模样。我不知哪来的气力,冲上前去将溥仪抢回怀里,却未曾料想就在此时,竟有人将我打晕在地。

后来我才知道,打晕我的人是我的儿子,醇亲王载沣。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他当年打晕我究竟是嫌弃我在众臣面前丢了丑,致使他颜面尽失,还是他心里万分情愿甚至说苦苦哀求想将这个孩子送上皇帝的宝座。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因为自那时起,我与载沣再也没有说过半句话了。

听说宣统帝溥仪登基之时,曾闹过一个大笑话。

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由于溥仪那时年幼,于是便由他的父亲载沣扶着他坐在宝座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也许是我的孙儿天性顽皮,也许是他厌恶了这如流水般漫长的排场,竟在大殿之上哭闹起来:“我不挨这儿,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左哄右哄也不见溥仪哭闹声停止,索性便道:“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

这时文武百官窃窃私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