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杀手俏佳人 >

第77章

超级杀手俏佳人-第77章

小说: 超级杀手俏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当团长调来人将周围这一代全部一遍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踪迹,除了蓝方自己人留下的痕迹之外,没有任何可疑情况。。。。。。
    

第107章,深入敌境(2)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用于现代狙击作战恰如其分。如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武装分通过“放冷枪”使攻入格罗兹尼市中心的俄军131旅在天内就损失了近800人。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阶段,俄军80%的人员伤亡都与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作战有关。美国在马里和科沃展开的军事行动中,士兵遭遇狙击而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伊拉克战争开始至今,反美武装的狙击作战使美军苦不堪言,代价惨重。
    而对于一个狙击手来说,潜伏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狙击手能够在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下静止潜伏数小时,甚至是一天,这样能锻炼狙击手的耐力,使之把握住战机。训练时,狙击手要在200米距离内有效隐蔽,并发射2发空包弹,一旦狙击手被教官用望远镜发现。他的潜伏训练即告失败。
    苍龙受到过的训练,让他必须在敌人两米的范围之内进行潜伏,从而让敌人第一时间里发现不了自己,并且在第二时间里成功的狙杀敌人,才算合格,至于潜伏的时间,也是一些狙击手无法想象的。
    顶级的杀手不是拿着枪去击杀目标,而是靠近目标击杀,这是狙击手所无法想象,但是杀手的行业就是如此,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们去等待,所以大多时候他们会选择主动进攻,去靠近敌人。
    而且事先苍龙也观察过整个战场的情况,像这次演习,狙击手只适合在自己的地盘上埋伏,一旦进入敌人的地盘,就会被无人机的热能探测器发现,最后变成靶,虽然在如此高温的条件下,但是人的温和天气的温,还是成反比的。
    即使是苍龙也很难做到避过热能探测,不过他有另外一种办法,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潜伏,他并不是大摇大摆的进来的,而是偷偷摸摸的进来的,哪怕是左司令员这位总指挥,也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蓝军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把苍龙当做了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杀手,只是连左司令员也想不到他会是一个杀手。
    这到也并非是说红蓝两军的特种部队都是吃素的,只是因为这是演习,而且双方都了解各自,所以从一开始无论他们有多凶猛的进攻,先做的还是防备,那种戒心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因为双方都过于担心会被对方的特种部队把老巢给端了丢脸,所以在这里特种部队突然变得没有了用武之地,在高科技下,特种部队潜伏过去,也绝对杀不到对方的老巢,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是让自己的士兵去送死,还不可能成功。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夜色往往是特种部队活动的最好时间,但这次演习,双方谁也没能渗透到对方的腹地。
    苍龙进入了一片密林,此时他已经长途奔袭了十多公里,完全进入了蓝军的腹地,丛林的高温、高湿和较大的降雨量对人和武器都是严峻的挑战。茂密的植被大削减了武器、传感器和通信装备的作用范围,人的耐力和武器携载能力也被严重削弱。
    所以对于苍龙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他的天堂,在这里所有武器几乎都退回到最原始的轻武器状态,丛林环境对火器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作用范围,而且还有最终的效果问题。
    树木能有效吸收爆炸破片,而树叶能折射密集火力射出的弹。对于这些问题,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已经引起了人们足够的思考,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实战参考意义。
    历史上任何一次丛林作战,重型武器部不是主角,这一点到今天仍然是真理。丛林使敌对双方的武器装备水平趋于回归到同一起跑线,轻武器,而轻武器最大限制仍然是距离问题。即使是使用射程在50米之内的轻武器,对间接瞄准火力的定位和校正方面也存在困难。同时,这也使得士兵其容易在误判第一发弹的来袭方向的情况下向错误的方向移动,从而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这也是为什么苍龙天多,绕了一大圈,才奔驰了十几公里,除了休息时间之外,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丛林里渡过的,
    而且他选择丛林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丛林中树木茂密,无人机上的热能探测器的效能会削弱到最低的状态,如果靠近了丛林进行近距离探测,高大树木的树冠也会严重影响到轻型无人机的数据传输,除非是使用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大航程无人机,因为合成孔径雷达的地形测绘和移动目标指示对于丛林中的部队来说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
    但是先说蓝军和红军的陆航团里都没有这样的大航程无人机,所以想找到苍龙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红蓝双方的特种部队来说,要他们绕这么一大圈,甚至是脱离战区范围,即使真的能进入丛林,估计演习都已经结束了,依靠直升机投放的话,肯定会被对方提前发觉,毕竟演习的地方,说大吧,对于拥有各种高科技设备的红蓝双方来说,又不大双方电战信息战都是全方位监控。
    说小吧,对于特种部队来说,却也不算小,而且时间也是一个问题,七天的时间策划特种部队过去,蓝军浪费这个精力还不如侧重于反特种作战上来。
    大概在第五天晚上,苍龙终于发现了蓝军的指挥部,但是他的难题也来了,这个指挥部选的位置好,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狙杀的位置,甚至蓝军的特种部队还在巡逻,并且在每一个可能会成为狙击点的地方,进行探查。
    防守的简直密不透风,苍龙手中的狙击枪最大杀伤射程是3800米,名为79/85式狙击步枪,虽然杀伤射程在3。8公里,可苍龙也没这么傻选在公里之外进行狙击,因为他最成功的一次狙击距离,也只是2。5公里而已。
    更何况79/85狙的性能并不怎么样,理论上是有3。8公里的杀伤射程,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这样,除非是瞎猫碰上死耗,但也爆不了别人的头,而根据苍龙的调整之后,79/85狙最佳的射击距离,应该是在八十米左右。
    因为79/85狙的弹初速在八十米每秒,一旦超过这个距离,弹就会越来越不稳定,让他用一把79/85狙在他的限2。5公里之外,就是蓝军的总指挥站着给他狙杀,估计也不可能成功,因为这把枪没有专用的高精狙击弹,而是直接通用了53式7。62毫米的机枪弹。
    狙击手需要判断各种因素,才能进行狙击,苍龙这个杀手也不例外,而且他判断的比狙击手更细致,他不会充什么英雄,他只选择在最佳的距离,最好的位置,最可能的成功的地方进行狙击。
    很显然这里不具备这个条件,他的枪也同样不具备这个条件,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把狙击枪,那是因为这把枪够老,在中国的特种部队几乎已经被淘汰了,但他也没有更多不可发觉的缺点,因为它是从中国的一代一代狙击手的手里检验出来的枪。
    性能也是最稳定的,而且在他眼里,能杀得了人的枪都叫做枪,只是各种任务所需要的枪不同而已,他对沙漠勇士这样的手枪情有独钟,也是因为沙漠勇士比起沙漠之鹰来更好用。
    可现在他遇到了难题,如此严密的封锁,看起来根本没有任何狙击的可能性,因为蓝军的总指挥不可能跑出来瞎转悠,偶尔可能出现那么一次,都必须得等待机会,而蓝军的特种部队又在各处巡逻,所以根本无法狙击。
    此时他也明白,为什么红军没有派遣他们的特种部队来送死了,就是他也遇到了难题,而且这是演习,枪里面是空包弹。
    “机会只有一次!”小心翼翼的探查了周围的环境之后,苍龙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并且迅速的进行伪装,而这里并不是最佳的狙击点,甚至可以说是最差的狙击点。
    但他就是选择了这里,因为这里没有人会注意,瞄准镜的世界里清晰的显示着蓝军狙击手的防守阵地,苍龙一旦开枪,将会同时被数个反应过来的狙击手,打成蜂窝。
    不过,他并不准备躺着回去,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退他也早就选好了,夜色下,在指挥部却感觉不到什么紧张的气氛,一切都平静的不得了,苍龙做好的一切准备,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等待。
    对于一个狙击手来说,这是煎熬也是寂寞,但在煎熬中他们又必须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任何环境因素而影响了他们,他们要忘记饥饿,忘记时间,他们的瞄准镜里,等待的只是目标的出现和可能会发生在身边的危险。。。。。。。
    

第108章,深入敌境(3)
    军演第六天,蓝军的进攻更加凶猛了,因为他们距离演习导演组所规定的预期目标,还差了多,红军的泥潭战术拖垮了蓝军的机械化部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其中最关键的一场胜利,就是集中火力,全歼了蓝军一个主力装甲团,几十辆最新式的主战坦克和另外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在他们冲破隘口之后,遭到了红军主力的伏击。
    虽然红军也损失不少,但比起蓝军来,损失要远远低得多,两军对垒,红军出动了陆航团的所有空中力量,加上数个普通装甲团以及制导武器的覆盖,蓝军一开始进入阵地就伤亡惨重,很多坦克都不能在前行。
    不过蓝军的指挥官也不是吃素的,在知道他们攻陷的这个出口,是红军布下的口袋阵之后,他们也重创了红军的两个普通装甲团,验证了99式主战坦克的性能,在对方陆空配合下,又闯入了陷阱还打出了这样的成绩,已经足以让总装备部的人引以为傲了。
    虽然重创了红军两个普通装甲团,却没有重创红军的主力,这个王牌装甲团全军覆没,却也是输了,从战略角上来讲,99式主战坦克威力巨大,却造价昂贵,这样的王牌装甲团,虽然打出了成绩,却还是使用不当。
    所以,红军两个普通装甲团虽然被重创,却也没有全军覆没,至少还有战斗力的存在,如果真的是在战争时期,9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出战就全军覆没,对士气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发展,都是一个大的限制。
    演习导演组判定这次的装甲对垒,红军完胜,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红军都以最小的代价,摧毁了蓝军最宝贵的资源。
    事实上,左司令员为聪明,从一开始就没准备与蓝军硬碰硬,守住了每一个隘口,并且给蓝军一种无力支撑的假象。
    但在战术上,左司令员却用了添油战术,打光了一些人,待命的人又立即补上去,打光了在上去,死守着每一个隘口,加上他从一开始就把陆航团作为最机动的力量,支援各个隘口,所以蓝军虽然被牵制在这个泥潭里,却以为红军的力量也为分散。
    于是,才派出主力装甲团,准备直捣黄龙,杀红军一个措手不及,只是没想到的是,红军的陆航团迅速集结,蓝军冲过隘口没走多远,就被红军的炮火伏击,但这并非是主要原因。
    蓝军想不到的是,红军开始只用一个普通装甲团不计伤亡的死死牵制住了他们的主力装甲团,为他们的主力陆航团和其他装甲团迅速赶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蓝军吃亏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低估了红军赶来的速,否则的话换成任何一个主力装甲团,在一部分空中力量的引导下,都能横扫整个战场了,只是却想不到遇到了几倍的敌人,并且在空中力量上先就弱了一筹。
    于是一步输,就步步输。
    易小川跟在左司令员身边,几天里指挥所忙来忙去,没有人顾得上里他这个生,但是易小川却观察为仔细,看到左司令员无论是在电地图上,还是会议上,都镇定自若,哪怕是红军的数个关键性隘口差点要被攻陷,左司令员不慌不忙。
    刚开始时,易小川完全看不懂左司令员到底在干什么,到后来随着参谋们的报告以及建议,战局的发展,易小川有些懂了,只要是在左司令员的指挥所,看着他地图上的标识,就清楚的可以看到蓝军的力量完全被分散,并且红军的主力一直没有上去,只是象征性的给蓝军挠了几下,让蓝军错以为红军在全力抵抗。
    毕竟数倍于敌的蓝军,很难想象红军居然把主力保存,用小股部队坚守一个个隘口。
    而且左司令员在小细节上的布置也并不疏忽,几乎每一个隘口的防御,以及所连接的地势,支援力量,几乎都是他亲自下达命令布置,刚开始易小川还奇怪,下面那么多指挥员,一个总指挥还去管这些小隘口的防御干什么。
    但战局的明朗让他恍然大悟正因为这些隘口死死的挡住了蓝军才各方面的突击,所以才造成了现在对红军稍微有力的局面,一旦演习期满,蓝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