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

第421章

旧唐书-第421章

小说: 旧唐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成三十卷献之,号曰《元和新礼》,由是知名,

特授太常博士。

宪宗晏驾,未定谥。淮南节度使李夷简以宪宗功高列圣,宜特称祖,穆宗下

礼官议。彦威奏曰:“据礼经,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

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郊祀后稷,祖

文王而宗武王。自东汉魏晋,渐违经意,沿革不一。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始祖已

下并有建祖之制。盖非典训,不可法也。国朝祖宗制度,本于《周礼》,以景皇

帝为太祖,又祖神尧而宗太宗。自高宗已降,但称宗。谓之尊名,可为成法。不

然,则太宗造有区夏,理致升平;玄宗扫清内难,翊戴圣父;肃宗龙飞灵武,收

复两都,此者应天顺人,拨乱返正,至于庙号,亦但称宗。谨按经义,祖者始也,

宗者尊也,故《传》曰:‘始封必为祖。’《书》曰:‘德高可宗,故号高宗。’

今宜本三代之定制,去魏、晋之乱法,守贞观、开元之宪章,而拟议大名,垂以

为训。大行庙号,宜称宗。”制从之。

故事,祔庙之礼,先告于太极殿,然后奉神主赴太庙。祔礼毕,不再告于太

极殿。时宪宗祔庙礼毕,执政详旧典,令有司再告祔享礼毕于太极殿。彦威执议

以为不可,执政怒。会宗正寺进祝版,误以宪宗为睿宗。执政衔其强,奏祝版参

差,博士之罪,彦威坐削一阶,夺两季俸。彦威殊不低回,每议礼事,守正不阿

附,君子称之。累转司封员外郎中。弘文馆旧不置学士,文宗特置一员以待彦威。

寻使魏博宣慰,特赐金紫。五年,迁谏议大夫。朝廷自诛李师道,收复淄青十二

州,未定户籍。乃命彦威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朝法振举,人不以为烦。以本官

兼史馆修撰。

彦威通悉典故,宿儒硕学皆让之。时以仆射上事仪注,前后不定,中丞李汉

奏定,朝议未以为允。中书门下奏请依元和七年已前仪注,左右仆射上日,请受

诸司四品六品丞郎已下拜。彦威奏论曰:“臣谨按《开元礼》:凡受册官,并与

卑官答拜。国朝官品,令三师三公正一品,尚书令正二品,并是册拜授官。上之

日,亦无受朝官再拜之文。仆射班次三公,又是尚书令副贰之职,虽端揆之重,

有异百寮,然与群官比肩事主。《礼》曰‘非其臣即答拜之’。又曰‘大夫之臣

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即仆射上日受常参官拜,事颇非仪。况元和七

年已经奏议,酌为定制,编在国章。近年上仪,又有受拜之礼,礼文乍变,物论

未安,请依元和七年敕为定。”时李程为左仆射,宰执难于改革,虽不从其议,

论者称之。

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

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请减死配流。彦威与

谏官上言曰:“杀人者死,百王共守。若许杀人不死,是教杀人。兴虽免父,不

合减死。”诏竟许决流。彦威诣中书投宰相面论,语讦气盛。执政怒,左授河南

少尹。未几,改司农卿。李宗闵重之。既秉政,授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平

卢军节度、淄青等观察使。开成元年,召拜户部侍郎,寻判度支。

彦威儒学虽优,亦勤吏事,然货泉之柄,素非所长,性既刚讦,自恃有余。

尝紫宸廷奏曰:“臣自计司按见管钱谷文簿,皆量入以为出,使经费必足,无所

刻削。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

给,无毫厘之差。倘臣一旦愚迷,欲自欺窃,亦不可得也。”名曰《度支占额图》。

既而又进《供军图》曰:“起至德、乾元之际,迄于永贞、元和之初,天下有观

察者十,节度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掎角之师,犬牙相制,大都通邑,

无不有兵,都计中外各额,至八十余万。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约九

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今计天下租赋,一岁所入,总不过三千五百余万,而

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三万之中,二给衣赐。自留州留使兵士衣赐之外,其余四十

万众,仰给度支。伏以时逢理安,运属神圣,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时。忧勤之

端,兵食是切。臣谬司邦计,虔奉睿图,辄纂事功,庶裨圣览。”又纂集国初已

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左氏传》体叙事,号曰《唐典》,进之。

彦威既掌利权,心希大用。时内官仇士良、鱼弘志禁中用事。先是左右神策

军多以所赐衣物于度支中估,判使多曲从,厚给其价。开成初,有诏禁止,然趋

利者犹希意从其请托。至是,彦威大结私恩,凡内官请托,无不如意,物议鄙其

躁妄。复修王播旧事,贡奉羡余,殆无虚日。会边军上诉衣赐不时,兼之朽故。

宰臣恶其所为,令摄度支人吏付台推讯。彦威略不介怀,入司视事。及人吏受罚,

左授卫尉卿,停务,方还私第。

三年七月,检校礼部尚书,代殷侑为许州刺史,充忠武军节度、陈许溵观

察等使。会昌中,入为兵部侍郎,历方镇,检校兵部尚书。卒,赠仆射,谥曰靖。

史臣曰:世以治军戎,决权变,非儒者之事。而王翃、郗士美释衤逢掖之儒

衣,奋将军之旗鼓,俾士赴汤火,威振藩篱,何其壮也!所谓非秦无人,吾谋适

不用也。二子遭遇英主,伸其效用,宜哉!李建侯不屈于贼庭,马会元见伸于贝

锦,临危挺操,所谓贞臣,将相之荣,固其宜矣。辛潞州之特达,韦仆射之峻整,

王尚书之果敢,皆一时之伟器也。若以道自牧,求福不回,即能臣也。而彦威欲

为巧宦,不亦疏乎?

赞曰:见危致命,临难不恐。士美、建侯,仁者之勇。弘景陆离,驳正黄扉。

贪名丧道,狂哉彦威。

 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一百八

○武元衡(从父弟儒衡)郑余庆(子瀚瀚子允谟茂休处诲从谠)

韦贯之(兄绶弟纁子澳)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载德,天后从父弟,官至湖州刺史。祖

平一,善属文,终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事在《逸人传》。父就,殿中侍御

史,以元衡贵,追赠吏部侍郎。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

原县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

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岁,迁左司郎中。

时以详整称重。

贞元二十年,迁御史中丞。尝因延英对罢,德宗目送之,指示左右曰:“元

衡真宰相器也。”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

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

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

引,因识之。及登极,复拜御史中丞。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寻迁户

部侍郎。元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赐金紫,兼判户部事。上为太子

时,知其进退守正,及是用为宰相,甚礼信之。

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

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

疾,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

兹去矣。”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上难

其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拜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充剑南西川

节度使。将行,上御安福门以临慰之。高崇文既发成都,尽载其军资、金帛、帟

幕、伎乐、工巧以行。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

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八年,

征还。至骆谷,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时李吉甫、李绛情不相叶,各以事理曲直于上前。元衡居中,无所违附,上

称为长者。及吉甫卒,上方讨淮、蔡,悉以机务委之。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

吴元济。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

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

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

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

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

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々,未知死者谁也。须臾,

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上震惊,却

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册赠司徒,赠赙布帛五百匹、

粟四百硕,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初,八年,元衡自蜀再辅政,时太白犯上相,历执法。占者言:“今之三相

皆不利,始轻末重。”月余,李绛以足疾免。明年十月,李吉甫以暴疾卒。至是,

元衡为盗所害,年五十八。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及出镇,分领扬、

益。及吉甫再入,元衡亦还。吉甫先一年以元衡生月卒,元衡后一年以吉甫生月

卒。吉凶之数,若符会焉。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

“舞了也”。解者谓:“打麦”者,打麦时也;“麦打”者,盖谓暗中突击也;

“三三三”,谓六月三日也;“舞了也”,谓元衡之卒也。自是京师大恐,城门

加卫兵,察其出入,物色伺之。其伟状异制、燕赵之音者,多执讯之。元衡从父

弟儒衡。

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不妄发,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

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

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

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

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

“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

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沮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

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

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

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

及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

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

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

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

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长裕,官至国子司业,终颍川太守。长裕弟少

微,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有名于当时。父慈,与元德秀友善,官至太子

舍人。

余庆少勤学,善属文。大历中举进士。建中末,山南节度使严震辟为从事,

累官殿中侍御史,丁父忧罢。贞元初入朝,历左司、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八

年,选为翰林学士。

十三年六月,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时有玄法寺僧法凑为寺众所䜣,万

年县尉卢伯达断还俗,后又复为僧,伯达上表论之。诏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

彧、大理卿郑云逵等三司,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同按鞫。时议述胥吏,不合与宪

臣等同入省按事。余庆上疏论列,当时翕然称重。

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余庆通究《六经》深旨,奏对之际,多以古

义傅之。与度支使于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