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遂明 >

第138章

铁血遂明-第138章

小说: 铁血遂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到这里,李开国摇了摇头,一口截断吕月的话,说道:“你不要想着设置粮道转运点。此次入关作战。只能是孤身一军,随身携带月余粮草。本抚派你入关,并不是想让你打持久战。你记着,本抚给你六万兵马。但只有一万骑兵,其余五万全是步军。你沿着皇太极杀过来的关路尾随他进入关内,一路上你能杀多少杀多少,能抢多少抢多少,但金银财物等不是要紧之物,如果抢劫过多,一旦影响你调运兵力的速度,就要立刻就地掩埋,绝不可贪恋。”说到这里,李开国双眼中杀气毕露,十分的骇人。

吕月心中一颤,说道:“末将明白,必然不会忘记大人所说。”

“更多的,你要去抢粮草,去杀人,将在辽东的鞑子、汉奸全都杀光、屠绝,无论是男女老幼,一个不留。想来你也知道,本抚在各军中都有密探,如果你在辽东偏离了本抚的意图,下场想你也知道。”

吕月听得大汗淋漓,李开国在各军都有密探之事,他们这些将领早有耳闻,平日里也常私下里议论一番,都感到心里不自在。但忽然间听到李开国说出密探之事,仍让他心惊胆战,连忙再次跪倒在地,指天发誓道:“吕月定然不负大人所托,请大人放心。”

李开国点了点头,双目中杀气敛去,将吕月扶起来,笑道:“如果你当真能做好这件大事,回来后本抚定有重赏。”

吕月强笑着道:“末将感谢大人栽培。”

李开国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道:“你这就去巡一巡营,如果本抚所料不错,鞑子会派人前来袭营。”

吕月一惊,道:“鞑子胆子真大。末将这就去安排。”他从不怀疑李开国所说的话,即使事情有些让他难以相信,说完正要匆匆而去。

李开国又叫住他,说道:“鞑子擅长诱敌出击,伏而歼之,小心守营即可,不要追出去。”

吕月领命而去,李开国自回营帐。待得睡到半夜,果然到处都是喊杀声和枪声、炮声。李开国浑不在意,翻了个身,继续高睡。待到天明,吕月一夜没睡,红着眼睛来报:“大人,果如大人所料,昨夜鞑子千方百计想诱我等出击,都被末将一一打退。现在天色已明,鞑子见无机可趁,已经退去了。”

李开国一边洗漱一边道:“鞑子死了多少人?”吕月摇摇头,一脸的羞愧,说道:“昨夜鞑子用的是草人袭营,夜色中看不清楚。直到天亮才发现有不少草人丢弃在营外,所以至今不知道杀了多少鞑子。”

李开国听到后不怒反笑,用湿巾擦了擦脸,笑道:“现在你可明白了吧,有了火器,也要看怎么用才是。皇太极智计百出,和他作战,只有一个字‘稳’。不管他出什么招,只要你以堂堂正正之阵正面对敌,他就是奇招再多,也没有用。”

皇太极用了这一手,耍了吕月,证明了昨夜李开国的话,所以现在吕月心服口服,说道:“如果鞑子大汗也有和我们同样的火器,末将自认,是战胜不了他的。”

李开国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有这个认识最好,本抚等一下就要带走两万兵马,只留给你一万。你就在此驻守,等侯五万步军前来。你要耐心等侯,鞑子缺少粮草,皇太极不出数日便会撤回辽东,你随后跟上,一路掩杀。逼着他往北走,不能让鞑子再留在京畿地区,更不能让鞑子南下。本抚会给你留两百门虎蹲炮,再给你三十门千斤佛朗机,还有五千炸药包。足够你沿途破城之用。你要记住,如果战败了,就算是你们死光了,也要把火炮全都毁了再咽下最后一口气,要是有一门火炮落入鞑子手中,本抚剐了你们所有将领的全家。”

吕月和诸将一起跪倒在地。大声道:“谨尊大人将令。”

一个时辰后,李开国带着两万骑兵返回京师,只留一万骑兵给吕月驻守,等待五万大军到来。此时已经距京师还有五日路程的七万大军,很快便接到李开国的命令。着两万兵马赶赴京师,其余粮草和三十门火炮、火药由五万大军护送。直接去盘山交由吕月掌管。

此战原本李开国想用二十万兵。一举将鞑子围剿在京师城下,顺便将勤王而来的明军杀光,以震摄崇祯。但战事忽然间急转直下,崇祯实在太不得力,坐拥数十万京营军,居然差点让鞑子攻进京城。连七日都撑不住,李开国只能出手,将鞑子赶开。

他这回只所以又回京师,乃是向崇祯皇帝要军晌、开拔费和救援费的。以他的性格。是断然不会让自己吃亏,这一次出兵救援,耗费不赀,非得大大的敲崇祯皇帝一笔,不给不行。一路上想到即将要到手的大笔金银,李开国就感觉身心舒畅。刚到京城郊外三十里,李开国就下令驻军,然后派人将一封奏章送往京城。

崇祯皇帝这时正在批阅奏折,只是每过一会,就向王承恩望一眼。见到王承恩摇头,崇祯皇帝就更觉得心焦。昨天听到奏报,说李国带兵将鞑子击败,鞑子已经往东逃窜。崇祯皇帝大喜,立刻便命明军打探确实消息。

但从白天到黑夜,然后再到白天,竟无一份确实消息传来,鞑子和李国的军队在那里,谁胜了谁败了,全然不知。只因为明军派出的斥侯,全都被护**的斥侯所杀。光是京畿一地,现在护**的斥侯就达三千人之多,几乎每一处地方都有护**的斥侯监视着,那些明军夜不收,最多不过百余人,而且身上带着的还都是弓驽,所以一出京就被护**斥候盯上,死在半路上。

崇祯再看王承恩一眼,王承恩还是摇头没有奏报,崇祯皇帝再也忍耐不住,勃然大怒,叫道:“全都是蠢材,居然连个消息都打探不了,朕养的都是些什么?全都是废物、废物。”崇祯皇帝现在才知道,他养了多少废物,就这数十万的京营,居然连四万兵的鞑子都挡不住。

平日里这些大臣还有将领总是说鞑子有多厉害,都是生吃人肉,喝人血长大的,所以汉人只能用十倍的兵力去打一个鞑子,才能够得胜。这些话说得多了,崇祯皇帝就信了。可是李国带着不过三万骑兵,只是在城下一站,皇太极亲率的大军立刻便败退而逃。

这让崇祯皇帝想了一夜,终于明白他是天下第一大傻瓜,这些大臣和将领们说的话,全都是骗他的。李国没有用十倍的兵力,反而只用三万骑兵,就做了明军得用十倍,百倍才能做到的事情。

崇祯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整顿京营,裁撤老弱,只留精兵。如果不是还没有鞑子的消息,崇祯皇帝今天早朝就会大刀阔斧的施行此政。

王承恩见皇帝发怒,连忙让小太监上了一杯银杏茶,小心的道:“皇上,这是浮来山定林寺那棵千年银杏树所产的银杏茶,太医院新进奉上来的,说是常喝有益心、活血止痛、敛肺平喘、化湿止泻的功效,强身健体,正合皇上所用。请皇上尝一尝。”

崇祯皇帝怒气未平,但听说有这么多功效,便接过来喝了一口,差点喷了出去,皱眉道:“太苦了,朕怎么喝得下去,让太医院改进一下炒制的方法。”说着将银杏茶放到桌上。被王承恩这一打岔,分散了心神,登时怒气便散了很多,也不再烦闷,叹道:“朕知道你是变着法让朕消气……”他刚说到这里,就见到内阁那些阁老急匆匆的赶来,人人面带喜色。

崇祯皇帝一下住了口,心中也是十分的忐忑不安,害怕是坏消息,但看到喜色,又稍觉得心安,脚下一动想迎上前去,但却又顾忌到自身的威严,停了下来。

王承恩在旁看着,忍不住在心里叹息。做一个皇帝实在是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做一个勤政的皇帝,不见皇上才二十多岁,就已经鬓发皆白,面容憔悴,行走坐卧皆异常人,这样岂能得长寿?

内阁各臣急匆匆的跪倒在地,将李开国的奏章高高举起,喜道:“皇上,山东巡抚李国,已经大破鞑子四万兵马,将其赶入盘山,不日就将逼回辽东。皇上,京师已经安全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喜讯,忽然热血上头,只觉得头脑一晕,随即清醒过来,在这一晕一醒之间,他也已是满脸的喜色。

王承恩连忙将奏章取来,交由崇祯皇帝手上。奏章自然是李开国命书记写的,全是骈四骊六的华丽句子,但其内容却是非常的残酷,只是笔锋一动,鞑子便已经死了二万五千多兵马,而且都是死的惨不堪言。

那书记知道这是呈给皇上看的,着意卖弄其文采,奏章写得分外用心,将一场大战写得是峰回路转,刺激非常,看得崇祯皇帝时而揪心时而大喜。到最后看到鞑子已经被逼入盘山,崇祯皇帝这才猛一拍案,喝道:“该死的鞑子,竟然让他逃了。”紧跟着再看下去,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叫道:“该死的李国,这是在要胁朕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攻进京城

崇祯皇帝有非怒不可的理由,奏折前面写得还尚可,可是奏折后面写是的是什么“臣闻京师危险,日夜兼程来援,今鞑虏已退,社稷平安。皇上自然不胜之喜,但臣却甚多亏空,臣以为皇上应在后日正午之前,发给臣共计四百万两银子的军饷,否则臣安抚不住手下军士,只能带兵自取。”

满纸最让崇祯皇帝刺眼的,就是那个臣字。这是臣子对皇帝应该说的话吗?崇祯皇帝将奏折一撕两半,怒道:“国库一年才多少收入?也不过四百万两。该死的李国居然胆敢如此要胁朕,简直就是叛国逆臣,还什么带兵自取,他这是反了。成基命,你是首辅大臣,你说说,该怎么办?”李国来京救援的主意是他出的,不找他找谁?

几位阁臣都为成基命捏一把汗。成基命却毫不在乎,他自从接到奏章起就已经在想办法,此时已经是成竹在胸。

成基命笑道:“皇上勿怒,这不过是李国试探朝廷的诡计而已。他李国是什么人?岂不知道四百万两银子是国库一年的收入?怎能轻付与他?李国知道不能给却偏偏又提,何也?不过是漫天开价,想让朝廷就地还钱。臣以为,若李国当真要叛,给与不给,他都会叛。但如果要叛乱,就无需开口要银子,只需象他奏折上所说,带兵自取,收取的银子岂不大十倍,百倍?”

成基命不愧是老臣,加上早已搜肠刮肚的想着对策,此时说来,洋洋洒洒一大篇,每一句都说到理上,让人不由自主的信服。诸阁臣一致认为成基命的话有理。

崇祯皇帝也缓缓点头。说道:“那依成卿之见,应该如何应对?”他这时却又以成卿称呼,不再直呼其名,显然怒气已消。

成基命脸色淡然,心中却是狠狠的松了一口气,崇祯皇帝性子多疑,虽然自己是首辅大臣,但只要崇祯皇帝起了杀心,自己这条老命说什么也保不住的。现在最大的危机已过,成基命道:“臣有一策。可化解此事。皇上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将山东一省四年的税赋全免,令李国自行收取截留,充作军饷即可。”

诸阁臣一怔,随即微笑起来。这可真是个好办法。崇祯皇帝也立刻便明白过来,忍不住赞叹。老臣就是老臣。经验丰富,做事圆滑,这一应对之策滴水不漏。

本来山东就已经落入李国之手,只要朝廷没有将李国平定,想来山东的税赋是肯定不交的。既然如此,不如就用这些本来就收取不了的税赋抵给他当作军饷。而且李国在山东刮银子刮得越狠。百姓也就越发思念朝廷,到时天军一至,百姓还不望风而降?

崇祯微笑道:“那就这样吧,内阁拟旨上来。司礼监批一下,发给李国就是。”

成基命却又道:“皇上,臣以为,还是要给李国一些实惠才好,否则他一路来援,却只得了个旨意,恐怕其心不平,到时又生事端。”

诸阁臣全都点头,崇祯皇帝也道:“成卿顾虑的是,果然是老成谋国,这样罢,加封李国兵部尚书衔,加太子太保,就这样办吧。”这两种都是虚衔,但地位崇高,虽无确实之实惠,但也是难得的封赏。

圣旨于当日傍晚就发到李国之手,来宣旨的却是李开国的熟人,王承恩。王承恩一见到李开国,就脸色大变,惊道:“你……你不是李玉吗?怎么又叫李国?你到底是何人?”

李开国哈哈一笑,说道:“王公公,居然还记得本抚。李玉不过是本抚的化名而已,王公公这回是宣旨来了?”

王承恩愣了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叹道:“巡抚大人果非常人,圣旨老奴已经带来了。李大人,接旨吧。”

李开国端坐不动,笑道:“王公公,明人不说暗话,圣旨上说些什么,你就直接说吧。”

王承恩抽了抽眼角,虽然心中愤怒之极,但也知道,现在可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虽然在宫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在李国面前,杀了自已,也不过是让自己的主子崇祯皇帝申斥一下而已,断无起兵替他复仇的可能。

因此取出圣旨,放在桌上,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