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遂明 >

第132章

铁血遂明-第132章

小说: 铁血遂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这一命令,就让山东全省动荡不休,无数的官员都在挣扎着。但很快他们就不用挣扎了。李开国下令灵山卫军正式命名为护**,自已为护**大都督,总督军务。其下设四营,分为虎、豹、鹰、狼四营,每营设一大将和一文臣相辅,领十万军马。

营下设分设副将、参将、游击、佐击。其中副将为十人。每人领一万军马。其下设参将五人,每人领二千军马。游击四人,每人领五百军马。佐击五人,每人领一百军马。

山东境内各州县,州驻一游击,驻五百军马。县驻一佐击,为一百军马。将山东为四块,东南西北,分由四营派人驻守。以上军马,只管军事。不得插手民事,若有犯者,斩全家。

此令一下,登时让灵山卫军喜笑颜开,这么多的官员。这么多的军将,一下就分封出去。让无数的人心中都乐开了花。可是第二日。李开国又有一令传达,凡参将以上,每任两年,便需轮换,换将不换兵。无论任何理由,不得迟延。

登时给各军将领泼了一盆冷水。大人这是怕他们拥兵自重啊。两年一轮换。谁也别有什么想头了。有人想要反对,但只是提了个头,便被李开国给砍了脑袋。各将看李开国主意已定,便没人敢说了。

其实李开国早就想好了。他只所以第二天才放出此令,就是为了猛泼一盆冷水。人都是有欲念的,不让这欲念发出来,然后泼一下冷静头脑,搞不好还真有人敢动歪脑筋。

至于说将官轮换,会导至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李开国也早有办法,他命令在高密成立一军校,校长由他兼任,副校长为冯国用,从现在起,无论是兵将,都需要在军校接受统一训练三个月之后才可获得任命。而且所有训练要成定制,凡口令,行军,扎营,军制,火器保管,军阵……等一切,全是定制,无论如何轮换,只要是护**,将官到任便可指挥,如臂使指,绝无窒碍。

卫初平和原司农令程异分任左右布政使。程异主管农事,卫初平则主管其他一切民政事宜。

至于教肓方面,李开国没有动手,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这一块如果要动,就得大动,那一定会伤天下读书人之心的。虽然在灵山卫小试之时有所效果,但召来之才毕竟不是真正的大材,所以在没有大局已定之前,李开国决不会动这一块。

这些琐事十分的烦杂,光是摆弄这些,就让李开国忙了半个月。期间礼部派了人来,至德王府宣旨,赐了郡主公主的服色和金册,并拨五百两脂粉银。让德王嘴撇得老远,不小心就给赏完了。

但第二日,他便心痛的不得了,李开国上门来要借银子,一张口就是五百万两。德王当时就吓傻了。根本没有个岳父老丈人的样,拉着李开国的衣服,哭天喊地,一定要还价。最后死磨硬磨,李开国终于开了口,免了五十万两。

就这样,德王的府库一下子就少了一半。想起昨天还大手大脚的赏了下人五百两银子,德王气得整整两天没有吃饭,没有睡觉。

卫初平拿到四百五十万两银子,立刻便分发下去,还了积欠,最后手中只剩二百五十万两。然后程异过来,一张口,便将二百五十万两全都要了去。卫初平不给还不行,他是讨了李开国的旨意来的。

因为程异在李开国那里打了保票,只要给他一千万两银子,他保证秋收之时,全省粮食产量翻一番。

只给了二百五十万两,程异还嫌少呢。卫初平被逼无奈,又找到李开国,李开国摇了摇头,写了一张条子给陶明。第二天,陶明便发出全省通告,明日起开赴各州县查访民情,清理狱讼。

卫初平拿着通告来找李开国,说道:“大人,这样一来,只怕全省的士绅都要换一换了。和咱们一开始打过交道的那些士绅商人求到我的头上,说让大人手下留情,他们愿意捐一笔钱来酬军,以补军费用度之不足。”

李开国笑道:“我已经交待过陶明,也给了他一份名单,凡是有关这些人的案件,让他压一压,如果是人命官司,就只杀协从,多补一些银钱。不过既然他们想捐一些,就捐一些吧,不要捐的太狠,就以五百万两为限,多了本抚可不收。”

卫初平哈哈一笑,说道:“是,下官这就通知他们。”待得那些士绅商人们听说李开国早就已经做好安排,自己等人根本不用担心时,喜笑颜开,都说李开国念旧。没有忘记他们。可听到说要捐五百万两时,他们登时便傻了眼,回过神来后,狠命的抽自己的嘴巴子,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多此一举了,可惜悔之晚矣。

礼部再次传来圣旨,泉城公主定于六月初八下嫁于李开国。李开国接到圣旨算了算日子,居然还有足足两个月。

他有心想提前,但想到这是钦天监算的日子。便也同意了。于是济南府又忙了起来,上上下下为他的大婚而忙。让李开国惊奇的是,德王居然对此事十分的高兴,不但是出谋划策,而且亲力亲为。在济南府里指手划脚,折腾不休。

最后卫初平没办法。请李开国出面。才把这个兴奋异常的德王给请回了府里好好呆着。本来李开国想安安心心的呆在济南府里休息这两个月,将山东一省的基础巩固一下。但坏消息突然传来,让李开国暴怒之极。

历史的惯性不是那么好打破的。虽然年初李开国在盛京搞了一场,差点将八旗搞得四分五裂。但皇太极不愧是皇太极,也不知道他使的什么法子,居然又将八旗整合起来。一致对外。

就在二十日前,皇太极尽起六万八旗精兵,二次西征察哈尔。这事本来和李开国没关系,但却影响他的两万两千匹军马的交易。本来科尔沁蒙古已经派人来见过海兰珠。见到她完好无损后答应给李开国两万两千匹军马赎回海兰珠。

就在前天,已经到了该科尔沁回话在何地点交易了,却没有见到科尔沁的人到来。本来李开国以为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迟几天也没什么要紧的,可是刚刚,科尔沁的人来了,要求推迟到八月份再做交易,因为科尔沁现在没马了。

马呢?让皇太极给征用去打察哈尔了。现在科尔沁只能从别的部落筹马,所以耗时要长一些。科尔沁蒙古使者对着海兰珠流着泪道:“草原上的明珠,请您不要悲伤,我们会尽快筹到足够的马匹,将您赎回去的。”

李开国嘿嘿冷笑道:“尽快?不用尽快了,本抚亲自带兵去取。你就在济南城里的驿馆住下,本抚还有要借重你的地方。”说着转身离开。

过不多时,李开国召马英前来,讯问可有蒙古方面的消息。马英脸色慎重的说道:“大人,属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李开国还从未见过马英有过这样神色,说道:“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对?”

马英说道:“大人,这一次表面上,满人是二征察哈尔,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假象,皇太极有可能是重施崇祯二年的故计,进犯京畿地区,抢掠人口。”

李开国一惊,说道:“你可有把握?”

马英道:“属下有六成的把握。因为这一次八旗行军,十分的诡秘,周边放出斥侯达百里之远。而且其兵马在进入科尔沁草原后,便没了形迹。上一次,也是以科尔沁部为先导,从遵化进犯京畿。”

李开国眯了眯眼睛,忽然道:“你去驿馆,把科尔沁的使者带去审讯,本抚要在一日内,就要得到确实的情报。”

马英立刻遵令而去。到了晚饭前,马英秘密再次见到李开国,兴奋的道:“大人,果如我所料,八旗这一次还是走的老路,只是这一次并不威逼京师,而是想进犯我山东。”

李开国在这半日的功夫已经查看了崇祯二年末那一次后金军进犯京师的记载。后金军在喀喇沁分兵两路,攻打龙井关和大安口。两路在遵化城会合,攻陷遵化城后,直逼京师门户通州,进而包围京师。如果不是京师城防得力,接诏勤王之兵达到二十万,后金军上次就得手了。

因为有过一次进犯的经历,事后龙井关和大安口,包括遵化城都大力整修,杜绝满清再从此地通过的可能。可是据马英的情报,开始头两年,这三地确实是守得固若金汤。但时日一久,便松懈开来。大家都想着满清决不会重施故计,所以将官开始吃空饷,卖军械,贪污乱搞。

到现在崇祯七年,不过五年的时间,这三地居然比崇祯二年前还要松懈。李开国得了准确消息,望着地图上的城池,眼中闪过一道道杀气。皇太极这是活腻了,居然敢把主意打到山东来了。难说不是为了海兰珠而来,他这是苦主找上绑匪,想来个反攻倒算。

三日后,马英传来消息,满洲八旗已经再次打下龙井关和大安口,正在围攻遵化城。京师里崇祯已经得到消息,下令京师戒严,同时急召大同、宣府总督及各省兵马勤王入卫,但圣旨唯独没有提到山东。

李开国拿着驿报笑道:“皇上的胆子可真大,上一次已经杀了好一批,这回不知道京师里闹成什么样了。”

京师里能有什么样?鸡飞狗跳罢。从得到满洲兵再次围了遵化的消息那一刻起,有了经验的崇祯皇帝,下了一连串的圣旨。除了下旨急召天下兵马勤王入卫外,再次急召孙承宗入朝,总领兵马,抵抗满兵。同时清理京畿地区人口,全数迁入京师,急令山海关总兵官驰援通州,命京师各部衙门清理军械钱粮,要与鞑子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悲惨的鞑子

敌人还未走,崇祯皇帝不是笨蛋,不会这时候就清理算帐。只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心中早已经是心急如焚,日后算起后帐来也是怒火滔天,不可收拾。

就在圣旨到达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时,围剿流匪的大军已经合围,陕西巡抚练国事驻商南,监视西北;巡郧阳右佥都御史卢象升驻房、竹,监视西面;河南巡抚元默驻卢氏,监视东北;湖广巡抚唐晖驻南漳,监视东南。

义军四十万被围得水泄不通,东奔西走,狼狈不堪,眼看再有几月,便可将其剿灭,以竟全功,此时勤王诏来,让陈奇瑜最是心中犯难。他急召练国事,卢象升,元默,唐晖要求他们上书意见。

所幸崇祯皇帝还不糊涂,就在陈奇瑜接到勤王旨意后两天,另一道相反的旨意再次发来,要求陈奇瑜不要管京畿之事,剿匪要尽全功。

陈奇瑜望着京师方向跪下叩头,双目中血泪流个不停,大叫道:“圣上对奇瑜天高之地厚之恩,臣若不能将乱匪剿尽,情愿以一腔碧血洒在土地上,再无颜见圣上一面。”

他起身之后,害怕各省巡抚会有异动,不听调动,而入京勤王,就立刻将旨意发了过去。所幸四抚都不是笨蛋,知道这侥天之功就要到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放手。更何况千里勤王,他们离京中甚远,即使能带兵赶到,恐怕不忍之事也已经发生,与事无补。

但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要求应召勤王,他们也不敢违逆,正在人人愁容满面之时。第二道圣旨到了,于是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和五省总督陈奇瑜一样,表演了一番赤胆忠心,便继续专心剿匪。

但此时京畿已经是一日数急。蓟辽总督傅宗龙闻听已经急令辽东铁骑三万,立刻日夜兼程,驰援京师。祖大寿得令,明知这个是断头之机,却也不敢违令,从龟缩已久的锦州城里出来。带着铁骑拚了老命往京师赶。

五日后,遵化城破,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直扑通州,威慑京畿。而多铎和岳讬则带着正白旗、正红、镶红旗和蒙古诸军从遵化直往南下,往山东扑来。

鞑子们行进速度很快。以骑兵为先导,步军收拾后方。所过之处。州县皆股栗战战,闭城不战。奇怪的是,鞑子们居然也不攻城,只是绕过州县,仿佛入了无人之境一般,径直往济南直扑。

一日之内。鞑子便前进了一百里。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速度,虽然鞑子们没有攻城掠地,但这样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达到极限了。

鞑子们军法森严,一百里下来。掉队的不过数人而已。那些蒙古贵族们就不一样了,不光是蒙古兵被丢出数十里,就连他们,也是被甩得只能在后面吃尘土。这让蒙古贵族们暗暗心惊,私下里感叹蒙古人的荣耀的确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五日后,鞑子已经直线推进五百里。而德格类已经带着正蓝旗绕开通州,来到京师城下。这一次崇祯皇帝反应十分及时,数十万京营全都涌上城墙,就算人人都只拿着一根木棒,都能把正蓝旗不过八千鞑子乱棒打死。更何况京中兵器库大开,人人身上装备的,都是精良的盔甲和兵器。

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绕着京转了半圈,似乎在寻找什么漏洞。吓得京营各处兵马在城内调来调去,虽然数十倍于敌,却是没有一个兵敢出城驱敌。

此时山海关及密云等处明军已经来到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