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主法兰西 >

第224章

我主法兰西-第224章

小说: 我主法兰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巴黎消失了许多日子的卢梭,借着这一次的论战居然再度出现了,不过,出现的并不是他的人,只是他的文章。

他写了一篇名为《女性因何不能拥有与男人等同权利》的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女性和男性的种种不同,包括最基本的生理和内在的心理,也包括了扩展层次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同时,他还不忘举例历史上的那些祸国殃民的女性,并同时列举出同一时代或同一国家的杰出男性,以作对比。

卢梭的文章中,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所进行的男女对比,内容显得非常的歧视。

首先,他认为男人在生理上比女人更为完美。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因为生理上的特殊原因而导致全身乏力,而男人却全无这一担忧,可以在任何时候工作。另一方面,女人由于还有怀孕的时期,所以在怀孕中,也是什么也不能做,而反之男人却并不会如此。

其次,他认为男人的心理比女人的心理更为稳定。在这一方面,他具体的论述便是男女双方不同的胆量。

同时,他还指出,男人有着身体机能上的优势,能够比女人更适合做一些重体力活,是社会的主导。当男人创造了社会主要财富的时候,却必须与毫无创造能力女人享受相等的权利,这便是对男人的不公平。

在生理和心理比较之后,他又依此论述了男女双方的社会分工不同。

在社会分工方面,卢梭认为女人只有且唯有一个生存的目的,那就是生孩子,为男人生孩子,为社会创造劳动力。他在这里方面甚至还引用了他一直所不感兴趣的教会言论,直接用上了上帝、造物主之类的词,认为女人的作用决定了地位与权利。

在最后的对比举例中,卢梭相继引用了古罗马时期的埃及艳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王后——法兰西的伊莎贝拉、瓦卢瓦王朝的末代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路易十三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等一系列祸国殃民的女人。

卢梭的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便引发了轰动,贵族、教会和部分知识分子,都以此作为论战的依据,一时间反对派占据了上风。

担任外交大臣和第一大臣的伏尔泰,在这场论战之初,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都采取中立的立场,但是,在他的那位毕生的敌人出场后,他这位老人也不得不提笔以反驳了。

无论是在野时以知识分子的形象出场,还是如今以政治家的形象出现,伏尔泰的智慧都远高于普通的文人,他不但拥有文人的犀利笔锋,还拥有政治家的做事方法。

伏尔泰并没有直接就理论上的东西反击卢梭,而是采取用了避实击虚的方法,围绕着叙述卢梭这个人的人品来展开攻击。

卢梭的人品确实是有被批判的地方。

他出生在瑞士,父母是从法兰西流亡过来的新教徒,从小便遭受到虐待,最后离家出走,来到法兰西。

来到法兰西后,他先是被有钱的贵妇华伦夫人包*,在从这位夫人处得到资助并学到才识后,便将年老色衰的华伦夫人抛弃。而后,他又和许多女人有过关系,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便是女仆泰雷兹?勒瓦瑟。

这个女仆的出名,并非是因为她是在卢梭身边时间最长的女人,而是因为她和卢梭有过五个孩子,可这五个孩子却在刚刚出生后,便被卢梭送入了育婴堂,自此下落不明,令她虽然生育过孩子,却没有养育过孩子。

伏尔泰对卢梭的批判,早在十年前就有过。他曾经写过一本《公民的感情》,其中便细数了卢梭的种种不道德行为。

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在其他人身上发生不会有什么,可卢梭却不一样。卢梭的思想提倡完美的道德,并将自己标榜为献身于这种完美的美德。标榜献身于美德之人,却成为了最大的不道德者,这是对于此人最好的攻击方式。

虽然伏尔泰只是将原先写过的东西重新写了一遍,但当初写《公民的感情》一书时,他是为了帮助一个曾经被卢梭抛弃的女人报复,所以在文章中通篇用上了粗话。这一次,为了适应论战的需要,伏尔泰便使用了正常的文字,可就是在这正常的文字下,讽刺和辱骂却更为犀利,几乎刀刀都能够刺中卢梭的要害。

伏尔泰的文章,始终没有为女人辩护,但他的目的却是为了反击卢梭的那篇歧视女性的文章,所以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避实击虚”。但是,由于伏尔泰的策略是直接将话语权最终的卢梭本人击败,而非是浪费时间与其继续论战,因此,伏尔泰这一招也可说是“擒贼擒王”。

卢梭的文章,随着他本人的道德形象的堕落,而开始不被人关注。然而,由于伏尔泰并未提及女权法案一事,所以伏尔泰的声音也没有响起。整场论战的形势还是和最早时一样,除了众人的无端猜疑外,并无实质上的扩大化。

这种现状,最终一直持续到了4月底、5月初。

随着时间进入5月,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分娩期也越来越近,而内阁方对路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路易便在此时,将女权法案推了出去。

结果如预期的一样,巴黎社交界如同炸开了锅,论战的规模和等级也上升了,不但之前没有出场的高阶贵族和知识分子加入,同时加入的还有此前被所有人忽视的女性贵族。。。。

第一卷少年王子第三百一十六章不受喜爱的日子

更新时间:2012…1…141:44:45本章字数:4612

女权法案的发布,结果却引发了全民的辩论,而辩论的主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法案发布之前,知识分子便并不怎么活跃,而在法案发布之后,知识分子也就突然的机体消声了。

虽然路易在国内实行的是开明统治,可言论自由却还没有被法律确立,在这个国家中,知识分子还是很明白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闭嘴。

在法案发布之前,他们是有资格随意谈论,而在法案发布之后,他们则自动选择闭嘴。这就是王权对他们的威慑。况且,在这件事上,知识分子们从来就没有参与得太深入,即使有卢梭和伏尔泰两位领袖级的文人发表了评论性质的文章,可那也仅仅是评论性质的。所以,在法案发布后,知识分子也就很快得平息了下来。

与知识分子完全相反的是贵族。

贵族,特别是男性贵族,他们在法案发布之前,便已经明确发对,而在法案发布之后,他们发对的声音便更加激烈。毕竟法兰西一直以来就是贵族与国王共治的局面,即使自路易十四以后,王权已经无限地扩大,可这算是贵族民主制雏形的传统,却仍然存在,并常常对政务产生巨大的影响。

贵族影响政局和政务一事,史不绝书。

路易十四时代,还有路易十五时代,都有过类似的例子,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路易十五刚即位之时,贵族们联合起来,将路易十四指定的摄政给免除,另换上当时的奥尔良公爵为摄政王。

现在的法兰西虽说是欧洲除俄罗斯外少有的**国家,可无论是法兰西还是俄罗斯,其**的制度还远不如东方的中国,因此,在政治上,君王若是要确保自身的权势,并免除权臣乱政的忧患,最为重要的就是靠自身的个人魄力。所以,在同一制度下,强势路易十四可以纵横欧洲、无拘无束,而性格较软的路易十五,却必须在与周围人的不断妥协、退后中生存。

这一次的情况也不过是传统再现,一群男性贵族起来抗争,以保障自己在性别上的特权。不过,这一次的情况却也有些不同,贵族的声音不再像以前那么团结。

贵族之中,也有所谓的妻管严或畏妻者,甚至某些家族还是由强势女性掌控。这类贵族不是赞同女权法案,就是默默无声、保持中立,如孔代和孔蒂家族。当年嫁到孔代和孔蒂家族的路易十四之私生女,如今还活着,她们掌控着这两个家族的大权,所以令孔代亲王、孔蒂亲王等人,即使心中不赞同,也不敢参与进来。

另一方面,这一次女性贵族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弹,并不仅是因为男女的不平等,更是因为她们的男人令她们深深伤心了。

法兰西的贵族界,是出了名的糜烂不堪。男女贵族在外寻找情人,根本不是新闻。但是,在这之中,更多的是男人,而非是女人。多数女人因为从小深受天主教教义的熏陶,而成为非常虔诚的信徒,再加上本身的尊严使然,因此,除非是真的到了情不自禁的地步,否则是不可能出轨。

正是因为如此,女人们其实对男人们的无所顾忌,早就已经不满了。嫉妒和孤独,促使着她们起来抗争,希望将自己的男人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再任由男人们去外面与情妇过夜。

大辩论的规模很大,但实际效益便如同夫妻吵架,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进步。这也正是贵族的特点,他们的思想永远不可能像知识分子那样,将女权法案上升到人权思想的高度。男人是出于特权,女人则是为了报复,仅此而已。

在这场大辩论中,路易是最为得利的一人。由于法案中有一个条款是妇女拥有**不受侵犯的权利,因此,路易便以此来搪塞不停向他送上分娩观看名单的内阁,借此确实是拖延了不少日子,可最后也仅仅是拖延。路易知道,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时间已经到了5月13日,这个日子离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预产期已经将近了。为了将日后对这个孩子的质疑降到最低点,路易也将原先在圣克劳德宫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接了回来,但他还是将玛丽?阿德莱德留在了圣克劳德宫。

这一天,从早上一直到傍晚,路易都留在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身边。他如此做并不是突然想到要做一个好男人、好丈夫,而是因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恳求。

玛丽?安托瓦内特少有的恳求路易在这一天来陪她,路易不忍回绝,只好答应。

陪伴的时间是无聊的。

玛丽?安托瓦内特从怀孕初期开始,脾气便会变得非常火爆,时常对身旁的近侍发火,可是,今天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却闷声不吭,只是安静地坐在床上。

路易借用这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梳妆台,以此当做办公桌处理公务,待一切完成,也已经是傍晚了。此时,他才惊讶地发现,坐躺在床上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双目无神地仰头盯着天花板,像是在思考些什么。

“玛丽,你怎么了?”路易边问边走到了床边。

可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并没有回应他。

路易坐在了床沿上,抚摸着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长发,柔声再问:“玛丽,你怎么了?”

这时,玛丽?安托瓦内特才感觉到身旁的路易,回过神来望着他,可她的脸上仍然是一片茫然。

“玛丽,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个样子,出了什么事?”路易问。

直觉告诉路易,玛丽?安托瓦内特有些不对劲。不过,路易并非是如话中所说的从没有见过她这个样子,在路易的记忆中,多年之前的某一天,她也是一整天都是如此茫然的神情。

“路易,今天是5月1丽?安托瓦内特双目含泪,一副悲伤的样子。

“是的,13日,是星期四。”路易说。他的心中讶异,如果是星期五还可以解释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情况,可明天才是星期五。

“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玛丽?安托瓦内特颤抖着嘴唇询问。

“这……”路易立刻在脑中回忆着,最后,他只找到了一个和玛丽?安托瓦内特有关联的日她的母亲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的生日,同时,也是她最厌恶的姐姐玛丽娅?克里斯蒂娜的生日。

路易回忆起来后,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幼年是不幸的,除去被路易所陷害,而不得不苦读枯燥乏味的书籍一事外,对她最大的打击,那就是被母亲玛丽娅?特蕾莎女王无视。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这一生共生了16个孩子,而其中只有两个是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三个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因病夭亡,但即使如此,还有11个活着。

玛丽?安托瓦内特虽说是玛丽娅?特蕾莎女王最小的女儿,但并非是她最小的孩子。在正常的家庭中,她要与其他10人争夺母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更何况她碰上的是一个不正常的家庭,偏心非常的母亲。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虽说是十几个孩子的母亲,但母亲和妻子只是她的第二身份,她真正的身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和匈牙利、波西米亚女王。她首先是为政治家、君主,其次才是孩子们的母亲,因此,她只能用很少的时间来照料孩子。

不仅如此,玛丽娅?特蕾莎女王还将政治中的治下方法带入了家庭中,将儿女们当做政府中的部下,一律严厉地对待,甚至严厉到要求子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称呼她为陛下而非母亲的程度。

这种母子、母女关系,已经是非常骇人听闻的了,可事实还不只是如此。

玛丽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