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 >

第707章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第707章

小说: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晚上不能入睡,所以大家白天都睡了一觉,此时,赵王府内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最后确认物品了,四百名李庆安留在王府的护卫亲兵正搬运箱子,他们将一口口箱子从侧门搬运上马车,来来往往,十分忙碌,在栖凤院内,李庆安的次妃姜舞衣正搂着女儿,注视着几十名士兵搬运她的东西,两名宦官前后奔跑,替士兵引路。
“娘,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她三岁的女儿李思越扬起小脸问母亲道。
舞衣一手牵着女儿,一手轻轻抚摸她的小脸蛋,柔声笑道:“我们是去新家,大明宫你听说过吗?”
思越摇了摇头,“娘,大明宫是哪里?”
“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宅子,有很多很多宫殿和房屋。”
“比我们王府还大吗?”
舞衣笑了,拍拍女儿的小脸,“当然比我们王府大,要大很多,还有一面很大的湖,叫太液池,你不是喜欢划船吗?娘可以陪你在湖里划船呀!你喜欢吗?”
“喜欢!”
思越欢喜得直拍掌,这时,她又想起一事,问:“娘,他们都叫你娘娘,为什么他们也要叫你娘?”
舞衣有些忍俊不住,她将女儿抱了起来,在她小脸上亲一口,笑道:“傻孩子,娘娘是一种称呼,和你叫的娘不是一回事,以后别人就要叫你公主了,知道吗?”
思越乖巧地点点头,舞衣不由想起丈夫在临行前夜给她的承诺,将封她为淑妃,为姜家恢复名誉,并将她父母的遗骨迁回长安,她眼中便不由一阵阵发酸,不知是喜还是忧,一入明宫深如海,也不知她将来的命运会是什么?
这时,一名小宦官快步跑来,对她道:“姜娘娘,皇后娘娘请您过去一下,在前大堂。”
三天前,太后沈珍珠派了二百多名宦官和宫女到赵王府伺候,这些宦官和宫女的适应能力都非常强,仅仅三天,他们就完全熟悉了自己的新主人,尤其在称呼上都很得体,丝毫不差,赵王妃被册立为皇后仅仅一个时辰,他们便全部改口了,比赵王府的丫鬟下人改口还要快。
舞衣点点头,抱着女儿向前院走去。
前院内大堂,独孤明月正在给丫鬟下人们做最后的安排,六十几名丫鬟家人济济一堂,今天也同时是他们人生的重大时刻。
“有个前提,我先给大家说清楚,大家都是自由之身,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卖身契,都是我王府聘用,签有聘用契约,你们随时可以离开,但现在我们要进宫了,所以我正式宣布,我们的聘用契约到现在中止了,东家中止契约,按照约定,我会每人赔你们三个月的薪水,同时,作为几年的主仆的情分,我会另外给每人一百贯钱安家费,还会送你们每人一块田地,土地不多,每人只有二十亩,都是京郊的上田,和大家分手,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我们必须要分手了,将来大家生活上若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只要是合情合理,我会尽力帮助大家,多谢大家这些年对我家人的照顾,多谢了!”
说完,明月向他们施了一礼,这些仆妇们心中都异常感动,他们也跪下来,给明月磕了三个头,含泪道:“皇后娘娘以万金之躯向我们行礼,我们不敢当,我们祝愿娘娘一生平安,祝愿公主小王爷还有夫人们个个身体健康……”
明月点点头,她声音也有点哽咽,“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去收拾自己东西吧!后续的安排我会让老潘给大家做好。”
旁边的大管家潘小年一挥手道:“大家跟我来吧!东西都准备好了,每人都有份。”
众人又向明月磕了一个头,便跟着潘小年去了,这时,舞衣牵着女儿走了上来,也有些感慨地道:“大姐,看你蛮伤感的。”
“是啊!分手总是让人伤感。”
明月叹息一声,便振作起精神,对舞衣笑道:“这次搬家并不是所有的家人都遣散,还有十二名丫鬟会随我们入宫,你房间的抱琴和弄箫也会随我们入宫,另外孩子们的乳娘也会进宫,我会更加厚待她们,你就放心吧!”
舞衣担心的就是这个,她的两个贴身丫鬟抱琴和弄箫都在安西便跟随她,两人都是孤儿,真要把她们遣散,她们能到哪里去,还有女儿的乳娘,女儿也离不开,听明月这样说,她便放心了。
“大姐找我来,就是这个事吗?”
明月挽着她的手笑道:“我是想让你和我乘一辆马车,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紧张,哎!本来是如诗和我坐一起,但如画有身孕,她得陪同,所以只好请你和我坐一起了。”
舞衣也笑了,“其实我心里也蛮紧张,这样大家坐在一起,是最好不过了,不如我们就乘坐那辆最大的马车,让婉儿也坐一起,大家热闹一点,我估计她也有点紧张。”
明月想了想,便笑道:“好吧!我让人去安排,索性让如诗如画也坐进来,反正她们只有三人,应该能挤得下,虽然有点不符合礼节,但咱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舞衣心念一转,便微微笑道:“其实可以解释呀!就说是军队的要求,出于安全上考虑。”
“你呀!就是花花点子多,好的,这个借口不错。”
明月连忙吩咐一个宦官去安排马车,明月见时辰快到了,便让人去一一通知大家,到前堂集中,过了片刻,众人都赶来了,如诗扶住妹妹如画,如画已有六个月身孕,肚子起来了,走路颇为不便,乳娘抱着如诗的女儿思朵,很快,裴婉儿也来了,她也抱着自己的女儿,有趣的是,除了长女思越外,其他孩子都在熟睡中。
眼看要进宫了,每个人都颇为紧张,同时也带着一丝兴奋,从今晚开始,她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
这时,一名宦官跑进了大堂,对明月行一礼道:“娘娘,时辰已到,马车也已准备就绪。”
明月点点头,对众人道:“大家都上车吧!我们该走了。”
她有些留恋地最后看了一眼老宅,便带领大家走出了大堂,一直走到影壁前,马车已经准备好,三百名亲兵护卫队全副武装,骑马护卫在马车左右,明月带领众人都一起坐上家中最宽大的一辆马车,后面跟着另外两辆,是贴身丫鬟和乳娘所乘,正门缓缓开启了,马车启动,向大门外驶去。
大门外也是灯火通明,物品已经先运进宫了,近万名千牛卫和内卫士兵列队保护,军队一路戒严,从务本坊一直到大明宫,沿途都是唐军士兵。
南霁云催马上前,抱拳施礼,“末将南霁云护卫王妃和各位夫人进宫!”
他一时习惯,还改不了口,明月微微一笑,“这么晚还麻烦大家不能休息,真是抱歉!”
“保护王妃,是我等的职责所在!”
南霁云立刻下令,“可以出发了!”
马车终于离开了赵王府,向大明宫驶去,每个人透过车窗望着渐渐远去的赵王府,她们的眼中都充满了一种难舍之情。……
今夜赵王妃入宫几乎是长安军队的头等大事,所有驻长安的军队都彻夜不眠,尽管很多军队都并不相关,但作为军令,每支军队都保持着一级战备状态,从大明宫到明德门,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地方都有军队巡逻,就在大部分高级将领都去大明宫和务本坊尽忠时,内卫情报堂头领胡沛云却哪里也没有去,他坐镇情报堂总部,也同样一夜无眠。
他已经接到情报,今天晚上将有数百名宗室聚会,进行垂死挣扎,反对李庆安登基。
‘垂死挣扎!’胡沛云想到的就是这个词,现在宗室反对还有什么意义?他也不得不佩服李庆安的深谋远虑,他知道宗室将是他登基的最大一个阻力,所以这些年他一直不断地削弱宗室的势力,尽管宗室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成为了开国以来最弱时刻,但他们在帝王选择上还是有话语权。
李庆安便在登基前夕发动了北伐战争,打一场没有悬念的战役以赢得全国的民意支持,现在北伐战争大胜,全国民意沸腾,李庆安的声望也达到了如日中天,这便使得宗室的反对变得微不足道了。
胡沛云这才明白李庆安不肯和宗室妥协的原因,一旦妥协将遗祸无穷,而他坚决不妥协,利用发动对外战争的方式调动民意,几百名势力衰败的宗室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大唐四千五百万民意对抗,李庆安巧妙运用对外战争,将帝王登基这种高层权力交接,变成了一个全民运动,这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权力手段。
这让一直不明白李庆安为什么要打回纥战争的胡沛云恍然大悟,他以为李庆安真是为了铲除草原隐患,可现在看来,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权力斗争,只不过更为高明,更为隐蔽罢了。
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有进来士兵报告:“宗正卿来了。”
“请他进来!”
胡沛云站了起来,他等待的一刻到来了,片刻,宗正卿李弈一路快步走进来,他神色有些慌张,进门便道:“胡将军,他们已经开始了。”
“不要慌,慢慢说,在哪里?有多少人?”
李弈咽了口唾沫道:“在盛王的府邸内,大约有三百余人,他们在秘密商量如何对付新帝。”
胡沛云点了点头,三百余人,只有一半,看来还是有很多人比较胆小怕事,不肯露面,这样也好,杀一儆百!
他立刻下令道:“发信给内卫,请求他们立刻出兵包围盛王府!”
独孤明月搬家,一万内卫军只去了五千人,而另外五千便是借给了情报堂紧急调用。
此时率领五千军队的大将正是刚刚回京不久的新任内卫大将军季胜,他也没有去务本坊,而是准备和情报堂配合行事,这个命令是李庆安在北征之前就给了他出兵金牌。季胜也算是李庆安最信任的心腹之一,在李庆安颁发的觐见金牌中,他的金牌是排名第八,甚至超过了胡沛云,足见李庆安对他的信任,此时他已准备就绪了,他全身盔甲,手握战刀,五千士兵也整装待发。
黑夜中,一名骑兵疾速奔来,将一封请求令递给季胜,季胜看了一眼,便立刻下令:“出兵,十六宫盛王府!”……
盛王李琦是李隆基的第二十一子,也是李隆基仅剩的几个儿子之一了,他一直过得很低调,这几年大唐南北分裂,他也没有去成都,而是留在长安,几乎从不出门,便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洗。
但他的低调并不代表他就怯弱,这一次当李庆安即将登基为大唐皇帝之时,他终于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一直认为,李庆安可以为赵王、可以做天策上将,可以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惟独就是不能为帝,原因很简单,李庆安不是太宗之后,不是正统出身,是当年李建成的后代,李建成已经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诛,他的子孙怎么能再登大统?
这让李琦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其实也是所有宗室不能接受,虽然宗正卿李奕表示支持,那是因为他也不是太宗之后,他不能代表宗室。
三百二十余名宗室已经秘密串联了一个多月,今天太后正式下旨宣布李庆安继承唐室大统,这让宗室们几乎要疯了,他们不顾一切聚集在一起,紧急商量应对之策。
王府的大堂内群情激昂,三百多名宗室都在怒斥李庆安登基的荒谬,这些宗室的年龄大多数是三十到四十余岁,从小到大享尽了荣华富贵,但这几年他们屡遭打击,土地被剥夺,家财被没收,尤其很多跑到成都的宗室,当他们回来以后,发现他们公府、王府都已经被没收了,他不得不住在从前购置的别宅内,靠一点点积蓄坐吃山空,生活水平急剧恶化,家人的责难、儿孙的埋怨,使他们的愤怒在心中积蓄,李庆安即将登基的消息终于引爆了他们的愤怒。
“我不相信!我绝不相信!”
跳出来大声叫喊的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宗室,他就是前太子李瑛的长子李俨,也就是李俅的长兄,李俅在城破后自杀身亡,在成都任光禄卿的李俨则溜回了长安,他原是新平郡王,宅子也同样被没收了,而他埋在地窖中的价值二十万贯的黄金白银也被抄走,令他悲愤万分。
大堂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望着他,李俨高声道:“各位,我想了很久,我怀疑李庆安根本就不是宗室,他是冒充的。”
他这个结论引起大堂内三百多名宗室一片哗然,盛王李琦也沉不住气了,他连忙打断李俨的话,“郡王,你有什么证据吗?”
“直接证据没有,但有很多可疑的地方,比如,李庆安的父母在哪里?他的兄弟姐妹呢?他怎么可能是独苗一根,怎么可能父母双亡,这简直太不合情理了。”
李俨眼中射出了凶狠的光芒,“我怀疑他把真正的建成后人一家全部灭口了,反正是在碎叶,他就是那边的天,不!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建成后人之说,是他捏造出来的!”
李俨的怀疑在大堂内引起了一片共鸣,李庆安是建成后人已经使他们不能接受了,如果还是假冒宗室,那简直就是骇人听闻,整个大堂内一片沸腾,叫骂声、喊声,仿佛一锅煮开的滚水。
“安静!大家安静!”
盛王李琦极力使众人安静下来,待大堂内稍静,他慷慨道:“不管是真是假,无论如何,在李庆安身世未明之前,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