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冰心作品集 >

第114章

冰心作品集-第114章

小说: 冰心作品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烛立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内有云“辽末以来,再罹烽烬,……所仅存者

十不三四。”此外又有金明昌(一一九○年——一一九五年)明万历(一五七三年——一六

一九年)崇祯(一六二八年——一六四四年)清乾隆(一七三六年——一七九五年)诸碑,

乾隆的碑上云“始于唐玄宗元年间名之曰开元寺”(七一三年——七四一年),“正统中更

名善化寺”(一四三六年——一四四九年),是此寺自唐至明已三易名了。

自大门入,外殿有佛像三座,并有尊者侍立,长眉垂目,极其端妙。座前已无香火,长

案前亦无供具。正殿上有坐佛五尊,两旁立像共二十四尊,姿态都极生动。壁画则仅存西墙

一扇,尘土蒙满,略加拂拭,底下金漆不落,似是明代作品。

佛座前供着铜花瓶,小炉中也上着香,是冷落中的一丝点缀。在殿前遇着一位老和尚来

上香,态度闲雅。和他谈起,知道是寺中住持,四川梁山人,俗名苏德华,法名妙道,二十

岁出家,到大同已十九年。他发过愿,斫指燃灯,蘸指血写经,十余年中已斫去五指,而经

文尚未写完。观之肃然!问他出家缘由,只微微的笑叹说:“在家无甚意味——”谈吐间又

知他家有继母,少失父欢,恐总是家庭之变也。

大殿前钟亭中悬大钟一,明天顺五年(一四六一年)成都僧道中所铸,重三千三百三十

三斤,亦古物之一。

自此出寺,又出城东门,文雷二女士和我共乘骡车,余人则由人背负而过,涉御河到曹

福祠。曹福即旧剧《南天门》义仆,相传为明代故事,据说曹福一路护送他的女公子,备尝

艰苦,到此冻死雪中,土人因立祠,供为土地神。庙本名玄都观,供着三清,那天正有庙

会,茶座上很热闹。曹福祠在偏殿上,小小的三间,中间是曹福像,两壁都画着曹福和他的

女公子,一路的风波惊险,画工甚劣。

登庙后小楼远望,西五里有曹福村,亦是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之地。庙的四围都栽着杨

柳,隔水遥望,葱茏可爱进城又到久胜楼,在城内酒楼巷,今已改为长胜楼,传说是明武宗

(一五○六年——一五二一年)和卖酒的李凤姐初见之地。店主孟姓。我再四的盘问店伙

“孟姓以前谁是店主?”追溯三四姓,亦无姓李的,大约是店伙亦不知道了。——不过旧剧

中的《游龙戏凤》,对饮对唱有声有色,居庸关上也有李凤姐墓,墓上长着白草,似乎李凤

姐又实有其人。

次到天王庙,本以为是辽萧太后的梳妆台,入庙遍寻不见,建筑甚新,无可纪者。

下午在车中休息,夜十时离大同,十二时抵丰镇,至此已入绥远境了。七月十六日

丰镇距丰台站四二八·一○公里高度一一八四·一四八公尺晨七时许,闻平绥路局长沈

昌先生快车停此,将往卓资山视察铁路冲断处。隔窗匆匆招呼,听说刘半农先生,到百灵庙

考察方言,得病回平,不治而逝。闻讯之下,大家惊悼!

十时出发游丰镇城,此地无处觅代步,大家步行。先到文庙,系清代建筑,也有泮宫和

牌楼。两廊已改为民众教育馆。正殿上供孔子牌位,两旁有陪祀的子弟。殿柱的础石,刻作

石鼓形,别致可喜。

自此往东北行,到城外灵岩寺。途中经过城隍庙,大仙庙等,均狭小无可观。

灵岩寺在城之东北,负山面水。下层为牛王庙,上层为大仙祠,石阶曲折,共九十九

级,上至山巅。阶旁有石棋杆数十对,左右丧峙。

下午在车中休息,傍晚出看兵士晚操,午夜车开平地泉。七月十七日

平地泉距丰台站五一○·二八公里高度一四○二·六九○公尺晨晤平地泉高站长,知卓

资山一段冲断轨道甚长,需两周方能修复。回车大家商量,不如暂折回平,等路修好再来,

直赴绥远。这时绥远主席傅作义自平来的专车,也停此不能前进。九时傅主席到我们车上来

谈。我们对于傅主席在涿州的战绩,心仪已久,会晤之下,觉得他是一位勇敢诚恳的军人。

谈及绥远的地方建设,和学校人员合作问题,甚为投机。

午前我们又到傅氏行辕回拜,也会见了傅夫人刘芸生女士。

后出城登老虎山,山上有一小庙,大约是平地泉唯一的庙宇了,自岩下望,看见山上纵

横的战壕,和城内外十三条平阔的马路,是当年冯玉祥氏在此屯兵,训练骑士时的旧迹。

四顾茫茫远山如线,中间一片平坦浩荡的平原。牛马千百成群,远远的走来,如绿海上

的沙鸥万点。倚杖当风,心旷神爽!这种无边高朗的天空、无限平阔的草原,无尽清炎的空

气,是只有西北高原才能具备的,我愿个个南方孩子,都能到此一游,一洗南天细腻娇柔之

气。

入城走经街上,苍蝇极多,据本地人云系冯军马匹所带来者。路经一蛋厂,入内参观,

有女童工数十人,正在做破黄凝粉的工作,手段极为敏捷。生鸡蛋与蛋粉,为本地出产之大

宗,惜不讲卫生,厂中处处苍蝇纷集,使人望而生畏。

晚餐后信步出站,出怀远门。晚霞艳极,四山青紫,起伏如线,萋萋芳草,平坦的直铺

到天边。而四天的晚霞,由紫而绯红,而浅绿,而鱼肚白,层层的将这一片平原包围了来,

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者,始于今日见之!在这“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处女地上,此时心情,是欢喜,是感激,是惆怅,也分不清了,晚风飘

飘的吹起衣袂,我们都相顾默然无语。抬头时却远远的看见白光万点,缓缓流来,原来是羊

群罢牧。羊群过尽,有两三牧童悠暇的拄着鞭竿,低头行走。落日的金光中,完成了这幅伟

大静穆的黄昏图画。

大家心上的黄昏,也有几十百个,却谁亦忘不了这最深刻,最移人的“平地泉的黄

昏”。

夜中二时十分离平地泉。七月十八日返平途中

晨五时许即醒,却已过了大同。自此一路经过来时旧站,倚窗外望,远山近水,掠过眼

前,都如旧友重逢一般的欢喜依恋。午后四时许过居庸关,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我们又忙

着换了夏衣。出关以来,日日在初秋的天气之中,把暑天都忘却了!

晚七时许到清华园站,此游暂告一段落。八月八日赴绥道上

八月八日晨仍于清华园站登车,八时十分启行。文女士因赴北戴河未储行,由容庚先生

加入。微阴,夜中雨。八月九日

绥远距丰台站六六九·三六公里高度一○四六·九八八公尺九日晨八时许过卓资山,轨

道坏处旧迹,依约可见,弯曲的铁轨,横卧路旁,折断的枕木,也散堆堤下。经白塔站时,

遥见白塔远峙,为辽金时所建,浮屠七级,高二十丈,据云顶嵌金世宗时(一一六一年——

一一八九年)阅经人姓名,俱汉字,内藏《篆书华严经》万卷。惜未停车,无从探其究竟。

路旁见有民居,北墙特高,只有南檐,似一间屋子,自屋脊剖成两半者,状甚奇特。我

们猜想这种建筑法,当是防御劲风,或木料缺乏的缘故。

十时许抵绥远,正遇见开发西北协会会员专车开往包头,站上颇热闹,大家介绍相见,

匆匆数语。

午由张宣泽先生约饭于旧城内之古丰轩。按旧城即归化城,系明万历中(一五七三年—

—一六一九年)忠顺夫人三娘子所筑,为归绥之商业中心,街市颇繁华。古丰轩系羊肉馆,

开设已有二百年,烙饼大釜,云重八百余斤,因为之摄一影。

饭后至政治中心的新城,即绥远城省政府谒傅作义主席。

按新城建于清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地址在归化城——即旧城——东北五里,马路

极整齐宽大,两旁杨柳亦郁郁成阴,是西北军的政绩!并参观省府之新建筑。此为合署办公

之准备,工程正在进行中,砖瓦满地,建筑完全为中国式,颇为美观。

下午应傅主席之招,自车上迁住绥远公医院。其地系租自比国教士之公医院,改为省府

招待处者。傅氏公馆,就在隔壁。门外空旷,树木亦多,略事休息后,下午四时访傅主席夫

人。

晚张宣泽先生约餐于绥远饭店,会见了许多绥远各界人物。席间又谈到王同春事迹,听

到王同春女儿二老财的故事,大大的引起我的兴趣。将来拟为专文以纪此河套无冠帝王之公

主!

绥远饭店,为绥远最新式的客店,有浴室,电影场,中餐部,西餐部等,地点亦好,只

恐不无太热闹耳。八月十日归绥

晨八时先到东邻参观比国公医院,院址甚大,设备亦好。

院长比人费君,到华已四十余年,衣着悉同汉人,慈蔼可亲,少谈即出。

十时出发至旧城参观召庙(召系招之省文,即招提之意)。先到舍力图召,召创建年代

未详,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七年)西征驻跸时重修,赐名延寿寺。其后嘉庆咸丰光绪各

代均经重修。大殿前有额曰“阴山古刹”。院中有藏经白塔一,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

建。殿前部是西藏式的经堂,正中有活佛讲经座,两壁有壁画,梁柱间都挂着哈达,和佛像

画轴。后部是佛堂,供养佛像五尊。佛前两楹间,蟠着悬空二龙,争攫明珠。梁上横悬木

柱,上缀排钟,状如铃铎,以绳牵引,喇嘛上香添水时,引绳摇曳,铿锵可听。

殿后有楼,似是藏经处,现在空着。

次到小召,亦称崇福寺,在舍力图召东百余步,清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八年)所建,

为康熙西征准噶尔凯旋驻跸之地。殿前有碑亭二,上刻御制碑文,纪平准功绩,用汉满蒙藏

四种文字纪述。文曰:“丙子冬,朕以征厄鲁特噶尔丹,师次归化城,于寺前驻跸,见其殿

宇宏丽,相法庄严,命悬设宝幡,并以朕所御甲胄之矢,留置寺中。……时康熙四十二年,

岁次癸未。”——一七○三年——读碑文,想见当年的宏丽,今已破损无可观。建筑略如舍

力图召,为汉藏合璧。前堂西室内,挂有康熙之甲胄,以铁环编缀而成,甚沉重,已锈黑,

并有铁盔。东室亦佛堂,梁间悬空遍雕《西游记》故事,人物小仅如指。寺门内小院有琉璃

塔一。自此转入,有代用小学校一所,生徒数十人,正在诵读。读本悉系经书及《百家姓》

等。壁间悬有作文成绩,大半是五七言诗。

离小召不远即为五塔召,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建,十年(一七三二年)赐名慈灯

寺。今外殿已全废,门扃不开,自旁门开锁,直抵塔基下。基围十丈,暗中摸索,曲折而

上,基上五塔矗立,皆系炼砖筑成。上刻佛像,亦有如四大天王状者。正中塔上,朝南一

砖,上有佛脚印。砖上花纹均极精致,而金彩则已剥落不存。

下塔出寺,又到城西南隅的大召,未知建自何时。明崇祯中(一六二八年——一六四四

年)清都统古绿格楚琥尔与德木齐温布喇嘛,协同将原寺扩大,周围四里许,因赐名无量

寺。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喇嘛奏易黄瓦。当年亦必辉煌,今已颓败,前殿辟作共和

市场,甚见嘈杂。大门口悬“九边第一泉”额,泉在寺前百余步,今名玉泉井。传康熙至此

马渴,以蹄抉地,泉忽涌出,因赐名。大殿前部亦有经堂,中间有圆形层台一,周围七层,

供着水,烛,香,花,灯。香灯灿列。喇嘛言是“五行台”,似是香花供养之意。殿中佛前

有地藏王圆龛,佛像后右边柱侧阴暗处有铜质小欢喜佛一尊,燃灯细看,佛像狞恶,足踏一

牛,牛下仰卧着一裸女。

午赴绥远饭店应教育厅长阎伟先生之宴。

午后三时到民政厅即旧归绥道尹公署之择园,清慈禧后之父惠隘官归绥分巡道尹时,后

随宦在署,怿园为朝夕玩赏之地(按慈禧于咸丰元年入宫,年已十七,是在归绥署中时代,

当在一八三四年——一八五一年之间)。后任者别建一亭,额曰“懿览”,取曾经太后游览

之意。园中树木荫翳,楼阁相连,颇有雅趣,楼下碧霭屏前有卧石二方,云为太后少时坐卧

之处。

出园回公医院,我因旅倦少息,别人又到城北五里之公主府,今改为省立第一师范,系

康熙中(一六六二年——一七二二年)建,惜未往,无从描述。

午睡至六时,独自出门,信步向东行,过广场至三十五军联欢社。社系新式建筑,堂中

有讲台,可映电影。四壁挂抗日死事士官遗像,两旁有阅报室球房等。社东有操场,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