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综艺之王 >

第193章

重生之综艺之王-第193章

小说: 重生之综艺之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行,你现在算专业的,咱这节目就不要专业的,其余的都行,是开放的,不用邀请,都是自己报名。”柳巷答。

“那我呢,算不算专业?”田思思问。

陈佳宁因为《金婚》和《梦想中国》的主题曲已经步入了专业歌手的序列,特别是《梦想中国》,这首大气滂沱的主题曲随着全国五大分赛区的先后展开已经家喻户晓,她大气又充满灵性的歌声时常在荧屏中响起,要不是自身已经是老板早就被经纪公司给签了。

其实早在三年前她就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如今的她心智更加成熟,唱出的歌曲也多了一份韵味。

第270章 舞台人生

田思思要是坚持下来也算专业的,但她在录制完《大染坊》的片尾曲后就没再唱过,现在改行做起了制片人和导演这些,琵琶也不弹了,所以柳巷点了点头说:“你报名的话可以考虑。”

柳巷只是从俩人从事的职业而论,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结果田思思不高兴了,“切”了一声表示不屑,意思是你请我我还不一定上呢,还报名?

“别听他的,你以为他什么都懂啊,唱的还没有我好听。”高欢替田思思抱不平,这明显就是说田思思不如陈佳宁的意思。

这本就是两回事,裁判一定就得会踢球?柳巷刚要反驳见高阳对她眨眼这才意识到自己就是话多,和女人讲道理是自己找不自在。

这时金大嫂唱到了**,果然没唱上去,有些破音,但也不容易了,大家给鼓掌,电视里的现场观众也鼓掌表示鼓励。

金大嫂唱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平时能唱上去的,今天不知道怎么了。”

“有些紧张,不过还好,已经到8847米了,就差一米。”老毕走上来笑呵呵地说。

“我说毕大主持,你说的是珠穆朗玛峰吧,不是青藏高原。”师胜杰一点面子也不留,用他一条线似的的声音揶揄道。

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对,但一时没反应过来,听师胜杰说完顿时恍然大悟,这个老毕,露怯了。

“青藏高原要是8848米的话那青海、西藏的人都是活菩萨。”梁宏达用洪亮却又有些鼻音的声调继续调侃老毕。

“珠穆朗玛在青藏高原上吧,老毕的意思是已经唱过了,快到珠穆朗玛峰顶了,说的没差。”汪正正给解围。

“下场,你还来,他俩,玩去!”老毕指着汪正正满脸严肃地说。

现场哄堂大笑,四女也早忘了刚才的插曲,跟着笑得是前仰后合。

笑罢高欢发现柳巷没笑,问道:“这么好笑你怎么不笑,你是不是笑神经坏死了?”

“我要是笑神经坏死你就是脑神经短路,还研究生呢。”柳巷学田思思“切”了一声。

高欢没反应过来,田思思和陈佳宁也没反应过来,高阳反应过来了,对高欢说:“这是录播的,他当时在现场,早就知道了。”

三女这才明白,高欢嘟囔道:“当个编导看把他牛的。”

“人家有才,能不牛么,你真是脑神经短路。”田思思帮腔。

高阳不搭言,陈佳宁却问柳巷:“这个金大嫂过关了么?”

被高欢和田思思俩人挤兑柳巷故意嬉笑着对陈佳宁说:“你猜?”

“过去了,还是不错的嘛,也不是什么专业的。”陈佳宁说。

“嗯,过去了,你猜得真准,这就叫专业。”柳巷竖起大拇指说。

陈佳宁得到夸奖有些得意,嗔了柳巷一眼,这时三个嘉宾点评完了金大嫂下台,第二个选手登场,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姓王,来自周边市县,是做早餐的。

“做什么早餐,粤式还是湘式?”老毕问。

“京式。”

老毕在北京生活了多年,还真不知道“京式早餐”是什么,问小伙子:“你能不能说明白点,具体指什么,咱这这么发达了?早上都和北京一样了?”

“一样,油条豆浆。”小伙子说。

老毕气得一抖搂手,说:“你说炸油条的不就完了么,还整个‘京式’,我还以为多讲究呢,你看看他们,都被你蒙了。”边说边指着嘉宾和现场观众。

“北京的早饭不也吃这个么,这不是‘京式’?”

小伙子把老毕问住了,只得承认,点头道:“是‘京式’,这第一期就让我涨了不少学问,珠穆朗玛与青藏高原是两回事,这油条豆浆是‘京式’,属于第九大菜系,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盛阳我看以后我也别来了,还是在北京多看点书吧。”

现场又是一阵笑声,陈佳宁的笑点低,也跟着呵呵笑了起来。

“赶紧往下进行,再说说不定弄个什么式出来,王大厨师,第一关都是唱,你不会唱‘油条之歌’吧?”老毕经验丰富,又把话拉回到程序上来。

“我唱个‘前门情思大碗茶’。”王姓早餐师说道。

“好嘛,还是‘京式’,开整!”老毕边往下走边说。

看到这里高阳觉得不对,问柳巷:“这些是不是事先编好的,怎么会这么契入?”

柳巷没听明白,反问:“什么叫契入?”

“就是默契和切入,点掌握的非常好。”高阳解释道。

“哦,还有这么一个词,领教了,你俩姐妹都够绝的,那个以为现在正在演,你造词,快赶上武则天了。”柳巷借机也挤兑了高家姐妹一把,现在他觉得很轻松,没有感情负担的日子真是很随意,不管她们怎么想,反正他是这么想的。

高阳气得白了柳巷一眼,高欢拿起一个苹果就砸了过来,柳巷接住,二话没说就啃了起来,来的还真是时候,正好渴了,气得高欢也无奈,心道这怎么变成滚刀肉啦。

其余三女也都有这样的想法,连柳巷自己也不明白,或许自己就是多重性格的人,看想展现哪方面。

最后柳巷也没回答高阳的话,这还用问么,没有他事先的串场和安排哪有这么默契和流畅的,哪首歌在前哪首歌在后也都是考虑了多遍的,但绝对没有事先对词,那样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为什么用老毕,也是因为他有这个本领,临场发挥得也好。

“前门情思大碗茶”最早是杭天琪唱的,但人们熟悉的还是李谷一的版本,都是女声,但王姓早餐师却唱出来了不同韵味,以至于点评时三个嘉宾都说有“油条”的味道。

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响起掌声,从节目开场到现在就没断过,这个面向普通民众开放的自娱自乐节目从一开始就印上了自己的标签和特色,与选秀和造星都不同,这也是它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有生命力,至今为止,如果不算已经停播的《非诚勿扰》,《星光大道》是仅次于《快乐大本营》在播的第二个周播的综艺节目,时间的检验足以说明一切。

第三位选手是一个姑娘,盛阳人,唱的是蔡依林去年才出的新歌《看我七十二变》,声音清脆,还边唱边跳,唱功和舞蹈功力都了得,观众这次响起的是赞许的掌声。

“师老师,你先说说,这个怎么样,你老挤兑我有本事你挤兑挤兑这个。”老毕嘻皮笑脸地对师胜杰说。

“这个我还真挑不出来,唱跳俱佳,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呀,姑娘。”

“叫蔡艳楠。”老毕提醒。

“嗯,3号是吧,我就叫3号姑娘。”师胜杰就不听老毕的,接着说:“你怎么没去参加《梦想中国》或者《超级女声》,跑《星光大道》来了?”

老毕一听连忙说:“师老师,你这是砸我饭碗,你看那边没,节目组的导演可在那坐着呢,你也不怕结束后挨打?”

嘉宾席在观众的正前方,导演席在最边上,这是第一期,所以不止柳巷来了,赵连胜和王滨城也来了,镜头一扫给了柳巷一个特写,真是英俊,双目炯炯有神,挺拔匀称。

看到这里四女看看电视又看看柳巷,之后急忙又看了眼电视又回头看了眼柳巷,直到电视里的镜头没有了田思思才说:“他有这么好看么?”

“就是上镜,没别的。”高欢答。

“化妆了的。”高阳第一次搭言,回击刚才柳巷对她的态度。

尽胡扯,导演哪有化妆的,至今柳巷就不知道男用化妆品是啥东西,见三女拿他说事自言自语道:“我告诉他们这段掐了掐了,这还不听了,回头换人。”

这话柳巷说过,但他也知道剪辑师是为了保证节目的完整性才保留下来的,不能怪他们,而且他对自己的形象还很满意,照镜子照不出这个效果来。

陈佳宁没有随声附和,说道:“我觉得挺一致的,就是衣服不一样。”

高欢和田思思瞪了陈佳宁一眼,高阳直接威胁上了:“宁宁,那个你唱女版《老鼠爱大米》的事咱先缓缓,我还没想好。”

陈佳宁一听赶紧闭上嘴巴,柳巷接上一句:“她也受损失,你不用怕,我有时间再给你弄几首好的,一唱就能红的。”

陈佳宁一听高兴起来,说:“你先把‘离婚’给我弄出来就行。”

陈佳宁说的是《中国式离婚》的片头曲和片尾曲,这两首歌曲还没有影子,她最着急,但这一简略让高欢抓住了裂缝,取笑道:“还没结就想着离呀,你这丫头真是。”

田思思就是和高欢一伙的,正要跟着开口被柳巷拿手一指:“你先别说,照这逻辑你俩拍完《金婚》拍《离婚》,是不是晚年不保?”

高欢和田思思一看柳巷偏袒陈佳宁一起把左一个橘子右一个苹果的砸了过来,又一起骂道:“你才晚年不保呢!”

这《星光大道》看得还真有意思,电视里掐电视外也掐,《星光大道》不火才怪。

第271章 双标王

《星光大道》首播收视率是34%,如果这个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基数太小的话周三在中央综艺频道重播的收视率一举突破1%足以说明一切,周播节目不能与季播节目或电视剧相比,至今为止中央台收视率首播超过1%的季播节目还没有,《快乐大本营》全年的平均收视率也刚刚达到1%。

如果算上周三并非周末的因素,《星光大道》已经跃居周播类综艺节目的第一,当然,这类节目还要看长期效果和后劲,首播大火一年后趋于平淡,几年后停播的节目比比皆是,《开心辞典》就是个例子。

不管后劲如何蒯总监和宋总监都后悔得要死,原先还以为占了很大的便宜,现在看来都是柳巷谋划好的,先是用《梦想中国》换《星光大道》的名字,然后是利用《快乐中国行》与综艺频道建立的关系来借老毕,之后是借用中央台的平台推出《星光大道》,一环套一环,他俩有上当和被挟持的感觉。

蒯总监和宋总监不高兴,褚良和吴达更不高兴,便宜都让中央台占了,自己这边几乎什么都没捞着,广告费基本没有,观众还以为是中央台的节目,与盛东无关,于是商量马上把《星光大道》挪到卫视播出,同时结束与中央台的合作。

这两点柳巷都不同意,第一是规定三期的平均收视率超过0。3%才能挪到卫视,这才一期,起码要再播一期才能服人,第二是与中央台的合作是有协议的,如果因此把老毕调回去那是得不偿失。

“你傻啊,34处以3是多少,文化频道受众面小影响力也小嘛,0。3%还是合理的,不算这个,就是中央台的1%除以3是多少?不也超过0。3%么,这账还算不过来?”吴达急得够呛,对他的能力台里很多人不服,说是给杨明辉送钱才当上的,好在褚良来后就增加了一个频道,人员基本没动。

“我是为你考虑,挪到卫视你给我安排在哪,周六还是周天?”柳巷问。

吴达被问住了,周六是《刘老根大舞台》,周天是《万家欢笑》,都是“本山传媒”的节目,经过改良后成本有所下降,收视率也上来了,换掉人家也不会让。

“周五行不行?”吴达问。

“不行,我就要周六。”

吴达挠头,这问题他解决不了,“本山传媒”不是他这一级能对付的。

“为什么不能与中央台取消合作?”褚良问柳巷第二个问题。

“我怕复制,还有老毕,咱单方面取消合作他们就有理由把老毕调回去,我们输理又输人。”

“没有其他人能代替老毕?”褚良问,输理不输理的看怎么说,这个他不怕,同时他也不认为盛东台就找不出能替代老毕的。

“没有。”柳巷的回答粉碎了褚良的幻想,他能出台好的政策却不一定做出好的节目,柳巷能做出好的节目却当不了好的主持人,这人都有他擅长的一面,没有全能的。

“那你说怎么办,就这么靠?这边收不上来广告费,收视率都给央视了,不是白瞎这节目了么,我当初就不应该答应你到这个频道来。”褚良当初就犹豫,现在更是后悔。

“这个,你定的政策不是入驻综艺楼可以自主选择播出时间么,等我入驻了再说。”

入驻综艺楼要超过0。5%,按照34%算肯定是超过了,要是按照1%算除以3的话还没到,就算中央台的1%换算成盛东台的1。2%左右也没达到,所以谈的只是挪到卫视,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