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术士的幸福生活 >

第467章

术士的幸福生活-第467章

小说: 术士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术法,和易学是息息相关,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了蛋的复杂,又是从最初到现在一直共存的事实。

问题就在于,巫师和巫术……

名声委实不好,前面我们提到过,这玩意儿在许多国家那都是杀头地罪,而在几乎所有的正统宗教中,都是被坚决排斥甚至是抵制要消除掉的。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的“真好”

邹先楚和岳仲、马良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谁来回答呢?

那个女生大概是由于紧张的缘故,根本没有提出向谁提问。

邹先楚是爱丁堡大学的教授,他曾经有遇到过学生提出这类的问题,所以想着由自己来回答,不过正待他要开口的时候,岳仲却是抢先开口了,而且是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道:“这个问题,我想还是有马良马先生来回答吧,他对于我们中国的江湖术士,了解的比我们要多,因为马先生就是出身于江湖……”

下面立刻有一个记者问道:“岳教授,江湖是什么?”

“江湖是中国对于民间某种群体的总称,在中国,无论是古代的草莽游侠,还是现如今的黑…帮生活环境和状态可以称之为江湖;街头艺人的生活也能称之为一种江湖,而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画符驱邪看风水的术士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也能称之为江湖。”

“听起来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马良。

真没想到,这个年纪轻轻却似乎在神奇的易学方面颇具造诣的马先生,竟然来自于民间那种似乎有些卑贱的群体中。

这其中有钦佩者将马良视之为现实立志版的,也有鄙夷不屑的,还有些难以理解越发感到所谓的中国术士江湖极为神秘,从而迫切的想要更多了解一下的人……总之各种眼神复杂,让马良压力山大。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下,岳仲竟然想着法的让他难堪。

但形式摆在这里了。

马良脸皮也足够厚,并不介意那些不怎么友善的眼神关注,他微微一笑,拿起话筒说道:“好吧,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下面哗哗的响起了掌声。

事情是明摆着的,两个上了年纪的教授,把这种问题抛给了年轻的马良,下面的人无论对马良持什么样的态度,现在都得意思意思给与鼓励啊

马良抬手往下微微压了压,道:

“首先我们要在巫术的界定上,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传统意义上的巫术,并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认定了的邪恶术法,那只是因为极少数人心术不正,还有因为术法的诡异,才导致了现如今大众的错误认知。”

“我并不否认巫术的存在,这是事实。”

“如这位同学所讲,世界各地到现在依旧有各种各样的巫术,甚至是类似于,确切的说就属于是巫术的祭典、婚丧等等仪式,包括一些原始的却极为符合科学的医疗手段,在许多依旧有着部落和原始生活习惯的人群中,尤其凸显它的存在和重要性。这其中包括人类对道德、生存、繁衍等各方面的依赖和重视。”

“所以巫术,不是邪术,请大家首先在内心里做出明确的界定,谢谢。”

台下的学生们,以及记者媒体们,包括校方的工作人员,还有邹先楚等,都不得不点头认可了马良的话。

事实啊

岳仲却是表面上平静,内心里咬牙切齿。

没想到,马良竟然先是把传统和风俗习惯和巫术联系到了一起,这样一来立刻就博得了大家的认可。

因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各种各样的风俗传统中,都无法避免一些当代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形式手法——但是,这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值得任何一个人去尊重,因为人们都很清楚,这也是一种文化。

殊不知马良这样的回答,属于是典型的打太极,借力而用力,四两拨千斤。

回避开易学是否是巫术的问题,又从偏面来认可了传统的存在,解释了巫术的定义,把易学的古老和神秘添加上了更为神秘话和伟大的文化价值意义。

至于是不是巫术……

还需要回答吗?

谁再问,谁就成了众人眼中的傻帽。

马良没有急于说下去,一边思忖斟酌着言辞,一边待众人消化了自己刚才的话之后,才接着说道:

“另外这位同学问,中国的巫师们是否精通易学……”

“这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讲,如我刚才所说,巫术的界定不同。如果把相术、中医学、风水等都看作是巫术的话,那么我可以很通俗的说,巫师们并不一定精通易学,他可以对于其中的一门知识研究的比较深。也可以是直接传承了简单的风俗仪式,以及巫术的方式等等。当然了,这其中不乏骗子的存在。”

“易学包罗万象,不能一概而论之。”

……

……

正文 567章 诚聘

567章 诚聘

“简而言之,你可以大概的了解现代高科技的知识,明白电视机、汽车、甚至是飞机坦克的制造原理,但你要是让一位航天专家,去单独动手造出一台电视机,他恐怕就做不到了吧?”

台下哄然大笑。

这话说的多通俗,多亲和

马良笑着摆摆手,颇有些风范的继续说道:“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下大家,我们学习易的根本目的,不是让自己从中学习到什么传说中神奇的能力,而是借先贤之能,更为透彻的去探知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其不变和变之所在,从而能够在生活中明事理、晓自然、知和谐、求共存。”

“这是我们对生活、环境的尊重和认知。”

“当今世界,每个人都知道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明白大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极大坏处。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不和谐,而几千年前,先贤们早在易中,给出了相应的精辟阐述……”

说到这里,马良顿了顿,继而玩笑般的说道:“也许大家听了我这番话心中会有些不屑和鄙夷,有些厌烦,有些失望。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在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可以委婉的将其称之为美好的理想。而我刚才所说学习易的目的,虽然也勉强称得上是理想,但与现实生活和个人的观念上,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听完马良的这段话,台下学生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微皱眉思忖,亦有轻拍手、微点头的表示认可。

是啊,谁没事儿吃饱了撑的去花钱浪费时间学习世界的和谐观去?

这玩意儿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受到外界的熏陶感染——电视节目中,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语啊。

何必再受到你们中国古老文化的教育?

而岳仲、邹先楚,还有爱丁堡大学校方的负责人,也是面露一丝尴尬和疑惑——马良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来捧场的吗?

怎么听着像是要砸场子啊

马良微笑道:

“其实,易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吉凶祸福,大到社会国家的更迭变迁,从饮食起居,到工作、企业乃至于跨国公司的管理经营,甚至是开疆破土,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外交,都有易在其中。”

“时间的关系,我不能细说,大家可以尝试着先了解一下易,然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易的存在。”

“易,就是自然,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则”

“易,可以让你终生受益”

“谢谢大家”

翻译把马良的话翻译过后,台下安静了一会儿……

继而,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偌大的教室中响彻,无论是学生还是在场的媒体记者,乃至于台上的专家、校方人员,全都忍不住鼓起掌来。甚至那岳仲,都在最初的愤恨过后,碍于脸面不得不起身鼓掌

本想着让马良出丑为难,让他成为被全球各国一些激进分子们的批判对象,不曾想马良一番言论却是轻松化解了其中敏感的方面,又完美的给出了合理的答案。

“易学奥秘探索与应用”的讲授宣传性公开课,就此画上了句号。

学生们涌上前来,纷纷拿着纸笔请马良为他们签字。

他们都知道,这个年轻的易学专家,有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他们讲课,以后将很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人数是占据劣势的媒体记者很快被学生的汪洋大海所吞噬,根本别想挤过去。不过他们并不着急,因为学生们的热情终会散去,校方更不会让学生们持续时间过久。而记者,则是有校方特意安排的采访机会。

本来嘛,请媒体记者来做什么?

不就是为了宣传效应嘛。

马良微笑着,毫不厌烦的一一给学生们签字,一边还要流露出谦逊之色。

人群中照相机、摄像机、手机各种玩意儿全都用上了,都为了拍下马良,留做一个纪念,更有些学生索要马良的联系方式,希望以后能够和他成为朋友,多多请教有关易学方面的知识。

最后,架不住学生代表们的热情,校方和国际易学联合会的专家们,同意和其中的一些学生们合影留念。

而合影之后……

数十位学生代表就趁机要求与马良合影。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校方负责人,邹先楚、岳仲,你们都靠边站,俺们要和马教授合影留念。

这其实没什么。

谁都可以理解,比较马良是年轻人,而且虽然两天的课程中并没有授课讲演,但在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锋芒毕露,展现了他过人的易学造诣和个人风格魅力,以及……在众人心目中留下的亲和幽默印象。

只有一个人心里最是憋闷,感觉到被无数人狠狠的抽打着脸颊,火辣辣的疼痛感经久不消。

他,就是岳仲。

在校方人员的安排和劝阻下,学生们终于依依不舍的散开,不过还是有几位学生代表在校方的安排下,能够和马良、岳仲、邹先楚他们一起接受媒体记者的现场采访。而记者的采访重点对象,选择了马良。

原因很简单,马良年轻,又博学多才,把他放到新闻的采访焦点中,自然能够在宣传效果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只可惜……

马良似乎对采访略有排斥性,虽然并没有拒绝采访,亦没有冷眼相待,但对于采访的问题都是简单的客套话回应,涉及到易学方面的问题更是敷衍了事,全然没有了在课程结束后的问答过程中那般挥洒自如,侃侃而谈的矫健之态。

记者和校方,以及岳仲、邹先楚,还有国际易学联合会此次安排过来的工作人员,都对此很无奈。

还能咋地啊?

马良不怎么配合宣传工作,那只有交给邹先楚和岳仲来做呗。

采访结束后,马良一行人乘坐专车赶往入住的酒店。

晚上,由校方和国际易学联合会方面共同安排了一个小型的酒宴,自然是庆祝下此次讲授宣传课程的完美落幕。

酒宴上,马良保持了以往那装出来的略带腼腆和憨厚的低调,不怎么言语,也不会显露出骄傲的姿态来。和这些人在一起,他实在是提不起什么侃侃而谈的兴趣来——本来在易学知识方面还能有点儿共同语言,可因为校方人员的存在,他们更多谈及的都是以后开设课程的细节:如何收费、分出几个等级来,专科学员的招收、兴趣爱好为主题的自由班级招收规则制度……

太赤果果了。

马良很伟大的在心里鄙视这些家伙们——易学,岂能被如此玷污

酒宴即将结束时,校方的一名负责人神色诚恳的说道:“马先生,我代表我们校方,诚恳的邀请您,希望您能够到我们学校任职,作为一名易学专业的特聘专家讲师,您放心,在薪金方面,我们会给与您最好的待遇,而且您在这里,将得到我们学校最好的待遇,还可以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

其实早在马良他们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时候,爱丁堡大学校方和国际易学联合会就已经开始商议,让马良来担任特聘讲师的职务了。

他们认为,从马良的言语风格,以及学生们对他的尊重洗好程度上来看,马良来担任易学讲师最合适不过了——相对来讲,绝大多数的易学教授和专家们,因为长期钻研沉迷于传统文化的观念和理念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无法更改的保守风格,在言语上缺乏足够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灵活性,从而会在授课过程中,显得保守、古板,沉闷。从而让那些从小生活在现代化自由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们,渐渐失去兴趣。

没有了兴趣,学生们怎么会用心学习?

而不能够用心学习,就更难以体会深奥渊博的易学知识中的璀璨之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学习研究成果。

没有了从学习中得来的成就感,他们又怎么在现实生活中表露自己这一方面的优势?

没有了优势的显露,易学方面也就不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甚至还会令人心生不屑和鄙夷的态度。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不远的将来,刚刚在现代化大学校园内兴起的易学文化,会再次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