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崛起大导演 >

第5章

崛起大导演-第5章

小说: 崛起大导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呼……”万小虎的话还没说完,陈冲的鼾声忽然大作。
    “我顶你个肺啊!继续装!”万小虎无语,只好从被窝里爬起来,接电话。
    “喂,是万小虎导演吗?”电话里传来一个轻柔的女声。
    万小虎立刻听出来,是苏雅打来的电话。
    “啊是的是的,请问你是苏老板?”
    “是我,昨天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苏雅拉长了声音。
    万小虎心里一凉,声音有点打颤:“不会是不准备投资了?”
    “哈哈,骗你玩的,我已经决定了,投资《独自等待》,我现在已经开车去你们北电了,来校门口接我,我们详细谈一下投资的事情。”
    “哦,好,我这就去校门口迎接大驾光临!”
    挂了电话,万小虎仰天长笑三声,哈,哈,哈!
    “成虫,快给我滚起来!开工了开工了!”
    陈冲从被窝里抬起头:“什么开工了?”
    “投资商就位,现在正在赶来,快点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打扮的利索点,等下我们去校门口接一下。”
    “投资到了?”陈冲精神一震,立刻爬起来,“我去喊麻虾。”
    哗啦,要不了五分钟,陈冲、李侠和万小虎三人,便武装整齐的迈出宿舍大门,走向校门口。步伐从容,抬头挺胸……在寒风中站了半个钟头。
    “我说,老虎,那个什么苏老板,来不来啊?我早饭还没吃呢,肚子都咕咕叫了。”
    “再等等,苏老板是个美女,美女嘛,都有迟到的权力。再说了,她还不知道住哪呢,京城堵车的话,来迟也是正常,别心浮气躁的,都沉稳点。”
    “我能稳得住,就怕我这个肚子稳不住。”麻虾嘀嘀咕咕。
    这时,西土城路上一辆大众车,唰一下向北电校门口拐了过来。王小虎立刻认出来,这就是苏雅的座驾。
    “咳咳,准备好,苏老板来了!”
    



0009 (开电影公司)
    大众车停在北电校门口,推开门,走下来一位靓丽的美女,比北电表演系的美女还要靓丽三分,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光景。
    陈冲和李侠当时眼睛就直了。
    万小虎是过来人,女人见多了,表现正常的上前一步,伸出手:“欢迎苏老板大驾光临。”
    苏雅憋着笑和万小虎握了握手:“喂,不至于,万导演,用得着这么正规吗?”
    “我正儿八经拍电影,你正儿八经做投资,当然要正规一点。早饭吃了吗?”
    “吃过了。”
    “那,我们去小礼堂商议事情?”得到苏雅的同意,万小虎在前面带路,又跟李侠说了声,让李侠去买点早点过来。苏雅吃过了,他们仨还没吃呢。
    接下来的时间,基本上就是万小虎在说话,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向苏雅勾勒《独自等待》的前景。他有一颗属于老男人的心,多出了十四年的经验,说起忽悠人的话,不仅仅苏雅能被说迷糊,就连陈冲和李侠,也跟着热血沸腾。
    一番话,让苏雅对投资《独自等待》热情高涨。
    “万导演,这样说,我对投资《独自等待》的确很有兴趣,也已经决定投资。不过呢,我也有我的打算,我不希望是抱着随便玩一玩的态度,来做这部电影,我希望能让电影更正规化的拍摄。”
    万小虎问:“苏老板的意思是?”
    “我了解过中国目前对电影业的一些政策和法规,还没有太多民营公司参与进来,能拿到正规拍摄牌照的电影公司很少,据我所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保利博纳影视等少数几家有社会关系的公司才能独立摄制。”苏雅虽然被万小虎忽悠了一通,但是想法还是很清醒。
    “的确是这个样子。”万小虎点点头。
    “而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如果要参与电影的拍摄,只能投资超过70%,并与国有制片厂联合摄制。也就是私底下流行的行话,‘买厂标’。现在市面上,厂标基本上也要三五万块钱。这还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电影不是简简单单拍出来就能挣钱,后续的销售渠道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厂标能够解决的。”
    万小虎将包子囫囵吞枣的咽下去:“苏老板有什么想法?”
    苏雅笑了笑:“成立一家公司。”
    “开公司?”陈冲和李侠惊呼一声。这年头,开公司的都是大老板,代表着正规军,他们现在还把拍摄《独自等待》,当做是一件课余活动,根本没有往正式的商业行为上联系。
    现在是2000年,电影业的商业改革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除了冯小岗开辟贺岁档,走出了一条看得见的道路之外。所有的导演和制片人等,还在苦苦的守着“国家给钱为国家拍”的观念,或者主打人文关怀的文艺片。
    但是电影的改革并非没有成效。
    1993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改为自主发行,打破了中影公司的垄断,这使制片厂拥有了向国外发行自己影片的自主权,同时32家省区市级电影发行公司获得了影片发行权。
    1994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从1995年1月起,各制片厂可以向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使改革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从而打破了中影、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让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竞争局面。
    1995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除原来国务院批准拥有故事片出品权的制片厂外,无权独立拍片的各省、区、市国有电影制片厂也有拍片权,同时任何社会法人组织只要投资额占到70%以上,即可与制片厂共同署名“联合摄制”影片。
    1997年,广电部出台了《关于试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宣布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这些广电部的重头文件,加上零零碎碎的其它规定和通知,在93年至99年这7年时间里,将计划制经济下的中国电影,硬生生的扭转向了市场经济模式,拿到拍片权的制片厂越来越多。
    制片厂多了,联合摄制的门槛也就降低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开始转向电影产业。
    只是一种新的模式,取代旧的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起码在当下,想到开电影公司的人,很少很少。李侠和陈冲就没有想过,他两的思维,万小虎很理解,就是那种,别人投资我,我就给别人拍电影。
    没想过,自己为自己拍电影赚钱。
    万小虎看了看苏雅,觉得这个白富美,眼光还是很厉害的。电影业在中国绝对是朝阳产业,未来十数年,都保持着高度增长的势头。苏雅能在这时候想到开电影公司,令万小虎不得不刮目相看。
    “苏老板想自己开电影公司?”
    苏雅笑了,像个小狐狸:“我也不瞒你们,开电影公司,是我很早很早就有的打算,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我原本是打算等两年,再看看市场的情况,不过万导演找到我,促成了我提前入门而已。”
    “成立公司拍摄电影,和投资独立电影,这是两码事。苏老板要慎重。”万小虎提醒一句,他当然希望苏雅能给予《独自等待》更多的投入,但是却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坑别人的导演。
    投资一部电影,和开一家电影公司,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一部电影拍完,投资人能赚就赚,不能赚就赔,这是很简单的问题。电影公司,却涉及到方方面面,投资的电影赚钱了,公司却倒掉了的多了去。
    苏雅点头:“我想得很清楚了,我要开电影公司,你的《独自等待》就是我的公司,第一件作品!”
    “这么有信心?”
    “当然有了,告诉你们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苏雅小声的说,“马上国内就要实行院线制,而且,电影拍摄许可证条件会一步一步放宽,电影市场的大门就要完全打开了,谁走的快谁就能在未来分到更多的蛋糕!”
    院线制是2002正式开始的,讨论则是更早,风声虽然早就传出来,但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听到。万小虎眼光闪了闪,有意试探了一句:“苏老板消息很灵通啊,上面有人?”



0010 (各就各位)
    对于苏雅,万小虎可不认为这位美女,仅仅只是蒲公英纪念品商店的老板那么简单。看上去还没他大,开好车当老板,家里面没有点势力,万小虎打死也不信。
    苏雅也没瞒着,点点头,算是做了个解释,随即说:“我虽然打算开公司,不过,目前还在跑手续当中。你不是说《独自等待》要参加京城大学生电影节吗,暂时先不管公司的事,抓紧把剧组筹备起来,才是正事。”
    “剧组容易,只要资金到位,我们立刻把剧组给整出来。”李侠信心十足的拍着胸脯。
    “那我们就谈谈投资的事。”
    这不是好莱坞商业投资,需要复杂的条约,因此谈判进展非常快。
    中午之前,就拿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
    苏雅作为电影《独自等待》的投资商和出品人,负责电影的所有投资,并担任电影的制片人。目前有15万的赞助,苏雅将会拿出35万的投资额度作为首期投资,用以拍摄电影。如果电影拍摄费用超额,她还会再拿出不超过15万资金作为追加。
    万小虎作为导演和编剧,负责电影的一切拍摄事宜。
    剧组的所有演职人员,都按照先前的构思,邀请北电的校友们合作。暂时不计算任何薪酬,等到电影成功的卖给电影频道,或者被发行商买去版权,再以红包的形式,补发下来。
    “35万不是小数目,我虽然自己开了一家纪念品店,但是要筹措这么一大笔钱,还需要几天的时间。你们先利用15万元的赞助,购置前期需求,我一个星期之内,将资金整理到位。”苏雅说。
    万小虎点点头:“可以,苏老板负责资金,我就负责剧组。李侠,你负责联系愿意参演的同学,把剧组的各个部门都整备好。陈冲,你负责带领摄影组,将我们先前谈好的租赁装备,都运送过来。我呢,先去买个厂标,再去广电送剧本审核,等我回来,立刻选角拍摄。”
    “没问题。”李侠保证。
    “好的。”陈冲答应。
    “那么,苏老板,合作愉快。”万小虎笑说。
    “不要那么客气,论年纪你们比我都大,我是大一的学生,你们就叫我苏雅。我就叫你们小虎、李侠、陈冲。”
    陈冲拍了拍李侠:“万小虎外号老虎,李侠外号麻虾,还是叫外号亲切点。”
    “你的外号也好不到哪去,成虫,一天到晚年冒充是程龙的弟弟!”李侠将陈冲的手打掉,对于陈冲揭露他的外号,有点不爽。
    万小虎咳了咳:“你们的外号随便叫,至于我,以后你们要叫我万导!”
    “拉倒。”
    本来万小虎还准备请苏雅吃个午饭,不过苏雅还有事,就先走了。三人吃过饭后,正式开始了各自的任务。万小虎直接带着现金,去了北影厂买厂标。
    厂标就是一部电影开头,显示的字幕“xxx电影制片厂出品”,没有这个厂标,就进不了市场。北影厂是大制片厂,厂标稍微比一般的小制片厂要贵一点,不过却有小制片厂比不上的好处,就是在广电部门影响力大,对于剧本的审核有帮助。
    这个时候私人拍电影,都是从大制片厂买厂标,然后以联合摄制的名义,提交剧本在广电报备立项。
    交钱,办事,北影厂有专门负责售卖厂标的人。
    四万八,这是看在万小虎还是个北电学生的份上,收取的厂标费用。
    才交了钱,办事人员就带着万小虎,和早已经准备好的电影剧本,奔赴广电,找到电影局的办事处,将剧本提交上去。
    “行了,如果剧本没有违规内容,走个程序,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就能拿出来了。这个是收据,你收好了,等我电话通知你,再带你来广电跑一趟。另外说一声,要是剧本有违规内容,多跑一趟多收一千块。”
    “明白了。”
    跑完手续,万小虎不禁感慨,大制片厂挣钱太容易了,随便卖个厂标,就四五万块钱到手。但就是这样,国有制片厂还是年年亏损,不得不说,艺术这东西,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玩得转的。
    万小虎记得,以前(上一个轨迹)他的学长,六代导演贾樟柯,回北电做演讲。说起过他早年拍电影的故事,厂标都是赊账买的,结果电影没办法上映,也卖不出,硬是被制片厂追了好几年,才把厂标的钱还上。
    “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黎明即将到来,但是黑暗还没有过去啊。”而且这个黑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