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方方文集 >

第47章

方方文集-第47章

小说: 方方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路,早知如此,当初岂不是送他去公安局,他不致于死,我也不致于……”

我说:“真的,人有时真是把握不住自己,稍微的一个闪失,没准就错上十万

八千里,谁也预测不了自己的明天会是怎么个样子,却只会望着昨天叹息,看着今

天发愁。”

卢小波说:“你真会说。到底是大学生。”

我说:“卢小波,你打算这么过一辈子?”

卢小波:“有什么不好?总归比金苟强多了吧?”

说完这话,他便摆摆手,走向他那群朝着他挤眉弄眼且做些下流手式的狐朋狗

友。我呆望着他的背影,想着过去的一些事,心道是不是每一个有着卢小波这样经

历的人都会有如卢小波这样的现状?

后来我便写了那篇《羊脂球》。我只想说一个人由好变坏往往身不由己,是社

会和环境所迫,然后还想问,面临着同样的社会和环境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由好变坏?

如果不是(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分野?是不是人自己?人的本

性在人的命运中究竟占了几分主导地位?一个人的堕落,是外界的一只手和自己的

一只手同时拽下去的,是不是只有他们联手才会有力量将人战得一败涂地?当然,

我那小说没这样直白地去说,但其疑惑却是尽在其中。

卢小波对我那篇小说很不以为然。他甚至不屑,甚至觉得我这类人读多了书令

人好笑。那之后,我好久没得到卢小波的消息。

卢小波在很多年后一个刮大风下大雨的夜晚给我打了电话之后,我实在有一股

按捺不住的好奇心。我想他未必靠赌博发了财?或者出现了别的什么奇迹?一星期

后,我忍不住给卢小波打了个电话,然后我们约好了在长江大酒店碰头。

好多人都说“长江大酒店”的窗口像碉堡的枪眼,果然也是。但是里面却极令

人感到优雅舒适。见到卢小波,我说你现在是享受另一种人生了?卢小波说是的:

卢小波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虽然仍是瘦削黝黑的,却不知怎么给人一种老练

精明之感,卢小波说我那天忽然想起你说过的话,你说谁也预测不了自己的明天会

是什么样子,却只会望着昨天叹息,看着今天发愁。所以心一动,就给你挂了电话。

我说:“你这儿好象出现了奇迹,你发财了?”

卢小波说:“可以说是吧。你记得我老爸吧,国民党少将。”

我说:“噢,海外来人了?”

卢小波说:“是,我老爸的副手。我老爸以前说那家伙杀过不少人。1950年要

镇压他,他从乡下跑出来,在我爸这儿藏了几天,然后借了点钱出逃了。现在是个

大老板,回来投资办企业。”

我说:“他来报恩?”

卢小波说:“可不,我老爸死了,可我还在呀。他让我代理他管管事。一个月

你猜多少工资?三千块!可惜我老爸死了,要不他还要买栋楼送给他.”

我说:“按我们以前的话说,他的双手是血淋淋的。”

卢小波说:“现在外面包一层金了,一伸手,黄灿灿一片,哪儿都受欢迎。原

先要毙他的老家,现在给他交了块碑。为什么?他给了那儿几十万,修小学,祠堂,

还外加一个电影院。他叫我大开眼界。”

我说:“悟出了什么?”

卢小波说:“人得有钱。钱能使人高贵,使世界上最坏的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使最无耻最无知的人处处受到尊敬。”

我说:“这个不必去悟,从来如此。”

卢小波说:“我让我的公司赚了钱,发展壮大了。我富了,领导们见我便堆一

脸笑。来了两个小记者,想写我。我想,他们那两下子,肯定不如你,就想请你来

写写。”

我说:“你不怕我揭你的老底子?”

卢小波淡淡一笑,说:“我若给你五千块钱作为酬劳,你还会揭老底?何况,

我的悲剧是这个社会联手造成的。”

我说:“我得加一句,那些手中,最有力的一双是你自己的。”

卢小波怔了怔。

他默然片刻,还是笑道:“别那么认真。我这样给你开价吧,一万字两千块,

你如果写了十万字,我两万块钱一分不会少你的。我这也算是做点文化慈善事业,

积点德。”,

我说:“再说吧,我得想想。”

卢小波不再逼我为他写文章,只是同我一起坐在灯光柔和、气氛温馨的环境中

慢慢地呷着咖啡,说着往事。天微黑时,他招待我吃了顿西餐,尔后又叫了的士送

我回家。他做的这一切都很自然、娴熟而且分寸恰好。我很惊异他的这种速变。或

是先天之故,使他很容易地使自己具有绅士风度,而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举止言

行都还让人觉得他是个刚出山的农民。

在我摇上的士窗玻璃时,卢小波忽然以手示意让我停停,他俯下身,说:“我

得告诉你,当年那公共汽车司机为什么要指证我,我前几个月才弄明白。我在商场

碰到他和我原先的女朋友在一起,她成了他的老婆。就为这。你说有意思不?”他

说时,脸上有快意的笑容。

车开了,我有些觉得那消息太触目惊心了。我想起那一天的中午,在装卸站的

食堂里司机脸上闪过的几丝未让人觉察却被我捕捉住了的笑意。我记得当初我奇怪

他怎么会产生那种笑,原来确有阴谋。只是,卢小波在告诉我这事时何故那么愉快?

我到家后,给卢小波挂了个电话。我说你那么高兴地笑着告诉我你的女朋友是

那个公共汽车司机的老婆,大概背后还有些话没说吧?

卢小波在电话里大声说:“你真聪明。她现在天天陪我睡觉,她丈夫只要她每

月交五百块钱回去就行。她的妈妈,当年那样骂我,现在给我当佣人,每天为我打

扫厕所,倒垃圾。我朝她脸上吐一口痰,她都不会改变笑容。”卢小波说着哈哈大

笑,我下意识放下了电话。

人有时的可恶和可怜实在是能引起人对自己的不耻。我心里刹那间充满了一种

厌恶感,一种对什么都感到厌恶的感觉。

直到今天,我仍未去卢小波那儿采访。他许诺的二万块钱我是得不到了,前些

日子我看到了我的一个同行为他写的一篇大约四万字的报告文学,标题是《走出生

命的隧道迎接阳光》。我掐算那老兄大约拿了八千块钱。我便不无恶意地给他打了

个电话以示祝贺。没等我开口,他说他现在忙极了,家里装修房子铺地板贴壁纸正

一团糟,有话以后再说。便挂了。

于是我又给卢小波通了一个话。我说:“请转告卢小波,谁也预测不了自己明

天会发生什么事儿,请他好自为之。”接电话的是个女人,娇滴滴的声音,学着港

台普通话,我猜想这便可能是他当年的邻家女孩,现在的情妇。

我觉得我有点像个好事之徒,管人家怎么过呢?倒是该天天提醒自己当好自为

之才是。否则,真不知明天将会遇到些什么。

不过,不论我们已遇到什么或将遇到什么,大约我们还是只能感到对生活的无

奈,至少我是这样,不知卢小波是也不是。

特大跨国诈骗犯潘亚中

特大跨国诈骗犯潘亚中

潘亚中究竟何许人物?他的“世界华人经济共同体主席”的头衔是什么东西呢?

他有什么能耐得到中国如此多艺术家信任?他举办的“世界和平统一杯”国际大展

赛是一场什么样的闹剧?他是通过什么样的伎俩骗到数额巨大的钱财?

走南闯北虽无大成江湖骗术学了几手

1963年6月28日,潘亚中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初中辍学,在家闲呆几年后,他

离家出外闯荡江湖。八十年代末期,他从四川流落到北京,蹲在中国人民大学对面

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陋室中,初中都未毕业的潘亚中居然独自一人办起了一所高

等学府——“智能学院”,并自封副院长。他每日闭门造车,向全国各地邮寄函授

招生简章和东抄西摘拼凑而成的教材,于是各地一些求学心切的学子们为圆“大学

梦”纷纷上当,报名费、学费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口袋。大捞一把之后,

潘逃之夭夭。这一次他尝到了行大骗的甜头。

当然,为配合自己文质彬彬的外貌,潘亚中于是在1989年自费到一所名牌大学

圆他自己的“大学梦”。但他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只续了一年,他便放弃了这个

“理想”。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年“大学生活”中,他认识了对他一生具有转折

性意义的一个人,那就是他现已与之离婚的妻子。

潘亚中的女朋友小巧而美丽,相互认识时,她正读大四,准备考托福出国留学。

正感到在中国混不下去的潘亚中认识她后心里也亮堂了起来,他把发财梦寄托到了

海外。

各怀鬼胎假结婚留美梦破始行骗

然而,潘亚中那位读了四年大学的女友也非愚蠢之辈,相处渐久,便看清了潘

的底细。只是打算去美国留学的她正缺乏坚实的后盾,而潘这方面正有所“长”。

于是她与潘亚中私下达成协议:两人办理结婚手续,潘亚中以陪读身分签证去美国,

但出国的费用和她留学的费用由潘亚中全部承担。

随后两人结婚。1992年潘亚中办理了护照,并拿到了陪读签证F2进入美国(按

美国法律,持此证者不能在美国工作)。

揣着签证,潘亚中怀着美梦来到美国,谁知他在美国费城留学的妻子迎头给他

一盆冷水。美国法院同意了潘亚中妻子的离婚要求。

既不懂英语也无才无能的潘亚中同年流浪到马里兰州。在这里,他只花了较少

的钱就注册了一个“BestGroop”集团公司,自任总裁;随后又注册了一个“世界华

人经济共同体”,自任主席。他把骗人的伎俩施展在自己的同胞身上。

1994年4月,潘亚中认识了来自台湾的华侨作家但仁老先生。但仁办有刊物杂志,

拥有一家小型的印刷厂。潘亚中了解到但仁非常爱国,便大表爱国之情,很快赢得

了但仁的信任。潘亚中见时机成熟,随即提议与但仁先生共同筹划一次艺术大展赛。

为能够打动但仁以及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大展赛,潘亚中提出了大展赛的口号——

“和平统一”,“通过艺术大展,达到华人的相互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

但仁先生果然为之心动。

报纸虽早逝“大展”却开头

但仁先生出于一颗老华侨的爱国之心,同意与潘亚中一起办一张报纸,名为

《华人经济报》。

《华人经济报》虽然只出了二期,但在这个短暂的舞台上潘亚中却表演得淋漓

尽致。他在报纸上隆重推出“艺术大展赛”,其“征稿启事”中冠以“世界和平统

一杯”之名,向海内外艺术家征稿。并且在第二期《华人经济报》上声称:“本次

大赛将有获奖者近一万名,凡参加者将获得‘世界和平统一’国际大展赛纪念品。

由于本次大赛作品覆盖面广,欢迎捐款,有意赞助者,请与主办此次大赛的‘华人

经济共同体’主席潘亚中先生联系。”

扯大旗,打名人牌是潘亚中的拿手好戏。他在征稿启事中声称,此次大赛由知

名人士陈香梅、祖炳民、王季适担任总评审,并大开“国际玩笑”,明确标明展览

地点为“联合国大厦大厅”。

其实,真正最具诱惑力的恐怕还在邀请函中的一条注明:缴纳15000美元,可以

办理特殊人才专业绿卡。

纵然千夫所指

难阻万人上当

潘亚中搞的这次国际艺术大展赛既然如此声势浩大,约的新闻界自然十分关注。

被潘亚中推出担任“总顾问”的陈香梅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明:“我不认识潘

亚中,更不了解其人,收到他的聘书,因没有时间精力去参加,所以没有答允。”

而其他“总顾问”、“总评审”也都众口否认担任了该大赛的职务。

6月,一批在美国的华人知名人士联合发函,要求中国驻纽约领事馆迅速查明此

次大展的真实情况。

中国文化部门在悉知大展赛一事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劝告国内艺术家慎重行事,

防止上当受骗。可是明白真相的实在太少了,而且在同时,潘亚中也加快动作,向

国内外艺术家发出获奖喜报和邀请函,声称:你的作品经“评审”已经获奖,请寄

来奖品费、纪念品费398美元;邀请你赴美参加大展赛开幕式,请寄来食宿、交通及

旅游费3400美元;或需办理特殊人才专业绿卡,请寄费用15000美元。

1996年4月,准备参加艺术大展赛的一位中国画家抵达纽约,在离开中国前,他

已经如数汇给潘各种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