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扇(第一、二部) >

第89章

神扇(第一、二部)-第89章

小说: 神扇(第一、二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寻队伍而来,却原来是左丞相带人外出寻粮不在林中,江万才独自前去将他找到后,遂一路飞快的追来。



忙命亲兵们牵了马前去迎了回来,与左丞相见面行了礼后,才发现其满头花发已是散落不堪,身上不知从何处粘了些杂草,眼泪在眼眶内直转。忙送上了车轿与小皇帝见面后,老丞相已是放声大哭,哭声中更多了的是欢喜,江万才却是骑了马在车轿后紧紧相随。



到的军中,东都的将领们均避而不现,想来不是他们的主,到也不用去强求。太清众将们纷纷前来,一个个均是脸露喜色。洗漱完后,小皇帝在我的大帐中让我摆了酒宴,对众将军许下了夺下京师大犒三军的诺言,至晚方罢,我却是到彭老将军的帐中歇了。



第二天天一亮,升帐点兵,本想擂鼓聚将,不成想众将们前一天刚接了小皇帝,早晨早早的都来到了大帐外,我慌忙将他们传入时,看见一个个的神色都及为亢奋这也是有些缘故。一来皇帝在此出师名正言顺,二来大战在即求战心切。



将小皇帝请了来在大帐内面南背北的坐了,我示意让哪咤点兵。



其实安排还是按了原先的法子,刘节才作了个先锋早已先行了,张世泰与赵勇年现正带着兵于前一日早替换了哪咤,将任清河的手下第一员大将李风清牢牢的困在了高岗之上,现尚未归营,先不用去理睬。白应杰和方明各引兵五千与刘节才配合,周大刀、张仁和曾铁锤已与昨日到了京城城外了。



另调了陈岗、张苏裕各引兵五千去城北埋伏,陈中机、许寺和各引兵五千去城东、城西设伏,黄灿、东都大将杨林各引兵五千从东、西二座城门猛攻,再传水师师帅康良引水兵一万沿河攻击京城水门,务求声大势大逼敌而出。最后再由金咤、哪咤各率兵两万,予以接应,彭老将军和张仁将军负责全面协动,务求一战定胜负。



众将一个个大声应诺接过令箭,与小皇帝叩别后着逐个离去,忙着去营中点兵。到最后,大帐内只剩下小皇帝和我两个人。



对于为何用东都的将领,小皇帝很是不解,我只好将前前后后发生的事细细的说与他听,小皇帝显得很是开心,用他的话是,国师之举让太清又平添了几只大虫,我与国师两人是真心为了他的天朝基业的。



当我说到四皇叔带着三公主对我进行监视,而夜间三公主又欲将我除去之事时,小皇帝表现的很是气愤,说全是右丞相搞的鬼,要不是右丞相挑拨,何来三公主行刺之事。



对于小皇帝之言我并不相信,其实就是用脚指头也能想的出来,若没有这个皇帝的亲示,谁又敢动了我一根毫毛。只不过只能在脸上表现出惊异,而不能再明确此事了,可我心里想的是一但战事平静,仍会使人暗里打听了,定要除去那些曾对我和李华不利之人,最后如果还不行,直接就让这个皇帝当了个线偶就是了。



与小皇帝唠唠叨叨的近一个时辰,耳内听的帐外远远近近的号炮声不断,心里知道将军们已纷纷引兵而出了。



正在这时,张世泰与赵勇年派了讯卒来报,原不是先被金咤和哪咤引兵围困的李风清见事不济,强行引兵冲下山岗与接替两员战将的张世泰和赵勇年狠斗。



本来李风清带着三千余众于暗夜奇袭,夜里几场混战下来,到天明时被困兵士只活下来不足千人,这一番冲击,除了李风清带着四、五个亲兵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往京城,其余兵将悉数陷于高岗之下,全部战死竟是无一人被生俘,硬是有了些死士的样子,我方兵士也死伤千余人。



这事让我后悔不迭,其实早应该多派人马将这员任清河的干将除去,从这以后也能少了些麻烦之事,可现在已是追之不急了。



于是我只好又命张世泰领了本部兵且回大营,休整一日补充兵士后,引兵复出堵截从京城南下之南路,让赵勇年镇守大营,务求保的小皇帝和众大臣们的周全,我自引其他将士们前往以督查军务。



次日天未亮我就发兵前往京城,正午时分到了京郊外,彭老元帅和张仁早迎了上来,一同进了京郊南大营。



彭老将军在城前的对于我方攻城的安排让我很是感叹,从而也知道了许多过去想当然认为事及想当然判定的事是错的,至少从兵器的名字的叫法上我就是错到了极点。



比如就最简单的弓弩来说,却是弓和弩两种不同兵器的合称。



弓的外形较小重量较轻,外形即像是村中二柱用的拉弦的弯弓,再加上约一臂左右长的箭组成,射程不过百米,是步兵。骑兵常备的兵器。



弩是用木材做成一定形状的架子,是与弓的道理一接近的大型器具,可发射更大的箭,甚至可以发射铁球和石块,一般需多人才能将其拉开并发射,其射程最远可达七百余步,穿透力极强,而与重弓又有着天大的区别。



在京城正南门外距护城河边二百步开外,布有五千余床弩兵,摆置了安装着转轮的床弩一千五百架,每架一次可放十支重箭,这可是相当于百十门炮的威力了,当然也是做为攻城时重要的攻击力量、防御时稳固的威摄阵地。刘节才说它的名字本是叫踏撅箭,对敌来说这可是极为可怕的、致命的重武器了。



床弩兵旁一百余步远是两千轻骑兵,防御时即可保护弩兵的安全,作战时也可作为一支快速进攻的力量。



在另一旁是一百门火炮,一路排开有个数百步,粗大的炮口恶狠狠的对着了城墙。



刘节才引五千轻骑兵在城前溺战,白应杰引了五千重骑兵、一万五千步卒在其身后协助,其中有五千步卒主要是将三百架抛车隔二十步远布成一排,每排百架,作为攻城时的重中之重。



方明已是带了两千轻骑、三千重骑,离城北下五十里去截了所有的进出京城的官道。



我带来的三万余步卒在彭老将军的安排下主要是抓紧时间作准备,每千人又分成了临、梯、堙、突、蛾傅、轩车等兵卒,一俟时机成熟即可强行攻城。



待张仁与我细细的解释后我才明白,其实每一个字词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兵种。



临就是在城边上人工建起大的大土坡,以对城中兵将们据高临下的攻击,梯却是常见的登城的用具了,堙是将护城河填埋以打通路途,突是指对于一切可能出现的城门类进行突击进攻,当然还有钩兵什么的,这都是为了攻城时方便兵士们攻上城墙,蛾傅说的是爬云梯,轩车指的是攻城时用的各种战车,包括对城门的撞击用的重车。



沿着城墙巡视了一遍后,眼中看的分明,任清河的兵将们在城墙上已乱作一团。



兵士们于是接了哪咤的令,将由小皇帝亲自拟写的檄文抄在绢布上,然后捆在箭杆上不间断的射入城内,更加紧了城内的混乱,城头上已是有兵士们相互撕打了起来。



天将黑时,讯卒纷纷带回消息,张苏裕已在城北埋伏停当,陈中机、许寺和也各自在城东、城西寻地设了伏,黄灿、东都大将杨林各引兵五千已在东、西城门外扎下了大营,康良带了百只战船已转到了内河,明日晚些时候即可抵京师。



这一下整个京师已是与外界彻底的断了联系,正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不过这个东风何时能起,还得看任清河的举动,虽然他此次北上只带了数万之众,可加上津机卫的数万人马,也有了个八、九万人,决不可小觑了就是。



夜半时,我睡的正酣,彭老将军让哪咤前来将我唤醒,说有要事须前去商议。我随手披了件长袍,然后急忙赶至他新立的大帐中。



原来京城中有人偷偷翻下城墙,带来了一些城内将士们的消息,此人刚靠近的大营即被夜巡的兵将们掳个正着,只因那人不住口的说带了消息要见我,兵士们不敢直接绑了来,才将他暂时解到了彭老将军处。



其实,因为小皇帝是已逝去的老皇帝的儿子,而且老皇帝曾颁旨天下立为太子,只这一层便在众将士们的心中留下了正统的印迹。任清河新立的皇帝虽然也是个皇亲,可毕竟差了一层,待得知小皇帝带着兵欲攻京城时,城里的将士们早已是乱了方寸,一时不知是该战还是不该战了,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了。



看着带来消息的人一脸诚慌诚恐的样子,我想了想对着彭老将军道:“如果城内兵将们肯降了,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仍视为我太清之兵,若是遇到反抗却是坚决不能手软就是。”



老将呆了呆道:“既往不咎这个词用的恰到好处,过去了的事不再纠缠。好,就依大将军之意,”然后回了头对着亲兵们喝道,“速取了笔墨细绢。”两个亲兵怱忙而去,不久备得齐全拿入了帐内。



在案几上铺了白绢,老将军略一思索,将笔提在了手中蘸了墨后在绢上疾笔如飞,动作极是撒脱飘逸,片刻间一挥而就,然后唤过了那个递消息之人,将黑迹未干的绢直接递了过去。



传递消息的人慌忙的双手接了,小心的揣入了怀中,然后却又是“扑嗵”一声对着我跪了下来道:“我家老主人自已想求的大将军手书赦绢一道,还请大将军恩准了才是,我也好回去复命了。”



第九十七章 阴谋



 看着下面跪着的传信人,我有了些讶异,彭铿手定的绢文已是相当于发出了赦书,为何还要单独的要我手书的赦绢,那个要手书之人究竟是个什么人?扭头看了看彭铿,彭铿却是一脸的笑容,笑吟吟的看着我一语不发。



“你最好细细的说了,那是个什么人?”回过头来,我对着向我跪着的人道。



“我家老主人言道:‘只有亲手拿到了护国大将军或国师的赦绢,才可以实相告。’因此,我现在还不能明言给大将军,还请大将军恕罪,体谅我的苦衷才是。”那人语气竟是十分的坚定。



我好奇的问道:“彭将军不是已给了你一道赦文了不是,为何一定要我和国书手写的?”



那人脸上有些尴尬的道:“老主人说是只有大将军和国师的赦文才可保的住他的性命,要不大将军一但收回了天下,朝中会有人与我定老主人为难的,还请大将军垂怜则个。”



我想了想,这个时候不管那个索求赦书之人是谁,瓦解对方的阵营是头一件顶天的大事,至少可以减少了兵将们的伤亡,待平了叛后再慢慢的算帐不迟。于是对着那人笑着道:“好,我就手书一封着你带给你家老主人,不过在我军攻城前须得有个回音,不然大军破城之日难免伤着了。”



那人拚命的着头道:“我家老主人是被迫而顺从了,有些与老主人交好的将军们想反了任清河,苦于没有外援。现大将军引兵而来,据说当今万岁又坐镇军中,众人无不欢欣鼓舞,这才让我连夜出的城来,还请将军明了才是。”



我笑了笑,对于被迫而从的话在我那个世界就听的太多,关公关云长是个最典型的例子,不过都是些事急从权的办法而已,根本作不得数的。于是接着又问道:“好,俺就作了个主答应与你,你家老主人是谁,这下可以告知与俺了么?”



那人眼巴巴的看着我一动不动,嘴唇有些一张一合的却是不出声。



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有句老话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人现在的神色可是对这话最了不起的解释了。



看着他我大笑了起来:“好,我这就写了。”说完顺手取了绢笔,写了起来。其实也不过就几句话而已,下过在绢上写字倒是极费气力的,写好后递向了那人。



那人竟是挪动着双到了我的身边小心的接了过去,看了看后,迅速的收入了怀里。向我叩了一个头后起身站了起来。



“谢大将军宽恕。请大将军千万记下了,从今日算起第三日夜半时,我家老主人会领人打开东门,迎候大将军入城。”那人一脸喜色而又语气极为郑重的对着我道:“我家老主人是当今右丞相,不过他决不会依了贼寇,对当今更是忠心不二的。”



我大喜的点点头应道:“如果如你所言,三日后我亲领了兵进城,回去后与你家主人明言,如就此果然能收回京城,当是立了现今最大的功劳了,也会让百姓们和皇上记下的,皇上定会给予重赏的。”心里一时有了些已进了城的感觉了。



这时门外传进来了一声阴侧侧的话:“你的话我听了多时了,哼,也只能骗骗像大将军这样的忠厚之人。若右丞相对皇上忠心耿耿,何来津机卫作乱之说?大将军不可听他如此胡言,他是何样之人难道我还不知道么。”随着话声,帐帘一挑,江万才从帐外闪了进来。



那人听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