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扇(第一、二部) >

第281章

神扇(第一、二部)-第281章

小说: 神扇(第一、二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汽一般的旋流让我能感知它的存在,追着它去寻它来的方向,似乎是在后山里,只因今日是大年的最后一天,想了想也只能当它是些自然的现象。



对于身体内的一些变化我也很是不太明了,原来那充满全身的内息似乎渐渐的要全部缩入下丹田中的一个如同点状的小星辰里去,当然下丹田里曾经的璀灿星空也不复存在,随着内息一起奔向了那个星点的所在,如同被吸食了一般的消失而去,眉宇间的那股旋流已化成了万千的星辰在那里翌翌生辉,对照着我所记忆的修练的功法根本寻不出相同之处,也许古人未能将这一过程记述下来传与后世,也许我踏上了另一条与前人完全不同的修练之路。



听着灶上大锅里的水已是沸腾起来的声,便站起身取下了锅盖,腾腾而起的白色水气立时将厨房内变成了大雾弥漫的世界,端起放着包好的饺子的竹篾摸索着将饺子一个个的下入锅中,取了盐罐向锅内撒了些盐,拿起大勺缓缓的顺着锅边搅动免得饺子沾了锅底,心里还是想着些自已根本想不明白的事。



对于人的心思我还是看不透,人们心里所想的事我只是模模糊糊的能够判断出一些来,至于是不是如我所想心里也没有一点底气,如果将之与所知对比我应是完整的修完了李华给我留下的第一捆大法中的第八篇分神,当然咒术的应用也更是熟练些了。



在分神篇里讲述的是体内气息的再应用,也就是我应能在瞬间幻化出多少个我来让人们无法分辨出真我的肉身所在,这本是虚生和幻觉的综合展示,只是似乎始终无法分出一个人来,虽然在偶尔不经意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看见自己,可那也只是一个影并非如文中所说的排成了一排,这让我很不理解。



如果真的已经修完了这一篇所记述的内容,我应该可以从这个门里向外一个个的走出去,甚至那些幻像的我可以排成了同军队中的一个班的人数相同的影从容不迫一个个的迈着步,也许我的修行方式让我行上了另一条歧路。



虽然修行修的是人生、修的是性命,可是根本无法感知自己能不能够长命百岁,记的当时也曾问过无心师傅,他说修行的方式有千种万种,不过最后均是诸路同归,也就是常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乡间大道连北京”了,至于怎么通怎么连实在是想不清楚。



锅内的水沸腾而起,随手取过水舀打开了自来水的龙头接了一些生水浇入锅中,呆呆的看着锅里的静止下来的水面继续想的出神。



古人们所言的分神以小说西游记里所论最多,那只石猴儿有七十二般变化便也就有了七十二个分神,如何能分的那么多看来也只是小说家言,不过西游记这本书现在看来让我隐隐的有种感觉,那就是那本书里所叙述的故事压根儿就是讲了一个修练的过程。



石猴儿从石头而生也即是从无到有的开始,然后猴儿能够眼放千万朵光华直逼玉皇宝殿正是修行开始第一篇中所记的内息养成时产生的现像,随后猴儿便一如常人般在山中自生自灭,这也正是开始了第二篇中的躲祸避难修身养性,到了石猴拜师学艺便开始了第三篇章的纳气,随后被其师在头上敲了三下,这正是暗里明示着气息至此已是连通了三关达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



从石猴被压于五指山下即开始了练气化神的阶段,在石山下蛰伏五百年正是每日里在体内运转气息五百周天,到了遇见了三藏也就是内息在体内伸伸吐吐了三个来回便脱出了苦海,从而行入了另一方大道去西天取经,这也正是第四篇中讲的练神,锻炼自已的心志将自己改变成新的自我,从而幻化出一个新的事物。



说来也真是凑巧的紧,师徒四人一个个的相遇正是修练时内息所承接的一次次外助,在我的经历中也正是经过了三次来自体外气息的补充我才能够将修行继续下去。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便是九九八十一难,而气息的运行过程中正要经过九九八一个经关,所谓的经关便是人身上的血脉和气脉所必经的穴位,如果一一的将之完全打通气穴也将与血脉相融,从而达到了炼气化神的生天,师徒四人便也成了仙佛,只是这时还仍然是个普通之人,只不过气机十分强大而已,所以才有三藏回大唐传经之说。



石猴虽然化成了斗战胜佛而仍是不得不回到大唐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也就意味着它还需要对大道进行再次的理解,将包容的心去含尽天下的万事万物,然后依靠着它向天下传诵自已的心愿进行自己人格的锻炼,直到那位西天的如来呼唤他们踏入虚空任职天界,到这里便完成了破空大法,也就是彻底的看清了事物的本源一步跨去直达太清,可是不管怎样说来这还只是第六篇章所为。



按理来说我此时也能够一步行千里万物皆为我所用,可是恍恍惚忽的就是无法让实际中的事物成为我的左右臂膀为我分担忧愁,也许古人们每每修到了这里已是时日无多只好寻个什么山什么水的好去处了了这一生的愿望,也才有后人们无数的传唱。



三滚水后饺子已是在水面上随着沸水漂浮翻滚不停,慌忙的取了盘后使了罩漓将饺儿从锅中捞出盛入了盘中,随后使劲的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过来,双手端了盘快步行入了客厅中,客厅中的人们已是喝的脸红脖儿粗,方将盛了饺子的盘儿放在桌几上十几双筷子即同时伸了那一个个圆滚滚的水饺,随后众人们即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去,放上挂鞭炮也让俺们着些喜庆的气。”老人口中“嘶嘶哈哈”的咬着才出锅的水饺看着我口齿不清的道。



慌忙的应了,转身行入了杂物间从靠墙的小台上取下了一挂千响的长鞭,转了身奔向了厨房,从灶台边的摆放着陶制的灶王爷的架子上取了火柴向屋外而去,翠翠娇喊着追在了我的身后,红红也绕过张婶向我奔来。



到了院中将鞭炮挂在了院中两头拴在墙两端撘晒衣物的铁丝上,翠翠劈手从我的手中夺去了火柴后递给了红红,红红看也没看我一眼从火柴盒里取出了一根火些杆对着火柴盒一比划,“哧啦”一声一朵小小的火苗出现在她的手中,看着她长长的伸着手臂将火苗晃晃悠悠的送到了鞭炮的火捻上,火捻随即飞快的燃烧起来,两个少女便惊叫着跑到了我的身后躲了起来。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院中轰然响起,爆竹爆炸时产生的火花四处乱乱的飞溅着,我不知怎么又有了些头晕,抬起头看了看夜空里的星辰已是刹那间急旋起来,身子一晃不由自己的摔倒在地。



第二百四十五章 恍然大悟



 听的耳边上传来的一声声的惊叫怎么都站不起身来,坐在冰凉的地上眼睛也根本睁不开,虽然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因头有些晕眩而摔倒,也能听着屋内的人匆匆出了屋门奔向我的脚步声和更多的人围着我的呼唤的音,几双手使劲的将我从地上扶了起来,若不是有人在身前身后的硬扛着,身子仍是如面条一般无法直立。



恍恍惚惚的似乎看见了天空中闪过几道亮影,如同流星般的划过夜幕直坠向后山,心里虽然有些奇怪可也不是不能接受,按理我此时已是看不见眼前的所有的人,可怎么能看见天空和那几颗坠向大地的星辰,也许我看见的不过是种幻景,可这种幻景太也真实了些,呆呆只觉的身子被人背着进了暖和的屋内放在了沙发上,老人们乱乱的有些惊慌的在我的耳边呼唤着我,我也想回答他们的话嘴却是怎么也张不开,心里有些着急也只能默默的听着那一句句的发自内心的关怀。



软软的躺在沙发上听着屋内已是乱成一团,不久有几人在众人们的招呼下快步进了屋行到了我身边,浓烈的药水味顿时将我紧紧的环绕起来,想也不用想,当是那些村里的医生们赶到了家中正在想法救治于我,随后便感觉到手上被插了针,冰凉的药水顺着胳膊直扑胸腹,身子立时如同被冰冻了一般想着将那个针头拔去,不由的奋力一挣已是从沙发上直直的跳了起来后站在了电视机前。



回头看去不由的顿时怔怔的站着一时有些慌乱,一个我还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围着我的是老人们、红红和翠翠,两个年轻的小护士正在我的身上不停的上下其手,想来正抢救我,在一旁站着的是村长和黄校长,二虎爹和二虎娘正在与一个医生装扮的年轻人悄然的说着话,其余的几个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也围成了一个大圈环在了最外一层。



呆呆的看着眼前的景,慌乱的心情慢慢的平静了下来,知道自己这是又一次的在分神,其实也就是意识外延,从现在的角度打量自己,脸色苍白的似乎身体内已是没有一丝丝的血流,很是有些魁梧的身子这一横躺下来便显的有些软弱。



对于分神我理解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太多,只知道意识与肉体完全的分离后意识便能够无拘无束的在天地间游逛,高山峻岭也不在对我有任何的影响,意念动时眨眼间便能行出千里之外,真是想去何处就去何处,只不过分离的时间的长短是不是对身体有些影响,如果有不知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看了看屋内的人们心里又有了些恍惚,慢慢的转了身后想着伸手去拉开屋门,不料狠的一下拉了个空只觉的自己眼前一暗已是站在了院中,楞楞的呆了片刻后明白了过来,我这应算是穿墙而过,看来世间的一切阻隔对我已是不复存在,即然已是这样的结果不妨四处走走,也能暂时的摆脱屋内人们的吵嚷图片时的安宁。



顺着坡好像是飘飘而行脚也并未着了地,一阵清风吹过身子便借着风力缓缓而去,想来如果肉体还在这一阵风当是会让我感觉到奇寒无比,看来意识对于外物的感觉仅限于其性质而非形式,对于寒暑更是少有了些知觉,这样也好免得我受不住了冻而不得不家转。



在风的推送下我时快时慢的向前荡去,这种奇妙的行法根本不需费的体力而让我有了些开心,看着路灯下也见不着本应让光线映出的应有的影,心里明白世人的眼中已是无法看的见我此时的存在,正悠闲而飘已是看见了酒店和礼堂,再向前行些路便是了那一方人造的大湖,只不过现在已是成了一个冰原。



不知不觉间顺着大路行到了石阵前,白天看它时并未有特殊之处,此时看来让我很是有些吃惊。



石阵那共计三十六块方石此时带着了些微微的红光,如果仔细的辨认还能看的见每两块方石间有些闪动的火花,缓缓的行到了石阵前再细看时,一条条隐隐约约的光带将三十六块方石已然连成了一个整体,如同一张庞大的网虚幻的立于地面之上。



呆呆的想了片刻后缓缓的坐在了地上,看着石阵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眼光顺着光带一点点的寻去想着能寻出个头绪来,可是任我怎么去看最后也是看花了双眼要本将那一条条的时有时地的光线分的清晰,盘腿坐了后稳住了心神,自己此时已是成了一个飘荡着的魂灵,对于石阵内会发生些什么根本不了解,现在又没有强大的气息做了后盾,也只能是小心应对了,看来眼前的这个石阵中有着太多的玄机,自己也曾想过这里是不是一处古人所留的阵法,可是并有现在这样直观的认识。



古人对于八阵的言道是“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如果硬要追寻它的来历当是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当真是渊源极深,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八阵即成了行军布法的首选,说是八阵其实应算是九阵,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使之美名轰传天下,唐时的那个天王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将之简练成了六花大阵。



就我所理解的八阵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行阵的正阵,西北者为乾地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者为山阵,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虚其中由行兵的大将在内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之中,共计约为八八六十四阵,如果加上游兵的二十四阵,合计实应为七十八阵,并非如一些传说的六十四阵。



奇书易经里也对八个方位进行了详细的说论,它所言道的卦是宇宙间的一些自然现象,我曾细读过易经,对于那位天大地大的孔圣人所留的对易经的批注也很是上心的去理解,按理天地间共分成了八大自然现象,万有、万事和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莫名。



在极为一点而生两仪,两仪成了白天黑夜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