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扇(第一、二部) >

第257章

神扇(第一、二部)-第257章

小说: 神扇(第一、二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女同窗端着碗筷进了客厅后将碗筷发在了每个人的手中,翠翠不由分说的先满满的盛了一碗后将大勺扔在了盆中,随即双手端着碗递到了老道姑的面前,这让我心里很是为她高兴。不管怎样讲翠翠很少如此礼貌的待人,即使在家乡时对老人们也很少表达出她应有的后辈的之礼,为此黄校长没少与她说道,看来对于老道姑她还是很敬重的,当然也许她已是渐渐的长大懂事的缘故。



老道姑看着翠翠满脸慈爱的笑了笑伸手将碗接了过去,放在桌几上后即持了筷大口的吃了起来,同窗们早已是一个个自顾自的端着碗或蹲或坐的吃起饭来,屋中一时“呼噜噜”的吃米线的声音响成一片。



扭过身看着翠翠满满又盛了一碗米线递给了我,伸手接过了碗再看着她从盆中给自己手中的碗盛了后便方心的大口吃了起来,对于汤汤水水的米线即算是吃的再饱我也觉得坚持不了多久,一、两个小时后总是有些饥饿,如果能这样吃上一碗面一天也不会有饥慌的感觉。



老道姑吃的很少,只吃了一碗便放下了筷子,翠翠还想着再与她盛些,可老道姑坚持着说是吃饱了,翠翠看着我见我点了点头后方才作罢。吃完饭后洗涮碗筷的事当然归了女同窗们,男同窗们早上了二楼开始了他们创造乐曲、群情激昂的里程。



在乱吼乱叫鼓声隆隆中对着翠翠大声的嘱咐了几句,无非是小心门窗、小心火烛之类的话,翠翠懂事的点着头应了,然后随着老道姑出了院门顺着大街向城外奔出。



与老道姑一起快步而行,方转过两处街角即见几个道姑扮相的年轻女子迎了上来,老道姑不慌不忙的缓缓的迈着步行到了几人的身边小声的说了些什么,一个年轻的道姑已是飞奔而去。我只好远远的站了避开她们,如果在大街之上让百姓们见着我与年轻的道姑们一起行走,怕不是被人们四处散来的唾沫星子将我整个人淹没了。



不久一辆大车飞驰而来,在距老道姑身子几米开外处刹住了车,车门一开方才奔走的年轻道姑从架驶室内一跳而下,动作很是敏捷,老道姑扭了头对着我招了招手,看来去她的道观路途还是不短,快步行到了车前时老道姑已是坐在了驾驶室内。这一时我并不想与之坐在一起,外面的空气很是清爽,看着对着我不停挥手的老道姑笑着摆了摆手即飞快的爬入了车厢内抚着车厢板稳稳的站了,年轻的道姑们也一个个的爬了上来,大车在轰鸣声中顺着街道急速行去。



很快的眼前的景色已是大变,大道一直在山林和庄稼地之间穿行,在这个季节山坡田野到处仍然是绿油油的很是让人觉的开怀,看来我们已是出了城,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大车很快的驶进了一个古镇。



古镇不大,不过看着一路上道路两旁的一些小庙和小楼阁可以知道这座镇古镇文化古迹当真是不少,看来来来往往的人们所着的衣衫也能猜出这里的人文景观更是十分的丰富。



大车在不宽的街道是缓缓的躲着行人向前行着,开车的司机不停的鸣着笛声,绕过了几处小树林后即透过树木远远的看见了些红砖绿瓦,看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要到了,粗粗的估摸着如果按路程计也不过距城数里而已,这也能让我放下心来,如果路程过远可别耽误了回家的大事。



这一路行来并与年轻的道姑们说话,只是心里想着的更多是如何才能将自已所学的一些内容在一天的时间内给老道姑讲个分明。



大车在一方小道观前停了下来后,老道姑在一个年轻道姑的搀抚下行出了驾驶室,我顺着后车厢板跳下了车,然后在老道姑的指引下行入了观门。



顺着青石板铺就的大道向内而行,小道观其实并不太大,此时应算是在一方小山麓之下坐东朝西,不过里面的建筑却很有特色。



主殿系青砖所就黄瓦铺了顶,金黄色的屋顶挑梁悬栋的在斜阳下显的熠熠生辉,殿内供的正是三清神像,我所熟知的那位了不起的大神东华帝君东方诸正正的坐在了正位上,看来这里的道姑们所敬的神灵们正是来自太清的那些仙神,如此说来我与她们的所学也正是同出一源了。



绕过主殿后即是十几座一字排开的面积均只有几十平方米的一个个小殿,殿虽小可是气势仍在,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俱是灵珑清透,殿内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一个也不少,小殿的台基更是青石所起内铺青石板,几间待亭也很有些特色,殿堂外的旗杆上七星旗也均是高高挂起。



所有的殿堂整体上均是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不但美观且极其精细的完全的是重檐木构的古典建筑。有的殿堂外还有一些石雕凭栏,台阶、正路和地面也均铺了青石,一路进入随处可见种植的一些紫薇和茶花,再向里行即是道姑们日常起居的一些住所了。



随着老道姑进入了一间不大的瓦房,张眼看去是一张睡觉的床和整齐叠起的铺盖,蚊帐也是普通之极和我在学校宿舍内所用的完全相同,一面墙壁上粘贴了一张老君的画像,画像前供桌上放着的一方香炉内正向外冒着缕缕的青烟,香气极是浓烈正是檀香所生,供桌前的青石地面上乱乱的扔着几个铺团,屋内已是再无长物了,如此看来道姑们的生活当真是平寒了些。



老道姑看着我一笑随手指了指地上扔着的铺团我便明白了过来,她这是要我在那个物事上坐了歇息,屋中本也没有凳子什么的也只好行到了铺团前盘腿坐了上去,不过方一坐下即知这些铺团很是费了道姑们的心思,坐在上面即不软也不硬身子觉的很是舒坦,看着老道姑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一个年轻的道姑已快步而入行到了我的面前,手中端着一个不大的琉璃制成的茶盅弯了腰递给了我,急忙伸手接了过来,顿时扑鼻而入的一股清香直冲心底。



“这可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普洱茶了,现在观里也只剩下了不足二两,这些还是我的先师留下的,只有最贵重的客人我们才取出冲上些,”老道姑看着我微笑着道:“前些日子一个俗客来观中说是要一万元买一克我还是坚决的拒绝了,这种茶可以品不可以污,听师傅说每天只有清晨那小半个时辰才能去摘些叶尖,而且一年中也只有那么几天摘下来的才有这种香气,光制这道茶就整整的耗去了她三个月的时间。”



听了老道姑的话我不由的有些呆怔看着手里茶盅里有些金黄色泽的茶水,这茶如果这般费了人力当真是人间的极品,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老的道姑茶园里正顶着凌晨清凉的露水弯着腰小心的采摘着嫩嫩的叶尖。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次传道



 当初女神将她的大法在一个个空间不停的传于她认为合适的人,让那些人为了她拚命的开始修行,虽然不停修行的惨痛让仙神们忘记了自已的亲人并视其周围的生命如同草芥,即有不得已而为之也有根本无暇顾及他人存在只能踏上那条不归路的原因,可是能够获得长久的性命自然成了一个天大的诱惑,这也才有无数人为之奋斗不已为之伤心不已。



乐静信大师所创的银河系应处于这个宇宙的正中的位置上,所有河外星系无不是以它为中心在旋转来停,在我的气海中那一个个气旋随着我的修为的提高最后也生成了这种宇宙的模式,不过我并未感觉到哪一颗星辰上出现了生命,想想当时李华说我的一些话我正是逃过了这一关从而能够不受那些生命体的制约而能笑对人生,也与李华假死时我被迫将身内才行成的气息打碎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总的来说我也不再具有与仙神们相同的与天地同寿的能力了。



女神的所做所为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一已之私而让千万人为之献身,她所传的功法确实也能让修行的人在空间来去自由,不过追随着她的人们越多她所期待的先天之气就越盛,如果她能将它们全部化为已有想来她的生命定会长久,如果她生存的间与我所在的人世上的人们相比可能不会少于万年了。



时间在每一个宇宙中均不相同,同一个师傅所传的功法中所定下的时间的概念几乎是完全相等的,虽然有时也会有些小小的出入那也不过是在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差错而已。不同的师傅名下的师兄弟们的宇宙是无法镜像的,这即与他们修练的方式有关也与师傅们的能力大小有关,能力强者所生成的宇宙便多些,弟子们也就理所当然的多了。



就我所看过的一些资料可知一些事,宇宙究竟是球形的、马鞍形的、还是平坦的科学家们也一直争论不休,按着一种最为普遍的观点是在大爆炸之后宇宙诞生了,我们的宇宙是大约在一百三十七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处于在膨胀之中。



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便有了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随机出现了生命的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在地球上站了起来。



其实人所认为这个大爆炸理论虽然是现实的存在,可是与修道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所理解的宇宙的形态可是另一种模样。



在同一个时间的长河中大宇宙是无穷的,它本身是由无数个宇宙构成的,每一个宇宙都是有着有限的边界和可以度量的形状,它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拥挤在一起,相邻之间后者始终是前一个的一个镜像,也就是说后者完全复制了前者的所有的一切物质,然后在自已的世界里相存共生。



在修练过程中如果一个师傅带了数个弟子,那么每一个弟子所修与其师是完全相同的,在弟子们的体内所生成的宇宙也就成了师傅体内宇宙的再现,这一过程便如同无数人自己面对镜子所组成了世界去奋力的依照着前人的指点开辟出自己的世界,这便是我最初明白了宇宙不过是一个个镜像的缘故。



这种现象我考虑了许久才渐渐的明白,一个宇宙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生命星体的存在,这得要看第一个首创之宇宙的内的众多的星体到底有几个获得了生命,然后便能够得知与之共存的每一个宇宙里有几个星体上有了生命的形式。



确切的说来正是首创宇宙的人不过是将自已的内息修到了一种足以与身体抗衡的新生命体的形态,然后将体内的气息化为一方宇宙与自已共生,这也就是我所感知的我体内的气息化成了与我所看见的宇宙几乎如出一辙的原因了,如果在首创者的气海内气旋而成的星体上有了与之相似的一种生命开始生活,那么创造者可以内视他们如何的与天地奋争并从其中选出几个来传授自己所领悟的功法,从而在选中者的身体内再次诞生新的生命。



新生命的诞生来自那一个小小的细胞,在古人的一些书中早有论述,许多修道大家也对此种现象作了无数的剖析,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而生生不息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在人体内的细胞便是一个仿着一个、一个又生成数个的让人渐渐长大,每一个细胞虽然不尽想同,可是它们本就是由一个幻化而成拥挤成人体。



从宏观到微观、从宇宙到夸克、从巨大到细小无一不揭示的这一个道理,一个个星球即是一个个在修练者的体内的细胞中的原子和电子,电子从一个级层向上一个级层跃进时所消耗的能量是以一个级数在增加,人不过是位于它们其中某一个上面的一个小小的细菌。



如果以我的身高来做为一个标准的数值米,以它再去丈量天地所有的物事的大小、长短、远近的距离后,得出的数据正与目前量子力学的理论相合,对于这个悟解我也曾十分的苦恼,这一时显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对于一个包含着一个的宇宙来说根本不再算是什么了。



分子的大小为十的负九次方米,这也被西方人称为一个纳米,太阳的直径是十的九次方米,这是生命诞生的标准,而我的身高正是位于两者正中那一个标准的对称点上,也就是十的零次方米,如果再以此数去量现在我所在的宇宙的大小,它的直径是十的二十六次方米,而作为太阳系与外界分水线的正是我们星系的最外的一个星,它到太阳的距离正是十的十三次方,这也就是说每一个级别的大小是以十的几次方来区分开的。



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们也一个个的分布在了十的次方所划出的位置上,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那个小行星带与太阳的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