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扇(第一、二部) >

第105章

神扇(第一、二部)-第105章

小说: 神扇(第一、二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顿时楞住了,这种解释可是老师们从来没有说过的。脑中还依稀记的些“行仁义之师便能夺的天下”之说,可这个“义”字在我的心中却是当义气讲,有同气连枝、同心合力的意思,怎得在他的口中却成了个“杀”字。



姚少思叹口气道:“大将军真不知‘义’字何解?”见我点点头又接着道:“昔日神皇退位时曾言道:‘天有阴阳、地有寒暑、人有仁义,天朝方能持久’。其意是指仁义二字本为相对,不然有阴自对阳,有寒自对暑,仁字便对了义字。故‘仁’即为生,‘义’当为杀了。”



这种说法我毕竟是第一次听到,似乎他说的很对,可又说不出来的难受,只好扭头看看金咤,金咤冲我使劲的点点头。



“大将军不必多虑,眼下只需稳稳的坐了,不久天下大定后可徐图了王位,自然是造福苍生了。”任清河缓缓的道。



我心中一时有太多的说不出来的别扭,似乎在中学中所学的文章对于古意的一些解释错到了极至,老师们一遍遍的传授虽然已忘却了太多,可已根深缔固的观念要想一下扭转也不能够。三国的故事和水浒的义气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迹岂是说改就能改的了的,关公不就是凭着义气二字名传天下的么?



“大将军不必烦恼,这些话一时也说不清,不过百姓口中却是对大将军极为推崇了。”任清河接着道:“有一句话不知该讲不该问,请大将军明示。”



我张了张口,心里还未从“仁义”二字中转过弯来,只能看着任清河点点头。



“大将军是希望百姓们过的好些还是不好些?”任清河轻声的问道。



这还用说么,我本是个农家的孩子,对于百姓生活的清苦还是清楚的知道的:“当然希望人人都能过上些好日子。”我不由的脱口答道。



“正是呢,”彭铿拍着手笑哈哈的抢着道:“若要百姓好,只有去了那些不为百姓着想的人,让天下循个正理才是。可正理的推行得需些计谋,不然如何推行的下去?必然有人反对、有人兴兵,便也只好行些霹雳的手段才是了。”



金咤也笑着接口道:“正是此理。大将军胸怀天下,既是神校暮蟠⒂质遣蕴煅【偷闹凑铺煜轮耍淼卑刺斓囊庠钢匦吕砘崃耍苋锰宓陌傩胀χ绷搜龈鋈搜匦鹿仙癯侵痔煜挛竦娜兆印!



听了这些话,我心中有了些感动,虽然他们的很多道理我还不是太明了,可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却是个至真至诚的理了。于是点点头对着几人道:“俺明白众位将军的苦心,就依了众将军的意愿,不过不可多伤人命就是了。”



陈久公一裂嘴笑着道:“大将军的胸怀果真与常人不同,不然上苍如何能将你放的下来,收拾这几欲破碎的太清了。”



对于这个无中生有的说法我还不是很赞同,不过一进也解释不清,干脆不再提及此事。于是笑着说:“俺挺喜欢这个地介的,不知几位将军可同意让俺在这多待个几日?”心里想着进园中时看到的一个小亭,似乎没看见立柱就直直的立在了那里,还是弄个明白的好,不然是个心病了。



几人看着我笑了起来,金咤撇了一下嘴角道:“不久天下都归了大将军,别说是个小小的园子了。”



我笑了笑没再说话,起身向厅外走去,几人在身后缓缓的跟了,不久到了那个小亭前立住了脚。



这个小亭不大,仅能容两、三人坐于其下,不过从外形看很是讲究。不华丽也不怪诞,甚是朴实、文秀,无论胖瘦高矮、韵致色调都恰到好处,很有些让人爱不释手的感觉。



亭正中一个小碑已有些残缺,碑上的文字有些模糊,一根立木从碑上拔起竟是做了个小亭唯一的柱,这也让我恍然大悟。



回过头来本想解释为何来此的原因,可一见几人竟是目光呆滞,如痴如醉般的看着我一声不出,心中立时又有了些疑惑,也不由的楞在了亭内。



过了一会任清河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楞楞的看着我道:“大将军真是天人,如此看来这个皇朝当真是由大将军坐了,天意如此不可违了。”



金咤也如梦里醒来一般点头叹道:“正是,大将军不可有违天意,虽然我们也曾当过下界的天神,可毕竟当不的真。这件事却是千年前即定了的,那个神人当真了得,真是算无遗策,人岂能胜了天。”



我不由的越听越糊涂,歪了歪头看着面前的几个将军,实在是不明白几人的意思,刚想问个清楚,远远的有人大叫了起来。



“大将军、大将军,快些救我,我是江万才。”一条人影如飞而来,身后几十个兵勇紧追不舍。看看到了身前,江万才脸色通红气喘吁吁的接着道:“大将军快些救我,不然就又被他们捉了去了。”



我呆呆的看着眼前的江万才,不由差点笑出了声。



江万才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不知涂了些什么,头发散乱不堪的在身后披着,身上的青衣已是破了几处,布条儿斜斜的荡在胸前,一只袖子也破了一半,晃晃悠悠的乱舞着,赤了黑乎乎的一只脚,很是狼狈。



“还不退后,你这般模样没的惊吓了大将军。”彭铿张口大声的喝道。



眼看着几人似欲上前拦阻,我忙挥了挥手终于笑了起来道:“江侍郞与俺相交颇厚,还是不要为难了他。”几人方才狠狠的盯着江万才不再斥责。



江万才对着我弯了弯腰道:“人说将军来了此地,我急忙而来险些错过了。听人说大将军要自己坐了天下,我始终不信。凭大将军在千军万马中稳稳的护着当今皇上返回了朝中,这份功劳这般情重岂是那些信口雌黄的人所能明了的?今日来见将军,我也终于安下了心,还请将军速速的放了众学子,以堵天下悠悠众口,还大将军一个清白之躯。”



我不由苦笑一声,这个江侍郞摆明了这会是当了个说客,可我已被众将军推到了风口浪尖,直是欲罢不能,对于这一番话又找不出辩解的理由,不由看了看几位将军。



金咤急步上前低声的喝到:“江侍郞不可放肆,你也不用逼迫大将军,且抬头看看面前皇太祖留下的碑文。”



听了哪咤的话我又有了些疑惑,对于方才他们几人呆若木鸡的样子始终未能明白的过来。现在看来,莫非原因是出在了我身后的这个小石碑上,还未来的急过转身,江万才已几步站在了碑前,上下看了看,回过身来呆呆的看着我一言不发,。



我更是奇怪,刚想上前一步将江万才推开,以便认认这个东西上面到底刻了些什么,身后已是传来一声重喝。



“江侍郞可看的清了,这可是当年太祖皇上亲立,非我等胡言乱语,只是不知你还要痴迷到什么时候。要不是看你为赤胆忠心,早将你与他们一同捉了去。”姚少思沉着脸对着江万才大声喝道。



江万才浑身颤抖了一下,猛然抬头向天悲呼道:“苍天,你即然早已定下了这个事,为何还要百姓们受这些苦。”



任清河大声的道:“住口,你一个小小的侍郞岂能举首向天,如此不知天意,如何能体恤百姓了。”



这一时刻我已十分的清楚,看来我欲夺天下之名已是传遍了四方,朝中之人无不知晓。现下的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了这块碑上,一定要将它分个明白。



上前一大步将江万才推开,定眼看时,碑上的文字虽然莫糊可并不是认不出来,一个个游龙走凤般上下相连。想仔细辩认,却不知上面刻的是什么文字,竟然一个也不认识,一时不由的又呆楞住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笑谈天下(四)



 千年前,有两位神仙从天而降,落于玉山。时各方小诸侯分据,共建有大大小小的国家数十个,为争地争势相互争战不休,地震、洪水、大旱、虫祸、疫病四处横虐,天下大灾不断,百姓们流离失所甚为凄惨。



大神们在玉山中建了个休生养息之地,百姓们纷纷投靠,不久,即达这块大陆人口的半数还多,玉山也成了百姓心中的一个圣地。



小诸侯们对此颇为不满,于是有几家实力较强的相约联兵进剿,于玉山前一场大战。



玉山中的百姓竟是不顾一切拚了命,破衣烂衫的手执着树干、农具勇猛向前,虽死伤者众,却是获的了大胜,这一战将天下变了个天。



两位大神不忍百姓再受苦难,遂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大军如滚滚洪流般从玉山卷向四方。



在现今的南郡有个诸侯王,也是极具本领,将玉山的大军接连击破,不久挥兵北上势如破竹的收了太清近一半的土地,眼看着逼近了玉山。



两位大神亲引了百姓于现在的柳柳山庄前与南军相接,女神舞剑从天上引来了闪电和暴雨、男神挥刀从地下带来了地裂和洪水,尚未交战南军已是死伤殆尽。大军趁势南下,天下一统,神朝建立。



神朝数百年是太清百姓们心中生活最好的年月,人人有衣、户户饱食,人们相互关爱如同家人,庄稼年年丰收、畜物生长兴旺,神朝威名达于四海。



男神坐了帝位后,带着百姓一步步的过上了好日子。后来女神产下一子,遂立为太子,于一个风雨之夜传位后,骑着凤凰上天去了。



时光荏苒,眨眼数百年,两位大神再次降临,此时神朝已是衰败,当朝执政也不再是神人之后,而是百姓们共拥的一个为民颇贤的宰相,也就是后来太清的始皇帝。



见百姓们已能自已管理了亲手建立的国度,两位大神十分的欣喜,于是让自已的后人传位于皇太祖后,遗下了数本绢书,取名“笑指天下”,言无论谁能习的此文,均可上天得神位,并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然后消失于雨夜之空。



绢书立时传遍四方,百姓们纷纷相习,却是无人能明其中之意,于是有人猜测是否所得是全文,也有谣传言圣太祖只让外流了一部,其余均深藏于宫中,于是不少人几经周旋仍得的是与已所持相同之文,便只好放弃,日子一久生活忙碌,便也淡忘了。



传说“笑指天下”共分九篇,讲了从天地洪荒到飞升成神的整个修炼的过程,可数百年来太清竟无一人能习的第一篇,于是后来又有人言道是此文非大神们所留,真文现藏于宫中,为此起兵欲抢天下,据绢书为已有,皇朝引兵讨伐,天下几经大变,不少人借机纷纷划地作了个大大的地主,太清也渐渐没落了。



大神飞走后,太祖皇帝在当初玉山大战决定天下之地,修建了这个柳柳山庄,既是为了消闲避暑也是为了纪念大神们的功绩,并在园中立了个碑,将大神临行前交付的一篇绢咒刻于其上,言日后自当应验,百姓们到也并不十分再意。



看着面前一个字也不识的碑文,我一时不知该当如何,任清河沉声向前走了几步。



“大将军可是不识的此文?”任清河轻声的道:“无妨,此文是用太清古行而书,识者甚众,”然后扭着头看着江万才,“侍郞即识,可解释于大将军听之。”



江万才对着碑深深一躬直起身来看着我,静默了片刻后道:“罢了,也是我不识天道,强以为自己所识即是世间的至理,却忘了数百年前圣祖皇帝所言,几乎误断了太清的前程,将百姓与不顾了。”话音未落,姚少思已是笑了起来。



“侍郞所学终是正道,现下能幡然悔悟,此境界也竟是极高的了。”陈久公也笑着道。



“悔悟不敢当,只是大将军,你将对当今如何处置?”江万才随口应了声却死死的盯着我问道。



“俺视皇上是俺的兄弟一般,还能如何处置了?”我不明白江万才所言是何意。



“好,有大将军这句话,我当是唯大将军马首是瞻,大将军切莫忘了今日之语。”江万才说完竟然对着我跪了下去。



我虽不明白他说的话,可这人确是条铮铮硬汉,心里也是极为钦佩,忙上前一步将他拉起,悄声的在他耳边对着他道:“侍郞大人可否告诉俺碑上到底刻了些什么?”



江万才一谔,然后对着我笑了起来:“大将军真个不识上面的文字?这种字体不少太清小儿从小即学,不过识之甚少,相传还是神朝流传下来的,以大将军的文采岂能不知,大将军莫非是戏弄与我。”



彭铿大声喝了起来:“江侍郞不必如此恃才,本将也不识得,这岂非是本将连太清小儿也不如否?”



江万才冷眼看了一下彭铿道:“将军之语我甚是不明。我是说的我太清之小儿,并非说的是东都之小儿,若东都之小儿也如我太清之小儿习此文字,岂非我太清之小儿与东都之小儿一般乎?况我太清之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