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荣飞的梦幻人生 >

第247章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247章

小说: 荣飞的梦幻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总客气了。我和谢书记一定为联投服好务。”冯元庆算是联投的铁杆支持者。

“大年初三将二位领导拉到这儿吹凉风,真是过意不去。中午我们一起去喝点酒如何?我个人掏腰包,算是一点心意。”荣飞微笑着对谢冯说。

“好,好。难得有与荣总喝酒的机会。”谢希仁笑道。

“就在乡里吃吧,已经准备好了。各位别嫌档次低就行。”安堡乡书记张会元说,“联投对安堡的教育上的投资安堡人将永远记在心里。而麒麟汽车的建设将改变安堡人民的命运,酒一定要让安堡请,各位赏我个面子吧。”

“荣总,怎么样?”

“盛情难却啊。看来我的那顿只能先欠着啦。”荣飞对谢希仁点点头。

崔虎是自己开车来的,去安堡乡时荣飞钻进了崔虎的车里,“和虎莲嫂子关系彻底改善了吧?”

崔虎没有正面回答,“荣总,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苛待自己了。人活着就那么几十年,掐头去尾,能有三十年的好时光就不错啦。何必呢?”

苛待自己吗?荣飞不想跟崔虎争论。曾经因崔虎养外室严厉地批评过他,搁到现在未必还那样处理了。

“崔总,”荣飞很少这样称呼崔虎,“我注意你在看《射雕英雄传》,武林高手有个习惯,叫自重身份。如今陶氏的规模已经不小了,你是陶氏的行政一把,做事说话也要自重身份。”

崔虎骨子里江湖匪气很浓,但自认识荣飞就很尊重他,崔虎很聪明,属于那种天赋高的人,荣飞的话外意思当然听得懂。虽然对荣飞的生活方式不太赞同,但也不敢反对荣飞的告诫。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一百五十节 纺织厂解决方案

春节放假期间程恪及赵晓波带队两次去北阳纺织厂,带去了市财政紧急拨付的30万元慰问金,用于解决最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程恪和赵晓波走访职工,和厂领导、职工代表、退休职工代表座谈,纺织厂占用了程恪半个假期。

节后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了纺织厂的问题,赵晓波副市长列席了会议。程恪指出,纺织厂的问题不仅是资金问题,也是体制、管理问题。仅仅靠贷款或者其他的方式解决开工不足的问题不是好办法,应另觅他途。

主持会议的胡友荣轻轻敲着会议桌问,另觅他途是什么途径?

程恪说可以尝试引入外资,借鉴外面的管理经验和体制。

“程恪同志和晓波同志基本将情况讲清楚了。春节前发生的建设北路堵路事件让市里很被动,建斌书记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节日期间程恪同志和晓波同志深入基层进行了座谈调研,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大家的意见呢?都说说。”胡友荣抬腕看表,这是他的一个独特的习惯性动作,表示今天的会议时间有限。

“引入外资当然好。但纺织厂事实上已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高达95%。如果请第三方评估,结果会更难看。谁会要这样的企业?”发言的是常务副市长董维辰。

“我也这样看。我们手里可打的牌并不多。主要是北阳招商引资的脚步慢了,甚至比不上临同。”发言的是组织部长贾攀峰。

组织、宣传两部的部长一般是常委的铁定人选,而且一般也是市委书记的喉舌,接着贾部长的话,宣传部长汪树森说,“远水不解近渴呀。讨厌的是纺织厂开了个坏头。市里开工不足,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企业不少,如果都去堵大街,我们这些人就成了救火队了。还是要从根本上想想办法。”

常言,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跟着宣传部,容易犯错误。或许是汪部长的职业所致,一番发言里,谁也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对。

“北新的胆子比较大。据说他们向省里,向省经贸委上报的方案里,突出的一个字就是卖!改革本是摸着石头过河,省里也没有否定冯国川和王林的想法………………”董维辰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了。

“你这个同志,不就是想学学北新的做法吗?”胡友荣现在牵制程恪的主要棋子就是常务副市长董维辰,“先不说可不可以卖,问题是,纺织厂那样的企业,会有人买吗?”

“仅仅是纺织厂的设备厂房,当然没人买。如果加上土地,就不一定了。”程恪说。

已经有这样的先例了,远的不说东城的制氧厂,后来的农机厂、新都厂都符合程恪所说。

“纺织厂的位置不次于新都,应该是可以的。”董维辰说。

胡友荣在心里骂了一句。程恪当然在为联投张目,你董维辰究竟站在哪边?市里有实力拿下纺织厂的除掉国企,不就是联投和恒运?恒运因维华大酒店和临同的煤矿项目,资金已深陷其中,哪有力量吃下纺织厂?只有那个永远不缺资金的联投了。

国企绝对不能想,那不过是用更大的问题去掩盖眼前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不是钻政策的空子?现在还不好说。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新问题也接踵而至。逃税漏税的还是小事。像农机厂那样,将厂子搬至南郊,在原址上盖职工宿舍并向外出售的做法是不是违法?现在还不好说。农机厂是个小问题,纠正起来容易。纺织厂可是占地数百亩,职工数千人的大块头,谁敢保证不出问题?谁敢保证?”胡友荣的口气严厉起来。

胡友荣的发言给会议定了调子,再谈整体出售肯定是政治白痴了。

“纺织厂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除掉其他因素,谢蔚山等主要领导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长期脱离群众,对职工的疾苦不闻不问。我和晓波同志走访职工,几乎都对他有很大意见。如果工作做在前面,是不会发生建设北路的事情的!我建议调整纺织厂的主要领导,这是纺织厂翻身的必要条件!”程恪是二把手,又负责了纺织事件的善后,这个话由他说出来是合适的。

“嗯,大家的意见?”胡友荣看着常委们。

“我不同意。纺织厂的问题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任的领导班子工作上有缺点,但非常时期,相当于临阵换将了,是不是慎重一些?毕竟谢蔚山他们对工厂是熟悉的。”董维辰立即表态反对。

程恪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谢蔚山是胡友荣线上的大将,胡友荣绝不会轻易放弃谢蔚山。董维辰作为常务副市长,站出来反对,力度是很大的。果然,其他的常委们基本都表态反对现在调整纺织厂的班子。只有市委副书记欧阳春赞同自己的意见,认为有必要做人事上的调整。

欧阳春是外来户,他的声音不足以扭转局势。

“那就照大家的意见来吧。暂不做人事上的调整。”胡友荣道,“不过,轻工局以及晓波同志要对谢蔚山等纺织厂主要领导提出严肃的批评,指出他们的错误,责令其改正。”转头看着坐在左手第一位的程恪,“如何尽快扭转纺织厂的困境,就请程市长牵头,召集有关部门抓紧研究。银行那边我会跟他们打招呼的。正好中午和工行印行长有约会,程市长也一起去吧?解决国企的困境,还要银行大力支持嘛。说来说去是个钱的事。有流动资金注入,情况就会缓解。”

在座的常委们都清楚,依赖流动资金的补充无疑是饮鸩止渴。何况银行也未必一直给市里面子。胡友荣这样定了,就表明纺织厂的问题还在原来的老路上运行。改制或者引入新的投资者就不再考虑了。

程恪晚上约了荣飞到家,跟荣飞讲了白天常委会的有关情况。程恪确实有让明华服装收购北阳纺织厂的打算。也跟荣飞交流过。没想到出了堵马路的事,进而发现谢蔚山的问题。但现在一切都回到原点,胡友荣亲自为其拉贷款,力保谢蔚山。

“这是饮鸩止渴。”荣飞道。

“你有什么办法?”

“程伯伯,我觉着你必须反击了。这样下去会越来越被动的。”

程恪垂下眼睑,“反击?怎么反击?”他当然想反击,但胡友荣死死压制着他,谈何容易。

“或许这个谢蔚山就是突破口。”荣飞忽然有了主意,但他不能对程恪说。

因谢蔚山买走了爷爷留下的祖产,对这个一手搞垮纺织厂的牛人残留着一些记忆。此人在世纪末(大致如此)才下台,不久就被实名举报,在其妻弟身上纪委找到了证据,顺藤摸瓜,使得谢蔚山在临近退休时进了大牢。

时间虽提前了十年,但谢蔚山这条癞皮狗贪贿是可以肯定的,能不能不动声色找到其贪污的证据就没有把握了。荣飞决定试试看。

第二天早上他跟母亲问起谢蔚山的情况,前面是从年前堵路聊起的,魏瑞兰是纺织厂的老工人,对谢蔚山的家庭情况还真是清楚。当问到谢蔚山的小舅子时,魏瑞兰惊讶道,“你怎么打听他?他这几年可是捞够了。几年的采购科长,早养肥了。”

记忆里谢蔚山的妻弟自己开着一间小公司的,看来是后来离开了纺织厂了。荣飞随便糊弄了母亲两句便出去了。

事情交给了黄天和邹铁。邹铁进总部后黄天被调入总经办当了副主任。不再当司机了,而是学着做起了管理。

荣飞设计的联投系统的职务体系有些另类,和一般企业不一样。是按职别分类,而不是按职务定薪。只有上到一级公司的副总级别后才是按职务确定基薪的。这样做是避免下面一些优秀的业务技术人员盯住管理岗位。因为荣飞对国企内职工拼命当官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只有职务上去了,薪酬才会高起来。一些很优秀的技术人员也去当中干去了,实际上是人才使用方面极大的浪费。

因此,联投一级公司老总一下的人员分为技术、技能(技术工人)、业务(管理和销售)和服务四大类。按照级别计薪。总部与旗下各企业又有不同,但四类人员分别计薪是一致的。每类设有数岗至十余岗。黄天就是走的服务岗。目前升至三极了,邹铁因进入联投时间短,还是一级岗。这个体系下会出现职务高的级别不一定高的现象。

荣飞将监视谢蔚山及其小舅子的任务交给了这两人,没有说详细的情况,只是讲明这个姓谢的和姓周的绝对有经济上的问题,我们无法去查账,只能用非常手段在不惊动他俩人的情况下找到证据。邹铁和黄天接下了这个任务,只对荣飞负责。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一百四十八节 枣林亲戚

魏瑞兰本来预定的是正月初三回临河给母亲拜年,没想到初二即从老家来了一大帮人,老2明兰、老四新兰和小弟魏建军领着一帮孩子来给大姐拜年。大哥魏建国的女儿小喜夫妇带着他们七个月的儿子——他们是结婚后第一次来大姑家;魏明兰的儿子福常,魏新兰的女儿纪慧,以及三妹如兰在北阳念高一的儿子许宝忠。

下了火车,一行人在棉花巷扑了空,费了好半天劲才找到甜井巷的新家。

娘家人上门让本来因搬入新居心情大好的魏瑞兰更加高兴。就老魏家而言,魏瑞兰是对家庭贡献最大的成员,自58年参加工作,每月给家里寄钱就成为铁定的功课,虽然数额现在看起来不大,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但受惠良多的兄弟姐妹们似乎并不是很领情。表现在拜节上,魏瑞兰也不是年年回枣林,但姊妹们(老大魏建国不计)没有给大姐拜过年。之前弟妹们最多派个侄儿侄女来,没有如此出动过如此豪华的阵容。

相比之下嫁入外村的如兰要关心大姐多些,今天却没有来。

魏福常也回来了,虽然因伤休学了一个学期,但还是跟着升入了高三,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估计考个一般大学有很大的希望,高三的总复习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福常跟着母亲回来也属正常。

“啊呀大姐,你什么时候搬的家呀?整个院子就住你一家吗?真是漂亮,太漂亮了。”二妹魏明兰前前后后转了一圈,惊讶不已。

魏瑞兰心里极其自豪。想当初大哥魏建国不止一次的笑话自己,还城市人呢,住的跟鸡窝似的,还不如在老家呢。如今呢,农村的院子也宽敞,能跟自己的比吗?

看到正跟姨妈小舅拜年的黄晓敏,“这都是沾了小飞的光啊,靠你姐夫下辈子也不要想。”魏瑞兰说。

“是啊是啊,小飞可算出息了。现在咱枣林谁不知道小飞啊?连我这当姨的走在街上都扬眉吐气。”魏明兰说。

王林视察枣林建材,将荣飞彻底暴露在枣林的亲戚面前了。大家终于知道已经风光无限的枣林建材不过是外甥掌控的联投旗下的一家公司而已。

魏家人在中院见过了老太太,跟着魏瑞兰到南院了。魏瑞兰和荣之贵住的房子就是原主人王惜福住的房子,正房三间,结构作了部分变动,隔成了二间卧室和一间客厅,家具都是仿古的,整个屋子古色古香,富贵气十足。

姐妹们好久不见,家常话自然很多。

“咦,怎么家里没见暖气片?安在哪儿了?”魏建军找了半天没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