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荣飞的梦幻人生 >

第194章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194章

小说: 荣飞的梦幻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这和我无关,即使有规划也不必告我。”

这是当然,政治家左手做的事不会让右手知道,即使组建地方航空公司,和联投是沾不上任何关系的,除掉那四架尚未到手的飞机外。

“我省是有组建地方航空的设想,中央一直不是很支持,这次凭空拿到四架图154,省里的筹码就多起来了。倒是傅家堡那边要准备一下,梁省长去了看什么,应当认真准备。”程恪的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他去不可能不通知市里,但现在我不合适去,明白吗?”

官场的运作自有其规矩,荣飞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方面他比较烦,但也只能遵循其游戏规则,“实话说,我没有接待首长视察的经验,您是不是派个人指点一下?”

“这样好,我让曹家康去傅家堡调研蹲点吧。”曹家康是市府新任的副秘书长,原来是河西县的县委书记,春节后调回了市府机关。

从市府出来,荣飞没有急着回家,让黄天开车在市区兜风,一些事他要好好想想,最关键的是陶氏今后的运作问题。借兴建职工住宅楼的名义搞房地产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商品房的政策最快也要七八年后才出现,而陶氏已经像放出笼子的老虎,胃口是越来越大了。农机厂搬迁后空出的那块地是以农机局的名义盖房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北阳市的夜景越来越漂亮了,解放路新装了路灯,两边的商店的霓虹广告牌越来越多了。城市以看得见的速度在变化着,六年前,和李建光鲁峰等逛解放百货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毕业已经快六年了,这六年里自己忙忙碌碌,不过成绩聊以自慰,已经创立了联投,将五六家朝气蓬勃的企业收拢在联投旗下。六年前,估计想不到自己会被省长召见,也想不到成为市长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吧。

街角一个乞讨的残疾男子引起了荣飞的注意,真正注意的是拉着胡琴男子身边的女娃,大概就是六七岁的样子,在寒风中依偎在男子身边,情形像是一对父女。他命黄天停车。“去,给那个拉胡琴的100元,让他带孩子回家。”

黄天领命而去。

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家。荣飞闭上眼睛,这种情景几乎成为街头一景了,100元可以让残疾男子领着女儿吃上一顿热乎饭,可以让这对父女本月生活无忧,但不能管更长时间的事。更不可能消除这种本不该出现的令人堵心的情景。

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慈善计划看来必须抓紧实施了。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七十九节 风向

情况很快就摸清了,趁行的是恒运公司。而恒运的背后站着胡友荣。难怪程恪不愿多细讲。

孟启新对恒运的这手很不感冒,那块地盘是他的,即使他将厂子搬走了,如何使用那块地也是自己的事情,怎么就将“土地开发权”丢了呢?

“恒运啊?”荣飞翻着下面收集来的资料,薄薄的几页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陶氏今年的单子已经足够了,明年上半年也够了,让就让给他了。谁让有胡书记撑腰呢。不过老孟,涉及到新都及新都职工的利益,你还是要争一争,他们总得讲理嘛。”新都和联投虽有股份上的合作,但并未正式加入联投,荣飞不能剥夺新都的利益。陶氏的好日子或许已经到头,新都之事只是一个不甚愉快的信号而已。随着一些资料的报备,联投旗下的几个主要企业越来越进入政府的视野,在目前的政治空气下,有多少对私企带着戒心的领导会在联投的发展之路上设置障碍真的不敢想。而且私企的发展会将各级官员的利益深深的纠缠在一起,新都机械旧址用地之争不过是个并不算糟糕的开始。

之前曾许诺过职工在公司搬迁后解决住房问题,孟启新必须对职工做出解释。从这个角度讲,新都需要和恒运进行谈判。或许政府会做中间人进行协调。

“已经对员工承诺的东西不能反悔。人无信不立嘛。这是个底线,恒运答应,其他都好谈。”荣飞对孟启新道。

在联投开始对合股的新都注资后,已经预定了一些短缺的设备,通过明华贸易已经开展的海外业务关系求购组合机床,而且正在寻求购买德国奔驰重车变速箱技术。孟启新现在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荣飞已经隐隐成为他的老板,“是。”孟启新答应一声。

在元旦酒会上已经承诺拿出一定比例的税后利润进行有计划的慈善事业,但联投高层并未拿出整体的方案。荣飞过问此事后,隆月安排公关部拿出一个应急性质的方案,荣飞一看就否决了。对报来方案的公关部长管德魁说,“这份方案不行。你们这是应付差事。联投有钱也不能这样胡乱花。慈善是一份事业,是一门科学,既要实现回报社会的宏愿,也要取得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这份计划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必须重来。我建议将目光锁定教育,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少的,可做的文章很多。赠送西湾乡的那所设施完整的学校就是例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你们要先调研,找一些世界知名大企业进行慈善活动的案例来研究,将慈善与企业的经营结合起来。我再说一遍,慈善不是往出撒钱,联投还没有富到钱花不完的地步呢。”

管德魁已经四十开外了,在联投总部的中层正职中算是比较老的了。他是联投成立时招聘进来的,曾担任过记者,在北阳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当初隆月一定是看中了老管这点。但这种人也有缺点,就是思维已经定型,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了。听了荣飞的一番“教诲”,老管像小鸡啄米般的连连点头,“荣总,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修改这份方案。尽快将修改稿报您。”“那倒不急,我劝你们一定要调研学习一番后再做。”

拿出10%的利润搞慈善在联投高层并不意见统一,傅家堡实业的傅氏兄弟就明确表示反对。最赞成的倒是出身市井的崔虎。管德魁走后,荣飞沉思片刻,思索这项活动是否开展的有些早了?就自己而言,二十一世纪世界一些顶级富翁的“裸捐”事迹可是耳熟能详。尽管他们的财富进入了精心设计的慈善机构,并不是直接散发到穷人手中,但对世界的积极影响是在巨大的。国内几乎没有慈善的基础,更没有传统。倒是经常听到煤老板一类暴富人群一掷千金的笑谈。财富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或者武技,必须有慈悲性辅佐。财富越多,对拥有财富的人的要求越高。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孙是中国人的传统,但这个充满温馨爱意的传统可能是最糟糕的一项传统。国人的创新能力不足是否与其有关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凭空继承一笔足以享用一生的财富,很少有人可以用开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将来给孩子亲戚留多少财产似乎不该现在即考虑,但如何在联投系统开创慈善之风却是一件不容疏忽的大事。联投旗下的企业绝大多数走了高薪之路,以陶氏为例,其薪酬比全省建筑行业平均水平高45%,设计人员的薪酬高80%。这个数据的来源有点问题,荣飞认为陶氏的实际情况比这个还要“严重”,那些跳槽过来的技术人员就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没有足以打动他们的薪酬,他们岂肯放弃国企的铁饭碗?高薪未必可以养廉,高薪能否培育慈善文化荣飞也在内心打着鼓。

荣飞目前这间办公室是临时性质的,只有十五平方左右,隆月很过意不去,但荣飞坚持不换。等凤仪酒店竣工交付使用后,联投总部将搬过去,自己也该有间固定的办公室了。

随着冰消雪融,春回大地,傅家堡变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道路,厂房,住宅楼等工程相继开工。荣飞三天二头往工地跑,王老太也兴奋莫名,天气稍暖就闹着荣飞将她送回了老家。老人有时就像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表现出一种狂热的执着。老太太拄着拐杖每天都到村南看建设工地的热闹。

开春后邢芳上班了,鹏鹏就交给了魏瑞兰带。

王爱英在三月初被正式任命为董事局秘书,工资长了一大块。享受高管待遇了。不过仍兼着荣飞的秘书,在荣飞去傅家堡时,她一般都跟着去。最近她去北重比较多。517z。,将获得的新闻全部转告荣飞。

“卢总问你呢。”最近一次王爱英见到了卢续,“卢总见老啦。”

“是吗?在那种环境下是比较费心。卢总怎么说?”荣飞理解卢续的境遇,有些时候没事做更折磨人。

“他问我现在做什么。我说在联投打工。他好像没有听说过联投,接着问起你,我说你过得挺好的。”王爱英注意到荣飞的面色,“怎么,我这样说不对吗?”

“没什么对不对的。不过也未必就算好。好的标准比较多------北重还是那个样子?”如果都以财富做为幸福的标志,这个世界将简单的多,可惜实际情况不是那样。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过的并不快活,而自己已经彰显此种苗头了。

“能变到哪儿去?卢总不管经营了,管了后勤等杂事。”王爱英从不后悔自己离开北重,“厂里的工资拖了一个月了。军品任务减少很多,民品倒是上的快,品种也多。摩托车的零件上了不少,还有汽车的。就是资金紧张------不过听说拿到好几个大型的技改项目,很快就会好起来。”

真能好起来吗?在胡敢手里很多年,或许有十年吧?流动资金不足就是靠专项技改的资金支持,或者说挪用了技改资金补充了流动资金。有什么办法呢?职工总要吃饭,生产也要进行,特别是民品,开发一个产品相当的不易,如果不能按期供货,很快就将市场丢光了。即使亏损也要维持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代价呢?企业的设备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开发能力得不到增强,最终牺牲的是企业的竞争力。记得有一台设备应付要几次验收的笑话,也不知道部里那些专家领导是真不懂呢还是也打马虎眼。

“我不该问这些事吗?”王爱英看荣飞在沉思。

“没有,我也希望厂子好起来。”荣飞笑道,“如今你是董事局秘书,看问题应当专业一些。嗯,四川的企业摩托车已做成了气候,不过他们应当瞄准一行不放,三心二意不行。那些消息,都是卢总对你说的吧?”

“是。大概卢总还将我当做计划处的人------”王爱英是计划处的老人,对卢续的感情是有的。卢续不晓得联投也是正常,记忆里北重就相当的自闭,对社会情况一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只关注垂直系统和同行的消息,和地方政府都来往极少,休说是企业了。这种状况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大规模开发民品才好些。

“卢总留在那儿就是浪费生命。”荣飞说。

“卢总会来联投吗?”

“估计不会。”

“是啊。他那个人哪------”卢续无疑是个好人,私德上几乎无可指责,能力也有,最关键的是对企业的忠诚。可是造化弄人,卢续还是走上荣飞记忆里的老路了。“尸位素餐”到企业全面崩溃。

问题是企业垮了,最倒霉的是职工啊。荣飞想起留在北重的朋友们,单珍,谭志忠,沙成宝,吴志毅,还有杨兆军夫妇------当思考的虚化的大问题的对象化成活生生的人,心情便沉重起来。尤其是至今仍孑然一身的单珍已经很久未见了。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八十节 农机厂的资金问题

常乾坤产品改线后的农机厂并没有摆脱亏损。逐步上市后的电热水壶打不开一般居民的消费欲望,推出的蒸汽熨斗比热水壶的情况好一些但远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其次他们的销售方式有点问题,大量的产品被商店“铺底”了。到三月份,常乾坤手里的资金见底了。傅家堡那边给农机厂盖的工房还没有竣工,而农机厂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问题。

常乾坤首先想到的是贷款。跑了银行,人家连一点缝都没给他留。银根正在紧缩中,像他们这种情况,这种效益的企业根本没有希望通过正常渠道拿到贷款。

常乾坤着急了。如果资金不解决,先不说工资水电费等开支,关键是原料和外协件买不回来,生产马上就停了。他的电水壶和蒸汽熨斗可以“铺底”,人家外协厂家可是要他带着支票提货的。而且,他手里还在研着几个小家电,这些明天的希望在今天可都是花钱的主。

惶急之下,老常同志召集班子成员研究对策,核心问题就是一个,落实流动资金问题。

张立国春节前提了一级,升为副厂长了。离开了他干了十几年的党办主任位子,改行干起了行政,负责原材料采购和外协这一块。从与常乾坤的个人感情上讲,张立国是愿意帮助老常的。当初老常上位,老张可是坚定的支持者,在下面没少做职工们的工作。他也有可能解决农机厂的燃眉之急,因为他有个趁钱的女婿。

张昕与荣飞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