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最权商 >

第422章

最权商-第422章

小说: 最权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并不是一张在野生环境下拍摄的照片,而是一张在室内环境下拍摄的照片,照片的地面上暴露在外的黑色土壤,照片的背景中隐约可见的沟壑,都透露出了这张照片的非比寻常。

蒋国鹏看向了孙泽生,还没有等他发问,孙泽生就比划了一个让他在手机屏幕上翻阅照片的手势。

蒋国鹏连忙用手指在手机的屏幕上拨拉了一下,第二张照片顿时呈现在他的眼前。仅仅看了一眼,蒋国鹏就惊愕地站了起来,一句“怎么可能”脱口而出。

第二张照片上显示的是整齐的农田,成排的冬虫夏草长势良好。

蒋国鹏深知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是全世界都还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难题,那些声明种植出来冬虫夏草的单位或者个人,其实只不过是掌握了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菌丝体的技术,距离掌握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技术,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可是手机上的几张照片完全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竟然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蒋国鹏指着手机,询问孙泽生是怎么回事。

孙泽生倒也没有隐瞒蒋国鹏,他这次来找蒋国鹏,其实就是来找蒋国鹏帮忙的。他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要对人工栽培出来的冬虫夏草进行权威鉴定,这方面,蒋国鹏的人脉要比他多。第二个目的,孙泽生希望通过蒋国鹏去寻找冬虫夏草的加工企业,这方面,蒋国鹏的人脉同样要比他多。最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的日后推广,这方面,孙泽生准备和华夏农业大学一起来搞。在这方面,藏区的民众相信华夏农业大学可能会强过相信他,毕竟,他是商人,容易给人留下逐利的印象,但是华夏农业大学不一样,这是教学机构,百姓姓相信老师,还是强过相信商人的。

得知孙泽生的来意之后,蒋国鹏二话不说,马上开始打电话。他一通电话打出去,差不多把华夏科学院农业领域所有的院士全都惊动了。不过蒋国鹏并没有在电话里面告诉这些院士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点保密意识,他还是有的。

不用孙泽生刻意讲,蒋国鹏也知道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现在就公布出去,不是福音,而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不受控制的灾难。

在冬虫夏草的原产地,那里有太多的人依托冬虫夏草而生存。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讲,简直就是没顶之灾,弄不好就会搞得那里的民众家破人亡,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搔乱问题。

这些,都需要未雨绸缪地提前进行准备。

其实,孙泽生来找蒋国鹏,非要把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成功告诉蒋国鹏,这个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孙泽生在蒋国鹏的办公室等了半天,才有几个院士姗姗来迟,还有几个院士借口有事,都没有来。

蒋国鹏脸色凝重地先向院士们重申了一下保密的重要性,然后又特地介绍了一下孙泽生的身份。

对孙泽生是靳家女婿的身份,这些院士们都变得不屑一顾,似乎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显得清高,不畏权贵折腰一般,但是对孙泽生身为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新星空公司创始人、大老板的身份,他们的目光都变得有些不同。

搞科研也是需要钱的,如今华夏事事讲究向前看,一些院士已经失去了真正的科研大师的心态,也变得媚俗和金钱崇拜起来。

孙泽生无疑是个难以遇到的超大金主,跟他搞好关系,弄点科研经费,还不是小意思?冲着这一点,这些院士纷纷答应保密。

当然,也有人是真正的出于职业道德,科学家的素养等因素,同意保密的。具体是什么原因,就不一一分析了。

蒋国鹏不去管这些院士是因为什么,表态同意保密的,他知道这些院士都是要脸面的人,既然同意了,就断然没有违背诺言的道理。他这才把孙泽生给他的照片亮了出来。

院士们一看,也都是惊呼连连,在得知这些冬虫夏草是在冀南市的农业种植基地三号基地培育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孙泽生的眼神都多了一丝敬畏。

作为院士,其实最佩服的还是在科研成果上比他们更强的人,孙泽生无疑也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是刚才他们可以忽略了而已,或者说是视而不见,毕竟以前,孙泽生所呈现给世人的科研成功,和农业挂边的很少。

蒋国鹏替孙泽生说出了请求。得知孙泽生请他们到冀南市做现场鉴定,院士们全都答应了下来。随即,他们约定了出发的时间。

送走院士,蒋国鹏让孙泽生跟着他去一趟国务院。蒋国鹏先带着孙泽生去了一趟农业部,见了农业部部长一面,部长觉得兹事体大,做不了主,便又带着他们去见主管农业工作的副总理。

副总理是政治局常委之一,是知道孙泽生这个人的。得知孙泽生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副总理马上指示农业部要对此事展开各方面的评估,同时做好应急预案。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急性案件。

几天后,院士们组成的鉴定团和孙泽生、蒋国鹏、农业部部长等人一起出发,前往冀南市,准备对孙泽生搞出来的冬虫夏草进行现场鉴定。

第471章 没有理由

如果说在来之前,还有那么一丝怀疑的话,等到看到农业种植基地三号分基地内,成片的即将成熟的冬虫夏草的时候,院士们心中仅存的哪一点怀疑,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他们马上投入到了对这里的冬虫夏草进行检验的工作当中来了。

院士们过来的时候,都把能够带来的检测设备全都带来了,倒也不用把冬虫夏草采集下来,带回到他们各自的实验室进行检验。

在院士们指挥着他们的助手对这里的冬虫夏草进行检验的时候,蒋国鹏则在孙泽生的陪同下,在三号分基地转了好几圈。

蒋国鹏能够看得出来这里的种植环境完全是仿造冬虫夏草的野生环境打造出来的,无论是大气压力、气温、空气湿度,还是微生物群等指标,几乎无可挑剔。

但是这些指标,不单单是孙泽生能够模拟出来的,但是在孙泽生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能够破解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关窍。也正是因为如此,冬虫夏草的终端零售价才逐年攀升,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了,不是普通人能够长期消费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始终不能诞生,才导致冬虫夏草的原产地的居民对冬虫夏草带来的经济利益,严重地依赖,并且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野生的冬虫夏草进行掠夺式的开采。

蒋国鹏有心问问孙泽生究竟是如何把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出来的,但是想到这个问题牵涉到了重大的商业利益,可以说是极为核心的商业机密,他即便是和孙泽生再熟,也是不能随便问的。

几天后,院士们对人工培育出来的冬虫夏草的检验结果陆陆续续出来了,或许是第一批人工培育出来的关系,这批冬虫夏草的质量是无法和上等的野生的冬虫夏草相提并论的,但是跟略微次一点的冬虫夏草相比,那是毫不逊色。

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跟野生的冬虫夏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另外,因为孙泽生这边,对冬虫夏草的整个种植过程进行了极为苛刻的管理,以至于所有的冬虫夏草中都没有检测到一丁点的重金属、有机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这一点,就连野生的冬虫夏草都无法完全保证。

野生状态下的冬虫夏草露天生长,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物的侵袭,即便是其生长的地方没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但是大气污染却是其无法躲避的。当然,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极少的,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质上面的区别。

看完院士们的检测结果,孙泽生有些不太满意。他掌握着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一整套成熟技术,在他看来,他投入这么多,出产的冬虫夏草理应个个都是最顶级的,没想到顶级的数量很少,大部分都是略次一些的。

院士们不懂孙泽生的不满意,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孙泽生道喜,有一些甚至连脸面都顾上,直接提出来希望和孙泽生展开双向合作,对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将整套技术完善到完美无缺的地步,进一步提升冬虫夏草人工栽培的质量。

对这些院士的请求,孙泽生一概拒绝。他不是不想把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开来,更不是想着要独占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华夏不缺一心搞研究的科研专家,却也同样不缺浑身充满铜臭气的所谓砖家。他对这些院士还不太了解,把他们请来和他一起搞联合研究,会不会是引狼入室,就不是他现在可以判断的了。他需要时间来操作这件事。

另外一方面,他掌握的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是不是开展联合研究,并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关键的是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是不是适合现在推广,他无从判断。

如果从纯商业的角度来讲,或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自然是越早推广越好,但是如果他一厢情愿地进行推广,很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

有太多的人都是围绕着冬虫夏草生活的,如果不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就贸然推广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很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搔乱。

孙泽生不管怎么说,都是靳媛媛的丈夫,他得为靳家考虑一下,至少也要做到不给靳父添乱。另外,从商业安全的角度来讲,如果不安抚住那些围绕着冬虫夏草生活的人,也是有可能给他的公司带来安全隐患的。

那些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人,很有可能会针对他的公司做出过激的事情来。这是他必须要提前预防的。

蒋国鹏理解孙泽生的顾虑,他决定带着院士们的检测报告,再次去农业部,对农业部的部长做出专门的工作汇报。

孙泽生也无心继续留在冀南市,他吩咐邹家顺,再把这第一批人工培育出来的冬虫夏草收货之后,就进行第二批的种植。这次一定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力争把绝大部分的冬虫夏草种植为特级的规格。

回京之后,孙泽生满怀心思地去六环外,燕京市政府转让给他的那块土地视察了一边。在对整块土地进行了全息扫描之后,孙泽生开始让天机星3000进行规划。

还没等天机星3000规划出来一个让他满意的方案的时候,蒋国鹏给他打电话,让他到农业部去一趟。

孙泽生又带着宋嘉依直奔农业部,在部长办公室,见到了农业部的部长张永康。

张永康让蒋国鹏把孙泽生请来,就是要和孙泽生一起会商如何解决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带来的冲击。

讨论了半天,张永康、蒋国鹏和孙泽生、宋嘉依讨论出来一个草案,然后张永康拿着这个草案,又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修改稿。之后又把孙泽生、宋嘉依请了过去,再次进行讨论。

如是者反复了数次,直到一个多月后,年都过完之后,终于形成了一个正式稿。

在这份意见稿中,农业部准备发起成立一个冬虫夏草的互助社,并请孙泽生做互助社的主任,请蒋国鹏做互助社的副主任,负责在适合推广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地区进行全面的推广。

乍看起来,这是要让孙泽生无偿把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贡献出来,但是农业部在意见稿中,也给了孙泽生一些好处。

首先,就是互助社对如何推广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在什么地区推广,同什么样的方式推广等,具有决定权。另外,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的专利还是由孙泽生持有。受益于推广的冬虫夏草的种植者也是需要和互助社签订合同的,种植出来的冬虫夏草,也需要在同等条件下,出让给孙泽生。

另外,在意见稿中,互助社还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额外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这么多年来,当地居民疯狂挖掘冬虫夏草,而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互助社也要想办法进行修复。

纵观下来,孙泽生在互助社中,既有商业利益可以拿,也有一些社会义务要尽,不全是好处,也不全是义务。

对此,孙泽生虽然有些“自找麻烦”的感叹,但是却也没有推辞,更没有拒绝。哪怕是不能从互助社中赚一分钱,他也要去做。这是为后代子孙积德的好事,同样是增加他和公司的声望的好事。这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得知孙泽生接受了农业部的安排,靳媛媛的父亲难得地主动给孙泽生打了一个电话,靳父赞他做得好,是一个有担待的共产党党员。

靳父的夸奖多少让孙泽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惊得不是因为靳父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这是自己老丈人第一次夸他。

各方面的预案都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