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沈家长女 >

第24章

沈家长女-第24章

小说: 沈家长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的活抓起来。家里这一套活计,她又嫌脏又嫌乱,自己本身就是个爱美爱俏的姑娘,没事还要打扮倒饬呢,这灶上一把,灶下一把,又是灰又是土,她肯伸手才怪,估计也挑不起来。

青璧呢,比青玉还要矮还要瘦还要小,就更别提了。而且青璧身子骨又不好,动辄就伤风发烧,一烧起来就怪吓人的,只盼着她一年四季少些头疼脑热,石氏就知足了。

那就再等几年看看?

046、道理

046、道理

求收藏。

………………………………………………

随着年根越逼越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新年,买鞭炮,贴春联,扫屋子,买年货,做新衣,大人小孩儿脸上都挂着笑。

量地的事没人再提。有好事者私下疑惑,可是见无人问起,族长见了沈四海,依旧笑呵呵的,也就把这事烂到了肚子里。

转眼冬天过去,春天又来,大地解冻,人们又开始买种子,撒粪,犁地,准备春耕的各项事宜。

有细心人发现,东山坡上有一声地,去年还是沈四海的,今年就换成了沈琪林带着几个儿子平地整土,准备种花生。

要是旁人种,肯定就要问问是怎么回事了,可因为是族长,便没人敢问,过来过去,和他打着招呼,只当全没看见。

日子一天天流水一样的过,转眼春去秋来,春来冬去,好像不过是一回头的瞬间,就是五年过去了。

青玉十一岁了。人长高了一大截,个头都赶上了石氏不说,就是身段也开始具有了年轻女孩子所特有的曲线。整个人就像是抽条的麦穗,一天一个样,笑容满面的脸上,满是向上的希望。

青璧也长高了,只是和青玉还是差着一头,身上挂着青玉的衣服,显得又肥又长,从而也越发显得她又瘦又小。

这会正是六月中,沈家一家四口都在南上坎的园子里摘着黄瓜、茄子、豆角。一辆手扶小推车放在正中,车边有两个大的方竹篓,里面用鲜嫩肥大的窝瓜叶子遮了边沿,里面摆满了一根根鲜嫩的黄瓜、紫澄澄的茄子、又圆又绿的窝瓜,豆角等等蔬菜。

石氏一边摘,一边嘱咐着青玉和青璧:“摘的时候连根掐,放的时候轻点,别蹭破了皮,不然放一上午就不好看了,一打了脸儿就没人愿意要,到时候都得剩回来……”一边唠叨,一边又问青玉:“去瞧瞧你爹把下坡儿垫好了没有?这日头都要出来了,我得赶紧走了……”

青玉正嫌黄瓜叶子扎手,听这话便爽快的应了一声:“喛,我这就瞅瞅去。”

石氏嘱咐埋头的青璧:“你在家好好看家,想着中午把鸡喂了,猪食都在桶里呢,你烧点水兑上就行了。午饭好歹凑合一口,愿意做就做,家里啥都有,不愿意做就去你把昨儿剩的玉米馍馍吃了,再做一口汤……”

难得的青璧也回了一嘴:“我知道了,娘您就少说一句吧,又不是头一天了。”青璧比青玉矮,也没有青玉白,可却仍然可以看得出,长成之后必是一个俊秀的小美人胚子。尤其是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有着别样的神彩。她不同于青玉的外露、可亲,而是光华内敛,对谁都透着一股子的淡漠疏离。

石氏直起腰,盯了青璧一眼,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失笑道:“可不是,这一转眼,你也十岁了,娘还拿你当小孩子呢。眼不见,都要赶上娘了。好像昨儿你还才到娘腿边,戴着一顶大草帽跟娘去场里打豆子呢,一晃都大姑娘了。”

两个水葱一样的姑娘,如今村子里的人对沈家还是轻视,可谁看了不夸上两句?这是沈家两朵金花呢,一天比一天出落的好看,当真是人见人羡。

青玉神色淡淡的,道:“您就是操心的命儿,什么事都爱管,又管不了。”青璧虽是这么说着,还是抢上几步,跟着石氏一起抬装满了菜的竹篓。

她个子矮,力量也不够,尽管石氏已经尽量自己承担重量了,还是把青璧压的脸都红了。石氏便心疼的道:“你放下吧,我一个人搬就成了。”

青璧没说话,却又搭手帮着抬另一个竹篓。等到两个竹篓都放稳了,石氏拍拍手,一边用麻绳把两个竹篓子都码整齐了绑结实了,这才笑道:“行,不管了,你们姐儿两个爱怎么吃怎么吃,横竖饿不着就成了。”

青玉跑回来,后面跟着沈四海。石氏道:“他爹,快,帮我把车推下去吧。”

沈四海推着手扶车,石氏在一旁扶着,一家四口就下了南上坎。石氏再检查一遍竹篓是否扎紧了,又看秤是不是也带上,这才嘱咐着:“你们姐儿两个好好看家……”

青玉却拿了个小水壶,跑过来道:“娘,我跟你一起去。”

“你?”石氏有点吃惊。青玉还从来没有主动过要干什么呢。

青玉把水挂在扶手上,道:“是啊,娘我跟你一起去,你上次不是说算错帐了吗?我帮你算算帐。”

石氏带青玉倒是带对了。青玉人生的玉雪可爱,又懂礼貌,嘴又甜,说话好听,一口一个大爷、大娘、叔叔、婶子,更兼声音清脆,把自家的菜夸的天上难寻,地上难觅,就差说吃了她家的菜能长生不老,得道升仙了。

她算帐也快,往往石氏才报出斤两,她这边帐目就算清楚了,还经常擅自替石氏做主,把零头抹掉。

许多婶子大娘买完了菜,都要忍不住朝着石氏夸上一句:“这是你家闺女吧?真是个可人疼的好孩子,还这么小呢,又聪明又会算帐,还孝顺体贴……”

石氏既欣慰,又高兴,同时还有点气闷。辛苦种出来的菜,一根藤,一片叶都是好的,她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都拣着卖相最好的菜拿出来卖,每一文钱她都舍不得。

若她自己卖菜,那是锱铢必较,跟人争到脸红脖子粗的时候都有。持家不易,一文都难能可贵。

可青玉倒好,一张嘴,说抹零头就抹。别人不容易,她们自己也不容易啊。体谅别人,可也得有人体谅她们才是。这一路辛苦,少说走也得走上五里地,来回就是十多里,光这份辛苦钱不呢……

卖完了菜,太阳还老高呢,母女两个一前一后相跟着回去,石氏推着空车,不免抱怨了一路。青玉却只是一笑,道:“娘,你别嫌我跟我爹似的手太松,这里面有个道理,你听我给你讲你就明白了……”

…………………………………………………………

今天眼眶疼,大概是风吹着了。

047、不比

047、不比

石氏不曾听青玉讲什么道理,先气的笑起来,道:“真真跟你爹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连这讲道理都一模一样,动不动就给我上一课,给我讲大道理。”

做娘的,动不动就被闺女教训,换谁谁也受不了。

青玉不禁娇嗔:“娘你别打岔,对的就听,错的你就当我童言无忌不就成了?”

“行行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石氏笑起来。跟沈四海在一起惯了,说话也动辄就是成语,习语。

青玉笑道:“咱这叫做买卖赚吆喝,你今天吃点小亏,可是名声扬出去了,到时候回头客不就多了嘛。来买咱们菜的人多,去买别家菜的就少,无形之中不就卖的多了?”

理虽是这个理,石氏还是心疼:“咱家不过是卖应季的菜,又不比市面上的菜摊菜铺,他们可都是趸来的,有成本在里边,一年四季,几乎风雨无阻。咱们今儿来了,明或许忙了就不来了……”

说也奇怪,青玉的脾气那是有名的好,在村里也好,在村外也罢,跟谁都是不笑不说话,又通情又达理,那是人见人夸。

只有对着石氏,娘俩个三句话不到,一准吵起来。

听着石氏又是抱怨消极之词,青玉便道:“娘你别光看眼前这点利益好不好,得往长远了看。你这会儿觉得你是损失了,可是你就没想将来能赚回来的更多呢?”

石氏虽不敢再抱怨,想了想还是说:“将来,将来,你就跟你爹一样,最惯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回到家,沈四海已经吃完了饭,剩下的在锅里热着,青璧早就去私塾了。

青玉自打过了年,就没再去。一来是女孩子年纪大了,私塾里小的不算,大的男孩子都有十六七岁的,再在一起,终是不大好,因此朱燕一提出说不去了,青玉也就没再去。

况且家里家外,也着实需要个帮手。青玉虽然不爱干,但也不是不会干,多个她,总是好过前些年。

娘俩个洗手吃饭,石氏一边同沈四海唠叨今天卖菜如何如何。

青玉倦了,推开饭碗道:“娘,我今天跑了一天,又累又热,我先去躺会儿。”

青玉这点好,只要是累了,躺下就能着。

石氏收拾完碗筷,进来悄悄看了一眼,见她还在睡,也就没打扰,跟沈四海出门去了地里拔草,将门虚掩上。

一路上就同沈四海商量:“姑娘大了,虽说能帮上忙,可是地里的活毕竟太辛苦了,她一个女孩子家,我觉得没必要,你说呢?”

沈四海嗯嗯的,问:“不在家,她能去做什么?”

要说起这个,石氏也叹气。一是她太忙,真心疏于管教青玉和青璧。再则她本身针织女红就不是强项,因此并没能教出两个女儿一手好针线来。现在就是想让青玉出去找点活计,都没有余地。

石氏在心里掂量来掂量去,终是商量的说出了口:“我今儿瞧着,青玉做买卖倒还有一手,不如给她在城里盘个铺子得了,你说呢?横竖家里的菜啊,水果啊,一些土特产也是要卖的,再让她卖些小点心什么的……她会说话,嘴又甜,来来往往,人们都要多看她两眼,因此买东西的也就比别家多些……一来不累,二来也能帮着贴补家用。”

沈四海只习惯性的说了句:“再说。”

石氏有点急:“行倒是不行,就一句话的事,你又再说,再说,究竟再到什么时候才说?”

沈四海被抢白的下不来台,只好解释:“这事没那么容易,说是盘个铺子,钱从哪儿来?再说她终究是个小姑娘家,你就放心她一个人在外面?”

石氏是急脾气,凡事都要说开了,不管成不成,先商量了再说。可沈四海是个慢性子,又是个谨慎的人,凡事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他是不会下定论的。

下了定论,这两人还不一样。石氏往往考虑负因消极因素多,一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往往就打了退堂鼓。倒也不是真的打,只是口头未免反复。心里忐忑,面上,语言上就会带出来,常有反复无常的嫌疑。

沈四海则又不一样,只要他思来想去,完全可行,一旦拿定了主意,他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非要一干到底,弄出点名堂来不可。

像这些年,几乎沈家所有的地都被他种上了树。开始满村的人都笑话:“沈大哥,都说爷爷栽树,孙子乘凉,您这栽的都是树,又没个儿子孙子的,给谁留着呢?”

可随便他们取笑,说怪话,任凭石氏气的跟他吵,沈四海也没退缩过,一头是跟石氏无言的对抗,把她的急怒斥骂当成了耳旁风。惹的石氏急了,罢工不做了,他又软磨硬泡,非拉着她下地不可。另一头则是一会儿都没闲着,如今三四年过去,种下的树苗子都长成了大树,甚至已经开花结果了。

所以他一说话,就堵的石氏开不了口。

石氏琢磨了半天,才道:“是得再想,可你得当成个事,不能敷衍了事。总之得给青玉找个事做,你没瞧着朱实宽家的把朱燕送到镇里去给人帮工,三天两头上咱家来炫耀?话里话外都说咱家青玉在私塾里学的再好也没用,都不如她家朱燕如今赚的多……”

朱燕于学习上也还算佼佼者,只是终究有青玉一鸣惊人在前,村子里的人竟只知青玉,不知朱燕。

朱实宽是个善于和人结交的,这些年四处给人做饭帮工,也认识了许多朋友,一等朱燕回了家,他就托人靠友,替朱燕找了个活计,倒是继承了他的衣钵:给有体面的人家做厨娘。

沈四海自然也看不惯朱实宽小人得志的作派,不过人后,他从来不论别人的是非,因此并不附和石氏,只道:“人家出息是人家的,赚的钱再多也是人家的钱,咱家青玉自有她自己的好处和优点,自然也就有她自己的福气,咱们不跟她们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求收藏,求收藏啊。

048、好话

048、好话

以后专心更文,求收藏。

…………………………………………………………………………

沈家晚饭吃的简单,不过是一人一个玉米面馍馍,一人一碗鸡蛋汤。

青玉看了一眼馍馍,实在没胃口。石氏看她一眼,道:“不爱吃就换换,还有一块饼呢。”日子不像从前那样捉襟见肘,但天天吃面还是不太现实,像这样,偶尔几天吃一顿白面饼子就不错了。

因为青玉今天有功劳,石氏格外“开恩”。

青玉嗯了一声,等石氏把饼拿过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